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朱由检:励精图治却自毁长城的崇祯帝

明代万历年间,在激烈争执十几年之后,朱 常洛才终于被立为太子,这就是明朝历史上的 “国本之争”。之后,蓟州男子张差持梃打入太 子居住的慈庆宫,这个事件牵连宫内权力之争, 史称“梃击案”。朱常洛于一六二〇年登基,继 位后恣意淫乐,不到一个月就病倒在床,同年 九月,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红丸,竟一命 归天,史称“红丸案”。

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继承帝位,就是明熹宗。他当时只有十六岁,抚养他长大的李选侍勾结宦官,企图把持政权,遂占住乾清宫。朝臣杨琏、左光斗等大臣,极力想使熹宗摆脱控制,坚持要李选侍迁宫,这一事件史称“移宫案”。转年熹宗改年号天启。朱由校也是个只知玩乐之徒,尤其爱好木工技术,做起来专心致志,把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乳母客氏与宦官魏忠贤狼狈为奸,每当朱由校埋头专心制作木器时,有人奏报国事,朱由校总不耐烦地说:“朕知道了,你们看怎么好就怎么办吧!”朝政任凭魏忠贤处實。魏忠贤大肆迫害东林党人,残害忠良,遍树党羽,称“九千岁”,各地为他建立 生祠,一手遮天,形成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宦官 专政。客氏在宫中胁持皇后,残虐宫娘,把朝 廷内外搅得一塌糊涂。朝政黑暗,民不聊生,被 逼铤而走险的民众,造反起义死中求生,形成 巨大洪流,即将冲垮腐败透顶的统治。朱由校 荒唐侈糜的生活,使他二十三岁就送了命。

朱由校没有儿子,临终遗命皇弟信王朱由 检继承皇位。朱由检受命连夜进宫,与朝臣尚 未见面,入宫后也不敢进食,当夜时时刻刻小 心戒备,秉烛达旦以防不测,皇宮内院充满紧 张肃杀的气氛。可见宫廷中争夺权势的激烈。朱 由检登上皇位,就是明思宗,年号崇祯。崇祯 帝执政后,深知阉党罪恶滔天,凶残险恶;新 君即位后朝臣们纷纷纠劾魏忠贤,嘉兴贡生钱 嘉征上书劾魏忠贤十大罪,崇祯帝遂决心究办 阉党。魏忠贤、客氏,其党羽被首、充军、徒 刑、罢官,定为逆案,一一处治。可是,温体 仁、薛国观主持歌务后,结党营私,陷害正直 官员,存心袒护逆案党羽;崇祯也厌恶朝臣结 党,又启用了一批宦官,以致使得逆案中多人 漏网。后来南明时期,阉党爪牙阮大铖窃权逞 凶,为非作歹,荼毒江南,直闹到灭亡而后已。

崇祯帝又平反东林冤狱,重新启用东林党人。他日夜亲理政务,频频召见大臣议政,朝 廷呈现出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臣民盼望着政 治清明,想往着太平盛世。然而,实际情形与 愿望往往不一致。此时的明朝,已是千疮百孔, 积重难返,奄奄一息了。君民虽有拨乱反正之 志,却无力回天。明朝的统治江河日下,日薄 西山,其腐朽黑暗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了。

自万历时期以来,各地灾情严重,旱、涝、 蝗灾,频频发生,饥民遍地,受灾严重地区的 百姓,树皮吃光了,只得用泥土、石粉充饥,死 亡者不计其数,有些地方“炊人骨以为薪,煮 人肉以为食”的现象也并不稀奇。为生活所迫 铤而走险的饥民,啸聚山林,“盗”、“贼”遍布 各省。此外,关外兴起的女真族政权——后金, 攻城掠地,屡败明军。他们对中原虎视眈耽,时 刻都有挥师入关、铁骑南进的威胁V崇祯帝面 临的就是这样内夕卜交苗的烏面。

崇祯元年西月,崇祯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鲁师蓟辽。袁崇焕自从宁远大捷,威镇辽东。后金攻充不克、先坚不摧的八旗铁骑遇到了劲敌,遂由攻势转为守势,对袁崇焕不敢言战。临行前崇祯召见袁崇煥,袁陈述方略,并表示了 “五年全辽可复”的雄心,随后又说出了最令其担心的心里话:“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 妒功,夫岂无人。”崇祯起立倾听,当即表示: “卿勿疑虑,朕自有主持。”次年十月,清军绕 过袁崇焕防地,奔袭京城,袁崇焕闻讯提兵千 里入援。崇祯听信谗言,又中了后金皇太极的 离间计,杀了袁崇焕,自毁长城。从此辽东边 防再也没有良将了。

对燎原之势而起的农民起义,崇祯采取了 镇压手段,洪承畴、陈奇瑜、卢象昇等督率官 兵围剿义军。崇祯七年,围攻高迎祥、李自成 等义军于车厢峡,农民军粮尽,伪降陈奇瑜,脱 险后又举兵造反,陈奇瑜被崇祯治罪。崇祯八 年张献忠义军攻陷凤阳,焚烧皇陵崇祯十年, 因前兵部尚书张凤翼庸懦无能,崇祯帝召杨嗣 昌入京,杨酮昌上“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大举 围剿义军之策,崇祯大喜,对他言听计从,表 示“悔恨任用你太晚了!”杨嗣昌又荐举熊文灿 为兵部尚书,总督兵马讨伐农民军。熊文灿实际上主张以“抚”为主,张献忠伪降于谷城,洪承畴、曹变皎领兵围攻李自成于潼关南原,农民军溃败,李自成率残部逃入商洛山,农民起义斗争转入低潮。


而此时,清兵大举侵入,兵进河北,太监高起潜监军,拥兵坐视不救,卢象昇孤军奋战,阵亡于钜鹿。崇祯帝急调孙传庭、洪承畴入卫京师。清兵攻入山东,深入二 千里,经历五个月,攻陷河北、山东七十余城。 崇祯下令罢免了大臣刘宇亮,不久又逮捕孙传 庭下狱。张献忠在谷城再举义旗,熊文灿也因 招抚失败被捕入狱,后被斩首。崇祯命杨嗣昌 出京督兵讨伐义军,杨在襄阳誓师,与义军作 战。崇祯十四年李自成军攻陷河南,福王朱常 洵被杀;张献忠军攻陷襄阳,襄王朱翊铭、贵 阳王朱常法被杀。杨嗣昌督师湖北、四川,官 兵骄惰成性,难以调动,眼见农民军攻势猛烈, 要地失守,明朝诸王被杀,责任重大,遂忧惧 自杀。义军转战各地,势不可挡。

崇祯帝撤换一批又一批文臣武将,形势不见起色。温体仁辅政多年,只会谨慎小心伺候皇上,在内外交困的处境中不能筹划一策,却专与正直大臣作对。崇祯见他孤立,反认为他没有朋党门户,倍加信任。崇祯又启用大臣周延儒,对他十分敬重,曾经向他作揖,言道:“朕的天下听从先生。”而周延儒也是个庸俗昏愦之辈,只会贪财捞钱,对农民军攻城掠地毫无办法。崇祯帝只得频频更换内阁大臣,并且倚重宦官,派出去监军,或镇守各地。大臣对崇祯信用内臣提出异议,崇祯对满朝文武言道:“诸臣若实心任事,朕亦何须此辈!”说得群臣哑口无言。由于财政枯竭,下令向各地强征赋 税,又加征剿饷、练饷、辽饷等钱财,使得百 姓雪上加霜,怨声载道,争着拥护义军或加入 起义。崇祯因为国事艰难,忧愁急躁,屡次下 诏罪己,又减膳撤乐,经常痛骂群臣庸碌无能。 自杨嗣昌自杀,崇祯帝不禁叹息:“再没有能督 师平贼的人了! ”恼恨之下处死了前任三边总督 郑崇儉。

崇祯十四年清兵攻锦州,崇祯求胜心切,督促蓟辽总督洪承畴赴援,催他进兵交战。洪承畴只得率军决战,结果兵败松山,洪承畴被俘降清,锦州失守。同年李自成攻陷南阳,唐王朱聿镆被杀。崇祯十五年再次召用孙传庭为兵部侍郎,督率京城军队援救开封。崇祯面对焦头烂额、顾此失彼的困境,谋求采取攘外先安内的战略,以有限的兵力专对付义军,秘密与清议和。遂暗地派遣兵部尚书陈新甲完成这一使命,不料事机不密,被泄漏了消息,举朝哗然,反对议和。崇祯对清议和计划失败,只好杀了陈新甲,仍取与清武力对抗政策。崇祯指望摆脱困境的企图受到挫折,形势越来越陷入险恶之中。十五年冬,清兵分道入塞,京师戒严,崇祯命太监王承恩督察京城守备,下诏命臣下举荐堪任督师大将的人才。

到这时,明朝统兵的将领被杀的被杀、投降的投降,已经到 了山穷水尽、无人可用的地步了。蓟镇总兵赵 光汴、辽东督师侍郎范志完率兵入援,会师抗 清。同时期,李自成、张献忠攻州夺府,四出 作战。十六年十月,李自成击败孙传庭,攻陷 潼关,督师孙传庭被杀,接连又攻下商州、西 安、延安。崇祯焦虑万分,以抗淸不力,杀了 范志完、赵光汴,周延儒也被赐死。十七年正 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后挥师东 进,宁武关总兵周遇吉战死。三月大同总兵姜 逢投降。农民军攻入河北,明朝廷上下一片惊 惶,人心动摇,李建泰建议南迁,崇祯道:“国 君死社稷,朕将何往! ”李邦华又请求让太子抚 军南京,免得父子同归于尽,崇祯不听。周皇 后见势已危急,暗示崇祯说:“我在南方还有一 座府第。”意在南迁。只是看到崇祯忧心如焚, 焦急暴躁,不敢深说。崇祯身心僬悴,寝食不 安—连日来叉只吃素食蔬菜,周后备下盛馔劝 崇祯食用,恰逢液国夫人奏称:“夜里梦见了太 后,说皇帝不要过于辛苦自己。”崇祯帝与周皇 后看着满桌酒饭,却难以下咽,相对哭泣。

三月十七日,京营守军溃散,崇祯召百官 商讨战守对策,众大臣惟有相对哭泣,束手无 策,崇祯知道急也无用,仰天叹息:“朕非亡国 之君,诸臣尽是亡国之臣。”遂拂袖退朝。十八 曰午后,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投降,农民军进 入外城。黄昏之后,崇祯哭着对周皇后道:“大 事去矣!”周后叩拜答道:“妾奉事陛下十八年, 始终不听我一言,以至今日。”抱持着太子及二 个幼王痛哭不止,叫宦官保护着三个儿子逃到外戚家去躲藏,周皇后回坤宁宫自缢而死。崇 祯又催促袁贵妃自杀,谁知上吊的绢带断了,坠 落在地,苏醒过来,崇祯拔剑砍去,正中肩上, 袁贵妃昏死在血泊中。

崇祯又砍了几个曾经临 幸过的妃嫔,提剑进入寿宁宫。长女长平公主 年方十六岁,原打算近期出嫁。她牵住崇祯衣 袖痛哭不止,崇祯哭着叹口气:“你何故要生在 我家!”强忍悲痛,狠狠心挥剑砍去,公主用左 臂遮挡,登时鲜血四溅,左臂被砍断,昏绝在 地。崇祯又剑砍昭仁公主于昭仁殿。天色黎明 时刻,内城也陷落了,崇祯鸣钟召集百官,没 有一人进朝,崇祯带太监王承恩登上万寿山,皇 城已是四处烽火。遂血书:“朕凉德貌躬,上干 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 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吊死于寿皇亭。王承恩随后也自缢在亭旁槐树 之上&明朝灭亡了。 

明神宗荒怠政务,国势衰败,已经闹得不 可收拾。熹宗时期阉党荼毒天下,祸乱已经酿 成,元气丧尽,已瀕临崩溃灭亡的边缘;关外 女真族正处在上升兴盛时期,国内农民起义方 兴未艾,如果熹宗多活几年,必定很快亡在他 手里。故此《明史》曾说:“向使熹宗御宇复延 数载,则天下之亡不再传矣。”崇祯继位又勉强支撑了十七年,终于为历史大潮所淹没。

崇祯帝不近声色,早起晏眠理政议事,优心忡忡地苦撑危局,尽管行事用人有很多失误, 甚至造成致命的过失,但他的为政治国的态度, 和他殚心竭虑的精神,却是帝王中极为罕见的。 所以,若论历代帝王心最劳、势最困、命最苦 者,则非崇祯帝朱由检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