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婚姻四个阶段 秦朝婚服历史典故简介

目录导航:

  1. 先秦时期婚姻四个阶段
  2. 金色的婚服是正妻穿的吗
  3. 绿色在古代象征什么
先秦时期婚姻四个阶段

先秦时期是指的秦朝形成之前,婚姻关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是被一根很长的线串起来的。

还没有正式的婚姻关系之前,不论是否有血缘关系、辈分关系,随意通婚的行为叫杂婚。

后来开始有所限制促使杂婚向血缘婚姻过度。又从血缘婚发展为族外婚。再发展为个体婚。再发展到一夫一妻制的婚姻。

缔结婚姻有一定的程序:

纳采>问名>纳吉>下聘>请期,即择日完婚。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婚礼,无论在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但对其的认识则古今大不一样。

古人认为,家族和血统的延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阴阳、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婚礼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文明教化程度。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样,在原始时期经历过乱婚、群婚的阶段,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则基本采取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

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 。

一、议婚

秦汉时期子女的婚事通常由父母或家族的家长操持。一俟儿女长大成人,父母便开始着手为子女留意选择对象。若是相中了某家的儿子或女儿,或委托亲朋好友,或请媒人,到其家中请婚。通常男方家向女方家提亲较为普遍。

二、问名占卜

若对女方感到满意,接下来便要策告祖宗,进行订婚占卜,即所谓的问名。占卜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看婚嫁双方是否有同姓关系。同姓不婚的观念始于先秦。秦汉时期也存在某些同姓相婚的例子,但总的来说并非普遍现象。

三、订婚聘礼

如果获得的是吉兆,就要把合婚佳音通知女方,即所谓纳吉。之后便进行下一个程序纳征,给女方家送聘礼。这是一种具有实物和象征意义的对婚姻的认定。聘礼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聘金,聘金数目的多少因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不同有所差异。聘礼除聘金外,还要送带有吉祥意味的实物。

四、选择婚期

纳聘之后,男方家便开始着手选择婚期。婚期通常由占卜来决定。据睡虎地秦简《日书》,若在非吉日结婚,将导致包括妻亡、夫死、离异、贫困、妻子嫉妒等一系列后果;而可以结婚的良日则意味着将有夫妻恩爱的美满结局。

五、迎亲

男方家庭迎亲和女方家庭送亲是婚礼的前奏。男方要亲赴女家迎亲。

六、婚礼

秦汉时期,无论贵贱贫富婚礼皆操办得隆重喜庆。参加婚礼的人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婚家双方的亲族成员,二是婚家的友人,三是婚家的邻居。新人在这样一个人生的重大节日中尽其所能穿得华丽漂亮。尤其是新娘的服饰更为引人注目,蔡邕形容为“丽女盛饰,晔如春华”。婚服还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东汉女子出嫁时脚着漆画屐,以五色彩为系。

先秦时期,婚姻程序必须依“六礼”而行。所谓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艺文类聚》卷四十引郑众《婚礼谒文》:“纳彩,始相与言语,采择可否之时;问名,谓问女名,将归上(卜)之也;纳吉,谓归卜吉,往告之也;纳征,用束帛,征成也;请期,谓吉日将亲迎,谓成礼也。”

秦汉时期的结婚礼俗虽基本承继了古之“六礼”,但由于六礼过于程式化和繁琐,普通百姓大多不拘泥于六礼,操办婚事更加实际。

上层社会的婚礼仪式虽然十分隆重,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金色的婚服是正妻穿的吗

只有明媒正娶的正妻,是穿着正红色的婚服的

我们中式的婚服,多数都是正红色的,这也是符合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念的。但是其实,在我们历史文化中,婚服的配色除了正红色之外,还有黑色(秦朝,黑色为尊)、绿色(隋唐时期,染色技术发达)

就拿粉色来说,粉色的婚纱或许没有什么,甚至有些甜妹的感觉,但是在我们中式婚礼上,粉色这类浅红色系的,都是妾式所穿,地位一般都不高

绿色在古代象征什么

古代中国人很早就知道现代的三原色,称为“正色”,连同黑白两种颜色,共有“红黄蓝黑白”五种“正色”,其余颜色均为“间色”。如商朝尚白,周朝尚红,秦朝尚黑,汉朝开始尚黄色,为后世历代帝王打造--皇帝黄。

绿色乃是“苍黄之间色”。唐代时,绿色多以形容“红男绿女”,六品、七品的官员服饰为绿色,代表着他们在官僚体系中的地位低微,是最底层的基层公职人员。

绿色在古代象征福禄,如取平安意思,古代一般朝珠及如意都是绿色。古代陪葬物中常可见到成串的玛瑙球,如意等。 绿色象征含义很多,首先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它可以代表生命以及生命的状态,嫩绿色代表新的生命和弱小的生命状态;发枯黄的绿色代表一种枯萎的生命状态或陈旧的状态;青翠的绿色代表勃勃生机的状态;深绿色则代表成熟而具有沧桑感的生命状态绿色象征纯静,或爱情,没有了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