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变是哪个朝代的 北宋靖康之乱两个皇帝生死

目录导航:

  1. 靖难之变是哪个朝代的
靖难之变是哪个朝代的

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明确结论),靖难是指平定内乱的意思(原因解释),靖难之变是朱棣因为想当皇帝而发动的战争,经过三年的作战,燕王朱棣终于夺的了梦寐以求的皇位,而建文帝朱允不知下落(内容延伸)

靖难之变是明朝发生的。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

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朱棣进入南京后,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陈迪等先后被杀。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经济又带来不小的破坏,尤其是战争剧烈的地区,所受的破坏更大,形成“淮以北鞠为茂草”的情况。

是明朝的事情,朱元璋的儿子朱标38岁早逝,朱元璋悲痛不已,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并屠杀了一批和出生入死的老将,为朱允炆的大统铺平道路,朱允炆称帝后,即建文帝,在方孝孺等人的说服下,对自己的几个皇叔下手,原因就是怕他们造反,结果四五个皇叔,圈禁的圈禁,自杀的自杀,四皇叔朱棣一看,跑回封地,为麻痹建文帝,在家装疯卖傻,暗地里打造兵器,在军师姚广志的谋划下,起兵造反,打着靖难的名义,即皇帝有难,我作为皇叔去救皇帝的意思,一路从北京打到南京,建文四年,南京城破,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称帝,称成祖。

靖康之难,发生在北宋。一个极其富强的宋王朝,突然崩盘,绝大多数人尚未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迅速跌落至谷底。这其中既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靖康之难到底是谁造成的祸害,这个话题在南宋以后一直都很热门。

靖康之耻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之变”也是古代汉人统治天下的历史里最让人感到羞耻的一个历史事件。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难之役是改变了明朝历史走向的大事件,发生在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文这对叔侄之间。

朱允文是朱元璋钦点的皇位继承人,登上帝位一年,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宽刑省狱,严惩贪官,恢复经济,有明君之姿的朱允炆,最终被朱棣打到家门口,生死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