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北周最后一个皇帝与皇后
- 为什么反对隋炀帝迁都
- 杨坚和李渊的关系是
- 宇文衍和杨坚是什么关系
- 北周静帝是隋文帝的亲外甥吗?大神们帮帮忙
宇文阐(573年8月1日~581年7月9日),原名宇文衍,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北周王朝末代皇帝。周宣帝宇文赟长子,母为天大皇后朱满月。立柱国、荥阳公司马消难之女司马令姬为皇后。
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禅位大丞相杨坚,导致北周灭亡,降封为介国公。
开皇元年(581年),去世,年仅九岁,谥号静皇帝,葬于恭陵。
为什么反对隋炀帝迁都隋炀帝迁都本来迁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可是隋炀帝有些操之过急,因而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四起,生灵涂炭……
面对当下的国情,隋炀帝却选择了滥用民力。他三次乘坐大龙舟到江都巡游,随行船只几千艘,绵延200多里。沿路州县,都必须为这支庞大的舰队供应食物。
隋炀帝还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繁重的兵役和徭役,迫使大量农民离开土地,农田荒芜,进而造成饥荒。大业七年(611),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起义,随后各地纷纷响应。起义军逐渐汇合成几个强大集团,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瓦岗军在河南瓦岗起义,攻占隋朝大粮仓兴洛仓,把粮食发给农民。之后,隋朝政权摇摇欲坠。
我们不禁要问,隋炀帝为什么要花费大量资源营建东京洛阳,并使其取代长安成为隋帝国新的政治中心呢?关于这个问题,《资治通鉴》给出的答案是:杨广听信了术士之言和民间流传的谶语。
当年隋文帝逼迫北周皇帝禅位,建立隋朝的时候,其实是定都长安。但是杨广登基之后,先是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后来又想迁到江都。
杨广迁都的原因,最重要的一个,无疑是为了摆脱传统关陇贵族对于皇权的限制。
要说起这件事,就得说说隋朝开国之前的一段历史了。
大家都知道,当年南北朝时期,有一段时间,北方是被北魏所统治的。后来,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西魏这边,皇帝为了感谢几个拥立他的功臣,封他们做了上柱国。因为当时一共封了八个人,所以后世也称之为八柱国。
随着这八个人被封,在他们下面,还有一大堆人,也陆续加官进爵。这批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基本上家都在关陇地区。所以,这些人的后代,便被称之为关陇贵族集团。
后来西魏被北周篡位,北周又被隋朝篡位。虽然从明面上来看,已经换了三个姓氏。但实际上,处于权力最高层的,始终是这群关陇世家。到了隋朝的时候,虽然皇帝换成了杨家,但下面的大臣集团,其实和北周的时候,没有太大区别。后来隋朝虽然统一了天下,所辖范围不仅只局限于关中,但这些人,依然在隋朝高层,占据绝对的优势。
所以,杨广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他的决定,仍然要受到这些关陇世家们的掣肘。毕竟,他手下的大臣们,大多是这些人。而杨广想要迁都洛阳,乃至江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关陇世家,基本上全都身处关中,只要杨广把都城迁出关中,这些世家对他的掣肘,自然就会变小了。
但是,杨广能够看到这一点,那些关陇世家也不是傻子,自然也能看到这一点。
既然杨广想要迁都,势必就会失去这些关陇世家的支持。于是,在隋朝末年,李渊自太原起兵后,这些关陇世家开始纷纷转而支持李渊。这也是为什么李渊自太原起兵后,能够在短短一年之内,就迅速统一关中地区的原因。
隋炀帝迁都洛阳,主要是因为粮食问题。
隋朝成立的时候,最早定都在关中一带。关中有八百秦川的肥沃土地,又有函谷关这样的险峻关口,作为都城,确实合适。但随着隋朝的国力增强,都城涌进了大量人口。从粮食的角度讲,以关中的土地,就已经很难供给都城人口的需要。 而洛阳这个地方,虽然产粮同样有限,但隋炀帝修建了通洛渠后,可以把江苏跟洛阳连接起来。中国南北因为运河得以贯通。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运输解决都城的粮食问题。
而洛阳地区在过去就被认为是天下的中心。跟洛阳比起来,关中地区偏处西方,不利于隋朝集权后对国土的控制。当时江南一带,以及山东地区,都曾爆发过叛乱。隋炀帝如果想加强对江南,以及其他地区的控制,迁都就成了必要。
杨坚和李渊的关系是甥舅关系。李渊的母亲(元贞皇后)和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皇后)是亲姐妹,所以,李渊是杨坚的外甥。
准确地说,李渊是隋文帝杨坚的外甥,杨坚是他的姨夫。从这个角度看,现在人常将隋唐并称,也有道理,尽管有些牵强,理由不太正统。
李渊是隋文帝杨坚的外甥,杨坚是他的姨夫。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
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
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1] ,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
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职为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官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官拜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
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治全国。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
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上元元年(674年)农历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农历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隋朝的第一代皇帝是杨坚,杨坚的妻子独孤氏,李渊是隋朝的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独孤氏,也就是杨坚的妻子和李渊的母亲是亲姊妹,杨坚是李渊的亲姨夫,隋炀帝杨广与唐高祖李渊是亲表兄弟,但是在皇权面前,那有亲戚关系,李渊最终推翻了隋炀帝杨广,成立了大唐王朝。
李渊是杨坚的外甥,杨坚是李渊的姨父。
他两的这种亲戚关系是因为,北周重臣独孤信的七女儿独孤伽罗是杨坚的老婆,独孤信的四女儿是李渊的生母。
所以杨坚的老婆是李渊母亲的七妹,李渊就是杨坚的外甥。
隋炀帝杨广比李渊小三岁,杨广是李渊的表弟。
宇文衍和杨坚是什么关系宇文衍是宇文阐的原名,杨坚论亲缘关系是他外公。他的父亲是宇文赟,母亲朱满月和杨坚的女儿杨丽华都是宇文赟五位皇后之一。
宇文阐(573年08月01日~581年07月09日),原名宇文衍,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北周末代皇帝。北周高宗宇文赟长子,母为天大皇后朱满月。
大成元年(579年),封为鲁王,册立为皇太子。二月接受父皇传位,年号大象,以随国公杨坚为辅政大臣,拜为大丞相。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禅位大丞相杨坚,导致北周灭亡,降封为介国公。
开皇元年(581年),驾崩,年仅九岁,谥号静皇帝,葬于恭陵。
北周静帝是隋文帝的亲外甥吗?大神们帮帮忙北周静帝不是隋文帝的亲外甥(孙),没有血缘关系。
周静帝宇文阐,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北周末代皇帝。周宣帝宇文赟长子,母为天大皇后朱满月。大成元年,封为鲁王,册立为皇太子。二月接受父皇传位,年号大象,以随国公杨坚为辅政大臣,拜为大丞相。大定元年,被迫禅位大丞相杨坚,导致北周灭亡,降封为介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