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表示的是什么时间 唐朝后期子时指哪个时间段

目录导航:

  1. 中夜表示的是什么时间
  2. 唐朝宵禁是现在的几点开始
  3. 古代对时间段的形容
  4. 古人如何称晚上
  5. 古人清晨是几点
  6. 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分别是什么
中夜表示的是什么时间

23~1点

中夜,又叫“午夜”“子夜”,就是半夜的意思,指从晚上23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这段时间,在中国又叫“子时”,在属相中属鼠,是一天阴极而阳的转折点,许多修炼人打坐都选子时与午时,为的是“盗天机”以修身养性。

中夜又称子时,子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以午夜11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午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午夜11时以后为次日,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早子时与夜子时(“早子时(也称‘子初时’)”和“夜子时(也称‘子正时’)”)的出处。

研究中国历法的人都很清楚,子时是自古以来也是在中间换日的。

李淳风在唐朝制定《麟德历》时,就在《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零时(二十四)点,为一日之始

唐朝宵禁是现在的几点开始

一更三点敲响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四十下;在一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夜禁的,笞打三十下。

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人们的计时方式完全是根据工作安排与生活需要而衍生出来的。中国先人的计时方法,主要包括十六时辰制、十二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等。而人们计时的工具主要有日晷、漏壶、浑天仪、圭表、更漏等。而古代计时单位也与现代有所不同,主要时、刻、更等。那么古代的现代的几个小时呢?

在传统中国我们现时每昼夜为24小时,而在古时则为12个时辰。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末、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即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夜半”一词常被古代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以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等。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即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是表示“鸡叫了”这种情况。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风雨》)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时是夜与日交接之际,即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在《史记·李将军传》中,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

古代对时间段的形容

1. 古代形容时间的七雅称:农历十二月的雅称分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称呼;

2. 小年、大年:小年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之前最后一个夜晚,大年是指农历月初十五之前最后一个夜晚(正月十五也称为元宵,旧史称正月为元月);

3. 晨星:晨星自古指的是太阳升起前的时刻。常说的“一更到晨星,三更到孟春”,其中的晨星就是中更,古人所称的“寸寸藤,对对星,

对时间段的形容,古人遣词用句既浪漫又唯美。比如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叫“日暮",再如经过一年或若干年,叫做此去"经年"。再比如管傍晚叫"薄暮"。管一会儿叫"须臾"等等。

子时,又称夜半、子夜、中夜、午夜(三更)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四更)
寅时,又称平旦、黎明、早晨、日旦(五更)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又称日出、日始、破晓、旭日,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又称食时、早食,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又称隅中、日禺,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又称日中、日正、中午、正午

可以因文化和历史背景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对时间段的形容方式:

1.时辰:古代中国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约等于两个现代小时。这种时间划分方式在古代文献和诗词中经常出现。

2.刻漏:古代埃及和希腊等文明使用刻度的水钟或沙漏来测量时间。刻漏通常被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段。

3.季节:古代文化中常以季节来描述时间段。例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被用来表示一年的不同阶段。

4.节气:古代中国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也被用来划分时间段。每个节气标志着一种自然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发生,如立春、清明、夏至等。

5.朝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的更替也被用来表示时间段。例如,汉代、唐代、宋代等朝代被用来指代不同的历史时期。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对时间段的形容方式,不同文化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时间段。

年,一年设定为四季春夏秋冬。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柱香,时间相当于现在的五分钟。一刻钟,一个时辰,分作八刻。一盏茶,时间大约是现在的十分钟左右。

弹指,每弹指有十刹那。刹那,一刹那就是现在的一秒钟。

古人如何称晚上

古代对夜晚的美称

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即夜晚23:00~01:00,正子时为午夜24:00,相对于 正午时中午12:00。

夜晚的古代雅称有玉宇、九天、云霄等。

玉宇: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翻译为: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古人把深夜称为“三更”和“半夜”,还要从古人的计时习惯说起。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这一点,我们从现在古人留下的钟楼鼓楼上也能看得出来。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这个意思。

古人对夜晚的雅称有云霄、九天、夜半、子夜等。

云霄:出自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翻译为:是我年少时离开家从军,一身志气迅速的冲向天空到云彩的高处。

九天:“九天”出自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翻译为:那瀑布的水从很高的地方笔直的倾注而下,就好像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掉落了下来一样。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中国古代用十二时辰来表示时间,而以子时为首,是在23时起至夜1时。

晦,日入,黄昏,冥昏等等。

早上叫做朔或者旦,晚上叫做晦,下午叫做暮。中午就叫日中或者中午。

【酉时】日入:

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

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

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古代把晚上成为“更”。

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而最多就是五更天,

半宵

半夜,深夜。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人间八百岁,未抵半宵长。”唐 窦群《晨游昌师院》:“生期半宵梦,忧绪仍非一。”宋 丘葵《怪事》:“四载干戈多白骨,半宵风雨独青灯。”宋 释智遇《偈颂二十四首》:“忍成残腊半宵梦,侩地寒檠两岁灯。”明 王微《冬夜渡江》:“波从去雁分斜月,人共栖乌匝半宵。”

丙夜

半夜,三更时分。《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 宋 魏了翁《鹧鸪天》:“北风满地尘沙暗,宣室方劳丙夜思。”宋 裘万顷《癸亥夜梦》:“丙夜清眠正熟时,梦魂飞去拜丹墀。”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夫人手绩以供两尊人,尽斥奁具以佐公于学。丙夜机杼,轧轧与伊吾声相和。”

分宵

半夜。南朝 刘孝绰《答湘东王书》:“但瞻言汉广,邈若天涯,区区一念,分宵九逝。”《旧唐书·高宗纪上》:“言念幽圄,载恻分宵。”唐 皇甫冉《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伫立分宵绝来客,烦君步屐忽相求。”唐 马戴《赠祠部令狐郎中》:“官初执宪称雄才,省转为郎雅望催。待制松阴移玉殿,分宵露气静天台。”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谒先师》:“乙夜观书,分宵不寐。”

古人清晨是几点

在唐朝前早上9点叫辰时,到了10点叫巳时,唐朝后9点、10点叫巳时。因为辰时是8点-10点,巳时是10点到12点。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在唐朝之前12时辰的分类是子时:0-2点; 丑时:2-4点; 寅时:4-6点;卯时:6-8点; 辰时:8-10点; 巳时:10-12点;午时:12-14点; 未时:14-16点; 申时:16-18点; 酉时:18-20点; 戌时:20-22点;亥时:22-24点。

唐朝后12个时辰是:子时夜半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晨是指从日出到日出后两个小时(通常是辰)的时间,在古代中国,一天分为12时辰,而在现代二十四小时制,所以时间在7:00到9:00之间。

而除了早晨,其他时间段分别为,上午9-11点;中午11-13点;下午13-15点;傍晚15-17点;黄昏17-19点;晚上19-21点;深夜21-23点;子夜23-1点。这些都是以现在24小时制北京时间计时,是全国的标准时刻划分。

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分别是什么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名称是:戌时、亥时、子时、丑时、寅时。也被称为五更,既一更至五更。 对应时间(以唐代以后为例)。 1、戌时、一更:19:00-21:00 2、亥时、二更:21:00-23:00 3、子时、三更:23:00-1:00 4、丑时、四更:1:00-3:00 5、寅时、五更:3:00-5: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