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东吴参加赤壁之战的将领
- 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都有哪些呀
- 三国演义东吴国人物
- 东吴四大家
- 魏蜀吴三国并列,吴国又有哪些厉害的人物
赤壁之战,又称乌林之役,是汉末三国时代的三大战役之一。在此战之中,江东孙氏集团作为重要的交战方,派出了大量的猛将参战。
在立足《三国志》的基础上,笔者列出了参与赤壁之战的九位东吴猛将,具体如下:
第一位:周瑜
周瑜是赤壁之战的前线总指挥,是孙刘联军的统帅。
纵观周瑜一生,赤壁之战可谓是其最大的亮点。他不仅是赤壁之战的前线总指挥,更是劝说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的重要人物。可以说,赤壁之战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由周瑜推动的。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充分发挥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率领孙刘联军大破曹操军队,不仅保住了江东政权,还趁势向荆州扩张。赤壁之战的次年,周瑜率军攻克江陵,极大优化了孙吴集团面临的战略态势。
第二位:程普
程普是赤壁之战的前线副总指挥,《三国志·程普传》称他“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由此可知,在赤壁之战中,程普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程普与周瑜经常不睦,在赤壁之战中亦是如此。关于此事,吕蒙曾对孙权说道“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
第三位:吕蒙
吕蒙亦是一位参与赤壁之战的东吴猛将,《三国志·吕蒙传》称他“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
赤壁之战爆发时,吕蒙时任横野中郎将。由于吕蒙在赤壁之战表现出色、作战英勇,战后被孙权提拔为偏将军兼任寻阳令。可以说,赤壁之战为吕蒙提供了重要历练,增强了吕蒙的威望,为吕蒙日后接替鲁肃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四位:黄盖
黄盖是赤壁之战的“火攻”提议者,为周瑜大破曹操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此,《三国志·黄盖传》称黄盖“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
可以说,曹操在赤壁之战之所以被孙刘联军击败,黄盖的火攻之策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正因如此,此战之后,黄盖由丹阳都尉升迁至武锋中郎将。
第五位:韩当
韩当亦是一位参与赤壁之战的东吴猛将,《三国志·韩当传》称他“以中郎将与周瑜等拒破曹公,又与吕蒙袭取南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吴将领中,韩当的武艺较为出众,特别是精通骑射,史称他“便弓马,有膂力”。由于韩当在赤壁之战中作战勇猛,战后被孙权提拔为偏将军兼领永昌太守。
第六位:周泰
按《三国志·周泰传》所载:“(周泰)与周瑜、程普拒曹公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可见周泰亦是参与赤壁之战的一位重要将领。
需要指出的是,在江东诸将中,周泰以胆气著称,史称他“胆气倍人”。在逍遥津一役中,正是在周泰的拼死护卫下,孙权才得以逃脱,可谓是孙权的救命恩人。
第七位:甘宁
按《三国志·甘宁传》所载:“(甘宁)随周瑜拒破曹公于乌林,攻曹仁于南郡”,可见甘宁亦曾参与赤壁之战。
与上述诸人不同的是,甘宁投靠孙权较晚。但因甘宁作战勇猛,仍颇受孙权重用。
第八位:凌统
按《三国志·凌统传》所载:“(凌统)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可见凌统亦是参与赤壁之战的一位东吴猛将。
赤壁之战爆发时,凌统担任承烈都尉。战后,凌统升迁为校尉。由此可见,凌统在赤壁之战中应立下了一些战功。
第九位:吕范
吕范也是参与赤壁之战的一位东吴猛将,《三国志·吕范传》称“曹公至赤壁,(吕布)与周瑜等俱拒破之”。
与周瑜相似的是,吕范亦是孙策极为亲信之人,并且长相英俊、颇为帅气,史称他“有容观姿貌”。赤壁之战后,吕范因战功被孙权任命为裨将军兼领彭泽太守。
综上,东吴诸多猛将中,只有周瑜、程普、吕蒙、黄盖、韩当、周泰、甘宁、凌统和吕范这九人亲自参与了赤壁之战。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亦曾参与赤壁之战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鲁肃的谋士色彩更为明显,故而笔者并未将鲁肃列入。
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都有哪些呀1、“短命二郎”孙坚
孙坚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性格耿直,非常具有正义感,这一点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来。 但是孙坚的缺点在于贪心太大,私藏玉玺,最后死在了上面。
2、“小霸王”孙策
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3、“紫髯伯”孙权
说实话,不管是《演义》中的孙权,还是历史上的孙权,都没有其父“江东猛虎”孙坚的勇敢刚毅,没有其兄“小霸王”孙策的盖世锐气,没有一代奸雄曹操横扫北方、诗盖寰宇的震撼气魄、没有乱世枭雄刘备艰难创业、布衣起家的传奇经历。可能唯一使他显得卓尔不群的就是那“碧眼紫髯”的另类相貌。其实,若仔细透视这个历史人物,就可发现,作为“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的一代乱世君王,孙权是一个拥有非凡政治才华的大英雄!
4、“笑面虎”周瑜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演义党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这是三国演义为了凸显出诸葛亮高大形象所虚构的一句话,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宽广深受孙权及文武百官乃至后世英雄的敬重与怀念。
三国演义东吴国人物三国演义中东吴国的人物有:孙权继承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霸业,建立东吴国,历任国主有孙权,孙皓,孙亮,孙休。
统帅三军的都督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文官有张昭,诸葛瑾,顾雍。武将有黄盖,甘宁,韩当,丁奉,周泰,凌统,程普,潘璋。可以说东吴的人才还是挺多的。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
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
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吕蒙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
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
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3、张昭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
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
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撰定朝仪。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
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
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4、黄盖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
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
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5、韩当
韩当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因而为孙坚所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陷阵擒敌,屡立战功,后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等到孙策东渡长江,韩当追随讨伐扬州的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升迁为先登校尉,孙策授韩当兵二千,马五十匹。
再追随孙策征伐扬州庐江郡的太守刘勋,在江夏郡的沙羡击破刘表将黄祖,回师后讨平豫章郡的鄱阳县,又兼领乐安县长,使山越畏服。
东吴国家那肯定是孙权建立的,大概是在公元229年建立的,此时已经与孙坚,孙策,周瑜,大乔,小乔就已经没有关系了。
孙权,张昭,诸葛瑾,鲁肃,吕蒙,陆逊,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丁奉,徐盛,凌统,董袭,潘璋,陈武,朱桓,马忠,孙霸,孙和,孙浩,诸葛恪,陆抗,孙尚香。
江东多才俊,孙吴统治下的江东六郡人才济济,使得孙吴政权能够在三国之中占得一席之地。
1、东吴五君
东吴五君,指三国时期江东孙吴政权的五位大臣:诸葛瑾、顾邵、步骘、严畯、张承。他们都得到了吴主的器重,当时人也对他们评价颇高。顾邵字孝则,丞相顾雍之子,年二十七就担任豫章太守。诸葛瑾是诸葛亮之兄,步骘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严畯与诸葛谨、步骘齐名,且关系甚密。张承是重臣张昭之子。
2、东吴四友
东吴四友是指在三国时期,东吴国的四个友人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而其分别在文学,军事,政治上分别拥有不小的成就,所以时人称其为东吴四友。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张休是张昭的次子,顾谭与诸葛恪等为太子四友,陈表是三国时期东吴将领。
3、东吴四英杰
东吴四英杰是指在东汉末期及三国早期的孙吴重要大臣,分别为周瑜、陆逊、鲁肃、吕蒙。他们皆是吴大帝孙权的心腹近臣和孙吴政权的股肱之臣,先后为孙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功勋大业。四人并提的说法最早出自陆机的《辩亡论》,《容斋随笔》中把他们概括为“东吴四英杰”。
4、东吴十二虎臣
江表之虎臣,三国时孙吴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按照正史《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
三国演义东吳早期还没形成三足鼎立时期,孙坚父子凭借长江天堑有理地域,拥有九洲十八郡的广阔疆域,只是当初诸侯争霸时卷入了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等的渦中,在跨江击刘表的战争中,孙坚被刘表部将黄祖杀害;孙坚死后孙策人称小霸王,继承父亲遗志,威震江东,孙权当时还年幼,人才辈出,太史慈、周瑜,周瑜是众所周知的为东吳贡献一生,文武双全,机智过人,出谋划策划辅助孙权保疆拓土,可惜英年早逝!文臣有张昭等,武有鲁肃、黄盖、程普、甘宁、潘璋、凌统等都是早期的功臣;吕蒙,陆逊是周瑜之后的谋略过人的将才!到后期还启用丁奉老将,英雄不减当年勇!看代代相传江东人才沥沥在目。〉
东吴四大家东吴的四大家族:顾氏、陆氏、朱氏和张氏。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
三国时期,东吴有陆、朱、顾、张四大家族,分别有代表人物如下:
1、陆家:陆逊、陆抗;
2、朱家:朱桓、朱异、朱治、朱然;
3、顾家:顾雍、顾谭、顾荣;
4、张家:张昭、张温。
其地位和政治生涯如下介绍
1、陆家,代表人物陆逊: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担任丞相、上大将军陆逊;建安八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后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举成名。
代表人物陆抗: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
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 ”,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2、顾家,代表人物顾雍:汉末至三国时吴国重臣。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
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改任太常。同年升任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他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
后期代表人物:顾雍子豫章太守顾邵,顾雍孙太常顾谭。
3、朱家,代表人物朱桓: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
孙权统事后,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讨伐当地山贼,所到之处,山贼都平定。后来代替周泰成为濡须督。夷陵之战后,曹仁率领几万步骑出征濡须,扬言攻打羡溪,朱桓分兵救羡溪
4、张家,代表人物张温: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黄武三年,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上蜀汉朝廷的文书刻意称颂蜀汉,以表明和解的诚意,重建两国关系。
还有 代表人物张昭: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他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在孙权初即位、四方叛乱迭起之时,张昭与江东诸将尽力辅佐孙权,使得局势趋于安定。
四姓的崛起,正是始于东吴。当时孙氏坐拥江东,但并非本土家族的孙氏需要依靠江东世家大族的全力支持。而此时陆、顾、朱、张四家作为江东世家大族站到了孙氏的背后,成为了东吴的重要政治与经济力量。当时四家之中,有着众多人士跟着孙策及孙权在江东地区创业打天下。其功绩无可厚非。
魏蜀吴三国并列,吴国又有哪些厉害的人物答:周瑜,鲁肃,吕蒙,黄盖,诸葛瑾等等。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