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唐朝·张九龄】曲江风度世无双,字字诤言把名扬的相关内容:唐朝是个很讲时尚的王朝,既然追求时尚,注重风度自然就成为必要的生活内容之一。譬如唐明皇就很注重风度,当他有幸见到大诗仙李白时,第一眼发现了这是个矮个子,第二眼就觉得这个矮个子风度不俗,举止之间气宇轩昂
唐朝是个很讲时尚的王朝,既然追求时尚,注重风度自然就成为必要的生活内容之一。譬如唐明皇就很注重风度,当他有幸见到大诗仙李白时,第一眼发现了这是个矮个子,第二眼就觉得这个矮个子风度不俗,举止之间气宇轩昂,好像是作为玉皇大帝的特派员来视察自己工作的。为此,这位皇帝大人还暗中自卑了一次。 而他任命的宰相张九龄更是风度翩翩,旷古绝今。虽然二人共事很多年,但每次见到张九龄,李隆基都像喝了普洱茶或是泡了温泉浴一样神清气爽,好不舒坦。即使后来张九龄因为跟他天天抬杠,被降职成了地方官,他还是时时不忘人家的风度。每当有大臣推荐人才,他总是先来一句: 风度得如九龄否? 在他的心目中,张九龄俨然是风度的代名词。 张九龄这个名字不简单,是由父母原创、禅宗的祖师爷六祖慧能润色而成。他的父亲张宏愈是个渔夫,常年以打鱼为生。某天打鱼时,最后一网捞到个大家伙,怎么用力也拖不上来。他想这下发财了,这时天已经黑了,张宏愈觉得是自己饿了,所以没有力气拽上来。他把渔网绳系在河边的一棵树上,回家吃饭去了。吃饱喝足,他叫上妻子一起来跟鱼拔河。这时鱼已经饿了好半天了,没等张宏愈动手,妻子只是轻轻一提,就把大鱼弄了上来。二人仔细一看,原来是条几十斤重的九鲮鱼。妻子说却说把它放了吧。当时她产生了某种幻觉,觉得鱼的眼睛好像在流泪,一时心软,动了恻隐之心。 没过多久,张夫人怀了孕,天天喝鱼汤。儿子生下来时,她看着那双水汪汪的眼睛觉得眼熟,回忆了半天想起了那天的九鲮鱼。一定是那条鱼投胎报恩来了,她对自己说。两口子一合计,干脆名字就叫九鲮得了。后来六祖慧能遇到了张九鲮,觉得小娃娃挺灵气的,但是名字不太好。九鲮是水生动物,再怎么蹦跶也上不了岸,不如改叫九龄,取谐音久龄之意,将来做大官。张宏愈觉得慧能大师说得有理,就让儿子改名张九龄。 张九龄小时候很聪明,写得一手很漂亮的文章,十里八村的都知道他。弱冠之年,他进京赶考,一举中第,做了秘书省校书郎。作为岭南诗派的创始人,他用词华丽,意境飘逸,连当时的诗坛兼政坛前辈张说都佩服不已。不过,他真正的事业起点是在 道侔伊吕 制科。当时,太子李隆基正盘算着自己登基后的领导班子问题,想找一批能跟自己合谋的人,于是他面向社会广泛公开举行考试。张九龄是众多的面试人之一。他的答卷紧贴时事,分析入位,并就许多问题的处理细节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李隆基看完之后龙颜大悦,把他提拔为的右拾遗,做起了专给皇帝提可行性建议的谏官。 张九龄不负厚望,充分发挥自己注重细节的特点,经常就现行的体制、政策等问题展开细节性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这一点很受唐明皇的认可。当时京城的官员比地方上的官员更受重视,提拔速度更快,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许多优秀的人才因为不在皇帝眼皮底下,而被埋没终身。张九龄就此问题向唐明皇提出建议,力主纠正这股风气,平衡中央官和地方官的升迁机会。 经过几年的磨炼,张九龄在京城有了名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接着他碰到了他的命中大贵人 张说。张说时任中书令,也是宰相之一。张说家是唐朝有名的宰相专业户,他的儿子张延赏、孙子张弘靖都是宰相,唐朝能超过此纪录的只有唐明皇的另一位宰相萧蒿;并且才气大,作品的风格和其中潜含的政治家独有的风骨却是一流的,以此成为了当时的文化界领军人物;张说当时已是历经武则天、、、唐明皇四朝的老前辈,无论是政界还是文化界,都是一杆大旗。 起初看上了他的诗作,大发感叹:太有才了。并且俩人一查族谱,还是一家。张说从此逢人就说的大德大能,于是张九龄的官运亨通,一升再升。开元十年,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到开元十一年,他已经是正五品的中书舍人。在唐朝一般宰相也就三品,一品、二品的官不是送给死人,就是赏给功劳大的需要皇上三鞠躬的活人,普通人想都别想。 唐明皇眼见张九龄每天穿得整整齐齐,走路步伐矫健,眉宇之间神采飞扬,心里非常喜欢。张九龄非常注重一个细节,当时朝臣上朝议事,手里都要拿块象牙做的笏板,如果记性不好,可以把想说的话提前写在上面。满朝文武不用笏板时都是往腰里一别,这种方式如同乡野村夫插烟袋一样不讲究。唯独张九龄在这个细节上做得很特别,他让人做了一个很精致的袋子,专门用来放笏板。每次上朝,他就把袋子放在仆人的手里。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唐朝·张九龄】曲江风度世无双,字字诤言把名扬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