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先秦至明清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
- 秦朝的管理制度
- 秦朝时,秦始皇对儒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 为什么经常说“秦皇汉武”
- 体现秦始皇,政治思想的制度是什么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
君主专制脉络: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
选官用官制度脉络: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朝开始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历朝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于秦朝: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巩固于西汉: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完善于隋唐: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于北宋: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发展于元朝: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秦朝的管理制度秦朝制度的创立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方面有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郡县制、户籍制和法律制度。
2、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
3、文化方面就是统一文字。
秦朝的简介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秦穆公在位时,使用贤臣能臣,虚心纳谏,灭了十二个国家,扩大疆域,延伸国土,国力渐渐壮大起来。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秦朝时,秦始皇对儒家采取了什么措施秦朝统一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能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籍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后他又把暗中批评秦政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它是对我国古典文化的严重摧残,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是一种文化专制,使儒家思想遭遇了低谷~
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坑杀,根本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秦始皇焚书坑儒。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了李斯的建议,颁布了焚书令;后又把指责他的儒生、方士活埋,历史上称之为焚书坑儒。焚书,大量的文化典籍被焚毁,严重摧残了中国古典文化;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结束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的社会面貌。焚书坑儒,严重阻碍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华文明的发展。
秦朝以法家立国兴邦,施行严厉的政法。为了巩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遏制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因此秦朝对包括儒家在内的春秋百家进行了“焚书坑儒”的毁灭性打击,只有有关医术、占卜的书籍和人员幸免。
现在考证看来焚百家之书应该是比较真实的,但坑杀的或许不过是一些诅咒秦皇的炼丹术士,并不是真正坑杀儒生。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或秦氏。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关于秦始皇对儒家的态度,世人大多数认为是焚书坑儒。让我们来谈谈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焚书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的主张,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坑儒
坑儒是由于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权力和享受到荣华富贵之后,十分怕死。在统一中国之后,他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死药。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 ,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 等等。秦始皇听后,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乱黔首 的罪名,下令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460余人活埋于咸阳。这即是所谓的“坑儒”事件。
总之,秦始皇焚书坑儒确实焚了一些书,但大部分但是一些各国史书,杂书,鬼神之类的书,并未焚烧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确实坑了一些人,但哪些人大部分都是一些方士术士,还有一些六国余孽和一些妄议朝政的人。
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由于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上统一的需要。
儒家思想在当时不能够适应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并没有被秦始皇所采纳,对待他的态度既不支持,也不打压,把它当做普通的学说,只要不威胁统治就好。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后、下令焚烧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于民间的医药卜算类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私藏的《诗》、《书》、《百家语》等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者处死、禁止私学要以官吏为师。
不难看出、秦始皇“焚书”政策其实就是为了统一思想,作为一个刚刚统一各国的统治者,肯定想办法管理好这个国家、加强专职统治和思想统治。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学派都没事就儒家遭到了“坑儒”呢?
秦始皇称帝以后,力求长生不老、迷恋仙道,不惜重金派徐福、韩众、侯生、卢生等寻仙求药。侯生、卢生等人都是始皇帝身边的方士由于长期寻不到仙人求药、又怕被严格无情的秦律法处死便悄悄远走他方、杳无音讯。 这件事令秦始皇十分恼怒、于是下令对民间所有方士巡查、为了保命互相告发、推卸,最后圈定四百多人被挖掘活埋。这就是历史记载的“坑儒”。
但后面又有人研究提出秦始皇“焚书”有之,“坑儒”则无,实则为“坑方士”之讹。在坑杀的四百多人中是否有儒士并无史料明确记载。
对于儒家“焚书”事件已经是灾难,如果做实“坑儒”整个秦朝时期儒家的发展与流传就完全停止乃至倒退。
不过万幸的是到了汉朝、尤其汉武帝独崇儒家,使得儒家发展壮大、独树一帜。
秦始皇开始是尊重儒家的,刚统一,在朝问名号丶除谥法、改年号、定朝贺丶合五德等,无一不是“廷议”而定的;东巡祭泰山时,曾召来当地儒生问祭礼,说法不一,只好自己设定礼法。但在上山时遇大雨,遭到儒生的讥笑,遂产生反感。等到博士建议分封子弟时,李斯斥之为“愚儒”,方士们求仙药不得,不但经费支出大,还遭到丑化诽谤,这才激怒了秦始皇。鉴于“妖言惑众”,于是发生了“焚书坑儒”,一统于法。
为什么经常说“秦皇汉武”
因为汉是秦的延续和发展,而且两人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君主,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雄才伟略和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都赫赫有名。
且他们都采用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来巩固中央集权,敢于改革,这些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对封建社会起到了推动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治理下,四分五裂的中国天下归一。秦皇汉武也是中国历史大一统的象征。所以人们就用“秦皇汉武”来合称这两位名垂千古的皇帝。
秦和汉是两个衔接的帝国,秦汉时代被人们称之中华第一帝国。而在中华第一帝国的皇帝里,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人能相提并论。
我们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都是少年皇帝,并通过自己的手段,从傀儡到掌握实权,秦始皇少年时有吕不韦、嫪毐等人掌权,而汉武帝少年时有窦太后等人掌权。
二.开疆扩土,秦始皇吞并六国,筑长城,汉武帝,驱匈奴,通西域。
三.文化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学,汉武帝统一文化思想。
四.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灭六国,设郡县,汉武帝“推恩”削番国。
所以我们经常提起秦皇汉武。
秦皇汉武,这个词,最火的来源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首《沁园春雪》词中的诗句。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主席在诗词里面提到的,中国历史上四个非常有名、高光的君王,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疆域扩展、经济进步、社会地位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不朽功勋。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国家、民族、人类进步做贡献的人,我们要记着他、感谢他,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
秦始皇是华夏大地千古第一人 没有他统一中华 我们现不一定分成多少个小国家互相斗呢
打江山的是秦王 接盘守江山的是汉武
秦始皇作为一个先驱者 改革者 确实是背负了太多莫须有的指责 在我看来秦始皇也算悲剧人物 壮志未成身先死 当时的人没人懂他的报复 懂他的苦
秦皇汉武:原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因为汉是秦的延续和发展,而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雄才伟略、文治武功在当时都是空前的,于是用"秦皇汉武"来合称这两位千古皇帝。泛指杰出帝王。秦皇汉武共存图
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政在十年之间先后灭掉了韩、赵、燕、魏、楚、齐这六国,实现了四海统一的目标。
统一全国后,秦王政认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可决定国家一切事物,直接任免重要的中央及地方官吏。此外,秦始皇又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又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他下令销毁民间兵器,将山东六国贵族迁移到关中,又焚毁儒学诸书,坑杀了四百六十多名术士,实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第五次出巡途中,在返回咸阳的路上病死于沙丘(在今河北邢台)。秦始皇
汉武即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十六岁登基,在位54汉武帝年,占整个西汉存在时间的四分之一。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统一思想,强调皇权;上位后,征伐四方,纵横天下,开疆拓土;对于匈奴的边境威胁,积极主战,于是出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英雄人物。公元前119年,发生最大规模的战役,霍去病追击匈奴1000余里,从此汉转入战略反攻时期;派遣张骞通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依次令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亲乌孙,以图合击匈奴,在西域设使者校尉控制西域;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设刺史,削弱相权,进一步削弱藩王势力;设"太学",积极推荐人才,官僚制度改革,儒士纷纷入朝,改进汉高祖刘邦的"察举制"创举孝廉;完善"乐府"机制,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最终形成汉乐府。
汉武帝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点来看。
一、秦始皇贡献无凝是巨大的,没有他的大格局,统一六国。首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还统一了钱币、文字,度量衡等,车同规,书同文,为我国疆域和文化的大一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汉武帝奠定而扩张中国版图,汉武帝以四世之积蓄,倾国家之力量,发民族之激愤,挥摧坚之重锤,遣良将以挞伐,经过漠南之战,河西之战与漠北之战,彻底击溃了匈奴的军事力量,使之一蹶不振,300年中再无力量对抗南方的中原王朝。
体现秦始皇,政治思想的制度是什么秦朝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
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独裁国家形成。 另一方面,秦朝的统治极其残暴,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特别是到秦二世当政时期,其统治更加黑暗。于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将秦朝推向灭亡之路。
秦朝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以高压政治和残酷的刑法为主实行集权制度,从此将中华民族带入了两千多年血与泪的黑暗中。
秦朝的统治极其残暴,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特别是到秦二世当政时期,其统治更加黑暗。于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将秦朝推向灭亡之路。
实行原因:
1、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2、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