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祭祀的上帝,只有四个,分别为:白帝、青帝、黄帝、赤帝,为啥没黑帝 秦朝皇帝祭祀穿什么

目录导航:

  1. 秦朝祭祀的上帝,只有四个,分别为:白帝、青帝、黄帝、赤帝,为啥没黑帝
  2. 古代结婚穿什么样的衣服啊,男女的衣服颜色
  3. 秦国赵佗给汉文帝奏章是什么
  4. 先秦时期中国官服制度有哪些
  5. 秦朝皇帝礼服
  6. 秦代地玉主要用途
  7. 周代统治者穿什么颜色
  8. 秦公簋铭文释文
秦朝祭祀的上帝,只有四个,分别为:白帝、青帝、黄帝、赤帝,为啥没黑帝

汉朝人都不知道答案 《史记》记载秦朝祭祀少了一个上帝 中国从秦朝开始,合并、统一祭祀礼仪,“五方上帝大祭祀”、“山川五岳”等大祭祀的传统,始于秦始皇,从此结束了混乱的局面。

但是,秦朝仅仅是简单合并,由于祭祀礼仪制定中,有很多术士参与,神仙迷信色彩浓厚,祭祀中,等级仍很混乱,以祭山为主,尤其以泰山为最重要。祭祀山川用牛,而祭祀上帝用马,与“周监二代”一样,秦朝祭祀,马,比牛更加尊贵,为“第一等”。等等。——《史记 封禅书》记载: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唯雍四畤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故雍四畤,春以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祠,五月尝驹,及四仲之月月祠,陈宝节来一祠。春夏用骍,秋冬用。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珪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通权火,拜於咸阳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经祠云。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亲往。但是,秦朝祭祀的上帝,只有四个,分别为:白帝、青帝、黄帝、赤帝,少一个,其中原因,谁都不知道。——《史记 封禅书》记载: (刘邦)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

古代结婚穿什么样的衣服啊,男女的衣服颜色

虽然红色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颜色,感觉比较喜庆,但并不是历史每个时期新人结婚都穿红色,新人结婚穿红色是从明朝建立以后才开始的,那以前是结婚穿的什么色呢?

比如秦朝穿的衣服都是玄色(黑中带青),不管是皇帝登基还是祭祀告天,平民婚丧嫁娶都是玄色,因为,秦朝以前生产技术不发达,人们给纺织品能上的颜色有限,主要就是黑和白,以及少量的赤。

到了汉朝规定当官的可以以用赤色,老百姓不准乱用赤、绛色,只能穿青绿衣服,乱穿衣服有杀头的危险,

到了明朝因朱元璋是草根出身,所以对百姓偏爱,永许平民婚服准许穿九品官的红色官服,女子也可以穿“诰命夫人”专属的凤冠霞帔。清朝继承了这一传统直到民国。

而头上的盖头责是从南北朝时期胡人的防沙头巾演变过来。


秦国赵佗给汉文帝奏章是什么

是《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

文章是年青的汉文帝亲笔写给南越王赵佗的书信,虽说仅仅375字,但字字珠玑,一纸书信平息半壁江山,值得我们学习。南越王赵佗,原本是秦朝的将领,远征岭南时成了一方势力。汉朝建立时,刘邦想将其征服,但无力兴兵,于是派使臣陆贾赴岭南,封赵佗为南越王。陆贾向赵佗陈述利害,赵佗接受了汉朝的分封,向汉朝称臣。刘邦死后,汉惠帝即位,吕后掌握了朝廷大权。吕后统治时,和南越王关系没有处理好,赵佗自称“南越武帝”,与汉朝彻底决裂,并发兵攻打与南越相接的长沙郡。

赵佗(秦国已灭多年,已称南越皇帝)给汉文帝的奏章是:南越王赵佗上汉文帝书蛮夷大长老臣佗,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老夫故越吏也。高皇帝幸赐臣伦玺,以为南越王,孝惠皇帝义不忍绝,所赐老夫者甚厚。高后用事,别异蛮夷,出令曰:毋与越金铁、田器、马牛羊。老夫僻处,马牛羊齿日长,自己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凡三辈上书谢过,终不反。又风闻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吏相与议曰:今内不得振于汉,外亡以自高异。故更号为帝,自帝其国,非有害天下也。高皇帝闻之大怒,削南越之籍,使使不通。老夫窃疑长沙王谗臣,故发兵以代其边。老夫处越四十九年,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者,以不得事汉也。今陛下幸哀怜,复故号,通使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

“”老夫身定百邑之地,东西南北数千万里,带甲百万有余,然北面而臣事汉,何也?不敢背先人之故。老夫处粤四十九年,于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闻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这是赵佗给汉文帝的回信,国之大义者。

先秦时期中国官服制度有哪些

秦朝时,也已经出现了服饰表示身份的作用。在《中华古今注》中记载到:"袍者,自有虞氏即有之。故《国语》曰:袍以朝见也。

秦始皇制,三品以上,绿袍深衣,庶人白袍,皆以绢为之。"又有:"始皇元年,诏宫人令服衫子,并五色花罗裙。"这些文献表明秦朝已经对于服饰的颜色有了官方的规定。

帝王祭祀和朝贺身穿黑色的衣服,文武百官各有不同的服饰颜色,百姓穿白色的衣服,甚至连宫人也有标明其身份的服饰。

秦朝皇帝礼服

秦始皇的“龙袍”是黑色的,并不是这样穿显得皮肤白,而是和古人认为的“五行相生相克”有关。

华夏先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就是“五行相生相克”。先民们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五类元素组成,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孔子家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天地之性 ,众胜寡, 故水胜火;精胜坚, 故火胜金;刚胜柔, 故金胜木;专胜散, 故木胜土;实胜虚, 故土胜水。王朝的更替也是如此,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五行德性,比如周朝属火德、秦朝属水德、汉朝属土德。

所以秦始皇认为自己开创的秦朝应该是属于能克制住火德的水德,而水德在五行中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秦朝崇尚黑色,秦始皇的“龙袍”就是黑色的。

秦始皇佩戴的挂着珠帘的帽子,叫“通天冠”,穿的那身黑色的衣服叫“玄衣纁裳”。百官戴的帽子的叫高山冠、法冠以及武冠,穿的是袍服,佩的是绶带。

《后汉书舆服志》载:“秦以战国即天子位,减去礼学,郊祀之服,皆以袀玄”。

黑色是秦朝最高级的颜色,只有最高等级的祭祀用的“大礼服”(龙袍的一种),才可以上衣下裳同为黑色。

秦代地玉主要用途

秦帝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500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玉器文化也颇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秦朝的祭祀。以玉事天地、诸神、先祖是玉最原始的作用,东周时代礼乐废弛,新兴阶级不断打破旧有秩序,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发展也使原始神话遭到理性的排斥,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

祭祀都要用不同等级、数量的牺牲和玉器,所谓“牲牛犊牢具圭币各异”。《封禅书》对雍四畤的祭品记述甚详:春夏用骍,秋冬用駠。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

其次是玉石的佩带,以玉为佩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对玉的种种道德比赋,使得佩玉成为“君子”不可或缺之物,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是对这种佩玉之风的总结。

从记载看,佩玉雕的人群很广泛,不但有“君子”,还有妇女,如《诗·郑风·有女同车》中说: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A琚。另外,以玉器作为礼尚往来的赠品在当时也非常流行,史籍与文学作品的有关记述表明,玉器不仅可以用于诸侯之间的交往,贵族间的婚聘,亲戚之间的礼赠,而且王侯将相常以之收买谋臣死士,说客也以之贿赂政要,打通关节。甚至恋人赠玉以传情,夫妻间亦以赠玉示恩爱。秦遗物中亦见一些古玉,有3类,即玉人、玉礼器和玉器皿。

秦朝玉器纹饰上的表现为一般所见的蟠虺纹,称为秦式龙纹,纤细的阴刻线条紧密勾连,没有层次,龙的头、羽、翼区分不明显。

秦朝玉器在器型上,一般墓葬的组合大多为璧、圭、玦、璜和串饰等简单的品类。同时,秦代偏好深色的青玉,应与秦人尚黑的习俗有关,依照传统五行之说,北方属水,代表色为玄,即黑色,色泽青黑的青玉正代表水的颜色,也契合了秦人尚黑的传统。

秦代墓葬中,如陕西省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宝鸡益门村二号墓的玉器遗物并不多,在器型、雕工、纹饰上较简单质朴,反映出秦代玉器工艺发展的不足。

而当时关东则相反,整体文化是尚礼的、内倾的,但却强调人性,精美的佩玉无疑是个人品格的标榜与个性之张扬,所以才会有艺术上百花齐放和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秦代和氏璧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玉器,那么秦赵和氏璧之争也可看作是两种玉文化的激烈冲突。卞和冒着生命危险所要保守的是对真玉的忠贞,各国对和氏璧的珍视主要是因为其上凝结的忠信仁义种种道德意义。

周代统治者穿什么颜色


从周至明,皇帝的正式着装都是黑色的冕服,虽然秦至西汉早期的冕服全黑无纹章,后来的朝代又喜欢把十二纹章的排列方式改来改去以显示自己比前朝更尊重周礼,但大体是不变的,遵循周礼的总路线也是不变的。

秦朝是水德,汉朝是火德,唐朝是土德,宋朝是火德。水德尚黑,火德尚赤,土德尚黄,但是火德的赤并非现在流行的中国红,而是发黑的暗红,土德的黄也不是明黄,而是带点红又有点发暗的朱黄。

唐代的皇帝,依旧是以黑底十二纹章的冕服为上朝和祭祀的正式服装,但是平时也穿朱黄色的常服。初唐时,普通陈明还可以穿戴明黄色衣服,只是不能穿朱黄色,但是到后来,由于明黄和朱黄太容易混淆,所以凡是黄色系的衣服都被禁止了。

“明”音与“冥”通,明黄色的衣冠通常是作为明器(冥器),也就是皇帝的寿衣。

宋朝和明朝都是火德,尤其明朝皇帝姓朱,都以红色为贵,皇帝的常服也多为红色,日常也有黄色,但不是那种会发亮的明黄。现存的明代皇帝画像中的明黄色常服,是因为那些画像多是死后遗像。而那种纯金打造的黄澄澄的金冠,更是只有在皇帝的墓穴里才能找到的陪葬用品。

以明黄色为贵,穿着本来只有死人才用的明黄色衣冠到处跑的,只有清朝的皇帝。传统戏曲艺术因为经历了清朝的服饰文化断层,所以发生了一些变异,而现代的影视剧,也只是满屏幕的寿衣而已

《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色彩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

周朝时期,“阴阳五行”学说盛行,按照水、火、木、金、土五种德行的顺序,对应仁、义、礼、智、信五常;黑、赤、青、白、黄五色,这五种颜色被称为正色。

周朝为“火德”,因此崇尚赤色,即红色,帝王服饰的主色调为红色。

《礼记》记载:“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可见周朝的帝王服装也有其他的和纁分别带有一种象征意义,玄是黑色,是正色,也就是天的颜色;纁是赤黄相间的颜色,是间色。

《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公门。”郑玄注:“谓冕服玄上纁下。”孔颖达疏:“采色之中,玄最贵者。玄是天色,故为正。纁是地色,赤黄之杂,故为间色。” 就礼服的色彩而言,玄是代表天的颜色,是彩色中最高贵的颜色。陈汉平通过全面考察西周金文中记载的命服色彩,得出结论,玄衣等级最高,其次是戠衣(色如埴土之色,即黄色之衣),再次是戠玄衣(黄、玄两色之衣)。出土金文所得结论与传世文献记载基本一致:玄衣是高等级的服饰,玄色是高等级的色彩,是黑色之正色。

秦公簋铭文释文

春秋时秦国青铜器。相传出土于甘肃天水。铭文一百零四字,是秦公用来祭祀的器具。“秦”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公”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

“簋”guǐ 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