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三国时期在历史上为什么这么出名
- 三国演义是真正的中国历史吗
个人以为三国在历史上比较有名主要有军事、政治、文学、人物、典故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军事方面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经典战役,其他小战役有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藤甲兵、白马坡之站等等更是数不胜数。
政治方面,曹操以“挟天子”而令诸侯,占尽天时。江东孙权拒守江东占尽地利。刘备自喻大汉正统,怀柔百姓而占尽人和。天时、地利、人和,曹魏、孙吴、蜀汉各有所长,使得三国之间演绎出无尽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文学方面,曹操、曹丕、曹植并称建安三曹,留下诸多名句诗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等等。诸葛亮留下了前后出师表等等。
人物方面,三国时期人物人才倍出,比较著名的,曹操有五子良将等等,孙权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等,刘备有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等等。
三国时期的典故更是数不胜数,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华容道、捉放曹、长坂坡等等。
所以说三国时期在历史中比较有名是实至名归。
三国之所以在历史上这么出名,这里面既有迎合了现实的客观需求,也有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效应,主要是《三国演义》的传播。换言之,《三国演义》便像是此种需求和条件的大成和集中表现,说白了,三国就是靠《三国演义》这么一本书出名的。
现实的客观需求当然,《三国演义》并不是凭空诞生的,它集合了从魏晋到宋元以来所有民间和史学界对“三国”的不同看法和传说,倘若《三国演义》是一片海,那么它的形成是由于许许多多的大江小河一起汇聚而成的。
一、汉人文化观念所影响!
众所周知,现如今大家谈论的历史史料,几乎都是汉人流传下来的文化史书。只因中国几千年的王朝时代,仅仅有几次的少数民族统治中华大地!
三国时期,属于汉人平定乱世、群雄割据的时代,汉人着重记载了这段时代的历史!而关于五胡乱华,属于少数民族统治时代,汉人处于被压迫的状态,自然不希望遗留那段“苦难历史”!
二,三国是自秦朝大统一之后,第一个长期割据的时代。
而三国之人虽然分属三国,但是却都有一统天下之志。秦汉之后就是三国,此时天下经历的几百年的大统一时代,人民生活也相对战争年代比较好,到东汉末年天下纷争,各路诸侯纷争,天下陷入乱世。但是当时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都是以统一天下为目标,曹操、刘备大家都知道,而孙权在鲁肃制定的“隆中对”中就有体现。
后世的乱世之中,很多都是偏居一方,不求上进的割据,比如五代十国就是各自安好,没有去征伐天下的志气,知道周世宗和赵匡胤的出现才改变现状。偏居一方的人不能算上英雄,胸怀天下才能是英雄人物,而三国就是这种英雄辈出的时代。
三,衍生品的影响。
老罗写的小说通俗易懂,描绘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战场场面宏大。而且影响深远,影视翻拍多次,三国题材的游戏深得广大三国迷的热爱。而其他的时期即没有影响深远的小说作品,也没有那些游戏或者影视作品。这些都没法让别人熟知那些历史。
四,《三国演义》的宣传。
三国英雄辈出,无数英雄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而关羽的义,诸葛亮的忠都是民间宣传的样本,尤其是二人是悲情英雄,就更加能让人怀恋。《三国演义》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融合了众多的故事,最终成为一部名著。其实上《三国演义》对三国的宣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朝,而三国的故事在明朝以前就已经很有名,宣传这些的主要是戏曲文化和故事流传,《三国演义》只是起到了综合归纳成体系的作用。
三国时代能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越发出名,集合了诸多文臣武将、小说宣传、汉人文化等的因素!三国时代能够如此著名,离不开自身优越的条件,创造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不得不吸引众人观看!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精彩的时代,这一切的历史都融入江流,滚滚向前。
三国演义是真正的中国历史吗《三国演义》不完全是真实的历史,七分实三分虚。《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根据史书《三国志》改编加工而成的,里面发生的主要事件都与《三国志》中记载的基本相同,但也存在虚构成分。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不是。三国的故事有很多都是演绎的。也就是说,有很多故事都是编造过来的。《三国演义》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故事。但是三国中的人物,都是历历史中的人物。有很少几个不,不是真实的人物。三国故事中桃园三结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着现在的年轻人也都拜把子,三结义。
不是真正的中国历史!《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为大的蓝本,以其他古书传记为辅所写的小说,里面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是符合历史的,不过又虚构了一些人,或者把真实人物的参与的事件张冠李戴一下。虽说不能当真实历史看待,但是这部小说还是中国文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