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东北亚 大唐帝国的百济攻略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西晋帝国崩塌以来,经过数百年的分裂与阵痛,中原大地终于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迎来了统一,隋唐时代赫然来临。

  中原王朝历来的规律就是一旦内部统一,国力强盛的话,总是会抓住一切机会向边疆地区扩张(北宋受限于自身实力属于例外)。扩张的方向主要集中于三个方向:西北方向的河西走廊及西域地区;西南方向的云贵川地区;东北方向的辽东满洲地区。而且随着历史轨迹的发展,东北亚的地缘重要性愈发突出。因此,隋唐两大帝国在不同的时期,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辽东,投向了整个东北亚!(图-东北亚)

  此时的东北亚都有哪些势力呢:松花江流域的靺鞨族和居住在嫩江、黑龙江上游的室韦族;鲜卑故土上的契丹、奚等游牧部族,往西是启民可汗控制下的东突厥政权;而在朝鲜半岛南部,是以百济、新罗、伽耶、任那为主的众多小国。还有最东方的倭国。而在其中,一个极为扎眼也是中原帝国真正的对手——高句丽早已雄踞此地数百年之久。由于中原地区在几个世纪内都处于分裂战乱的局面,根本无暇东顾,高句丽就利用这一机会,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相对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不断扩张,疆域横跨长白山和鸭绿江两岸,西至辽水,东到日本海,南跨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广大区域,成为整个东北亚地区的霸主。

2.jpg

  隋朝曾先后四次强攻高句丽,不仅未能消灭它,反而因为连年的战争竟然拖垮了大隋帝国。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也曾用兵辽东结果无功而返,唐太宗有生之年竟也未能奈何得了这个地区强国,朝廷深刻地认识到正面强攻是行不通的,于是唐帝国把目光投向了高句丽的背后——半岛南部小国百济。

  百济、新罗同为唐朝藩属。唐高祖时,曾册封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百济王。百济恃仗高句丽支持,多次侵犯新罗,二者结为世仇,武装冲突不断。唐太宗诏谕扶余璋,劝其勿侵新罗,扶余璋阳奉阴违,不肯奉诏。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百济王扶余义慈与高句丽、靺鞨联兵攻新罗,夺新罗三十余城,新罗遣使入唐求援。显庆四年,百济又攻陷新罗的独山、桐岑二城,新罗王金春秋向唐朝连连告急。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百济联合盟国高句丽进攻新罗,一举夺取30余城。当时,唐军刚刚在西北战场取得大捷,生擒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基本解决了西突厥对西域的威胁,腾出手的大唐好不含糊,利用这个时机确定了先解决百济,然后南北夹击高句丽的总体战略。

  660年(唐高宗显庆五年),唐高宗调集13万大军,以68岁的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委任新罗王金春秋的次子金仁问为联络人,渡海讨伐百济。唐军舰队首先来到了朝鲜半岛西海岸的德物岛,德物岛对岸就是位于汉江口的仁川港。

  唐军渡海的消息传来,新罗和百济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新罗武烈王金春秋一得到这个消息,就立即意识到消灭百济这个宿敌的机会来了,于是集结5万精锐,立刻向百济发起反攻。而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则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他和他的大臣们认为唐军渡海登陆之后,会向北挺进,去进攻高句丽的西南腹地,而非折向东南,直接进攻百济。正是这一严重的判断失误,使得百济君臣根本没把防范唐军放在心上,错过了拒敌于海岸线上的最好时机。

4.jpg

  苏定方便带着舰队沿百济西海岸南下,直扑熊津江口(今韩国锦江)。由于熊津江口离泗沘城很近,所以江口一带常驻有一支万余人的部队。唐军在熊津江口登陆后,就碰上了这支守军。苏定方立刻下令前锋部队发起进攻,与百济军激战。此后,熊津江口潮水大涨,唐军后续部队一批批登陆,百济守军被打得丢盔卸甲,死伤数千人,余部溃散。唐军乘胜追击,一直杀到泗沘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