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哲学家管仲相齐的故事始末介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管仲-哲学家管仲相齐的故事始末介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哲学家管仲相齐的故事始末介绍
管仲相齐
在春秋战国后期,齐国的统治者齐襄王十分的残暴,作为王储的公子小白以及公子纠纷纷外逃,其中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逃往了今天的山东一个小县城,而公子纠则和管夷吾逃往了今天的山东的西南部,而当时的鲁国接纳了公子纠与管夷吾。
管仲相齐图
由于齐襄王的残暴,齐国的朝廷重臣公孙无知谋杀了齐襄王。知道了齐襄王已经死了,公子小白与公子纠都要赶回齐国,继承王位,最终公子小白先于公子纠回到齐国,当上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齐桓公下令追杀公子纠,以避免公子纠回到齐国与他争夺皇位。鲁国迫于齐国的实力,将公子纠和公子纠的护卫召忽都给杀了,而公子纠的谋士管夷吾却被关押起来了。鲍叔牙知道了管夷吾被鲁国关押,并未被杀,就对齐桓公说,要想一统天下,成绩霸业,一定要以管夷吾为宰相,否则是不可能平定各方诸侯的。
齐桓公通知鲁国国君,要将管夷吾接回齐国。在管仲快要回到齐国了,齐桓公为此三天斋戒和三天沐浴,然后到郊外亲自恭迎,邀请管夷吾同他坐一辆马车,向管夷吾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管夷吾到了齐国之后,管夷吾成为了齐国的宰相,为齐桓公统治各方诸侯,成为霸主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为齐国百姓安居乐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圣人孔子对于管夷吾没有被处死的评价是,召忽之死的忠君,管夷吾不死视为建立功勋。公子小白作为兄长,本就是王,公子纠不应该皇位。所以,孔子为什么不谴责管夷吾没有殉死而称赞管夷吾的功劳。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
管仲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辅佐齐桓公登上春秋五霸的宝座,管仲为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等一系列口号和改革措施,为齐国的强盛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代的大圣人孔子也对管仲的才华大加赞赏,儒家理想中的明君忠臣的典范便是齐桓公和管仲。
管仲被称为中国第一名相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多次会盟诸侯,使天下安定,都是管仲的功劳,对管仲推崇备至,这种说法不免有夸张的地方,不过管仲也的确有战略眼光,看到了当时天下形势的转变。
管仲清楚地看到当时周王室衰败,但是影响力还在,因为毕竟天下各国都是周王分封的诸侯,在讲究仁义的古代,等级森严,礼义廉耻不可不顾,否则便师出无名,大家都不会信服的。所以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借着为周天子讨伐公道的名义,成就自己的霸业,可以说这一招非常管用,大家都说不出什么来。还有就是管仲知道乱世之中有实力才是硬道理,所以他极力将盐等重要物资收归国有,尽一切可能增加国家税收,同时让周边小国进贡纳税,掏空小国财富,充实自己的国库,这样一步一步使周边小国不得不臣服齐国,齐国迅速壮大,最后连周天子也要承认齐桓公霸主的地位,这些计谋都是管仲对当时天下形势的精确分析后对齐国提出的中肯建议,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当然能立马见效了。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两次重大的改革措施,两者常常相提并论,它们之间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管仲改革使齐国强盛,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商鞅变法使秦国拥有虎狼之师,吞并东方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秦国,两者的改革都是很有作用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609/24688.html
以上是关于管仲-哲学家管仲相齐的故事始末介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