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之战(南宋中兴十三战之明州之战)

明州之战(南宋中兴十三战之明州之战)

应看官朋友的要求,今天来说说有点“乏善可陈”,但意义却非常深远的明州之战。

明州之战之所以是“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的首功,既不是因为它规模大,也不是因为它干掉了女真的某个重要将领,而是因为它的时间线——早。

它发生在公元1129年,也就是紧紧挨着靖康之难。

一、搜山捡海捉赵构。

我们把时间拨回1127年,在开封城疯狂掳掠之后,女真人抹着浑身油水,心满意足地向北方老家返程,而对于已经被打烂、打残的大宋集团,该怎么善后呢?思来想去,女真人决定搞个面子工程——扶立前宰相张邦昌出任集团董事长。

女真人这么玩,用意很明确:前董事长老赵家,我们已经一锅炖了,别想再出来闹腾,你这个张邦昌是我们女真人扶持的,你要认清形式,好好服务,把中原集团弄成女真人的后花园和提款机。

女真人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金人退去之后,仅仅1个月,张邦昌就不玩了——还政于宋高宗赵构,1127年7月,更以叛国罪被赐死。

张邦昌这一生,让人说他啥呢?虽然在演义和评书里,他被骂的狗血淋头,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我们为他叹一口气吧——力主议和他得背锅,但叛国当皇帝,他是既没那个心也没那个胆。

但不管怎么说,张邦昌的死,都给了女真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老赵家死灰复燃,复辟了。

这个结果,无疑让女真人很生气,如果有情绪,那一定是——不听话的人,都得教训。

公元1128年,女真人第三次南侵,这一次原本是想把老赵家连根拔掉,尤其是新晋董事长赵构,可结果并不如愿:首先,赵九弟已经逃往扬州。其次,留守开封的宗泽,谁也没曾祥一介书生的“宗爷爷”居然挡住了“纵横无敌”的女真骑兵。眼看目的无法达成,女真人很无奈,只好暂时退回北方,伺机再做动作。

或许是女真人运气太好,也或许是赵宋集团运气太差,女真人并没有等太久:1128年7月,宗泽就在愤懑和不甘中病死了,而接替他的居然是——草包杜充、罪人杜充、汉奸杜充。公元1129年,面对女真的再次出兵,早就吓尿裤子的杜充,居然弃守开封,不但导致中原之地彻底沦丧,也让女真骑兵挥师直下——直向南方、杀向赵构,正式开启了“搜山捡海捉赵构”行动。

二、张俊和杨沂中。

此时的赵构在哪呢?他在杭州,不过,这时候的赵构心情非常差:他刚刚经历苗刘兵变,现在女真人又杀向江南,而长江防线已然崩溃。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环顾四周,赵九弟发现能让自己稍微安心一点人有两个:张俊和杨沂中。

鉴于而他们俩也是明州之战的主角,我们有必要熟悉一下他们的履历:。

张俊,不但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后来也获封南宋七王,当然他也是后来跪在岳飞墓前的罪人之一。

但不管怎么说,张俊是个牛人,牛到什么程度呢?他曾参与种师中援救太原的大战,主帅殉国、战斗失败之后,他从山西一路杀回中原,面对金军的围追堵截,他多次斩将立威,一度令女真部队闻风丧胆、不敢追击。

这么说吧,在岳飞崛起之前,张俊就是宋军的定心丸,他就是那个时代曾经的草根英雄第一人。

再说杨沂中,论名气,他比张俊差一点,但后来也位列南宋七王之一,他不但是这次明州之战的主角之一,也是后来藕塘之战的绝对主角。和张俊一样,在这乱世,杨沂中生存的本事非常突出:武艺高强,作战勇敢。他曾经在任城之战中,率数人横扫李昱数百人。

他此时虽然是张俊的部属,但在不久的将来,他将成为赵构的亲卫宠臣。无论中兴四将,还是南宋七王,对赵构来说,他最信任的人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杨沂中。

三、逃往大海。

主角介绍完了,金军也杀到了,这次领兵的统帅我们很熟悉,他叫完颜宗弼,也叫金兀术。

金兵杀到,长江防线很快崩溃,金军一路南下,无论南京还是杭州,几乎都没受到什么阻力。

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赵九弟跑了。诸位想想看,你赵宋集团的董事长面对敌人毫无斗志,一直在不停地跑路,那你还指望谁为你奋勇杀敌?

那么,赵九弟准备往哪跑呢?这在当时很迷茫。因为赵九弟已经从开封被追到了杭州,这可是足足将近两千里,所以,赵九弟才会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思来想去,赵九弟决定出海避难。尽管有人劝诫: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君王海上逃亡避难的。尽管有人作诗讽刺:不向关中兴帝业,却来江上泛渔舟。但赵九弟的决心却非常大:“让别人说去吧,我就是要出海逃命”

眼看临安守不住,赵九弟先是逃到越州,接着又逃到了明州。

明州在哪呢?就是今天的宁波,距杭州也就150公里左右,这个距离如果两条腿跑的话,即便急行军起码也要4天,但对于女真骑兵来说,也就是一天的功夫。

此时的金兀术可以说意气风发、志得意满——这一趟出战太顺了,一路几千里走下来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无论是杀戮还是掳掠,他和自己麾下的部队都爽得不要不要,现在只需要再抓住赵九弟,就可以完美收官了。所以,当听说“逃跑健将”赵构又跑了,金兀术命令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为先锋,一路轻骑,务必追上赵构。

但是,赵构此时已经迫不及待地从定海海港下海,往舟山群岛避难。尽管逃跑经验丰富,但他必须确保自己跑得安全,跑得万无一失,所以他在临走之前给张俊下了死命令:咱俩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如果你给我拖住了金人,以后荣华富贵有的是,甚至封王也不难,但如果我被抓了,那你也别想好过。

四、明州之战。

好吧,经过双方的各自布置,原本金兀术PK赵构的剧本用不上了,现在换成了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组合vs张俊、杨沂中组合。

如果你问张俊此时心里慌不慌、有没有底,那答案必须是:慌且没有底。因为他知道金兀术这次是十万大军,而赵老板给自己的兵力只有几千人,这点人马也就给人家塞牙缝的份。

但,我们前面说了,张俊、杨沂中是一对武功高强的CP,他们或许没什么节操,但在生死关头,被逼到极限的张俊,爆发出了自己的最强小宇宙:欧力给,你们这帮女真人欺人太甚。

公元1129年的除夕夜——多好的中原传统佳节啊,但对于风景如画的江南来说,这个年关太难过了,因为战争马上就要来了。金兀术的前锋部队四千人到达明州城下,双方在高桥镇拉开架势,展开了一场谁都不能退的决战。

关于这场战斗的细节——乏善可陈,毕竟女真四千vs宋军五千,这种状态下,双方都只有一个字——干。

不得不说杨沂中真是个猛人,他再一次发挥了他的猛人本色,亲率宋军数次冲锋陷阵——这让双方士兵都很跌眼球:以前的宋军将领不都看着女真骑兵就逃吗?这个杨沂中真是个另类。

当然,这一战,另类的不止是杨沂中,还有刘宝、田师中,甚至张俊,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几个在后世的风评都不好,但就事论事的说,这一战,他们都很英勇。眼看将--命,宋军士兵也就没人再怂,毕竟,这些年宋军士兵输得太憋屈了,他们需要一场胜利来重拾信心。

其实,从一开始,战争的天平就在向宋军倾斜:首先宋军人数占优,而女真来的只是轻骑前锋部队。其次,南方地貌与北方迥异,女真的骑兵优势无法完全发挥。再次,宋军毕竟本土作战,除了本部人马之外,明州城的知州刘洪道也率兵参战。

几方面因素综合之下,金军败了,史载“金军战败,死伤以千计”,女真前锋部队只能撤离战场。

三天后,也就是1130年大年初二,不甘失败的女真人又来了,但人数还是不多——大概率仍然是那支前锋部队,而这一次,女真人复制了前一次的失败:有了3天前的胜利,宋军更有底气,史载“刘洪道坐城楼上,遣兵掩击,杀伤大当”

在这当口,赵九弟已经完成了东海大逃亡,他距离战场越来越远,一路从明州奔向温州,并准备向福州进发。

五、地位“尊崇”的明州之战。

连续两次失败,女真前锋部队彻底没了底气,当然,这支前锋部队总共也就四千人,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顶多也就损失两千人左右,平心而论,这在两宋之交的战场上,也就是一场热身赛。

但在南宋时期,明州之战的地位非常高:“自金兵入中原,将帅皆望风奔溃,未尝有敢抗之者……中兴战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军势稍张矣”

换句话说,这一战让赵九弟开了眼,因为在明州之战之前,宋高宗赵构,从没见过宋军正面击败女真部队。所以这一场久违的胜利,让毅然决定出海逃跑的赵九弟,更加逃跑得“雄赳赳气昂昂”

正因为此,公元1166年,已经“升格”太上皇的赵九弟,将明州之战定位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首。

但在我们后世人看来,连数千人规模的明州之战都能被评为“中兴十三处战功”,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什么叫“有中兴之将,而无中兴之主”了。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正是因为女真人“搜山捡海捉赵构”的行动,导致赵九弟频繁吓尿,最后彻底不举,成了心理太监。而这也让一个胆小鬼,正式蜕变为超级小怪兽——足以吞噬“英雄”的小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