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魏王朝的开国皇帝 北魏王朝历代皇帝列表及在位时间

目录导航:

  1. 后魏王朝的开国皇帝
  2. 魏国国君顺序
  3. 北魏历代皇帝
  4. 北魏孝文帝年间
  5. 北魏皇帝列表,历史上北魏皇帝共有多少个
  6. 刘裕同时期的皇帝
  7. 魏国历代国君
后魏王朝的开国皇帝

1,曹魏的开国皇帝是曹丕: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控制了东汉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

2,北魏:拓跋魏,元魏。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都平城。

3,东魏:534年,权臣高欢拥立元善即东魏孝静帝。

4,西魏:公元535~557年。长安。襄樊以北﹑河南 洛阳以西。北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脱离高欢,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北魏将领﹑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文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平城。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

魏国国君顺序

春秋战国魏国历代君主姓名如下:

1、魏文侯,姓名魏斯,在位时间:前403年—前396年。

2、魏武侯,姓名魏击,在位时间:前395年—前370年。

3、魏惠王,姓名魏罃,在位时间:前369年—前319年。

4、魏襄王,姓名魏嗣,在位时间:前318年—前296年。

5、魏昭王,姓名魏遫,在位时间:前295年—前277年。

6、魏安釐王,姓名魏圉,在位时间:前276年—前243年。

7、魏景湣王,姓名魏增,在位时间:前242年—前228年。

8、魏王假,姓名魏假,在位时间:前227年—前225年。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公元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

魏国历代国君列表

1魏文侯魏斯 前445年—前396年50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魏侯

2魏武侯魏击前395年—前370年26

3魏惠王魏罃 前369年—前319年51前334年,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更元年4

4魏襄王魏嗣前318年—前296年23

5魏昭王魏遫 前295年—前277年19

6魏安釐王魏圉 前276年—前243年34

7魏景湣王魏增 前242年—前228年15

8(魏王假)魏假 前227年—前225年3

注:(魏王假)并非谥号,而是习惯性称法。关于魏惠王的姓名,《庄子·则阳》作魏莹,《战国策》作魏婴。

东周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周宗主初封魏为候,前396年至前225年魏被秦灭国止,魏国国君先后为魏武侯;前376年韩.魏.赵三家分晋,前370年魏惠王;前335年惠王后年;前318年魏襄王;前295年魏昭王;前276年魏妥釐王;前242年魏景湣王;前227年魏王假;前225年魏国被秦国所灭。共七世,历171年。

曹魏皇帝列表: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220年—226年在位7年,年号:黄初(220年—226年)。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226年—239年在位14年,年号:太和(227年—233年)青龙(233年—237年)景初(237年—239年)。

魏哀帝曹芳(232年——274年),240年—254年在位15年,年号:正始(240—254),嘉平(249年—254年)。

魏废帝曹髦(241年——260年)254年—260年在位,年号:正元(254年—260年),甘露(256年—260年)。

魏元帝曹奂(246年——302年),260-265年在位5年,年号:景元(260年六月—264年五月),咸熙:(264年五月—265年)

北魏皇帝列表:

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共历五帝,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1、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六岁时,曹丕学会了射箭。八岁时,曹丕学会了骑马。

从十岁起,曹丕就随父亲征战南北,长时间的军旅生活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而且还丰富了他的见闻,为其诗篇创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

在曹操二十五个子嗣之中,先后出现于曹操视野里的储嗣候选人有四位:曹昂、曹冲、曹丕、曹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汉家天下的政治局面,早在董卓之乱后就已开始紊乱。曹操迁汉献帝至许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政令皆出于曹氏。在皇权的拥有上来说,汉献帝已经成为一个傀儡。

曹操虽然戎马战争四方,但以臣子的身份征周旋在各个割据势力之中。延康元年(220年)十一月,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

十二月十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 辛未,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开始了他七年的执政生涯。在执政期间,曹丕很想成就一番儒家仁政君主的作为。曹丕在政治抱负上,继承乃父曹操统一山河的志向。

在治理国家理念方面,追求效法上古仁君、贤臣之世。他对内施政恩威并重,巩固权利的同时集权在手,制法削藩,打击异己,诏令禁外戚宦官干政。

他又与民生修养生息,政倾惠民并复兴儒学。意在教化民众,恢复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2、曹叡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 ,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

1、魏文侯 (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

2、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

3、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yīng)。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70年即位,在位52年。

4、魏襄王(?―公元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公元前318年即位为君,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

5、魏昭王(?─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孙。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

6、魏安釐(xī)王(?─公元前243年),姬姓,魏氏,名圉,魏昭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六任国君,公元前276年—公元前243年在位。

7、魏景湣王

魏景湣王(?―公元前228年),姬姓,魏氏,名增,一名午,魏安釐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公元前242年—公元前228年在位。

8、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东周魏国第八代国君(末代国王)。前227—前225年在位,魏景湣王之子。

北魏历代皇帝

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道武帝拓跋珪 --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敬寿帝拓跋余--景穆帝拓跋晃--文成帝拓跋濬(浚)--献文帝拓跋弘 -- 孝文帝拓跋宏 -- 宣武帝元恪 -- 文景帝元愉 -- 孝明帝元诩 -- 隐帝元法僧少帝元钊 -- 文穆帝元勰 -- 孝宣帝元劭 -- 孝庄帝元子攸 -- 顺帝元颢 -- 惠哀帝元晔--节闵帝元恭 -- 顺文帝元朗 -- 武穆帝元怀 -- 出帝元修

元修以后为东魏,西魏,分别为高欢,宇文泰把持。

北魏孝文帝年间

姓名字号:原名拓跋宏,因改汉姓为

元,故亦称元宏

生 卒 年:公元466~499年

出 生 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

民 族:鲜卑族

信 仰:佛教

特 长:诗赋

历史评价

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一生成就

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抚养并代为摄政。公元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孝文帝当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洛阳。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决心开始进行改革。他的汉化改革之所以能够推行,首先得力于他知人善任。他不仅重用主持改革、提倡汉化的鲜卑贵族,还重用了许多有才干的汉族人。他深知笼络汉族地主对于巩固北魏统治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不持民族偏见,重用汉人。对南朝投降过来的官吏,他也能不加怀疑,待之以礼。孝文帝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为自己的改革组织了一个智囊团,在这些智囊的支持和帮助下,孝文帝从改革鲜卑旧俗,学习汉族的生活方式和典章制度着手,开始了自己的改革。

他首先下令,禁止鲜卑贵族穿着胡服,一律改穿汉族衣服。后来又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语。公元496年,孝文帝又下令改变鲜卑贵族的姓氏。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称为元宏。还把其他的100多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同时下令改变鲜卑人的籍贯。规定凡是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就算是洛阳人,死后不许归葬塞北。孝文帝这些强制性的政策,都是为了减少民族差异、民族隔阂。许多贵族虽然心怀不满,却也只能执行。

为了拉拢汉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孝文帝还主张同汉族通婚。他自己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5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这种姻亲关系,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而且,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孝文帝还废除了鲜卑族原来的政治制度,让王肃仿照南朝齐,重新制定了一套官制礼仪,修订法律,改革官职名称等。

孝文帝还延用了汉族的门阀制度。他把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按门第分成4等,并按照门第等级,来确定官职的高低。这套制度在北朝一直沿用,从而形成了关陇氏族和代北氏族两大门阀集团。直到唐朝,武则天修《姓氏录》,才彻底否定了门阀制度。

孝文帝对汉族的文化艺

北魏孝文帝改革,史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472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

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学习汉文化,推广汉制,是中国古代各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即北魏第七位皇帝魏孝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迁都洛阳后改名元宏,河南洛阳人,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为李夫人,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三十三,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陵。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后仅仅过了25年,北魏边镇鲜卑军事集团就发动反汉化运动六镇起义。

北魏皇帝列表,历史上北魏皇帝共有多少个

北魏有13位皇帝。

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刘裕同时期的皇帝

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宋,都建康,南朝开始。

永初三年五月癸亥日(422年6月26日),刘裕在西殿崩逝,享年六十岁。七月,葬于丹阳建康县蒋山的初宁陵,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392年—423年),字木末,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王朝第二任皇帝(409~423年在位),道武帝拓跋珪长子,母为宣穆皇后刘氏,太武帝拓跋焘之父。

1.南朝宋第七任皇帝宋明帝刘(yù),宋明帝刘(公元439年―公元472年),字休炳,小字荣期,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宋孝武帝刘骏异母弟,公元465年―公元472年在位。

三、南朝宋第八任皇帝宋后废帝刘昱(yù),宋后废帝刘昱(公元463年―公元477年),字德融,小字慧震,宋明帝刘长子,出生于建康(今南京)。公元473年―公元477年在位。

魏国历代国君

曹丕(187年-226年)

魏武帝曹操之子,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

曹叡(204年-239年)

魏文帝曹丕长子,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239年在位),239年,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谥号明帝,庙号烈祖。

曹芳(232年-274年)

魏明帝曹叡养子,曹魏第三任皇帝(239年-254年在位),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274年,曹芳病逝,终年四十三岁,谥号为厉公。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彰的孙子、曹操的曾孙。

曹髦(241年-260年)

魏文帝曹丕庶长孙、东海定王曹霖庶长子,曹魏第四任皇帝(254年-260年在位),260年,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

曹奂(246年-302年)

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魏最后一任皇帝(260年-265年在位),260年,魏帝高贵乡公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实为傀儡。265年,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建立西晋,曹奂被降为陈留王。302年,曹奂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谥号为元皇帝。

魏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国家,其历代国君也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意义。

最早的魏国是春秋时期的魏国,其国君为魏桓公、魏文侯等。

战国时期的魏国国君为魏王假,其被认为是一个勇猛善战的君主。

汉朝时期的魏国国君为魏武帝曹操,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立了魏国的政治基础。

魏国的晋代国君司马炎则继承了曹操的政治遗产,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魏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时期的北魏国君则是李渊,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总之,魏国历代国君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1.魏文侯(前424-前387在位),魏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03年得到周朝王室的册封正式成为诸侯。魏文侯在位期间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魏国成为当时第一强国。

2.魏武侯(前386-前371在位),魏国第二位国君,在位16年。魏武侯在位期间四处征战,开拓了魏国的疆土,魏国仍然是当时的第一强国。但是魏武侯在位期间插手赵国内部王位争端失败造成赵国与魏国离心,又听信谗言逼走名将吴起,所以魏国尽管依然强大但是也不是不可战胜的了。

3.魏惠王(前370-前335),魏国第三任君主,在位36年。魏惠王在位期间魏国经过桂陵之战(前353年),马陵之战(前341年)和西河之战(前340年)三次失败后国力一落千丈,魏国沦落为二流国家。

4.魏襄王(前334-前319年),魏国第四任君主,在位16年。魏襄王在位期间魏国遭到秦国的大规模进攻,魏国屡战屡败,被迫割让河西之地求和。

5.魏哀王(前318-前296年),魏国第五任国君,在位23年。魏哀王在位期间西方的秦国吞并四川境内的巴国和蜀国,打败楚国夺取汉中之地,秦国实力进一步增强;北方的邻居赵国经过胡服骑射后军事实力迅速增强;东部的齐国一如既往的强大。

魏国此时可以说危机四伏。尽管魏哀王通过参加合纵攻打秦国并收回了一部分失地,但是魏国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

6.魏昭王(前295-前277),信陵君的父亲,魏国第六任国君,在位19年。魏昭王在位初期就遭到秦国大规模进攻,魏国损失军队12万,被迫割河东地四百里求和。紧接着又被秦国攻下大小城池61座,从此魏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的进攻。后来通过五国伐齐之战魏国占领了原来宋国的土地,国力有所恢复。

7.魏安釐王(前276-前243),魏国第七任国君,在位34年。安釐王继位初期的五年内就被秦国斩首17万,丢失了八座城池。安釐王割让重镇南阳求和,魏国国力进一步衰落。为秦国提出远交近攻这一策略的范睢就是在这期间流亡到秦国的。

安釐王的弟弟信陵君能力非常强,曾经率领联军打败秦国,是魏国复兴的希望。可惜如此人才却被安釐王猜忌,信陵君只好整日饮酒作乐,亲近女色,最后酒色过度而死。

在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存在了近五十年,经历了魏武帝曹操“追封的”,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还有被司马氏废为齐王的曹芳和高贵乡公曹髦以及曹奂五代皇帝

三国时期魏国历代皇帝一览表:魏武帝曹操:曹操灭袁绍建立魏。

魏文帝曹丕:220年称帝,在位7年。

魏明帝曹睿:226年即位,在位13年。

魏少帝曹芳:在位15年。

魏高贵乡公曹髦:在位6年。

魏元帝曹奂:在位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