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究竟藏了什么秘密?(2)

东天山

东天山

负责此项工作的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认为,东天山地区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位于横贯新疆和中亚的天山山脉区域的东端,古代丝绸之路的沙漠绿洲之路和草原之路均从这里经过,是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枢纽。这是国内首次对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开展的全面系统的考古研究,对于建立东天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谱系和时空框架,探讨古代游牧经济和游牧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揭示古代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互动交流的关系,厘清月氏、匈奴等古代游牧人群在东天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及迁徙、演变的过程,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东天山考古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考古专家断定分布于东天山地区的早期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遗址,应属古代月氏、匈奴等早期游牧民族的最高等级的王庭、单于庭遗址。这类遗址的发现,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见。

由此专家学者认为,石人子沟遗址群是东天山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古代游牧民族的大型聚落遗址。

东天山

东天山

欧美学术界对古代游牧文化的考古研究起步较早,形成了长期的学术传统,积累了大量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在游牧经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的关系、考古学文化遗存所反映的游牧民族的历史、游牧文化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等研究领域,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而我国学术界对古代游牧文化的考古研究起步较晚,投入研究工作的学者较少,开展工作不多,所获得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也较少。

国内外已有的古代游牧文化考古研究中,普遍认为“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是游牧人群的生活方式。这导致了考古学家主要进行墓葬的发掘与研究,忽视了居住遗迹和聚落遗址的存在,忽视了岩画与聚落遗址的共存关系。

此次考古研究,经过15年时间,创立了古代游牧民族聚落考古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正确揭示了游牧中有定居是游牧民族普遍的生活方式和古代游牧民族聚落遗址的普遍存在及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对古代游牧民族聚落遗存基本要素的居住遗迹、墓葬和岩画进行“三位一体”综合研究的方法。极大地丰富了古代游牧文化考古研究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东天山

东天山

石人子沟遗址群多学科综合考古研究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者共同组成统一的研究团队,开创了考古研究工作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同步进行的工作方式。与相关学科的学者合作,针对以石人子沟遗址群为代表的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保护的实际需要,探讨了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正确途径和方式。

王建新教授介绍,虽然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并不能说明张骞在这里生活过多年,也无法解释月氏人是怎么从这里消失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一定生活了众多的古代游牧民族,建立了完整的统治体制,这是我们以前未想到的。

站在红山口那座小山顶上,放眼望去,山上山下全是石头筑起的或长或方的房屋地基,仿佛告诉人们,东天山曾经像一座灯塔导引着丝绸古道的驼队马帮穿越戈壁瀚海,上演了一幕幕情节曲折的历史活剧。东天山又像一座典藏了巨大自然与人文能量的藏经阁,诸多历史之谜珍藏于其间,有待我们持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