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封建论依据 支持西周封建论的代表人物

目录导航:

  1. 东汉封建论依据
  2. 姬昌和姬发谁是西周的开国者
  3. 西周的建立者是谁
  4. 封建论的主要观点
  5. 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和积极作用
  6. 西周的国家组织形式
东汉封建论依据

理论支点:

(1)生产关系总要和生产力相适应。(封建制的产生必然要以牛耕、铁器的发明使用为前提)

(2)人类社会五种形态所经历的时间越古越长。(以次类推奴隶社会必然要长于封建社会)

(3)除社会主义外,新的生产关系总在旧的内部开始产生。(从产生到支配地位要很长一段时间)

(4)相似的历史现象因社会发展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会产生本质不同的结果,家庭公社,农村公社与农奴制大庄园的解体均出现大量自耕小农,小农分化破产,,前者为奴隶制提供了大量的奴隶新来源,后者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输送了广大的产业后备军。

(5)古代商品生产发展,商人,高利贷者日益活跃,他们一方面兼并小农占有大量奴隶;另一方面腐蚀贵族奴隶主,与诸侯王分庭抗礼。这是奴隶制经济发展所出现的矛盾。

(6)奴隶制社会的矛盾,除奴隶主与贵族,贵族与平民之外,还有旧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吴起改革,商鞅变法,即属于这类矛盾。汉武帝“算缗钱”是贵族奴隶主与商人奴隶主之间财富矛盾的爆发。

(7)关于法律,周文王“有亡荒阅”的规定,晋铸刑鼎,子产作刑书,即是针对奴隶的,同时也是保证新兴的富有的奴隶主的利益。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则众说纷纭,争论不已。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被称为“古史分期”的大讨论中,相继出现了“三论五说”: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和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究其原因是因为评价尺度不一,或以生产工具为矩,或以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为规。

概况:在这些说论中,西周、战国、魏晋分列三强,而又以“魏晋说”最为丰富、系统,不仅成果多、队伍壮,还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代表人物有陶希圣,尚钺,王仲荦,唐长孺,王思治,日知,赵丽生等。

姬昌和姬发谁是西周的开国者

姬昌和姬发都是西周的重要人物,但姬昌是西周的开国君主。他是周公旦的兄弟,周公旦被封为周王后,姬昌继位成为周王。他在位期间,整顿周朝政治、经济,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封建制度,奠定了周朝统治基础。姬发是姬昌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执政理念,推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政策,如建立国家教育制度、推行土地制度等。虽然姬发在周朝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姬昌才是真正的开国者。

西周的建立者是谁

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发)。周武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君主,他在公元前11世纪中期推翻了商朝的暴政,建立了西周王朝。周武王是周公旦的儿子,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奠定了周朝的基础。

周武王在位期间,秉持着“罚不当罪,赏不当功”的原则,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推行礼乐制度、设立官职制度等,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管理。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征服了许多地方诸侯,使周朝的势力得到巩固和扩展。

周武王在历史上被尊称为“文武圣君”,他的建立者身份和对周朝的贡献使得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君主之一。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周武王是周朝的第一位君王,他在公元前1046年推翻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是一个非常有胆略和智慧的领袖。他在建立周朝之前,曾经率领军队多次征战,打败了许多强大的敌人,为周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建论的主要观点

《封建论》反映的是柳宗元反对复古、泥古与倒退的历史观,并阐述了郡县制相较于封建制的优越性。

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郡县制是适宜的。秦、汉、唐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

封建论》论述了柳宗元的历史观。所谓“封建”,是指周朝分封制。柳宗元认为,由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割据,进到秦朝的郡县制,是历史大势之所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是在他所处的中唐时期,在思想理论上,主张恢复分封制的复古论调甚嚣尘上。在政治上,经过八年的“安史之乱”以后,各种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尤其在平定叛乱中崛起的藩镇军阀割据一方,并与宦官互相勾结,与王朝中央分庭抗礼,破坏国家统一。柳宗元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割据,写了这篇著名论文。《封建论》从理论到实际充分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表达了他的进步的社会历史观、辩证法及无神论思想

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和积极作用

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是封邦建国作用是拱卫周王室。

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就是封邦建国,把周王室、贵族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以分封制为主体,宗法制为核心的以血缘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特殊的制度。

积极的作用就是周天子是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西周的统治范围大大扩大。

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1、中央集权充分巩固政权。

周王是封建制国家的最高代表。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辅佐人物,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或“师保”。

周王朝的大小官职,有很多是世代相承的,这样就形成了“世卿世禄”的局面。同时,还出现了不少以官职为氏号的家族。

2、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度充分展现封建王朝的特色。

封建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嫡长继承制。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由它构成了等级阶梯,形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商代已有嫡长继承的雏形,到了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完备的程度。

3、周礼制度等级森严,有系统的典章和规定。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如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等。礼乐制度自周公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

4、两京制度可有效地统治殷商移民和周围的少数民族。

西周政权实行著名的两都制度。首都“宗周”位于现陕西省西安市沣河两岸,这是周族的聚居地,祖先宗庙的所在地。“成周”位于今洛阳附近,又称为新邑、新邑洛,又分为王城和城周两个城”。

西周设立两都架构,从地理上讲,宗周处于西部边陲,不仅无法有效的控制从商族手中夺取的中原地区,还时常收到西北方向戎族的威胁,所以在地处中原咽喉的洛邑附近建立陪都可有效的统治殷商遗民和周围少数民族。

西周的国家组织形式

西周行分封制,中原诸侯国的地方政权组织基本为国野制。国为国都(诸侯国的京城以及较大的城市),野泛指农村和普通城镇。据《国语·齐语》载,齐国在国中以五家为轨,设轨长,十轨为里,设里有司,四里为连,设连长,十连为乡,设乡良人,爵为大夫;在野以三十家为邑,设邑有司,十邑为卒,设卒帅,十卒为乡,设乡帅,三乡为县,设县帅,十县为属,设属大夫和属正长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