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花旦流派之一,由傅全香创立。
傅全香的表演富于激情,以花衫戏见长,唱腔上借鉴了京剧程砚秋及昆曲,评弹的演唱方法,尖团音规范分明,真假嗓结合演唱,润腔华彩,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
傅全香的嗓音明亮、音域宽广、润腔华彩,且真假嗓结合,曲调跌宕多姿、波澜起伏,表演富于激情,以“花衫”戏见长,善用强烈的外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最擅长于表现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悲剧妇女形象。
重视收放开合与花腔的润色,唱腔美若呖呖莺声,被誉为“金嗓子”,“越剧花腔女高音”,所创立的“傅派”唱腔是越剧花旦中的重要流派。《情探》"行路"一场的唱做念舞,是傅派艺术最具创造性的精品。
傅全香,原名孙泉香,1923年8月30日(农历七月十九)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县(现嵊州市)甘霖镇后庄村。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1933年,她入四季春科班学习花旦,1940年以《恒娘》一剧声誉鹊起,1943年在“四季春”挂头牌,50年代初期,傅全香在《十八相送》和《织锦记》中首开定腔定谱先例,她广泛借鉴京昆和评弹的唱法,在程派“真声假一点,假声真一点”的理论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的特色:嗓音明亮宽广,细腻传神,唱腔俏丽多变,表演富于激情,创立了越剧“傅派”。
2017年4月7日,荣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2017年10月24日12时18分,傅全香同志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4岁。
傅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情探》中的敫桂英、《李娃传》中的李亚仙、《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人比黄花瘦》中的李清照等。
傅派优秀传人
何英(原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陈飞(绍兴小百花越剧团)、陈艺(浙江越剧团)、陈颖(上海越剧院)、颜恝(即颜佳)(原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陈岚、薛莺、徐涵英、陆梅英、张蓉华、胡佩娣(西安越剧团)、洪芬飞(宁波越剧团)、张腊娇(乐清越剧团)、张金月等。
薛莺(1928年3月—2017年11月),女,艺名筱傅全香,1928年3月出生,浙江上虞人,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家一级演员、越剧名家、全国群英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浙江越剧团副团长、浙江政协委员、浙江人大代表。
2017年11月2日5点18分,薛莺因病逝世,享年90岁。
胡佩娣,1946年1月出生,浙江宁波人,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原西安市越剧团著名越剧演员,曾任西安市越剧团团长,工花旦,宗傅(全香)派,是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老师的得意门生,为不少傅派弟子指点过唱腔。上海越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盛舒扬是她的学生。胡佩娣唱作俱佳,表演极具感染力,其代表作有:《红梅记》、《红珠女》、《锦楼绮缘》、《问君能有几多愁》等。
洪芬飞女,一级演员。浙江宁波人,1954年9月1日出生。1954年9月1日出生。1970年进入宁波市京剧团学花旦,10年中打下扎实的功底,曾主演阿庆嫂、红嫂、柯湘、白素贞、李铁梅等角。1980年随团改建为宁波市越剧团,转演越剧花旦,唱傅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