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和主要人物
- 八达岭长城发生过战争吗
- 请问下汉朝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 汉武帝发动过几次战争?结果如何
主要人物有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主要事件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
一、主要人物
1、刘备
刘备(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2、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3、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二、主要事件
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
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的战争,袁绍自以为自己兵力胜曹操数倍,不听谋士们的劝告,一意孤行,不派重兵把守粮草重地乌巢,被曹操给偷袭了,结果大败!更重要的是,曹操得到了一个猛将:张颌!
赤壁之战,这里要说明下,这场战争并没有开战,可能是曹操的士兵们得了某种疾病,曹操怕传染,火是曹操放的,我是相信正史《三国志》!但是楼主问的小说三国演义,那就是曹操大军压进东吴,对决与赤壁两岸!幸的孔明足智多谋,借来东风和箭支,巧设了苦肉计,让曹操的60万大军葬身于赤壁的熊熊烈火之中!
大意失荆州,关羽立功心切,不好好守住荆州,武断的去攻打曹仁把守的襄阳,然更可怕的是,关羽心高气傲,结果被晚辈陆陆逊和吕蒙伙同曹仁给算计了,几句谗言竟让关羽不提防吕蒙的存在,结果吕蒙命士兵身穿白衣,假装商船,偷袭的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还丢了性命!!!
夷陵之战,刘备得知义弟关羽丧命于东吴之手,整顿蜀国所有兵力,意在一举攻下东吴,为弟报仇,但刘备无领军之才,大军居然安营扎寨个个互相紧连,让陆逊抓住机会,一把火给烧了个精光,结果大败而归,还一病不起!最终是含恨而死!
官渡之战——东汉建安五年,袁绍率兵攻打曹操,曹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当时袁精兵十万,战马万匹,曹操认为袁绍刚愎自用,志大才疏,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继而决定抗击袁绍的进攻,最终此战以曹操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在三国演义中,最最著名的战役应该就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发生战役,最后以袁绍战败而告终。而赤壁之战则是在曹操和孙权之间展开的。其主要人物不仅有东吴的周瑜,还有从刘备那里前来帮忙助战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有:
(1)官渡之战:曹操集团VS袁沼集团,曹操获胜,为曹操集团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孙刘联军VS曹操集团,曹操战败,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
(3)彝陵之战:孙吴集团VS蜀汉集体,刘备被东吴主将陆逊用火攻击败,不久病死。此后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三足鼎立局面。
八达岭长城发生过战争吗发生过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
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是历史名地。
八达岭不但发生过战争,还多次发生过很多著名的战争!
古代著名的有西汉时期的抗击匈奴的战争.
明朝抗击瓦剌和鞑靼的战争,明朝后期和满清作战的战争.
最近的就是自1933年开始的抗击日本的长城保卫战.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
请问下汉朝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吕后专权,杀死韩信,彭越。
和亲政策,汉朝公主下嫁给冒顿单于。
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公元前127年,武帝出大兵,将匈奴驱赶到漠北。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带兵攻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01年,攻打大宛国,征服西域各国。公元前111年,消灭夜郎,南越,闽越,设置郡县,统一南方。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亡。
公元9年王莽篡位,改国号新。王莽改革,将天下的田改为王田,举行公平分配,立六筦之法,将大事业收归官营,立司市,泉府以平衡物价,促商业兴起。公之23年,王莽被杀。
公元36年刘秀,称帝,号称光武。公元89年班超出使西域。公元144年宦官乱朝。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公元189年董卓废掉废帝,立刘协为汉宣帝。司徒王允,用貂蝉作美人计,让吕布杀掉董卓。公元2OO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汉朝从此灭亡。
西汉:(-202—公元9年) 汉高祖刘邦、汉武帝 (1)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政策 (2)沿用(承袭)秦制,郡、分封王侯(同姓子弟和功臣)——“七国之乱” (3)“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减轻徭役、兵役,重农抑商;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4)推恩令削弱王侯封地与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加强对百官的监管,加强皇权。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地方办官学;重用儒生,直接做官或培养为后备官僚。 (6)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汉初“和亲”换取北边安宁,汉武帝武力反击,基本解除北部边患。“互市”(P85) (7)张骞出使西域:两次、目的、历史意义(结果和作用有三点):A (了解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汉朝与西域各国从此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日趋频繁;B -60,设置西域都护府,从此西域(新疆)正式归入西汉版图。C 开通了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西域:玉门关、阳关,西域≥新疆 (8)经营南方:浙、福建、两广和西南(少数民族) 东汉(25-221)光武帝刘秀 (1)定都洛阳,建立东汉 “光武中兴” (2)中期以后,宦官与外戚专权;末年,豪强割据,名存实亡。
谢邀。
汉朝三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很多,现择其要者简述之:
西汉(前202年—8年),开国皇帝高祖刘邦,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
1.刘邦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初期实行“无为而治”,承秦制设置郡县。同时,吸取教训,分封同姓及功臣为王侯。
2.“文景之治”: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徭役兵役,重农抑商,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3.景帝深感诸侯尾大不掉,决心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景帝命周亚夫等平定了叛乱,推出《推恩令》,继续削弱王侯封地与势力,进一步巩固了皇权。
4.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长安设太学,地方办官学;重用儒生,充实帝国官僚队伍。
5.武帝改变汉初“和亲”的国策,派遣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基本解除了北部边患。
6.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开通丝绸之路,从此西域正式归入西汉版图。
7.自武帝之后,开外戚辅政之先河。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汉元帝即位后,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西汉开始走向衰败。
公元8年,王莽废除孺子婴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东汉(25年-221年)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又称为后汉。
1.刘秀定都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建立东汉,史称“光武中兴” 。
2.明帝、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3.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4.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
5.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
6.184年,爆发黄巾之乱,地方豪强拥兵自重。自此朝廷大权旁落,军阀混战。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西汉和东汉,合称“两汉”,是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
强汉尤如一个人的少年时期,初生牛犊,生气勃勃;盛唐恰似人的青年时期,恢宏大气,如日中天。
大汉、大唐是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
1、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但性质却截然不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民战争虽然胜利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民战争领袖的刘邦和项羽,却不得不走封建统治的老路,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
2、吕后专权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刘邦病逝.经过吕后和张良的辅佐,五月,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吕后被尊为太后。
吕后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早在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时,使用奸计将汉朝开国元勋韩信杀死于长乐宫钟室,还灭其三族。她看见儿子刘盈即位,觉得有机可乘,渐露专权野心。
3、诸吕之乱
诸吕之乱是西汉初期,在朝的吕氏一党所谓的扰乱朝政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众大臣带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其真实本质是刘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所发动的针对吕氏的政变行为。
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刘盈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刘盈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处死,吕氏集团彻底被消灭。
诸吕之乱的结束实际上迎来了后来西汉的文景之治这一稳定时期。而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4、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 ,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5、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汉武帝发动过几次战争?结果如何汉武帝以前,即景帝时期,战事很少,除了灭七国之乱,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汉朝的军力也较弱(特别是骑兵)。
汉武帝时期,着力发展军力建设,选良将,购好马,增骑兵,这是战争的基础。
第一仗应该是出兵援助东欧国,是南越一代汉朝的附属国,这是小仗,但打的很漂亮,这一仗让汉武帝掌握了兵权;
第二仗是攻打南越国,由于南越势力较弱,因此还没打完,对方就投降了,这一仗让汉武帝统一了南方,意义其实也很大;
统一南方之后,汉武帝即开始着手打匈奴,停止和亲,兵戎相见。这有许多次大大小小的战役。
第一次,元兴元年(前 134),大农令王恢率汉军30万伏击匈奴大单于,匈奴因得悉有伏兵,急退。王恢率军追击,又虑为所败,引用罢归。王恢后入狱后赐死。这一仗没有任何收获,但是正面开展的第一仗;
第二次,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第一次任用卫青为将,车骑将军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骁骑将军李广各另骑兵1万,分兵出击匈奴,只有卫青一部大获全胜,其余皆败;卫青龙城之战在汉匈交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汉匈战争的转折点;
。。。。
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秋,卫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领三万骑兵,长驱而进斩首虏数千人;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渔阳,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武帝派李息从代郡出击,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首付河套地区,永远的解决了都城长安的危险;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领三万骑兵出高阙,游击将军苏建、彊弩将军李沮、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从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率兵从右北平出发,配合其行动。汉军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1.5万余人,牲畜达千几百万头,卫青官拜大将军;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夏,卫青为大将军两次领十万骑兵扫荡漠南伊稚斜单于大本营。歼敌过万;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祖父一个辈分的若侯产和季父,勇冠三军,受封冠军侯,天生富贵的霍去病登上历史的舞台;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 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22岁)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此后,对于远遁的匈奴,汉武帝仍然采取强硬的军事政策。
对周边的其它部族,也多有用兵。。。名副其实的“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