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个皇帝对感情才是专一的 为什么清朝的皇帝那么痴情

历史上哪个皇帝对感情才是专一的

在我看来,帝王之情与普通人想的生死不渝有别。

帝王之身,注定他们想的更多的是现实,情爱于他们而言,只是调剂,不是生活的全部。

苛刻一点说,我们所理解的痴情专情,在男人那里,根本无足轻重。也许男人在年少时,受荷尔蒙影响,会做出些不顾现实的举止来,但纵观成年男女,能轻易动感情的人真不多,尤其是男性。

当然,作为帝王的男性就更不用说了。

上古舜帝尚有娥皇女英,之后的帝王就更不可能倾情于一人了。

汉宣帝刘询痴情吗?他的故剑情深里,有没有笼络旧臣的心思?后来不管出于什么心理,他有没有拒绝霍氏女?许成君病故后,他守身如玉?用脚趾头想一想都很难。

杨坚对感情专一吗?独孤伽罗死后,宣华夫人、荣华夫人从何而来?

唐玄宗李隆基专一吗?杨玉环之前这后他有没有歇着?

皇太极专一吗?海兰珠之前之后宫中是否无人?

顺治帝专一吗?他的子女从何而来?

康熙帝更不用说了,他的痴情只存在于小说《寂寞空庭春欲晚》里。

明孝宗朱祜樘是个孤例。他的后宫只有张皇后一个人,也许这与他孤苦的童年有关,严酷的后宫斗争给他留下了阴影,也许是不忍见到异母子的不幸结局,他没有广纳妃嫔,只和张皇后生育了朱厚照一个儿子。

朱祜樘的例子不具有普适性,在一夫多妻的古代,田舍翁多收了三五斗,尚要纳个妾,何况富有天下的皇帝呢?一是条件许可,二是广开枝叶的思想,使得皇帝们不会把精力只倾注在一个人身上。

当然,据说男性把身心分得很开。也许,他们在百忙之余,会为某个女人留一点真情在那儿,也未可知。

不要说我们苛求古人的痴情专一是天方夜谭了,就是在提倡一夫一妻的今天,讲到感情专一,我似乎都不太确定。见异思迁似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不论男女。之所以有些人还在相守,不外乎惯性、将就。

不知道我的观点是否偏激?

对情专一的??大汉帝国的汉宣帝,他于许平君两小无嫌,情投意和,琴瑟和鸣相夫教子,很可惜当皇后不久被惨无人道的霍显害死,令宣帝万念俱灰哀思良久。东汉的刘秀不忘初心废了郭皇后,终迊回阴丽华成千古绝唱,大明王朝的朱佑樘更是一位对情专一的主,宠信奶妈一生,令人感动。










为什么清朝的皇帝那么痴情

清宫剧害人!

清宫剧中的清朝皇帝似乎都很痴情,而真实的历史可并非如此,说起来,清朝真正痴情的皇帝应该只有顺治皇帝一个。

比如康熙皇帝,后妃进入景陵园就寝的就有50多个,孩子也是一大堆,今天宜妃,明天德妃的,真算不上痴情。乾隆,典型的风流皇帝,也是野史中风流史最多的皇帝,一会贵妃,一会皇贵妃,一会又是香妃的,说乾隆痴情估计连乾隆本人都不好意思承认。

嘉庆、道光也没看出有多痴情,而咸丰皇帝则是一个典型的好色皇帝。同治皇帝继位年仅六岁,当了13年皇帝就病逝,历史也没给同治皇帝痴情的机会。余下的光绪、溥仪两位清朝皇帝也和痴情沾不上边。

清朝真正算得上痴情的,唯顺治一人。

顺治对董鄂妃的宠爱有史可查。顺治给董鄂妃举行册妃仪式,不仅异常隆重,并且顺治为了董鄂妃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在清朝因册封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唯顺治一人。

顺治要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向天下人分享,他所给予董鄂妃的,是他所能给予的极致。

可惜,董鄂妃体弱多病。

其所生的四皇子夭折后,更是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董鄂妃的去世让顺治痛不欲生,甚至寻死觅活,以至孝庄太后还亲自下令让左右看好他,以防止顺治皇帝想不开、自寻死路。

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顺治下令大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并将宫中太监、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继续伺候董鄂妃。

甚至,顺治还亲自撰写了长达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董鄂妃,同时还追封董鄂妃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惠端敬皇后。

坊间传言,董鄂妃一死,顺治悲痛欲绝,在董鄂妃死后当月,顺治就为自己剃度,并起了一个法号,叫“行痴”。顺治不顾孝庄太后以及朝中大臣的反对,毅然决然选择遁入空门,为了爱人,一代君王甘愿放弃天下。

自然,这些都只是野史杂谈,却能表现了顺治对董鄂妃的深厚感情,而据记载,顺治在董鄂妃去世三个月后就郁郁而终了。

顺治帝痴情,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仅顺治一个痴情皇帝,并不能说清朝的皇帝都是痴情,因为每个朝代或多或少都可能出现那么几位痴情皇帝。以明朝为例,明朝的朱祐樘也算是一位痴情皇帝,别的皇帝有三宫六院、佳丽三千的,朱佑樘一生却只有张皇后一人,一个皇帝,本可拥有三千佳丽,却因痴情而只选择一位妻子。

但朱佑樘痴情,并不意味着明朝其他皇帝也很痴情,同理,顺治痴情,同样不意味着清朝的其他皇帝也很痴情。只是因为现在的清宫剧盛行,清宫剧里的皇帝都很痴情,所以一不小心就造成清朝皇帝都痴情的假象。

总的来说,清宫剧害人!

应该和跟遗传有关系的,从努尔哈驰到皇太极开始就是这样了,不论男人还 是女人,在再怎么花心,其内心深处的爱只有一个。都说帝王多情又无情,但清朝皇帝殊不知都是痴情之人 。

皇太极与宸妃海兰珠, 皇太极为了她建造了象征爱情的关雎宫,封她做今次皇后的东宫妃,若不是废皇后会动摇朝纲,恐怕海兰珠已经是皇后了。皇太极为了她丢下了松锦之战,日夜不停的奔回京城,很可惜,还是没见到她最后一面。皇太极哭得几度昏厥,追封她为元妃,有最初的妻子的意思。每逢她的祭日,皇太极都会带着妻儿参拜,每次打猎时路过她的坟冢,皇太极必要痛苦一场。两年后,皇太极因为思念伤心过度,伤了身子,也随她而去了。皇太极对海兰珠可谓是用情至深!

顺治与贤妃董鄂氏,就是董鄂妃。 董鄂妃生前几乎得到了顺治的专宠。死后,顺治为了给她一个皇后的名分,与自己的老妈闹得天翻地覆,还吵得要当和尚。心灰意冷的顺治爷没有当成和尚,却因哀伤过度,身体虚弱,让天花趁虚而入,没多久就随他的爱妃去了。这也算是生死相随吧!

康熙与皇后赫舍里氏。赫舍里氏生前去康熙感情很好。死后康熙很伤心,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立后。后来在太后的强迫下才立得钮钴禄氏。 为怀念赫舍里氏,康熙把她的儿子胤礽立为太子。对胤礽的一切事情都亲力亲为。关心他的起居,亲自教他骑马射箭。把对赫舍里氏的爱全都转移到胤礽身上。后来康熙对太子的三立三废,正是表现了他的不忍。

雍正与年妃。雍正这个皇帝很负责。尽管有人说他皇帝的位置来的不正当,可是他这个皇帝当得还是很认真负责的。他的妃嫔很少,和妃嫔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勤政了,可能没有哪个妃子会让他生死相随吧!不过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他的年妃。年妃生前也是很得宠的。她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年羹尧后期很嚣张,不把雍正放在眼里。雍正早就有收拾他的想法了,不过怕年妃太过伤心,就暂时没动他。直到年妃去世后,才实施自己的计划。能让冷酷的雍正为了她而“徇私”,在雍正心中这个年妃应该也算是不一般的吧!年妃死后留下一个儿子福惠,雍正对这个儿子宠爱的不得了, 可惜他8岁就死了,雍正追封他为亲王,可见年妃在雍正心中还是不同的。

乾隆与皇后富察氏。 乾隆与富察氏的故事有点像他爷爷的翻版。富察氏是乾隆的原配,生前与乾隆也算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乾隆每次南巡都带着富察氏。后来富察氏在南巡的路上病死。乾隆悲痛欲绝,发誓再不立后。却也是经不住太后的逼迫立了乌拉那拉氏为后(就是还珠格格里那个皇后)。乌拉那拉氏做了皇后以后,乾隆经常拿她跟富察氏比较。人比人,气死人。乾隆越来越觉得乌拉那拉氏不如富察氏,不配做这个皇后,遂起废后之心。后来乾隆再次南巡时,乌拉那拉氏与其发生了争执,乾隆便将她废黜! 乌拉那拉氏被废后,乾隆觉得再没人能像富察氏一样配当自己的皇后,于是决定不再立后。而是由令妃魏佳氏统摄六宫(就是还珠格格里的那个令妃,也就是嘉庆他妈!) 初入宫,为皇后富察氏身边的宫女。,是富察氏一手调教的,简直就是富察氏的翻版。 乾隆宠爱魏佳氏,也可以算是对富察氏的一个怀念。

嘉庆不知道。妃子太多,光看《金枝欲孽》就知道,不知道该讲谁了。

道光,知道他有个很宠爱的全妃,即孝全皇后钮钴禄氏。可是二人没有什么荡气回肠的故事。

咸丰与云嫔。咸丰在当皇帝前有个籓邸福晋武佳氏。武佳氏本是府里的一个丫鬟,本咸丰看中封为侧福晋。当上皇帝以后,封她为云嫔。可惜这个女的命不好,一年后就得了肺病。值得一提的是,咸丰虽然知道她得的是肺病会传染,却仍然经常去探视,询问病情用药。没有表现出丝毫厌恶,让云嫔无憾地走了。一代帝王能做到如此,也不容易了。

同治与皇后阿鲁特氏。同治不顾他妈的强烈反对娶了阿鲁特氏做皇后。做了皇后的阿鲁特氏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她是“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以及她不顺从逢迎慈禧,使慈禧视若寇仇,时常刁难她。慈禧还常常阻拦阿鲁特氏侍寝。尽管慈禧的百般迫害,同治与阿鲁特氏仍是没有屈服,顽强地爱着对方。可是他们的爱并没有感动上苍,同治因身心长期受到压制而死。在同治死后不满百日,阿鲁特氏愤然自杀于储秀宫。

光绪与珍妃他他拉氏。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光绪从大婚到被拘瀛台的十年间,几乎是天天与珍妃腻在一起的。珍妃也不是一个一般的小姑娘,一边照顾着光绪的生活,一边也为着光绪的江山而奔波(许多新政包括百日维新,珍妃都是支持的)。光绪被囚禁瀛台后,二人虽然见不着面,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对方,饱受思念之苦。珍妃临死前仍心心念念着光绪,他们的爱也算是至死不渝了!

宣统。虽然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他的妃子也5个,只是不知他最爱的是哪一个。溥仪曾在祥贵人谭玉玲遗照后面写过“我最亲爱的玉玲”,还追封她为贵妃,也许就是这个女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