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皇考与皇伯有何区别 齐衡为什么敢反对皇帝

《知否》中既然是以宋朝为历史背景,虽然很多人还是虚构出来的,但是有些事情却并非是虚构,比如齐衡反对皇帝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考。这件事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事的,只不过电视剧里面进行了一些改编,但是不管怎么改,可能很多人还是不太明白,“皇考”与“皇伯”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齐衡要坚决反对,就算知道自己会被降职革职也要反对?

知否皇考与皇伯有何区别 齐衡为什么敢反对皇帝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终于从家宅内斗的格局上升到朝堂之争了,大量描述了赵宗全与太后的权力博弈,很多追剧的网友表示这一段没有看明白,特别是对于皇考、皇伯这样的称呼感到很迷惑。

而齐衡一意孤行的态度更是让网友忍不住吐槽:小公爷前面建立起的好感度在这几集全被败光了!要明白这番朝堂之争和齐衡据理力争的缘由,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赵宗全与先皇的关系。

先皇的历史原型大概是参照了宋仁宗,这是一个以宽厚仁义而著称的好皇帝,即便被大臣逼着立嗣,也只是坐在台阶上哭泣,并未强制性的打压谏言。

知否皇考与皇伯有何区别 齐衡为什么敢反对皇帝

先皇去世之后,赵宗全被迫继位,他本没有任何争权夺利之心,一心只想搓麦穗,被逼着救驾进而继位,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赵宗全的父亲舒王和先皇是堂兄弟的关系,这亲戚关系还是扯得有点远,所以之前先皇都没有让赵宗全来继位的想法,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想起了他。

而太后一直属意邕王,如今邕王已被兖王杀死,她便有意扶持邕王的儿子继位。可惜赵宗全护驾有功,称帝水到渠成,太后一时没有机会踢掉赵宗全以及拥护他的人。这才有了太后垂帘的做法,一来是臣子并不那么服气新皇,二来是太后也有意把持朝政,培养党羽,以便助亲信篡位。

知否皇考与皇伯有何区别 齐衡为什么敢反对皇帝

如今赵宗全已经逐渐适应了新皇的地位,不能再忍受太后幕后干政,这才借着追封亲生父母为帝后的做法逼太后撤帘还政。在朝堂上,顾廷烨说“什么都不如亲娘好”,站队赵宗全追封父母为帝后。

齐衡反驳:先皇为江山着想,从宗室中选出继位之人,赵宗全理应尊先皇为“皇考”,称自己的生父为“皇伯”,民间尚且守这种过继的规矩,皇室更应尊礼守法。

皇考这个称呼,在民间也作“先考”,用来称呼自己已故的父亲,皇伯则是父亲的兄弟。

知否皇考与皇伯有何区别 齐衡为什么敢反对皇帝

这是一道送命题,若是寻常百姓家,继位就继位了,大家乐见其成。然后搁在皇室,左边是孝、右边是义,选了孝则是落人口实,相当于篡位,选择义又落下不孝的名声,等于抛弃自己生父母,为了地位去做了别人的儿子。

这对一个皇帝来说,也是不能忍受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盛明兰是小妾的女儿,但她后来收到了大娘子王若弗名下,在族谱上等于是认大娘子为亲娘了,以后一应规矩都该是嫡女的做派。这就是百姓人家的做法。好歹是同一个爹,没啥大问题。

赵宗全这里就比较麻烦,他有自己的亲生爹娘,于礼法他已经是过继给了先皇先后才有继位的权利。若是追封亲生父母,便是与先皇划清了界限,改朝换代另立门户,于礼于理都不合。追封父母为皇考皇妣就很过分了,追封他们为帝后就更过分。

知否皇考与皇伯有何区别 齐衡为什么敢反对皇帝

所以小公爷据理力争,是有道理的,大家不要表面上看着小公爷站队太后,就认为他蠢不可及。这在历史上也是有过真事的,最后是朝臣灌醉了太后才按下了手印,而《知否》中更多加了一些戏份,将此事变成太后的阴谋。

小公爷站的是礼法,不是太后,只是他看得不够长远,没看透太后的后招是要扶持邕王儿子夺位。小公爷的父母就看得很通透,但又不好直接点明,只能让他先碰个头破血流才懂得进退。

小公爷甘愿降职带动众谏官一同效仿,这就不会是他一个人的错,赵宗全无论如何都要考虑到大局,对太后必不会太过苛待。当然了,小公爷确实被太后当成了棋子,可他自己不这么认为啊。

言官向来就是纠正皇帝行差踏错为本职,这事儿既然皇帝不占理,他自然有底气自愿降职。只怕是在顾廷烨这个老油条面前,他最终还是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