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社会风貌是怎样的 唐朝历史风俗记载

目录导航:

  1. 唐代的社会风貌是怎样的
  2. 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3. 过故人庄可以看出唐代重阳节有什么样的习俗
  4. 日本的哪些文化受到唐朝的影响深远
  5. 唐朝婚礼都有哪些礼仪
  6. 唐代的礼节手势
唐代的社会风貌是怎样的

唐代的社会风貌是昂扬进取。

1、经济的繁盛:隋朝时开的大运河被唐朝充分利用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长安城的城市规模空前宏大,而且繁荣。

2、文化的繁荣:唐诗、舞蹈、传奇小说等各种艺术的发展进步。

3、外交的开明:有很多外来到盛唐取经的异国人,在中国游学,传播了唐文化。

4、民族的和谐: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周边的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启示:唐代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一直为后人所继承.唐人的精神与成就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现在的唐装,美国的唐人街.等.唐代的诞生的伟大发明比同时代其他各国都领先了几千年,唐人的积极进取使得社会进步.对后人是参照,也是激励。

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唐朝实行的是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比如说册封、和亲、设立机构等。注意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在各民族地区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用当地民族首领做长官,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

册封:

(1)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2)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3)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和亲:

(1)贞观年间(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8世纪初(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3)9世纪中期(唐穆宗),唐蕃会盟。 设立机构:

(1)唐太宗时期,在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

(2)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区域。通过以上各项政策措施,唐朝增进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边疆各族和内地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也使得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得到了促进。

过故人庄可以看出唐代重阳节有什么样的习俗

赏菊的习俗。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在这首《过故人庄》中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以及与主人开怀畅饮的场景。临别时,还不忘与主人相约,待到重阳之日,还要来观赏菊花。这说明,古人在重阳节有赏菊的习俗。

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所以,重阳节又被人称作菊花节。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

饮菊花酒,重九赏菊,

过故人庄全诗描绘了习俗在重九要饮菊花酒,祓除不祥,叫作「秋祓」。东晋陶潜喜欢在重九赏菊,所以有人叫这一天为「菊节」、「金节」。南北朝时,荆、楚一带的人们多在这一天去野餐,因此又称它「野餐节」。

与重九有关的植物是茱萸和菊花。古人的原意是利用这两种植物来消除阳九的凶厄。

日本的哪些文化受到唐朝的影响深远

唐朝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 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照唐朝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还仿隋唐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

第一是建筑,日本保留中国传统建筑精华,现在漫步日本大街小巷仍然不会感到陌生,其中8 世纪初,日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8世纪后期,日本又迁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长安建都城。

第二是文字,在中华文化圈里,韩国、越南都舍弃的汉字(韩国很后悔,现在重新从小学普及汉字教育)。在8 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第三是儒家文化,在历史上,以儒学为重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曾对东亚诸国,尤其是日本,产生巨大的影响,儒学甚至登堂入室,灰飞烟灭日本国官方的意识形态。至今日本仍然崇尚儒家思想。

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茶道,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唐诗广泛流传,深为日本人所欣赏。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尤为受到喜爱。日本士大夫热衷学习中国书法。日本宫廷爱用唐式菜肴。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并派留学生学习唐乐。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唐人绘画经日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

中古时期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各方面受到中国唐朝的深刻影响。

一、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日本颁田制度效法中国的均田制,日本也有租庸调制。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订了《大宝律令》。

二、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完全模仿长安。 日本的建筑风格也是学习中国唐朝。日本的法隆寺、唐招提寺都是效法唐代建筑的典范。

三、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仿照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唐诗广泛流传,深为日本人所欣赏。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尤为受到喜爱。日本士大夫热衷学习中国书法。日本宫廷爱用唐式菜肴。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并派留学生学习唐乐。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唐人绘画经日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

五、社会生活方面:唐人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亦先后传入日本。 日本人学习改进唐朝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服传入日本为日本人所喜爱,经改进为“和服”。端午节、重阳节,都由唐朝传入日本。

总之,唐朝是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日本从博大精深的唐文化中吸收、借鉴,参考、改良,其影响深远至今。

说对日本我们心中都有这样一份情结“又爱又恨”,爱,因为它曾是我们的学生,曾几何时一直毕恭毕敬地跟随老师虚心学习,极尽弟子之礼。恨,我想我不说大家都知道,一个毁师灭祖背信弃义之徒。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之深之广是其它民族所不能比拟的。自盛唐开始日本就全面系统地抄袭中国文化,如果要列出它受汉文化影响的大概,我想应该是相当有难道的。

大概有以下几点:建筑艺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饮食礼仪、文艺服饰、音乐茶道……实在是不胜枚举。但说到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数建筑和文字。

日本京都建筑时将京都分为东京和西京两部分,东京模仿我国古代唐朝洛阳,西京仿照长安。可见当时的日本对中建筑艺术的崇拜。而且日本京都被称为洛都,京都历史曾一度仿效洛阳,所以京都又被称为京络或络都。如果你有幸亲临日本,也许你还能现存的建设中领略旧时中国都城的模样呢!

说到日本文字就不能不说徐福,他受秦始皇之命东渡日本,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诞生。那时的日本还没有文字,日本学界、考古界公认:弥生文化源于中国北方沿海文化。这也是日本文字为什么和汉字酷似的根本缘由。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徐福对中日文化的交流可谓功不可没。

可恨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日本竟然学仁不“仁”,干起欺师灭祖的勾当,其罪当诛。

最后真诚地祝福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文化越来越昌盛,引领潮流,引领世界。




1:汉字,就是从唐代中原传到日本去的(原先日本没有自己本国成系统的文字,汉字传到日本,日本借助了汉字得读音来完善了自己本国的书写文字。汉字在日本称为男字,后由汉字的草书等书写形式逐渐演变出假名。和假名先对应的汉字也被叫做真名,假名也称为女字。)

2:佛教,日本官方的遣唐使(留学生)来大唐专门学习汉传佛教。唐代玄奘法师的唯实宗(法相宗)就在日本得以延续(遗憾的是自唐代唐武宗灭佛法难之后,法相宗反而在大唐逐渐绝迹。律宗也由鉴真大师带到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延续。

3:建筑方面:日本京都的罗城门(黑泽明电影罗生门的发生地),其左右两边的建筑也是仿照唐代长安及洛阳修建的(左长安,右洛阳)

4:茶道:唐代茶道随着禅宗的兴起,也一并被日本学习走。

5:唐代的胡床:也就是日本延续至今一直在使用的榻榻米……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各方面受到中国唐朝的深刻影响。

一、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

日本颁田制度效法中国的均田制,日本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订了《大宝律令》。

二、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完全模仿长安。

日本的建筑风格也是学习中国唐朝,日本的法隆寺、唐招提寺都是效法唐代建筑的典范。

三、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仿照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唐诗广泛流传,深为日本人所欣赏。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尤为受到喜爱。日本士大夫热衷学习中国书法。日本宫廷爱用唐式菜肴。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并派留学生学习唐乐。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唐人绘画经日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

五、社会生活方面:唐人打马毬、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也先后传入日本。

日本人学习改进唐朝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服传入日本为日本人所喜爱,经改进为“和服”。端午节、重阳节都由唐朝传入日本。

总之,唐朝是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日本从博大精深的唐文化中吸收、借鉴,参考、改良,其影响深远至今。


唐朝婚礼都有哪些礼仪

唐朝的婚姻缔结一般有两个大的阶段,即定婚和成亲。传统“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币(下彩礼)属于定婚的程序,择日、亲迎属于成亲的程序。可见,即使传统礼仪,定婚的程序有四套,是重点。

成亲的过程根据敦煌文书、《酉阳杂俎》等资料的记载,主要表现为喜庆和祝福的气氛。正是通过一些热闹的程式和仪节,使婚姻当事人的结合成为男女所在亲友及邻里皆知的事实。但是,与定婚相比,成亲的程序反而显得不重要。只要定婚下彩礼,即使没有亲迎,婚姻也已经被认定。

《大唐开元礼》中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或纳徵)、请期、亲迎等,基本照搬古礼的记载,其实是具文而已。实际的情节则已大异其趣,民间更未必皆遵行不替。现存传世文献和敦煌文书中的有关资料显示,民间实际上实行的大约是在古礼的基础上,辅之以民间习俗,即所谓俗礼或者变礼者。而官府在认定婚姻有效性方面完全不会根据“六礼”的程式,也不会看是否构成事实婚姻关系,而是看谁最先签定婚姻契约!

唐代的礼节手势

据说唐朝的人们很注重每一个时辰的礼仪跟习俗,古时候的的每日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而非现代的24小时。唐朝百姓会根据每一个时辰总出不同的传统礼仪与风俗行为。而这十二时辰制起源西周时代,一直被古人沿用下来,到了大唐时期则更加的空前繁荣。

比如唐朝的“叉手礼”,其礼仪流行在唐宋之间,属于后辈对长辈的敬重礼仪,见面时后辈会对前辈,举手双手交叉,掌心朝身体,来做出叉手礼。宋朝文人曾写有一本《事林广记》的古籍,里面描述了叉手礼的过程:

“凡是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握右手拇指,而左手小指需朝着右手腕,左手大拇指朝上,右手四指皆笔直,如右手掩住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需稍离二到三寸左右,此乃才为叉手法”。

叉手礼

在唐朝开始流行使用,并且沿袭到宋朝,特别是一些政府机关,上峰高管对底下官员派发任务的时候,下属官员需要行一个叉手礼,然后嘴上要回复一声:“喏”,跟现代的:“是”一样道理。此喏非唯唯诺诺的诺音,正确念法是“惹”。估计是想表达下官也惹了这事情。近期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就出现过这种唐朝的“叉手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观摩一下。

一 稽首

第1步:举手齐眉

第2步:双膝跪下

第3步:头伏地一段时间,仍举手齐眉

第4步:直起上身,仍举手齐眉

第5步:双膝起,仍举手齐眉

第6步:手放下

二 叩首

第1步:举手齐眉

第2步:单膝跪下

第3步:头触地。手放于两旁

第4步:直起上身,手复齐眉

第5步:单膝起,仍举手齐眉

第6步:手放下

拜(若要重复叩首的话,仍跪着但直起上身,手复齐眉,是为兴。再头触地,手放于两旁,是为拜。这样来回重复,就看几拜了)

三 顿首

第1步:双膝跪下

第2步:手交叠放于地,低头

第3步:顿首

第4步:双膝起

四 空手

第1步:双膝跪下

第2步:手交叠放于地,头碰手(但不要碰上)

第3步:双膝起

五 作揖

第1步:举手齐眉

第2步:庄重缓慢的鞠躬45度同时两臂自眉下移至胸部

还有微微的作揖

第1步:举手齐胸

第2步:微微鞠躬

六 颔首(答礼,用于受礼者对施礼者的答谢)

平时起立而不是坐着的时候,叉手于腹部,微微的鞠躬颔首

七 拱手

只举手齐胸一下,上身不动

八 万福

第1步:举手齐胸,但在左胸侧

第2步:右脚后支

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

后来的万福,就像现在常看到的一样

第1步:双手轻轻搭于左胯处

第2步:右脚后支

第3步:微微屈膝并低头,口道"某某万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