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皇帝 明朝麽明朝末代皇帝

目录导航:

  1. 1642年皇帝
  2. 明朝末代皇帝是怎么死去的
  3.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4. 崇祯跟朱元璋还有关系吗
  5. 1644大明朝怎么亡的
  6. 历史最后一个皇帝是叫什么
  7. 明末清初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8. 明恩宗是谁的儿子
  9. 明朝后期为何社会动荡
1642年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02月06日-1644年04月25日),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末代皇帝(1627年10月2日-1644年4月25日在位),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

明朝末代皇帝是怎么死去的

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在位17年,李自成造反军攻破北京后在煤山披发自缢,终年34岁,葬于思陵。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明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社会制度。中央集权社会制度造成了巨大的且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明朝后期百姓负担过重,经济和生活危机恶性循环。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 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

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史学界一般归结为社会因素:明朝末年的腐败统治、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吴三桂降清、清兵入关等等。复旦大学曹树基教授最近大胆提出,生态环境的异常变化,乃是造成明王朝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曹树基教授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指出,明代后期至末年,中国进入一个异常干旱的时期,从万历帝到崇祯帝的半个多世纪内,中国多次发生全局性的特大旱灾以及更多次数的大旱灾。仅崇祯年间华北、华中和江南就数次发生全局性的特大旱灾,华北地区旱灾的年份大约占到崇祯时期全部年份的50%,灾区人口大量死亡,"人吃人"现象屡见不鲜。在旱灾频繁大面积发生的背景下,崇祯末年华北、西北、山东、长江中下游地区又发生大范围的蝗灾,仅在北方就形成一条长达上千公里、宽达数百公里的蝗灾分布带,飞蝗所经之处千里赤野草叶不存。旱灾和蝗灾,对明王朝统治地区的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破坏。崇祯帝实际已经失去调控全国经济的能力。特大旱灾本身既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同时也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万历和崇祯年间北方又两次发生持续数年的鼠疫大流行。崇祯十六年至十七年北京发生的鼠疫,使全城人口的死亡率超过40%。李自成进攻北京的时候,城墙上平均每3个垛口才有1个赢弱士兵把守,自然难挡李自成的精锐之师。当清兵入关的时候,饱受鼠疫折磨的北方也无法组织兵源对抗。曹树基教授算了一笔账。崇祯十七年明王朝人口大约尚存13617万。与崇祯三年相比少了大约3580万,其中北方减少了2600多万。虽然不能确切地指出死于鼠疫的人口数量,但以太平夭国战争时期苏浙皖三省死亡人口为例,死于霍乱的人口占到70%。曹树基认为,明末万历年间的灾荒和鼠疫大流行,使华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陷于停滞,而崇祯年间的灾荒和鼠疫大流行,对明王朝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灾荒不但造成国力匾乏人口死亡,而且直接导致了社会动乱和农民起义;鼠疫不但造成人口锐减无法征兵,而且导致社会生产能力的暴跌;社会动乱和农民起义不但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秩序,而且加快了鼠疫的流行,尤其在城市的流行。清兵能够顺利入主中原,除了吴三桂降清这一因素外,实际上与华北地区及附近省份已处于无秩序状态、没有人力物力支援对清战争有关。当华北地区及附近省份生态环境趋于正常并稳定下来以后,清王朝已经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退居南方山区的明王朝和农民军余部,已经无力抵挡拥有雄厚物力人力的清王朝的进攻。从某种意义上说,明王朝的灭亡,乃是明代后期华北地区及附近省份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认为明朝末年刚好遇上了气候中的「小冰期」,所以导致粮食大幅减产,农民没法填饱肚子,只好被迫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明朝。那麽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会那麽简单。其实「小冰期」对明朝的影响远没有那麽大。一个王朝最终走向灭亡,往往是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首先,导致明朝灭亡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非常严重,权贵阶层仗著自己的权势,从底层农民手中巧取豪夺,强占土地。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可怕的后果。首先是权贵阶层可以通过各种特权,免于向国家缴税,而农民失地之后又无税可缴,所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为了弥补财政上的漏洞,朝廷只好通过强硬手段给下面增派收税任务,可是权贵阶层依然有办法通过各种手段偷税漏税,结果就是朝廷的收税任务全部摊派到了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身上,原本已不堪重负的普通农民,生活又变得更加困苦。这就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演变成星火燎原的农民起义军。

第二个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长年累月的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烧钱的项目就是战争,没有之一。历史上许多盛极一时的王朝最终都是被战争给拖垮的。仅仅是一场大型战争就足以掏空一个国家的家底,可是倒霉的明朝却偏偏要应对两线作战,即北方的满清和国内各地的农民起义军。

打仗要花钱,没钱就只好多征税,税赋加重又导致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越来越多,要镇压越来越多的起义军,就要花更多的钱。明朝就这样无可奈何地走进了死循环之中。

这个死循环也并非完全无解,老祖宗早就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攘外必先安内」。对明朝而言,当时最佳选择其实应该先与满清和解。割地也好,赔款也罢,能平息东北的战事才是关键。只要东北战事结束,明朝就能腾出手来彻底剿灭起义军势力,从而结束战争。然后再让国家休养生息,以明朝那麽大的体量,只要不发生战争,恢复起来也是非常迅速的。待到兵精粮足时,收复东北也就指日可待了。不过,这种有损天朝威严的事情,作为明朝著名「键盘侠」的东林党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在东林党一次次阻挠之下,明朝和满清最后的和解希望也破灭了。那么东林党人有什麽治国安邦的良策吗?答案是:没有!

第三个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明朝后期的那几位奇葩皇帝了,其中第一责任人当属万历皇帝。这位爷在位48年,但却有长达30年不上朝的纪录。在万历皇帝的长期怠工影响下,原本家底丰厚的大明王朝终于被彻底掏空。万曆四十八年(1620年),万曆皇帝终于走完了他荒唐的一生,而他留给子孙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

万曆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仅一个月就去世了。下一任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比他爷爷万历帝还要奇葩,他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却热衷于做木匠活,还以自己是「鲁班再世」自居。明熹宗在位七年就去世了,在这七年时间里,大明王朝从破落走向了更加破落。接替皇位的是他的弟弟朱由检,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几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这是对崇祯帝在位期间生活的最贴切的评价。不过,崇祯帝虽然拼尽了全力,明朝最终还是在他手中被灭亡了。后世许多人认为崇祯皇帝能力有限,但客观地说,当时崇祯帝手中的「底牌」实在太烂,即便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再世,在那种情况下都未必能力挽狂澜。

因此,明朝之所以会灭亡,主要就是由上述三个重要原因导致的。至于「小冰期」造成的粮食减产,这只能算是非常次要的原因。事实上小冰期影响最大的时候,是明朝灭亡后的1650年(清顺治七年)至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可这也是清朝国力蒸蒸日上,统治基础不断稳固的阶段。所以,明朝灭亡这个锅,真的不适合让「小冰期」来背。

1、明朝灭亡原

首先皇权空前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发挥坏影响明朝皇帝明白政治平衡必要性简单要权绝自手江山永固殊知受牵制权力必走向腐败绝权力绝腐败点能承认明朝远逊与汉唐

其宦官专权与厂特制度结合并祸乱民间由于太监干政违背理道义任何支持所纷争必统治内部蔓延起烧民间王振代斗争停留相关物;汪直期打击面扩整官僚系统甚至连平民百姓能免祸

政治黑暗带风气败坏由于明朝权力各领域绝化导致私欲膨胀

2、简介

明朝(1368-1644[1] )历史由汉族建立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祚二百七十六

3、评价

明朝继汉唐宋强盛原王朝 誉汉外戚、唐藩镇、宋岁币守门君主死社稷 清朝修史书《明史》评价明朝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崇祯跟朱元璋还有关系吗

有,崇祯帝是朱元璋的后代子孙。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的君主,而崇祯帝是明朝最后一位君主,肯定是朱元璋的后代,最后被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自己在煤山自杀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他建立了明朝,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他是明朝灭亡的最后一个皇帝。要说他两的关糸,笫一,他两都属明朝皇帝,笫二,朱元璋是崇祯的主先,崇祯是朱元璋后辈儿孙,他两有着血缘关糸。

崇祯是朱元璋的后代。朱元璋还有关系吗?

不管是朱由检,还是朱由榔,他们都是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的嫡系后裔,既然是嫡系后裔,那自然就是有血缘关系啦!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其名字为朱由校,大明王朝由于各种矛盾的积累,终于在崇祯皇帝手上灭亡了,但是,这并不能磨灭祟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传子孙的事实。

有血源关系

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是明穆宗朱载垕的曾孙,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玄孙,是兴献王朱祐杬的来孙,是明宪宗朱见深的晜孙,是明英宗朱祁镇的仍孙,是明宣宗朱瞻基的云孙,是明仁宗朱高炽的耳孙,是明成祖朱棣的十世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一世孙。

我们都知道,崇祯是真名叫朱由检共,他也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由于中国古代皇帝都是世袭制,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从开国皇帝到末代皇帝都是延续家族世袭制。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检,一共经历了十二代十六帝。所以说崇祯跟朱元璋是有亲缘关系的。或者说,崇祯是朱元璋的第十二代孙。

1644大明朝怎么亡的

大明朝是因为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从而灭亡的。

明朝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 ,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

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

1644年,农历3月15日,闯王李自成率大顺军抵达北京城北郊的居庸关。这里是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天险,然而关隘却无人防守,明朝总兵唐通出降。3月16日,大顺军到昌平。昌平的巡抚何谦逃走,总兵李守自缢。大顺军乘势焚毁了明十二陵的享殿。17日,他们已到达了阜成门外,将北京城包围。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距离大明帝国灭亡还有还有一晚上的时间。当时李自成的部队已经攻破了外城,正在不断向内城逼近!崇祯皇帝深知回天无力,他要做最后的告别!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认为明朝末年刚好遇上了气候中的“小冰期”,所以导致粮食大幅减产,农民没法填饱肚子,只好被迫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明朝。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会那么简单。其实“小冰期”对明朝的影响远没有那么大。一个王朝最终走向灭亡,往往是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首先,导致明朝灭亡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非常严重,权贵阶层仗着自己的权势,从底层农民手中巧取豪夺,强占土地。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可怕的后果。首先是权贵阶层可以通过各种特权,免于向国家缴税,而农民失地之后又无税可缴,所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为了弥补财政上的漏洞,朝廷只好通过强硬手段给下面增派收税任务,可是权贵阶层依然有办法通过各种手段偷税漏税,结果就是朝廷的收税任务全部摊派到了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身上,原本已不堪重负的普通农民,生活又变得更加困苦。这就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演变成星火燎原的农民起义军。

第二个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长年累月的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烧钱的项目就是战争,没有之一。历史上许多盛极一时的王朝最终都是被战争给拖垮的。仅仅是一场大型战争就足以掏空一个国家的家底,可是倒霉的明朝却偏偏要应对两线作战,即北方的满清和国内各地的农民起义军。

打仗要花钱,没钱就只好多征税,税赋加重又导致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越来越多,要镇压越来越多的起义军,就要花更多的钱。明朝就这样无可奈何地走进了死循环之中。

这个死循环也并非完全无解,老祖宗早就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攘外必先安内”。对明朝而言,当时最佳选择其实应该先与满清和解。割地也好,赔款也罢,能平息东北的战事才是关键。只要东北战事结束,明朝就能腾出手来彻底剿灭起义军势力,从而结束战争。然后再让国家休养生息,以明朝那么大的体量,只要不发生战争,恢复起来也是非常迅速的。待到兵精粮足时,收复东北也就指日可待了。不过,这种有损天朝威严的事情,作为明朝著名“键盘侠”的东林党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在东林党一次次阻挠之下,明朝和满清最后的和解希望也破灭了。那么东林党人有什么治国安邦的良策吗?答案是:没有!

第三个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明朝后期的那几位奇葩皇帝了,其中第一责任人当属万历皇帝。这位爷在位48年,但却有长达30年不上朝的纪录。在万历皇帝的长期怠工影响下,原本家底丰厚的大明王朝终于被彻底掏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皇帝终于走完了他荒唐的一生,而他留给子孙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

万历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仅一个月就去世了。下一任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比他爷爷万历帝还要奇葩,他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却热衷于做木匠活,还以自己是“鲁班再世”自居。明熹宗在位七年就去世了,在这七年时间里,大明王朝从破落走向了更加破落。接替皇位的是他的弟弟朱由检,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几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这是对崇祯帝在位期间生活的最贴切的评价。不过,崇祯帝虽然拼尽了全力,明朝最终还是在他手中被灭亡了。后世许多人认为崇祯皇帝能力有限,但客观地说,当时崇祯帝手中的“底牌”实在太烂,即便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再世,在那种情况下都未必能力挽狂澜。

因此,明朝之所以会灭亡,主要就是由上述三个重要原因导致的。至于“小冰期”造成的粮食减产,这只能算是非常次要的原因。事实上小冰期影响最大的时候,是明朝灭亡后的1650年(清顺治七年)至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可这也是清朝国力蒸蒸日上,统治基础不断稳固的阶段。所以,明朝灭亡这个锅,真的不适合让“小冰期”来背。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 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

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 。

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明朝亡于党争。

哪朝哪代都有党争,而且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人为地制造党争,以取得朝局的平衡与稳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党争不仅不会使天下灭亡,反而会稳固君主的统治。

二、明朝亡于厂卫。

东厂和锦衣卫是为了加强皇权而诞生,东厂和锦衣卫并不像影视所描绘的那么夸张,厂卫只是监督不法官吏,与民秋毫无犯,所以说明朝亡于厂卫实在是笑话。

三、明朝亡于宦官专政。

明朝有宦官专政吗?貌似从万历中期以后,宦官的地位就衰落了,有人说魏忠贤。魏忠贤的确飞扬跋扈,但天启帝用魏忠贤正是为了对付东林党,所以魏忠贤再跋扈,乾坤也在天启那里掌握着。

历史最后一个皇帝是叫什么

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是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为清朝,末代皇帝皇帝是宣统帝溥仪,后袁世凯建立中华帝国而称帝,很快被国民革命推翻。

明末清初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明末清初最好的时间段是1630年到1660年这一段时间,正好是明朝的两位末代皇帝以及清朝的开国皇帝在位的时间,处于两个朝代的交界之处,也是战乱频发之期。

明恩宗是谁的儿子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汉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孝靖皇后王氏。

明恩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1644年),明朝末代皇帝,朱常洛第五子,朱由校之弟。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在位17年。在位期间虽能励精图治,刈除奸逆,惜明王朝大势已去,全面陷入危机,亡国之运终难挽回。

明朝后期为何社会动荡

朝史暮想:

晚明社会的动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

图:明代疆域图

其一,人口的激增

明代人口峰值出现在17世纪前叶,大概在1.3亿到1.6亿之间。在较为传统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下,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于农业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是摇摇欲坠的。

其二,高度的土地集中

这个是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通病。明代从中叶开始,土地的兼并情况开始加速,皇室和宗藩的加入,使得大批贫苦百姓被迫破产。大量破产农民,除了一部分被商业经济吸收,成为手工业作坊者,其他的往往就会变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其三,持续性地灾害发生

后世常说的,进入了小冰河期,各种灾害频生。黄河泛滥,旱灾,内涝,雹灾,蝗灾,从嘉靖时期开始到崇祯最后亡国,几乎没有消停过。几乎年年都有,各种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短,持续时间越来越久。

其四,商品经济的破坏

很多人都说晚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从万历中期开始,随着万历派遣大量的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横征暴敛,商品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大批商户富户因此破产,频频激起民变。

图:明代市井图

其五,农民运动和大规模的用兵

晚明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在辽东的崛起,不论哪一样,都足以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万明时期,朝廷一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辽东,抵御后金;一方面又要平定农民起义。但农民军采用的是流寇的作战方式,如蝗虫过境般,亦可以想象其对国家民生的损害程度

这就是为什么晚明社会如此混乱动荡的原因,欢迎补充。

图:崇祯 像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明代自中叶以后,北蒙南倭,交相煎迫,宦官权臣,盗窃政权。明末党祸纠结,流寇峰起,朱家天下就此断送。

明太祖定下宦官不得干政的讯条,自成祖破坏太祖遗法,引用宦官,种下宦官乱政的祸根。英宗宠任宦官王振,酿成土木之变。宪宗荒于女色,政事都交给宦官,最先宠任汪直,成立西厂,汪直因罪被杀后。又宠任宦官梁芳等。孝宗即位后杀掉梁芳等,但宦官专政的局面已积重难返。武宗既位又宠任宦官刘瑾,刘瑾扰乱朝纲,引发宁王之乱。

武宗死后,世宗即位,世宗颇能抑制宦官,但他中年后迷信神仙,懒于理政把朝政交于严嵩,严嵩当国,贪腐更甚。

世宗传位神宗,神宗是明最昏庸的皇帝,荒于酒色,二十年没上过朝堂。引起朝廷朋党之争,政治上形成东林党和非东林党两派。双方互相攻击形成势不两立的形势。

神宗死后,光宗即位,光宗在位不到一年驾崩。其子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熹宗宠信乳母客氏,客氏与宦官魏忠贤私通,因此魏忠贤的熹宗宠信,提督东厂。非东林党勾结魏忠贤把东林党人榜示全国,废毁国内所有书院,禁止东林党人活动。

魏忠贤势力大增后,各省争先为其建立生祠,每建一祠,动费万金。劳民伤财。皇帝的昏庸,士流的无耻,竟到了这种地步,政治哪里还有希望。

熹宗死后,明朝末代皇帝思宗即位。虽然思宗逮治魏忠贤。但朝堂党争的风气已经形成,边疆重臣熊延弼、袁崇焕等,也受到了党争的影响,才华无所施展,以致关外满洲势力日益强大,夺取了明朝的统治权。




内部:统治集团日益腐败,政治黑暗,压迫民众。人口剧增土地又大量被兼并,高额地租加苛捐杂税,宗室子弟数目庞大鲸吞大量资源,民众贫困,游民数目巨大,政府没钱无法维稳,也无能维稳。军队军饷短缺,纪律涣散,战斗力低无力维稳。

外部:蒙古稍微平息,战斗力更为强大的女金崛起频繁南侵,破坏北地经济对北方局势的稳定收入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客观:小冰期来临一方面逼迫女金不断南侵,另一方面中原天灾不断,粮食产量下降流民剧增社会严重不稳定。

主观:自万历起明朝皇帝都十分荒诞哪怕崇祯性格缺陷也十分明显,又由于某大臣提议解散驿站系统,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朝堂上制度僵化,没能出现雄才大略的皇帝做出改革。从上而下影响到民间,死板的制度没办法应对人口增加的问题。

而朝廷作为最高掌权者,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低层不管出现什么状况,都必定有责任。

明朝的皇权虽然高度集中,但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很少,能力强的都集中在前期。而且前期的开国太祖、成祖太过于强势,但是一个人的眼光过于狭隘。以至于明朝中后期,虽然有很多人看到明朝制度的缺陷,但是却没有魄力进行改革。最后一次改革是万历前期的张居正改革,但在万历当权后,作为皇帝的立威对象给给废除了,并被皇帝残酷清算。

所以明朝的基本制度在朱棣以后将近两百多年里,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任何完美的制度,都经受不住时间的洗礼。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制度的的缺陷就诞生和壮大了。

最主要的还是人口增加。

一旦进入和平时期,人口很快就会增长,但是土地有限,而土地出产足够、生产力水平有所发展的时候,一般会出现人口流向手工业等产业。但是明朝户籍制制度,将大量的人口限制在农业上,使得人均土地越来越少,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明末的时候,就是土地产出刚刚好一家人的支出,一点点风吹草动带来的就是大量的农民破产。

一旦国家出现大量的闲散人员,如果不能很快解决那就是大问题,肯定会被有心人利用。而明朝政府的应对手段,可以说很很拙劣,不但不成,还致使情况恶化。

本质就是明朝前期制定的制度、生产力的发展没办法适应后期的人口增长。而作为权力中心的朝廷、朝廷中心的皇帝,在中后期没有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能改变这个状况,甚至还加快了情况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