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比宋真宗大几岁 宋神宗即位时多少岁

目录导航:

  1. 刘娥比宋真宗大几岁
  2. 宋神宗即位时多少岁
  3. 被母后辅政的宋朝皇帝
刘娥比宋真宗大几岁

刘娥和宋真宗同岁。

刘娥(即章献明肃皇后,968年-1033年5月11日),出生于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祖籍太原,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太后。

宋真宗(名赵恒,原名赵德昌,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生于东京开封府第,是宋太宗第三子。宋真宗在位25年,对国家治理有方,实行反腐倡廉的举措,大力发展经济,把北宋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史称“咸平之治”。

小1岁

宋真宗赵恒生于968年12月23日,享年54岁

刘娥生于969年。 享年64岁宋真宗赵恒身边的女人并不少,可他偏偏最爱的是二婚的刘娥,甚至在他还是襄王时,一度爱得死去活来,并设法金屋藏娇秘密幽会,生怕被他老爹知道。当上皇帝后,又克服了重重阻力把刘娥立为皇后。

比宋真宗大1岁。

赵恒生于968年12月23日,享年54岁

刘娥生于969年,享年64岁

章献明肃皇后(名不详,民间相传为刘娥),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1]

刘娥为蜀地孤女,后至京师,十五岁入三皇子赵恒(即日后宋真宗)王府。[2]宋真宗即位后,景德元年(1004年),刘娥封美人[3]。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立为皇后[4]。

宋自开国以来,无女主临朝的先例。真宗朝后期,刘娥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宋真宗不安,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一党更不容刘娥独揽朝政,刘娥则结丁谓、曹利用等外朝朋党,最终将反对她专权的寇党势力彻底击败。[5]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刘娥临朝称制。[6]刘娥找准时机,将权臣丁谓罢相,贬至崖州。[7]赵氏皇族中最具威名的八大王赵元俨(后世艺术形象“八贤王”的原型之一)为避刘娥锋芒,佯装疯癫,称病不朝。[8]宋廷朝政,完全落入刘娥之手。

刘娥临朝,“威震天下”。[9]天圣二年(1024年),刘娥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册封大典。[10]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11]均暗示刘娥称帝。刘娥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住大宋列祖列宗的事!”[12]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娥崩逝,谥号“章献明肃”皇后。[13]

刘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饰,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引得朝野非议

宋真宗赵恒和刘娥同岁,他们都出生于公元968年。 刘娥(968年1月28日-1033年4月30日),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太后。刘娥虽然长年受宠,却无法怀孕,真宗和刘娥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来。1010年,李氏生下一子,却只会认刘娥为母,两年后刘娥被立为皇后。刘娥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是宋真宗的贤内助。太子赵桢即位后,刘娥被封为皇太后,朝中实物由刘娥处理。明道二年(1033),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谥号庄献明肃皇后(后改章献明肃皇后)。

宋神宗即位时多少岁

19岁

宋神宗即位时年仅19岁。他是北宋第6位皇帝,在位18年,享年37岁。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赵顼即位,公元1068年改年号为熙宁元年。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立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宋神宗,北宋第6位(总共9位)皇帝,19岁登基,在位18年,享年37岁,于1085年驾崩。

宋神宗可能是一位深刻影响了宋朝国运的皇帝。

宋神宗影视形象

他的父亲宋英宗由于身体比较差仅在位4年,对于北宋王朝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算是一个过渡人物。再之前是宋仁宗朝,这是北宋的治世。在军事、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盛世的高度。宋仁宗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不算有名,但也是一个难得的明君。在仁宗朝涌现了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能臣,如范仲淹、包拯、吕夷简、富弼、司马光、王安石等,也为神宗朝留下了一个强有力的执政班底。如果宋神宗是一个非常平庸的皇帝的话,只是按部就班地延续下去也不会出什么差错。但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与勃勃雄心的皇帝,再加上他继位时才19岁,正式血气方刚、舍我其谁的年纪,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他不甘于只做一个守成的皇帝。在位仅18年就搞出了熙宁新政、元丰改制、与西夏的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他的新政涉及到了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已经触及到了宋朝的根本,变法的广度与深度不仅整个宋朝罕见,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也不多见。

神宗即位时,年仅20岁,

正血气方刚,很有锐意改革、兴利除弊的斗志。此时北宋王朝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许多政策的弊病和社会问题都凸现出来。

在国内,积贫积弱的局势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各地起义不断;在边境,辽和西夏虎视眈眈,宋朝不仅边防疲弱,而且每年都要给辽、夏两国巨额的“岁贡”,国家早已不堪重负。神宗深知,必须用激烈的方式革除弊政,才能真正实现大宋王朝的中兴。

他一上台,就下求言诏,广泛听取建议,并决心寻找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完成改革。在众多大臣中,神宗看中了才识卓绝的王安石。

宋神宗,庆历八年(1048年)四月生于濮王宫,初名赵仲,是英宗与高皇后之子。1066年12月,缠绵病榻的英宗册立长子赵顼为皇太子。次年正月,英宗病逝,赵顼继位,即宋神宗,次年改元熙宁。

被母后辅政的宋朝皇帝

宋朝皇帝年幼即位的,如仁宗、哲宗、恭宗、端宗、怀宗,这五位皇帝中即位时年龄最大的是仁宗,年仅 13 岁,最小的恭宗,年仅四岁即皇帝位。皇帝如此年幼,自然没有能力处理国事,就需要有人辅佐,于是,太后听政辅佐新君。在母以子贵的古代社会,这是再合理不过的。

还有宋朝社会崇尚孝道,更容易为母后垂帘听政找到合理的道德依据。

这五位皇帝有四位垂帘太后,分别是刘太后辅佐仁宗,高太后辅佐哲宗,谢太后辅佐恭帝,杨太后(度宗杨淑妃)辅佐端宗、怀宗。

其中刘太后和高太后听政时间较长、影响较大。

谢太后和杨太后都是在南宋社会动荡时垂帘听政,并没有什么作为,可以说虽有垂帘之事,但无听政之实。

宋朝太后听政的多次出现绝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主要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制度要求皇帝独揽大权,但中国历史上有能力独揽大权的皇帝只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昏庸无能的君主,他们没有能力完全掌控朝政,又不放心把朝政交给大臣,对宗室更加的不放心,因为宗室是有资格担任皇帝的,也许会取代自己。

太后、太皇太后,她们被排除在皇权之外,在皇帝眼里,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太后因身份上的原因具备了参政机会。被叫作影子皇帝的是“宋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