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郑成功名字的由来
- 郑成功攻台时清廷做了什么
- 为什么郑和、郑成功被明朝皇帝赐姓“郑”,而不是“朱”
- 郑成功一生都抵抗清朝忠于明朝,为什么死后38年康熙皇帝还赞美他的抵抗精神
郑成功儿时名福松,七岁自日本回国,住在安平(今晋江安海)郑府。郑芝龙为儿子聘请教师教他读书。教师即给他起名森,寓深沉整肃,丛众茂盛之意。21岁那年,郑成功从家乡到南京进入国子监就学,师从大名士钱谦益,钱谦益非常喜欢郑成功, 为他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大木。
其时,明政权已分崩离析、日暮途穷。在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和关外清军的猛烈冲击下,明崇祯政权于1644年春(崇祯十七年三月)覆灭。随后不久,清军在明降将吴三桂的的引导下,击败李自成农民军,定都北京,并把战略攻击的目标指向在南京建立的南明弘光政权。1645年5月15日,清军攻占南京,摧毁了弘光政权。
由于清廷在江南采取残酷野蛮的高压政策,强行下达剃发令,激起各地抗清斗争蜂起。一些明朝遗臣和抗清力量,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建号隆武。当时郑芝龙手握重兵,成为隆武帝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 隆武帝即位后不久,郑芝龙将郑成功引荐给隆武帝, 隆武帝非常赞赏郑成功的才华,他叹息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皇帝以女儿给人做妻子, 在封建时代是最高的荣誉,为了表示对郑成功的宠爱, 隆武帝将当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郑成功, 并将原名森改为成功。从这时起,郑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自是, 朝廷内外都称郑成功为国姓,普通百姓尊称他为国姓爷。
郑成功攻台时清廷做了什么郑成功收台时清政府没有采取什么大的行动这是真的,但是也不是出于什么好心,只是自己力量不足而已,并不是没有力量去打郑成功,而是自己没有力量收复台湾,既然郑成功要去收,那你就去好了,反正都是在中国人手里,总比在荷兰人手里强,所以就做了个顺水人情。
郑成功攻台时清廷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1. 派遣军队进行抵抗:清廷派遣军队对抗郑成功的军队,企图挽回台湾的控制权。然而,由于清廷的军队人数和装备都不如郑成功的军队,所以并未能够取得胜利。
2. 支援官兵:清廷为了支援台湾的官兵,派遣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包括食品、军械等。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和后勤难以跟上,这些支援并未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3. 策反台湾当地人:清廷为了削弱郑成功在台湾的影响力,采取了策反当地人的策略,试图让他们反对郑成功并支持清廷。然而,这些策略并未能够得到太多的效果。
总之,清廷在郑成功攻台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措施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最终导致了清廷在台湾的失败。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郑成功攻占台湾的一个重要事件。
当郑成功攻台时,大清皇帝表现了大清博大的胸怀,他当即下令:“即令浙江、广东、福建三省驻军不得妄动,三省水师各后撤四十里,以让郑成功放心大胆地去收复台湾,虽然此时的郑成功仍然不肯归降大清,但大清不会亏待他,从今天开始,封赐郑成功爵位海澄公,赐田地千顷、黄金万两。”
为什么郑和、郑成功被明朝皇帝赐姓“郑”,而不是“朱”郑成功不是皇帝,是明末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郑和由于在郑村坝之战立功赐姓郑。而且谁会赐太监姓朱啊。郑成功本来就姓朱。之还称郑成功是满清混淆视听,清灭以后一般人也习惯这样叫了
郑成功一生都抵抗清朝忠于明朝,为什么死后38年康熙皇帝还赞美他的抵抗精神郑成功经历了明末清初,是一个跨朝代的人物,忠于明朝,一生都在抵抗清朝,复明意志一直不灭,维护自己的利益,清军入关至明亡都有抵抗,不屈服于清军的精神,以及保卫国土不受外来侵犯,打败侵略者收复了台湾,值得令人钦佩!
清军入关后,沙俄远征军多次进犯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四处蚕食,无恶不作。而此时康熙最需要的就是郑成功这种将领,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打击郑成功的效果远不如褒奖来的效益好,如果郑成功是在北方而不是在南方定能解康熙燃眉之急。
康熙登基时清朝实力还很弱,形势严峻,对外不仅要抵抗来自海外侵略者的威胁,对内还要对付权臣鳌拜和三藩(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此时的康熙尚未成年,羽翼未丰,想要对付着四个老奸巨猾的奸臣谈何容易。而当时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迹可以树立榜样,让其他将领效仿,效忠于清朝,也有利于康熙的统治。
帝王收买人心之术,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亦得天下,历朝历代都以忠孝治国,对那些忠勇孝悌之人,不管他是顺从自己的,还是反对自己的,总是尽量给以表彰。郑成功历尽艰辛,抗志不衰,正是忠勇的表现。较之吴三桂、洪承畴那样的降将,康熙理当更敬佩郑成功这样的忠臣。
为什么康熙肯这样赞美郑成功呢,综上所述,封建社会,讲究的是天命,是道统。一个朝代亡了,另一个朝代起来,总说这是上天的意志(天命),让我取而代之。从道统上说,没有中断。不管真心还是假意,还要称前朝为“胜朝”,并马上修前一朝的史书。清朝是异族入主中原,更是讲究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