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时兵部尚书有谁 明朝尚书称呼有哪些人物

目录导航:

  1. 明朝崇祯时兵部尚书有谁
  2. 明朝的首辅兼任的尚书是实授还是荣誉头衔
  3. 历史上有名的兵部尚书
  4. 明代礼部尚书有哪些人
  5. 明朝礼部尚书
  6. 古代人怎么称呼尚书
明朝崇祯时兵部尚书有谁

袁崇焕(加衔)、梁廷栋、张鹤鸣、杨嗣昌、洪承畴(加衔)、孙传庭、陈新甲、张缙彦、史可法、翁万达、杨博、江东、王越、孙承宗

袁崇焕(加衔)、梁廷栋、张鹤鸣、杨嗣昌、洪承畴(加衔)、孙传庭、陈新甲、张缙彦、史可法、翁万达、杨博、江东、王越、孙承宗

明朝的首辅兼任的尚书是实授还是荣誉头衔

明朝入内阁大学士,可以兼任也可以不兼任六部尚书。这种尚书官位只是加衔,并没有实际职权。大学士可以兼领六部尚书,但他们并不担任六部的具体事务,也不能以六部的名义发布命令。实际上只是为了表明地位而给予的荣誉头衔。

内阁首辅次辅通常会在入阁时得到六部尚书的加衔,而在做首辅时,会为了表示高于一般大学士的地位,而改为加给三公三师的加衔。

有极少数的情况下,是反过来的,在皇帝特别信任的情况下,出过皇帝特旨命次辅实掌部事的情况。例如徐光启、孙承宗,均有过如此隆遇。

历史上有名的兵部尚书

上有名的兵部尚书张齐贤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名臣。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史称其“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 。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张齐贤去世,年七十二。追赠司徒,谥号“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

滕德懋

滕德懋,字思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历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物生平元末担任浙江行省掾,分镇台州。方国珍投降,留抚台州三年。国初,擢升丞相府椽史,从征陈友谅。征讨陈友谅有功,任命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州,以才力不能胜任推辞。

明代礼部尚书有哪些人

薛远,史上琼籍官员中第一位尚书。

薛姓迁琼始祖薛能,安徽无为州人,明太祖年间坐罪充军来海南卫,落籍琼山。

父薛祥,字彦祥,明初诏为工部尚书。

子薛远,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出生琼山,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户部郎中、户部右侍郎、工部侍郎、兵部尚书。成为海南人“首任朝廷尚书”与祖父薛祥一同被称为“公孙尚书”。

虽数十年身为高官,却是食不兼味,家无长物,自始至终,清正廉明。

弘治八年(1495年)卒于家乡,享年八十二岁,赠太子少保。为海南“十大廉吏”之一。

丘濬,礼部尚书,位极人臣,明代琼籍职位最高的官员。

丘濬(1421年-1495年),字仲深,号琼台,世称琼台先生 ,卒后谥文庄,后人称丘文庄。海口市府城镇人,明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被史学界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与同朝代的海端被称为“海南双壁”

明正统甲子年(1444年)丘濬首次乡试得举人第一名(解元),景泰五年(1454年)中进士,二甲第一名(传胪),宫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弘治七年(1494年)升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丘濬以政治见称于史,治国能臣,以至于在朝任职的最后期间,因身体原因,曾十四次上奏皇帝请辞告老回乡,但皇帝看好他的治国能力,一直不舍让其离开朝政,因此得不到批准。

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病逝于任上,时年74岁,身后追赠特进左柱国太傅,谥号文庄。

现海口市有以文庄、琼台、丘濬命名的街道、学校。

兵部、吏部尚书廖纪,陵水县第一进士。

兵部、吏部尚书廖纪,(1455—1532),字廷陈,号龙湾 ,海南陵水县人,自幼好学勤奋,随父亲祖父经商游学于河北地区。

成化十六年(1490年)25岁的廖纪于京城中举;弘治三年(1490年)廖纪35岁时中进士。当时官府特在陵城北立一座“进士”坊,以表彰陵水县出了第一位进士。

+廖纪官至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等职;身居要职,高风亮节。被喻为“天南名臣”; 海南“十大廉吏”之一。

嘉靖十一年(1532年)卒于家乡,享年78岁。朝廷赠少傅,谥靖

王弘诲(1541年-1617年),字绍传,号忠铭,别称王尚书,在族谱中也称为“大宗伯”,因为大宗伯是礼部尚书的别称,今定安雷鸣镇龙梅

李廷机(1541~1616年),年尔张,号九我,泉州浮桥人。少贫励学,1570年举顺天乡试解 元,万历十一年会元、榜眼,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 。廷机为政以“清、慎、勤”著称。主持浙江乡试与官吏考核时,杜绝舞弊。任职南京时 ,罢免杂税,商界复苏;解决被南京主帅成山堵断的长江河道,复民生计;捕捉“恶虎” 李文政戍边, 为民除害;用财政盈余,修葺罗城、公署、考场、庙宇等公共建筑。北京任 内,革除贡使车马费;停发高丽戍饷;整顿殿试场所;扩建馆舍等。1607年,廷机屡遭权 奸攻击,杜门不出,旋辞官归里,身无长物。1616年卒,谥“文节”,入祀学宫。著有《 四书臆说》《春秋讲章》《通鉴节要》《性理删》《燕居录》《李文节文集》等。

李叔正 字克正,初名宗颐,大梓都(今宝峰乡)人。生于元代延右五年(1318年),官至 明礼部尚书。 李叔正学识渊博。据《明史》记载,凡性命道德之事,天文地理之说,以及 诸子百家,无一不专心穷究,颇有造诣,故被称为江西十才子之一。30岁出赘新建夏文惠 为婿。以孝著称乡里。明洪武初年,朝廷广招人才。李叔正年过50岁应召到京城应天(今 南京)任国子监学证。洪武四年(1371年),李调任渭南县丞。明洪武七年冬,李叔正调 任兴化知县。洪武十一年,李叔正在兴化治政三年,入朝考绩,政绩尤佳,升为礼部员外 郎。后改国子监助教,不久又拜为监察御史。洪武十四年正旦行大礼,李叔正宣读表文, 又得明太祖赏识,将他擢升为礼部尚书。是年冬季,李叔正因政事繁忙,积劳成疾,殁于 任上,享年64岁。皇帝哀悼,并赐祭葬。后四年,移葬于本县大梓都。翰林院编修苏伯蘅 为其撰写墓志铭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 明代书法家、文学家。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 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赠太师,谥文正。李东阳善 诗文,以内阁大臣地位主持诗坛,为文典雅流丽。著有《怀麓堂集》、《诗话》、《燕对 录》等。

李至刚,名铜,以字行,号敬斋,竹口人。明洪武初荐侍懿文太子,初授祠部试郎。因事 谪戍边关,不久召回,任虞部郎。再补河南参议,又调任湖广参议。及朱允?即位,召入京 ,升右通政。与杨士奇等同修《太祖实录》。不久改任礼部尚书。永乐二年(1404),兼 左春坊大学士,初开经筵,同解缙等一起进讲。解缙主修《永乐大典》,至刚亦多所裁定 。后被侍郎宋礼弹劾,降为仪制郎中。永乐九年,解缙被诬下狱,词连至刚,遂入狱。及 永乐二十二年,仁宗即位,解缙得昭雪,至刚再任通政,改守兴化,卒于官第。

明朝礼部尚书

可以查看《明史·表》中的“七卿年表一”和“七卿年表二”。

表一是洪武十三年到正德十六年的,表二是嘉靖元年到明末的。七卿指“六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明朝历任礼部尚书有:郑九成,偰斯,李冕,李叔正,高信,刘仲质,任昂,赵瑁,李原名,任亨泰,郑沂,陈迪,宋礼,李至刚,郑赐,赵羾,刘观,吕震,金纯,胡濙,杨善,萧晅,石瑁,姚夔,邹干,张文质,周洪谟,耿裕,倪岳,徐琼,傅瀚,张升,李杰,刘机,周经,白钺,费宏,傅珪,刘春,毛纪,李逊学,毛澄,罗钦顺,汪俊,席书,吴一鹏,桂萼,方献夫,李时,夏言,严嵩,张璧,费寀,孙承恩,徐阶,欧阳德,王用宾,吴山,袁炜,严讷,李春芳,董份,高拱,高仪,殷士儋,潘晟,吕调阳,陆树声,万士和,马自强,徐学谟,陈经邦,沈鲤,朱赓,于慎行,李长春(这个名字呵呵~),罗万化,范谦,余继登,冯琦,李廷机,杨道宾,吴道南,翁正春,孙慎行,何宗彦,孙如游,顾秉谦,盛以弘,林尧俞,薛三省,李思诚,来宗道,孟绍虞,何如宠,李腾芳,黄汝良,李康先,黄士俊,姜逢元,林欲楫,倪元璐,王铎。其中胡濙从宣德二年(1427)一直做到天顺二年(1458)致仕为止,长达三十余年,成为在职最长的礼部尚书。

古代人怎么称呼尚书

明朝时六部尚书、侍郎的别称分别是礼部尚书:大宗伯,礼部侍郎:少宗伯。

吏部尚书:大司徒,吏部侍郎:少司徒。

户部尚书:大司农,户部侍郎:少司农。兵部尚书:大司马,兵部侍郎:少司马。

刑部尚书:大司寇,刑部侍郎:少司寇。工部尚书:大司空,工部侍郎少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