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也是对这个广西壮族的三月三非常的感兴趣,那么这个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介绍,前前后后50字的也有,其它字数的也有,对于这个比较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收藏学习!
1、壮族三月三的由来50字
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2、壮族三月三的传说简短故事
很久以前,壮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
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 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有一年,壮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粮,达桂跪奏道:“壮乡 百姓颗粒无收,吾伴千岁前往视察。
”达桂伴驾来到壮乡,只见田土龟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黄 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达桂跪下说千岁亲见,万望免粮。”
土皇帝无奈只好免去壮乡 皇粮。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入骨,可是鉴于达桂的声望,又找不出什么岔子把他除了,因此 施出毒计,阴谋陷害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到跟前,说道:“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达桂听 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怀好意,但他还是从容地说:“请千岁道来。”
土皇帝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 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壮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以内给我弄 九百张壮人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 达桂轻松地答道:“到时 就请千岁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一个月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五十九天过去了,达桂依然没有动静。限期到了,达桂才召集 九百个壮家大汉,每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来到皇城脚下,架锅煮糯米饭,煮 辣椒菜汤,一个个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坐在城门下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
正当个个酒足饭 饱,满头大汗淋漓的时候,土皇帝坐着八抬大轿赶到了。达桂连忙上前施礼道:“货物已经给千 岁送来了,可是这帮贱骨头张张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吗? ”土皇帝下轿一看,一个个黑里透红的皮 肤上都是湿漉漉的,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臭气扑鼻。
土皇帝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后 退几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 ”说完,调转轿子回宫殿去了。 一计未成,又生二计。
快到清明节了,土皇帝又把达桂换到跟前,装作十分诚恳的样子:“达 桂,你向来很聪明,现在我有一件事非要你去干。”达桂一听,就知道土皇帝又怀恶意,但达桂毫 不畏惧地说:“请皇上明说。
”土皇帝眯着眼睛说:“清明节我需要一个像宫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样 重的猪头来祭祖,你给我在一个月内弄来,到时重重有赏,过期误了大事要从严惩罚。”达桂十分 轻松地笑道:“好办,好办。”
二十天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三十天过去,达桂依然没有一点动静。 限期过了,土皇帝派兵 来抓达桂,达桂扛着一杆大秤和兵差一道去见土皇帝:“皇上大人,壮家比山头还要大的猪头多 得很,就是不知道宫殿后面的大山有多重,请皇上用这杆秤去称一称,我好回去把猪头抬来。”
“这……”土皇帝哑口无言了。 土皇帝见达桂聪明过人,留在宫殿里是祸根,非得除掉他,因此又想出一条毒计。
一天,他 把达桂叫到跟前:“达桂,你向来聪明能干,再过一个月皇后就要坐月子了,听说壮家的公鸡蛋很 有营养,你给我在二十天内弄四百九十个公鸡蛋来,到时重重有赏。”达桂满口答应。
限期到了 之后,土皇帝派兵去抓达桂,达桂连忙施礼道:“非常对不起,我父亲正在坐月子,按照壮家的规 矩,我得照料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才能出门,到时我会给皇上送去公鸡蛋的。 ”兵差大喝一声:“天 下男子怎么会生孩子? ”“男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兵差无言以对。
只好回去报告皇上, 皇上大怒,下令捉拿达桂。 壮家百姓闻讯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
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围,只见山林 里有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皇上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农历三月初三。 皇兵走后,乡 亲们上山在一棵合抱不过来的枫树洞里找到了达桂的尸体,大家含着眼泪把他埋葬了。
男女老 少在坟前放声痛哭。哭呀!哭呀!泪水洒在坟上,坟上顿时长出了一棵棵嫩绿的小枫树,一丛 丛红兰草。
为了纪念达桂,乡亲们又在墓旁边建造了庙宇,名曰“达桂堂'因为达桂生前喜欢 喝酒、吃糯米饭,用喝酒、吃糯米饭的方法战胜了皇帝,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所以, 到了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壮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饭和熟鸡蛋到达桂墓前祭奠。 正当人们陷人哀思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从庙堂里冲出一条五色大蛇,这条大蛇向乡亲们点了点 头,就直奔宫殿把皇帝给咬死了。
从那时起,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 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 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歌。 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圩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