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之前的满族有着怎样的历史?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入关之前的满族有着怎样的历史?的相关内容:公元1644年,清军铁骑入关,在此之后他们逐渐统一中国,开始了满族对全国的统治。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满族以一千多万的人口排名第二位,还有着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不得不说满族是一个勇敢、智慧的民族。

公元1644年,清军铁骑入关,在此之后他们逐渐统一中国,开始了满族对全国的统治。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满族以一千多万的人口排名第二位,还有着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不得不说满族是一个勇敢、智慧的民族。

我们对于满族的认识大多集中于清朝时期,然而不知道的是,入关之前的满族,也有着十分坎坷的历史。

一、满族的故乡

满族世居祖国的东北部,分布地域辽阔。长白山被满族视为发源地、圣山。

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

1、[白水黑山]的东北

满族,旧时称作[满洲],用满语写作[Manju]。入关之前的满族,来自于我国东北地区一支半游牧民族,称为[女真]。公元1635年,皇太极改[女贞"为[满洲],这就是满族这个称呼最早的由来。

再往前追溯两千多年前,满族的祖先自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地区生活了。清朝时期有一部《满洲源流考》,其中记载[本朝旧称满……实皆肃慎之转音],可见肃慎人是最早被记载于史料中的满族祖先。

肃慎人作为东北三大基本族系之一,分布在乌苏里江流域和长白山、黑龙江等地。他们以游牧狩猎为主要生存手段,因此在骑射方面十分擅长。根据史料记载,在以上分布区中,有着鼎等中原地区才有的器物,公元前11世纪初期,也就是西周时期,肃慎人就向周朝进献"楛矢石砮"等器物。可见早在禹,甚至舜时代,肃慎人就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与中原人有着密切并且频繁的交往。

肃慎这一族系到了汉魏时期,便改称为[挹娄],这也是在肃慎称号之后的第二个称呼,一共持续使用了600年左右,一直到晋朝才有了进一步的改变。

2、与中原正式建立联系

根据《三国志·魏书》记载[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可见此时他们仍然居住在东北地区。至于挹娄这个称呼的含义,据说有两个意思。其一有说,"挹娄"一词读音接近通古斯语中的"鹿"一词,代表鹿的含义。

第二个说法是"挹娄]源于满语的[叶鲁],是岩穴的意思。但究竟是哪一种意思,至今仍然没有定论。但挹娄人极爱养猪,又爱吃猪肉、穿猪皮的衣服,因此后者一说似乎更为可信。

在这一时期,挹娄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本质上的进步。

除了传统的游牧,他们又通过自己的智慧发展了渔业、农业、畜牧业甚至是手工业。他们用自己制作的弓箭来猎捕山中的野兽还有河里的鱼类,"弓长四尺,力如弩",可见当时的兵器与肃慎时期相比已经十分发达,甚至他们还将毒药涂抹在箭上用来攻击敌人。

历史上有名的"挹娄貂"也是出自于这个时代,挹娄人将貂皮作为和中原交换的物品,一时间风靡天下。在农业方面,此时的挹娄人已经将五谷和麻作为主要农作物进行种植,在后续出土的陪葬品中,还发现了粟、豆、黍等等粮食,可见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较为成熟了发达了。

但在经济文化方面,当时挹娄的社会形态还是原始生产形态,因为他们主要的生产工具是石器,因此并没有形成十分先进的经济形态。挹娄在公元236年,与曹魏政权正式建立了臣属关系,从此隶属于中原。这也是挹娄民族在春秋时期的肃慎之后的第一次和中原进行直接的往来。自此,挹娄民族和中原始终保持着融洽和谐的从属关系。

二、一脉相承的祖先

满族一贯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统。在挹娄之后的南北朝,挹娄逐渐被勿吉取代。

勿吉族始于南北朝。在满语中是"窝集"的转音,是深林的意思,东北人则称之为"树窝子"。而勿吉人就是在树林中的人的意思。东北是气候十分寒冷的地方,所以人们纷纷集中在森林里取暖。在提供住所的同时,森林还可以成为他们狩猎的场所。起初,勿吉人居住在松花江流域,曾经加入过挹娄族。

但是由于常年征战,挹娄族人员损失惨重,本部的实力被大大消耗,旧时肃慎第的各部落逐渐难以抑制自己的野心。公元五世纪,武进人取代了挹娄族。根据《魏书·勿吉转》的记载,勿吉为"古肃慎国也",可见勿吉其实就是肃慎的一部分,甚至与肃慎共存过一段时间,一同居住在松花江两岸地区。

这种交融混合现象说明这个民族是由肃慎和挹娄两个民族昌吉发展的结果。刚刚提到挹娄族的经济水平并不高,而发展到了勿吉族,社会经济方面的进步十分明显。他不仅学会捕捉貂,还会了"嚼米酿酒",这相比前辈来说已经是不错的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必然会有所进步。

勿吉时期,已经产生了专属勿吉的文化。勿吉人将长白山作为神山来对待,用汉语翻译就是"太皇山",可见长白山地位之尊崇。祭祀神山并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文化崇拜,它延续了许久一直到后来的女真人和满洲人都是这样做的。长白山不是普通的山,而是勿吉人对这片"黑山白水"的热爱,他们愿意生在这里、死在这里,这是他们的愿望和情感寄托。

也正是这时,勿吉人和中原的交往更加密切了起来。当时的勿吉和外族进行了一场民族战斗,并大获全胜。从此勿吉族和北魏政权以及北齐政权频频交往,多达三十七次。在这些政治交往中,他们将中原的汉族文化带回了东北地区。这些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铁器的使用,例如铁销、铁锛和铁带卡。这些铁制品大大提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民族的发展进步。

尽管满族的先人之前已经被多次记载到史册中,但不管是肃慎、挹娄还是勿吉,都是别人给与的称呼。满族先祖的第一个自称其实是"靺鞨",用满洲语意译过来就是林中人的意思。根据《魏书》记载,靺鞨一共分为七部,其中黑水部是最为勇猛的一部,它就是从前的肃慎族。

另外一支粟末靺鞨位于靺鞨族最南的地方,在唐代就已经归属与唐,被唐玄宗封为渤海郡王。在渤海境内,人口兴旺,经济也十分发达。他们经常派遣士人前往长安学习先进文化,并把汉人的书籍带回本地,再把本地的人参和貂皮等土特产送给汉人,深受欢迎。演变到五代时期,契丹人将黑水靺鞨称为"女真"。从此女真就作为族名正式代替了"靺鞨"。

三、入关之前的满族文化

满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中之一元。满族本身的文化多元一体,又表现于其文化特征的内化。

1、文化与习俗

根据《新唐书·北狄传》记载,[黑水靺鞨……编发]。这个"编发"的意思就是将头发梳成小辫,但这个小辫的具体样子,现在已经失传了。不过既然女真来源自"黑水靺鞨"一族,在发型习俗上也大体相似。根据《大金国志》记载,"留颅后发系以色丝],可见大概与我们现在所能在影视剧上见到的大同小异。

金朝时期,女真族进入中原后,将许多汉族书籍抢劫一空,发展自己的女真文化。女真族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通常是自幼就学习汉族文字和各种汉族知识。而女真人起初其实并没有文字,而是用契丹语进行交流。直到15世纪中叶,蒙古文化影响了女真人,他们开始学习蒙古语文并以此书写属于自己的语言。

1234年,金国被蒙古灭掉后,这种文字仍然被用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女真各部。另外早在渤海国时期,满族就有了春节和端午节的习俗,虽然在之后这些习俗受到了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但他们仍然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在春节时除了吃饺子,还要吃萨其马庆祝。

2、宗教信仰

入关之前的满族人和世界上其它各个民族相似,都有着原始宗教信仰。当时的满族人崇拜的就是由自然孕育出来的萨满教。萨满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跳神],这是一种结合了音乐和舞蹈的宗教形式。由于在活动中,多用腰鼓和腰铃,给人一种声音激烈并且迷乱的癫狂感觉。人们经常以此来祭天请求风调雨顺。

结语:

人们对于满族的认识往往来源于清朝时期几个著名帝王的统治。实际上在入关之前,满族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坎坷历史传统。从肃慎人到挹娄、勿吉,再到最后的女真族,这几千年中,他们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黑山白水],在一方天地中发展着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

虽然在后来的过程中,满族吸取了很多汉族文化的知识,但是这恰好证明了它是一个善于博采众长、能够宽容的吸取外来优秀文化并能够和自己的特色融合创新的民族。长骑射、懂满语,他们就是勤劳、勇敢,拥有智慧的满族人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入关之前的满族有着怎样的历史?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