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之战(汉末壶关之战:曹操消灭袁氏势力的重要一步,为北征乌桓打下基础)

南皮之战(汉末壶关之战:曹操消灭袁氏势力的重要一步,为北征乌桓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一次著名的战役,被列入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确实是袁绍、曹操双方争夺河北的一次重要战役,但是并没有彻底地决出胜负。

在“官渡之战”之后,曹操与袁氏势力还经历过“仓亭之战”、“曹袁河东之役”、“邺城之战”、“南皮之战”、“曹操灭高干壶关之战”、“白狼山之战”等等一系列战役,从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二年,曹操花费了七年的时间才彻底扫除袁氏的势力。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发生在东汉建安十年到十一年的“曹操灭高干壶关之战”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失败是很严重的,但还算不上致命的。袁氏势力失败的一个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袁绍废长立幼的倾向。袁绍疼爱自己的小儿子袁尚,以袁尚为继承人。

为了给袁尚继承自己的事业铺路,袁绍将长子袁谭送到青州。中子袁熙送到幽州。外甥高干送到并州。袁尚则留在经营最久、控制最强的冀州。沮授曾经劝诫袁绍,认为这样安排是“祸始此矣”,最后袁绍去世后,袁氏势力也确实成为了一盘散沙。

建安七年,袁绍病死,曹操开始对袁尚、袁谭两支势力发动进攻。期间过程小编就不赘述了,在建安九年,曹操终于攻破邺城,驱逐走袁尚,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冀州。

在“邺城之战”的时候,袁尚派督军从事牵招到并州督送军粮。这个时候高干在后勤上还是支持袁尚的。但是袁尚溃败之后,高干就选择了明哲保身。当时高干拥有五万军队,并州这个地方左有黄河,右有太行山脉,虽然不如益州的环境那样封闭,但也算是兼有山川之利。

牵招劝说高干接受袁尚,以并州为资本继续对抗曹操。这个决策对高干没有任何利益,袁尚进入并州会分走他的权力,还会给高干带来风险。高干直接拒绝,并且向曹操投降。高干和臧霸类似,手中是有一定军事力量的,也在并州有统治基础。所以曹操给他比较宽厚的待遇,继续在并州作为并州刺史。

建安十年,曹操又攻破南皮斩杀袁谭,彻底控制冀州。袁熙部将焦触、张南反水,袁熙、袁尚投奔三郡乌桓。盘踞在太行山脉的“黑山军”势力投降曹操。形势一片大好。不过在随后亲袁的势力也发动了反击。

故安人赵犊、霍奴等人起义杀死曹操所置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乌桓进攻盘踞在渔阳郡犷平的依附于曹操的鲜于辅势力。同时高干也在这个反击的浪潮中,趁曹操向北平叛时俘虏曹操所置的上党太守举兵反叛,据守壶关口。

曹操亲自讨伐焦触、张南以及三郡乌桓势力,乐进、李典则率领别军分讨高干。高干据守壶关口,阻止乐进等人从东面进入并州。于是乐进放弃壶关口,从北面迂回到上党郡,迫使高干撤出壶关口进入壶关县城抵抗乐进、李典的攻势。虽然《三国志·魏书·乐进传》中记载乐进“连战斩首”,但是高干的抵抗非常顽强,壶关城屡攻不下。

乐进围攻高干的时候,曹操陆续击败赵犊、霍奴以及三郡乌桓,救出鲜于辅,初步扫平了北方幽州的威胁,于是调转枪口对准高干,在建安十一年正月亲征高干。

高干畏惧曹操的军事力量,留部将夏昭、邓升等人守城,自己逃出壶关向匈奴求援,但是没有成功。高干没有力量回壶关与曹操对抗,于是进入司隶河东郡濩泽县作为安身之所,位置大概在壶关西南方一百二十公里。壶关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三个月,最后被曹操攻破。

卫固、范先与高干以及活跃于殽山、渑池一带的张晟势力联合,表露出对曹操的反抗,但是并没有打出反叛的旗号,只是请求王邑回归河东郡。卫固、范先率领数千人断绝陕津阻止杜畿到郡,曹操本意是令夏侯惇讨伐河东郡,但是杜畿认为可以从内部破坏卫固、范先的计划,瓦解他们的势力。于是杜畿以身犯险,从陕津以西的郖津进入河东郡,开始与卫固、范先的周旋。

杜畿将权力交给卫固、范先,博取二人的信任,麻痹他们的戒心。然后杜畿使用计策破坏卫固、范先征兵的计划。让河东郡各官吏轮休,趁机分化卫固、范先的力量。这个具体过程小编就不详细描述了。

接下来是卫固、范先等人的一波攻势。当时张白骑入侵到东垣。高干进入濩泽。上党诸县以及弘农郡都发生叛乱。卫固认为这个是一个好机会,开始调集军队。而杜畿也趁机逃出治所来到张辟合兵四千人据守。卫固、高干、张晟、张琰等人共同进攻杜畿,但是无法取得胜利。

杜畿牵制了卫固等人的力量,曹操开始围剿反叛势力。司隶校尉钟繇以及张既率领的马腾军共同击败卫固等人,卫固、张琰被斩杀,高干选择向南投奔荆州牧刘表,结果被上洛都尉王琰截胡,俘虏并且斩杀高干。“壶关之战”与“卫固范先河东之乱”彻底结束。

经过“壶关之战”与“卫固范先河东之乱”,曹操在实际上控制了并州与河东郡,这对于曹操日后的扩张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并州被平定,冀州西线的威胁被解除,保证了河北地区的稳定。在次年建安十二年,曹操终于远征三郡乌桓,在白狼山击溃乌桓主力部队继而攻克柳城,彻底消灭三郡乌桓以及袁尚、袁熙兄弟,极大削弱了幽州的潜在的威胁,为建安十三年南下进攻荆州、扬州创造环境。

而河东郡经过杜畿的治理后仓廪丰实。“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在建安十六年进军关中,与关中各军阀爆发“潼关之战”河东郡成为曹操渡河进入关中的跳板以及后勤补给的仓库。曹操与韩遂、马超联军交战的过程中,“军食一仰河东”,等到韩遂、马超联军被击溃后,河东还有二十万斛军粮。可以说河东郡的地理位置和粮食储备在“潼关之战”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可以追溯到“卫固范先河东之乱”后,杜畿彻底控制河东郡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