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地乡村普设社学――朱元璋对中国教育普及化的贡献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在全国各地乡村普设社学――朱元璋对中国教育普及化的贡献的相关内容:至此,洪武大办教育似乎应该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不,从小苦大仇深出身的朱元璋深知,地方教育仅限于县级是远远不够的,与洪武年间实行的中国“乡村自治”和推行的粮长制相配套,这位奇特的开国皇帝还要竭力加强



至此,洪武大办教育似乎应该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不,从小苦大仇深出身的朱元璋深知,地方教育仅限于县级是远远不够的,与洪武年间实行的中国“乡村自治”和推行的粮长制相配套,这位奇特的开国皇帝还要竭力加强乡村教化。

前章我们说过,李乐纹朱元璋通过实行里老制度、粮长制度、旌善亭制度、申明亭制度等,部分地实行了乡村社会教化,可他还是觉得缺乏一条对乡村子弟进行学校教化的主渠道,鉴于“京师及郡县皆有学,而乡社之民未睹教化”,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普设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兼读《御制大诰》及本朝律令”。

这样一来,从京师到府、州、县以及乡村地区,建立起了学校教育网络。明初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与此同时,明初地方性私学发展迅猛,呈现出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之势。私学教育主要形式是传统的蒙学性质的私学,称为家塾或蒙馆,一般教授15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明代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就极为重视社会基层的教化,而社会教化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蒙养教育,明代在社会基层设置了社学等官学来推动社会教化。在这种社会氛围里,又是出于对科举“大业”的憧憬,一般社会民众都会意识到识文断字最起码的蒙养教育之重要。于是大明帝国各地竞相出现了如星星点灯似的地方家塾或蒙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在全国各地乡村普设社学――朱元璋对中国教育普及化的贡献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