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宁夏属于哪国 宁夏西汉时历史名人有

目录导航:

  1. 战国时期宁夏属于哪国
  2. 宁夏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3. 固原历史典故
  4. 银川人祖先是谁
  5. 在秦献公时期宁夏属于哪里
  6. 宁夏战汉遗址分布
  7. 付家有哪些名人呢
  8. 西汉十三州地图及将领
  9. 汉代的谁抗击匈奴威名远扬
战国时期宁夏属于哪国

春秋战国时期,今天的宁夏固原南部属秦

,其余地区分别为义渠戎、朐衍戎等部族的聚居地。

春秋时期,今固原地区为乌氏戎所居,今银南地区以盐池为中心是朐衍戎的势力范围。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攻取乌戎地,置乌氏县(今固原县南泾水北岸)辖今固原地区。之后又在盐池县境设立朐衍县、辖今银南地区。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272年)后,两县划归北郡管辖,这是宁夏地区有行政设置之始。

秦朝时宁夏为北地郡,郡治在甘肃宁县。汉朝属朔方史部。西汉时将北地郡治往今甘肃环县。固原设安定郡。宁夏分属北地郡和安定郡。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至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南

宁夏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1、西汉称作北典农城南北朝夏国赫连勃勃改建为“丽子园”。

2、北周建德三年称作怀远郡、怀远县。

3、唐仪凤二年(677年)称作怀远新城。

4、宋时改怀远县为怀远镇。

5、西夏时称作兴庆府。

6、元时称作中兴路。

7、明时称作宁夏府。

8、明国时称作银川。

固原历史典故

固原州,古雍州域。夏商之间世居戎狄种落。其后内侵,周武王放逐泾北。泾北者,泾水之北也,正属兹境。”

大禹分九州的时候,固原属于雍州的地域,在周武王伐纣的时候,顺便把西北的戎和狄这些部落征服,然后他们流放到固原的地方。所以,这里居住着戎、狄等游牧民族。

这里需要说一下,在远古时代(大概就是三皇五帝时期)的人眼中,整个天下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华夏人,或者叫诸夏,生活中原地区,有着共同的文化、礼仪、服饰与生活习惯;

另一种是蛮夷人,与华夏人是相对立的,蛮夷与华夏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主要体现在文化、礼仪、服饰与生活习惯上。

而蛮夷人又根据方位来划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到了春秋时期,这里开始出现城邦朝那;

先秦时期,义渠、乌戎等大部落出现,后来秦昭王“巡幸北方”,灭了这些部落,设置北地郡,使这片地方成为大秦帝国的后方,是大秦帝国的粮草和马匹供应基地,为大秦帝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北伐成功,把固原这个地方从北地郡摘析出来,建立安定郡!这个举措相当重要,并且影响深远,因为它让固原这个地方开始以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而存在。后世的分分合合,基本也就在这个区域内增减。

固原“盖兼有泾邠陇会之地”!

明朝时期的三边总制府在固原设置,也是因为这句话!因为固原正好就在绥德、甘肃、宁夏、西安的中间位置!

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置高平镇,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改高平镇置原州,随后改郡属,这个“原”字作为固原名字的一半,在这里正式固定了下来!

固原的“乱”,从这里就开始了。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固原这个地方人口变得繁庶,战略位置变得十分重要!

一是和中原还有西域的联系越发紧密(丝绸之路、中西文明的交汇);

二是作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天然交汇处;

三是这里水草丰茂,地势平坦,十分适合放牧和种植粮食庄家;

这些因素使得固原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太平宇文周天和四年,原州城筑起来成为一个城池,并且置总管府;

隋朝大业初,废府,另外置平凉郡属之;到唐朝时期,又复属原州;

元稐中陷吐蕃;元载和杨炎(唐德宗时期)谋划收复未果,吐蕃部落“遂城故原州而屯”;

一直到几十年后的大中三年才收复固原。

北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建镇戎军;随后曹玮筑镇戎军城,周长九里二分,离现在的原州城区偏西不远;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被金攻陷,金升军为州;

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立开城府以为安西王行都治;

明朝初年,降为县,属平凉府(史书上记载,原州城离张义堡三十里)

明朝时期的固原相当精彩。

大明洪武初年,固原地区属平凉右卫管辖。一开始,其实两地属于内地,因为那时候明军强悍,打得北元没有招架之功,哪里还有精力来骚扰,所以边患少。

设立大明北境九边重镇的时候,其中的延绥、宁夏、甘肃三镇衙门分别设在今陕西榆林、宁夏银川和甘肃张掖,俗称“三边”!在九边中又称“西三边”。而固原就在这三镇的中间,南倚崆峒,北视宁夏,东接榆林,西连甘肃,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关中的门户。

到了正统年以后,随着鞑靼小王子势大,西北边防形势渐趋紧张,鞑靼军经常绕过宁夏镇(银川)渡过黄河,走韦州道,沿清水河袭攻固原等地。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虏寇聚众经固原大举入侵平凉,一番掳掠;迫使明王朝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七月,下令兴工重修固原城;次年闰九月,迁平凉右卫所于固原城,设守御千户所,并在开城设开城守御千户所,以加强固原地区的防御能力。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鞑靼军攻破开城县,县治和千户所被迫迁往原州故地,即今固原市。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固原城的地址终于固定了下来,一直沿袭到了今天,成为固原的原州区!

次年,升千户所为固原卫。这时候,固原卫上隶陕西都司,下辖西安州(治在今海原县西安乡)、镇戎(治在今固原市七营乡境北)、平虏(治在今同心县预旺乡)三个守御千户所。成化五年(1469年),固原兵备佥事杨勉增筑固原城。

也就是从正统年间开始,固原实际上成为了“三边”的指挥中心般存在!

因为由于明初明太祖北伐失利,放弃了河套地,采取收缩防御的态势,使得虏寇占据了河套,让“三边终无宁日”。面对西北三镇各自为战的失败局面,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刑部主事张鼎起奏折称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戍边将领在抵御蒙古鞑靼、瓦剌时不相统一,各自为阵,有警不相救援,致使连番失败,损失惨重。

由此,觉得应该推举一员文武兼济的大臣总制三边,统一指挥三边人马,联合作战。就这样,一个“三边总制”的职位产生了。主要职能是统一指挥三镇军务。总制府设在固原。

固原也由隶属于平凉府的一个小县,一跃而为西北规格最高的军事重镇,成为西北军事指挥中心,直到明末。

第一任三边总制是著名的明朝名将王越。后来为了权衡西北镇守将领,这个职位屡有反复裁设,一直到自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起,三边总制始为定制,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改总制为总督,直至明亡。

西北三边总制由不定制变为定制,足见当时西北边患对明朝中央政府的严重威胁,也彰显了固原三边总制军事地位的重要。

从设立三边总制开始到明末的140多年里,先后有56名三边总制(总督)驻守固原。这些大员们都是文化很高的将领和文臣,他们给固原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固原市区西南有座山叫白马山,据说是杨七郎白马战死沙场的地方。固原市头营镇西北边有个杨郎村,固原市区北边有个潘家堡子村,传说杨郎村驻扎的是杨家将队伍,固原有哪些历史故事|固原有什么历史故事,潘家堡子驻扎的是潘仁美队伍。

泾源县蒿店乡的三关口,传说是杨家将驻守的主要关口,有“一夫把关,万夫莫开之险”,当年杨家将在此“威震三关,声闻四达”,现在三关口山上还建有杨七郎的庙宇。

三关口

银川人祖先是谁

宁夏银川高氏祖先是高洪昊

他是宁夏银川高氏家族的祖先。高洪昊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官吏,他曾出任汉朝宁夏郡守,负责宁夏郡的管理工作。高洪昊是一位勤勉而有智慧的官吏,他曾经以其优异的表现而被封为宁夏郡守,并被授予了“高氏”的名号,因此,宁夏银川高氏家族的祖先就是高洪昊。

在秦献公时期宁夏属于哪里

秦国 ,春秋时期,今固原地区为乌氏戎所居,今银南地区以盐池为中心是朐衍戎的势力范围。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攻取乌戎地,置乌氏县(今固原县南泾水北岸)辖今固原地区。之后又在盐池县境设立朐衍县、辖今银南地区。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272年)后,两县划归北郡管辖,这是宁夏地区有行政设置之始。

秦朝时宁夏为北地郡,郡治在甘肃宁县。汉朝属朔方史部。西汉时将北地郡治往今甘肃环县。固原设安定郡。宁夏分属北地郡和安定郡。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至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南。

宁夏战汉遗址分布

兵沟北岸与黄河东岸之间不规则分布着百余座葬墓群,有单葬墓、合葬墓,从内部结构看有砖墓室、木墓室、石墓室、土墓室,是宁夏目前发现最集中,数量最大的汉代墓群,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

宁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地区,战汉时期是宁夏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在宁夏地区发现了一系列战汉时期的遗址,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贺兰山岩画: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岩画遗址。这些岩画描绘了古代战争、骑射、舞蹈等场景,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文化。

青铜峡古城:位于青铜峡市,是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白起所建城池。这里出土了大量战汉时期的文物,如兵马俑、权力和印章等。

中宁战国墓:位于中宁县境内,是一处战国时期的墓地,也是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边界。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战汉时期的文物和兵器,对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4. 石嘴山北汉墓群:位于石嘴山市境内,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战汉时期墓葬群。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和文物,反映了当时的丧葬文化和社会制度。
5. 同心战汉墓群:位于同心县境内,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战汉时期墓葬群。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和文物,反映了当时的丧葬文化和社会制度。
6. 固原战国墓:位于固原市境内,是一处战国时期的墓地。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战汉时期的文物和兵器,对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总之,宁夏地区有许多战汉时期的遗址和文物,它们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付家有哪些名人呢

历史名人傅 毅:字武仲(约47-92),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东汉文学家。

朝廷求贤不诚,士多隐居,遂作《七激》、《迪志》诗,讽世明志,后被召为兰台今史,以文显于朝廷。

著有《舞赋》等作品。

傅 宽:北地(治今甘肃省庆阳西北)人,汉高祖时开国功臣,被封阳陵侯,曾任汉丞相,显赫非常。

在楚汉战争时随韩信、曹参平定齐地。

汉高祖得天下后曾定元功18人,傅宽列第9位。

傅 玄:字休奕(217-279),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西晋时哲学家、文学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来最有学问的名人。

其学问渊博,精通单律,于诗擅长乐府。

在哲学上,把自然和人类历史都看作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批判了有神论的世界观和玄学空谈。

著有《傅子》等集传世,在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卒后被追封为清泉侯。

傅 咸:字长虞(239-294),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东南)人。

傅玄之子。

西晋初,任冀州刺史,后转御史中丞、尚书左丞。

曾上疏议以载并冗官,静事息役,发展农桑,并指斥当时统治集团奢华靡费之风,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兼任司隶校尉时,狠狠打击恣行京都一带的门阀士族。

终卒于官。

明人辑有《傅中丞集》。

傅 琰:字季珪,北地灵州(今宁夏...历史名人傅 毅:字武仲(约47-92),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东汉文学家。

朝廷求贤不诚,士多隐居,遂作《七激》、《迪志》诗,讽世明志,后被召为兰台今史,以文显于朝廷。

著有《舞赋》等作品。

傅 宽:北地(治今甘肃省庆阳西北)人,汉高祖时开国功臣,被封阳陵侯,曾任汉丞相,显赫非常。

在楚汉战争时随韩信、曹参平定齐地。

汉高祖得天下后曾定元功18人,傅宽列第9位。

傅 玄:字休奕(217-279),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西晋时哲学家、文学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来最有学问的名人。

其学问渊博,精通单律,于诗擅长乐府。

在哲学上,把自然和人类历史都看作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批判了有神论的世界观和玄学空谈。

著有《傅子》等集传世,在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卒后被追封为清泉侯。

傅 咸:字长虞(239-294),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东南)人。

傅玄之子。

西晋初,任冀州刺史,后转御史中丞、尚书左丞。

曾上疏议以载并冗官,静事息役,发展农桑,并指斥当时统治集团奢华靡费之风,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兼任司隶校尉时,狠狠打击恣行京都一带的门阀士族。

终卒于官。

明人辑有《傅中丞集》。

傅 琰:字季珪,北地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人,自其先祖南下以后,世代侨居南方。

从其父开始,傅氏祖孙四代都曾担任过南朝的县令,并著声名。

傅琰历任县令、广威军将郡丞、尚书右丞、督军、建威将军、刺史职。

为官明察事理,处事果断,特别是办案重视实物证据,廉正有才,勤于职守,其父子成为廉吏世家。

傅 亮:字季友,南朝宋国人,佐刘裕篡位,被封城建县公,后废少帝,迎立宋文帝,官至散骑侍郎、尚书令。

编著有《光世音应验记》等。

傅 奕:相州邺(今河北省临漳)人,唐代学者、自然科学家和无神论者。

曾做过隋朝礼部的属官。

唐初任太使丞,又升太史令。

在自然科学方面,精天文历数,极力反对佛教对民众的危害,建议皇帝把十万僧尼配成夫妇,繁育后代,益国足兵。

后来,他又上书十二论,揭露寺院“剥削民财,割截国贮”,“寺多僧众,损费为甚”,“军民逃役,剃发隐中”等流弊。

他还指使儿子用羚羊角击碎婆罗门僧的假佛牙,当众揭穿佛徒的骗局,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反佛教神学的斗争精神。

其著作有《老子注》,又集魏晋以来反对佛教思想的言行为《高识传》共十卷。

傅 寅:字同叔,唐朝大学问家。

从唐仲友学,对天文、地理、井田、学校、郊庙、律历、军制等类研究精深,号曰群书百考,所著《禹贡说断》,有独到见解。

傅 霖:宋代律博士,为齐、梁、陈、隋兵部尚书兼宏文馆学士傅荞之子,历官翰林学士、婺州太守。

《宋刑统》颁行之后,为了便于记忆诵读,用韵文进行注释,著有《刑统赋》二卷。

(与下明代同名者有别) 傅 霖:明代太原人,十三岁做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三十岁中进士的傅霖傅霖宦海沉浮十七载,官至山东布政司参议,但是,就在他三次击败后金军队的侵扰之后,却以“拥兵拒调”的罪名被弹劾,解甲归田。

几年之后,明廷让他官复原职,早已厌倦官场倾轧的傅霖以一身傲骨拒不受命,他那个高山仰止的孙子傅山在这一点上与他是何其相似。

傅霖回乡后,以急公好义的善举而受到太原士民的推崇。

万历十四年,太原大荒,甚至发生人相食的惨剧,傅霖慷慨解囊,施粥赈灾。

傅霖去世前的万历二十九年,太原发生饥荒,他再次赈济灾民,直到第二年粮食收获。

傅 山:山西省阳曲(今太原)人,明末清初反清义士、大学问家,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为青主,别号公之它、石道人、啬庐、朱衣道人等。

他不但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并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精医学。

其思想破儒家正统之见,开清代子学研究的风气。

其著作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注》等,医学上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等书。

傅介子:西汉北地(今甘肃省庆阳西北)人,北地傅氏开基始祖,汉昭帝时,用计斩杀楼兰王,因功被封义阳(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阳西北)侯。

傅游艺:唐朝人,曾任武周宰相,是傅姓为相者第一人,为武则天宠臣,一年中四次提升,时人号为“四时任宦”。

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

今安徽省宿县人,少骁勇,善骑射,元末参加农民起义,先从刘福通部李喜喜入蜀,后归明玉珍,再从陈友谅,均无所成就。

元至正二十一年(1301年),朱元璋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傅友德率众降。

朱元璋奇其才,因功封颍国公,曾为明朝一统天下,尤其是明对西南地区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傅以渐:清开国状元、一代名相。

山东省聊城人。

字于磐(1609-1665),号星严。

顺治三年(1646年)状元,授弘文院修撰。

后多次升迁,从国史院侍讲、秘书院侍讲学士、国史院学士,至顺治十一年授秘书院磊大学士。

顺治十二年,傅以渐奉诏陈述时务,他上奏安民策。

所奏合国情、顺君意,遂加封太子太保,成为后来继位的康熙帝的老师。

改任国史院大学士。

傅善祥:金陵(今南京市)人,太平天国三年(1853年)女试状元。

亦为癸好(丑)东试状元,仕至丞相。

她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女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为东王杨秀清政务上的得力助手。

傅作义:山西省临猗(今属万荣县)人,国民党高级爱国将领,守涿州孤城而一战成名,曾参加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1949年,率部起义,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傅抱石:江西省新余人,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擅画山水,善于将水、墨、彩色融为一体,对中国美术史和画论广有研究。

西汉十三州地图及将领

西汉有十三州及司隶,十三州分别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朔方及凉州,其中的凉州本来是属於雍州的;朔方是由雍州分割出来 ;而司隶则分别属於冀州、雍州、豫州三州。

1.朝信

韩信(约前231年—前196年),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没有得到重用转而投奔刘邦,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军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率军北上降服了燕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后来和刘邦等人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汉朝建立后被解除兵权,改封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后贬为淮阴侯,最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

2.卫青卫青(?—前106年),字仲卿,西汉著名将领,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元光六年,匈奴南侵,卫青为车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奇袭龙城,取得胜利,是汉初以来对匈奴的首次胜利,因功被封为关内侯。元朔元年,卫青率三万骑兵大破匈奴。元朔二年,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大败敌军,被封为长平侯。元朔五年,卫青率三万骑兵出击匈奴,大胜,卫青被拜为大将军,元朔六年,卫青两次领十万骑兵出击匈奴,歼灭匈奴军过万,元狩四年,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大军出击匈奴,击溃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十几年内再无南下之力。元封五年,因病去世,谥号为“烈”。

西汉十三州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分置的十三个州。其分布于现今的中国境内和周边地区,具体如下:

1. 北海郡:今山东半岛一带

2. 列置东郡:今山东半岛南麓

3. 青徐郡:今山东、河南一带

4. 兖州:今山东中部

5. 豫州:今河南一带

6. 扬州:今江苏中南部、安徽北部

7. 荆州:今湖北中南部、湖南北部

8. 雍州:今陕西中部

9. 忻州:今山西北部

10. 幽州:今北京、天津以及周边地区

11. 并州:今山西中部

12. 西河郡:今宁夏一带

13. 大宛郡:今新疆西部

汉武帝时期还设有将军官,主要的将领有:

1. 霍去病:曾出使西域,镇压叛乱

2. 李广:历经数次战争,平定西南

3. 韩信:曾参与多次战争,为汉高祖建立大功

4. 窦婴:前往西域开拓交趾道路

5. 卫青:镇压胡乱,平定朔方

6. 樊哙:平定荆山一带叛乱

7. 苏建:平定南越,开拓交趾道路

西汉十三州地图是指汉武帝时期,将中国的领土划分为十三个州,分别是:冀州、幽州、并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凉州、益州、巴蜀。这些州的划分,使得汉朝的统治更加集中和有效。

同时,汉武帝还派遣了一些将领来管理这些州,如韩信、霍去病、李广等,这些将领都是汉朝的名将,他们在统治和防御这些州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州的划分和将领的任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代的谁抗击匈奴威名远扬

汉代的抗击匈奴名将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骠骑将军霍去病。他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领,曾率领军队多次出征西域和北方边境,抗击匈奴,为汉朝的安定和边境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霍去病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屡次获胜,名噪一时,后被封为“平北将军”,成为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霍去病对于汉代的抗击匈奴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威名也因此传扬至今。

结论:汉代抗击匈奴威名远扬的人物是韩信。
解释原因:韩信在汉代历史上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将领,曾经多次出征北方,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就是他在匈奴之战中大败匈奴并收复了失地,使得匈奴及其周边的各个部落对汉朝望风而退,为当时的汉朝巩固了边疆安全,其功勋历史记载中记载甚广。
内容延伸:除了韩信之外,在汉代历史中还有其他将领也曾抗击匈奴,比如骠骑将军霍去病等,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就是霍去病在祁连山战役中大败匈奴,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军事胜利,夺回失地。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行军作战中去世的大将。

1、汉代的抗击匈奴的名将是骠骑将军霍去病。
2、因为霍去病在汉武帝时期成功地进行了多次对匈奴的进攻,并取得了显著的胜利,加上他英勇无畏、指挥有方,所以威名远扬。
3、霍去病的的抗击匈奴事迹被记载在《史记》等文献中,他的勇武精神也一直被后人所传颂。
在中国历史上,霍去病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将领,他的贡献和功绩被后人铭记。

卫青,汉武帝时期大将军。

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汉兵分四路出击。其余三路皆失利,只有卫青一路在龙城之战获大胜而归。武帝大喜,封他为关内侯。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地区。公元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爆发漠南之战。卫青利用右贤王傲慢轻敌、麻痹大意的弱点,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又获大胜。捷报传到长安,汉武帝喜出望外,特派使者赶到边塞,拜卫青为大将军,统帅六师。

是霍去病。在汉朝初期,饱受北方匈奴的骚扰,汉武帝慧眼识人,启用霍去病为大将军征讨匈奴大获全胜,在历史上留下了抗击北方部落的丰功伟绩。

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名将卫青外甥,大司马霍光兄长。

善于骑射,勇猛果断。

十七岁,拜骠姚校尉,追随大将军卫青,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封为冠军侯。

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被葬于茂陵。

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汉武大帝刘彻开启的汉朝对匈奴战争,封狼居胥,燕然勒石,这是大汉王朝和大汉民族的立国立族之战,更是华夏民族永恒的骄傲,炎黄子孙永久的丰碑。年轻的汉武帝,将平阳侯府的一个歌女卫子夫召入后宫, 又生下了皇长子刘据,因此她成为了帝国的皇后,卫氏一族也陡然发迹。

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也被汉武帝发现了他的过人才干,悉心栽培,从一个奴隶成为建章监、侍中,又升太中大夫, 担任汉武帝近臣10年,升为车骑将军, 率军万人出击匈奴,首获大胜。

其后,卫青连年出塞, 屡破匈奴大军,收复秦末乱世丢失近百年的河套地区,升为大将军,成为整个国家官职最高的武将。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卫子夫与卫青的外甥霍去病, 自幼便得汉武帝和卫青苦心栽培,十七岁从军,从此便屡建奇功,成为匈奴人的死神,历史上如彗星横空划过的绝代战神。 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骠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在汉武帝和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将领的指挥下,汉军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以临翰海;威服西域三十六国,置城郭都护,西越葱岭,攻灭康居车师大宛诸国;东并朝鲜、南诛百越,又灭西南诸夷如滇国、夜郎,犁庭扫穴,置以郡县;汉武帝为华夏民族收复了秦末大乱丢失的宁夏、浙江、两广、贵州诸地,并将甘肃、云南、福建、西域、内蒙诸地收入中国版图,进而征服大漠以北、朝鲜半岛、越南地区……霍光执政大汉王朝二十年,息兵养民积蓄国力,蓄势一击打垮匈奴,为后来汉宣帝时代,最终迫使匈奴臣服于汉朝,打下坚实基础。

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 霍光分遣五路大军共十万余骑分进合击,出击匈奴各二千余里,因为匈奴闻汉军至,老弱奔走,驱畜远遁,不与交锋仅斩首数千,获牲畜八万余头;

霍光又派校尉常惠持节至乌孙主持作战。次年,以逸待劳,大败匈奴军主力,俘斩近四万级,获牲畜七十万余。到了冬天,匈奴单于率万余精骑再攻乌孙,天降大雪,匈奴军人畜还者十不及一。

之后数年,在汉使调度下,乌孙和丁零、乌桓三面围攻匈奴,令匈奴户口折损三成,畜产折损五成,匈奴国力大衰,附庸属国纷纷独立,自相攻杀。

汉军仅以三千骑分三路出击,便捕虏得数千人而还,匈奴单于竟不敢追击报复,只得哀乞和亲,北疆边塞,再无虏患,从此得到长久安宁。匈奴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配成为汉朝的对等敌手。这也是汉武帝使张骞通西域“断匈奴右臂”的大战略,历经半个世纪经营终于收获的丰硕成果;霍光同样证明了他不愧为汉武大帝事业的接班人,没有辜负身为骠骑将军冠军侯亲弟弟的血脉。

威名远扬第一人:卫青。

西汉杰出将领。卫青原为奴隶,因其妹深的武帝宠爱而登上了历史舞台。从那时起,卫青在匈奴战争中表现出非凡的勇猛,并展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公元前129年,卫青指挥的龙城之战首次战胜匈奴,从而拉开了汉朝反击匈奴的序幕。此后,七击匈奴,没战必胜。特别是漠北战争后,匈奴逃到了北方,汉朝在此次战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卫青一生戎马与匈奴,最终青史留名

汉代的霍去病和韩信抗击匈奴威名远扬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于夏末商初被北迁之夏族淳维兼并为匈奴,世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