明亡启示:崇祯真的没有能臣良将可用了吗?(2)

  仔细思之,卢、孙两人的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崇祯逼死的。崇祯性格猜疑多端,薄情寡恩,喜杀无常,不能从始而终,常不顾前线战事实况越级指挥。信任袁崇焕时,恩宠有加,粮饷兵士一应并许,而当转变态度不再信任袁崇焕时,下狱凌迟毫不犹豫。其他主事大臣只要失败要么立即斩杀,要么贬斥永不录用,必定再无翻身机会。

  杨镐因萨尔浒战败被下狱,崇祯二年被处决立威;蓟辽都御史刘策于崇祯三年,因辽东战事失利被杀;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熊文灿于崇祯十三年,因招降农民军失败被杀,同时被处决的还有部将多人;内阁首辅薛国观于崇祯十四年,因劝说皇亲国戚捐助军饷被杀;兵部尚书陈新甲于崇祯十五年,因泄漏与满清议和的消息被杀;而只知搬弄是非、误国误民的温体仁却得以善终。

  因此,卢、孙二人兵败是不死也得死,作为一军主帅打了败仗,若逃回朝朱由检必定不会放过,若不跑被俘也是受辱。卢象升、孙传庭毕竟与洪承畴不同,败逃撤退是死,被俘名节受辱也不可,也就只剩死战赴国一条路了。稍有能耐有见识的官员根本不允许犯错,能臣良将又能从何而来呢?

  更令人寒心的是,孙承宗七十六岁死命报国,仅仅只有官复原职并未有赠谥号,戏剧性的是最后由满清后人乾隆追谥孙承宗“忠定”;卢象升死后八十余天尸体才得以收敛,其妻子兄弟请恤不许;孙传庭死后崇祯竟然认为他是诈死,没有给予任何的赠荫。而皇上颇为信任、开坛祭奠的洪承畴最后却投降了后金。朱由检的薄情寡恩可见一斑。

  读史至此才能真正体会到崇祯的失败并非天定,而是人为。君无能而恨臣误国,臣无能而怨君擅杀。倘若崇祯能够在战前真正放权给将领,在将领失败之时了解实情加以宽慰,卢象升、孙传庭等必会更加拼死报国,假以时日,消灭叛军决战后金也不是不可能。

  纵观历代亡国之君,要么残暴不仁,要么不习朝政,要么暴殄民力,要么幼年傀儡,两千余年的皇帝史只有明思宗朱由检一生勤政爱民,最后却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但作为整个王朝的最高领导者,朱由检负有不可推脱的主要责任。

  崇祯虽然不是亡国之君,但也并非救国之君,处于强敌环绕的环境中,自身能力不足却肩负天下兴亡的重担,一生勤勤勉勉但又弱点极多无法改正,我想这才是后人常常哀叹庄烈帝的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