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三国鼎立指哪三国他们建立者分别为谁
- 三国在唐朝前还是后
- 三国时候的魏国,蜀国,吴国,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 三国一共经历了多少年
- 三国的建国时间各是好多
- 三国演义是哪三个国家
- 谁能简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曹魏,曹丕于220年建立蜀汉,刘备于221年建立东吴,孙权于229年建立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221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鼎立是指曹丕建立的魏国,刘备建立的蜀国和孙权建立的吴国三个政权并立的局面。220年曹丕代汉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都城是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康,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三国鼎立局面代替东汉军阀割据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三国在唐朝前还是后三国在唐朝前。三国公元220年开始;唐朝公元618年开始。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3、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时候的魏国,蜀国,吴国,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地方蜀汉:即今天的云贵川三省和陕西南部;
魏:即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甘肃、辽宁、陕西中部、朝鲜半岛北部;
吴:即今天长江以南的江苏、安徽、湖北和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越南北部.
三国时期的蜀国位于如今的四川省云南省和重庆市一带,魏国位于如今的河南山东河北地区,吴国位于如今的江浙苏一带。
蜀国: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魏国:北京,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江苏省的一部分,陕西省中北部,甘肃省西北部,湖北省一部分,浙江省的一部分,辽宁省
吴国: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省,湖北省
蜀国:包括四川大部(白帝城以西,且不包括川西高原,也就是四川盆地加上北部的山地),汉中盆地,北方与魏国是以祁山和秦岭为界,南方拥有云南和贵州的大部。
吴国:安徽合肥以南、江苏扬州以南、上海,湖北南部、湖南、江西、浙江、东南沿海、岭南,但不包括台湾和海南,越南北部、广西大部分也属于吴国。
魏国:包括华北、中原地区、荆州北部(今湖北省北部),山东半岛,辽西走廊(山海关位置),淮河以北全部,淮河以南的北部,外加陕西中部(西安、咸阳等地),新疆地区的大部分,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部地区。扩展资料: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221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继承汉朝土地最多,国力也远胜于蜀汉和东吴,并且曹丕的皇位是汉献帝禅让的,所以有人认为魏国是汉朝的继承者,能够代表中央。
在曹丕篡汉的第二年,蜀中盛传汉献帝已被曹丕杀死。
为延续汉朝国祚,刘备登基称帝,即为汉昭烈帝,国号依然为“汉”。
后人为把它与东汉、西汉区分开,称之为“蜀汉”。
三国一共经历了多少年三国时期经历了60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
形成原因
189年,灵帝驾崩,刘辩继位被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之兄何进联络袁绍,杀宦官蹇硕。绍、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董卓入洛阳为援。当宦官杀何进,而绍又尽杀宦官之时,董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
董卓之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董卓入洛阳后,绍出奔冀州,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绍为盟主,相机进攻卓。
190年,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193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196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氏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
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的建国时间各是好多魏国 公元220年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继位为丞相、魏王。当年十月,迫汉帝禅位,自立为帝。国号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
蜀国 公元221年
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称汉中王。建安二十六年(221年4月)刘备称帝,改元章武元年。
吴国 公元229年
公元222年孙权接受魏国封号称吴王于武昌。 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断绝了和魏国的藩属关系, 东吴政权正式成立。同年九月,又将都城自武昌迁回"舟车便利,无限险之虞:田野活饶,有转输之籍;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建业。这样,孙权开创了南京的建都历史。确切地说,吴国应该是以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时为建国时间。
三国演义是哪三个国家三国演义讲的是魏国,蜀国,吴国三个国家。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谁能简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三国演义》,周所周知,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我们的中学教育中,罗贯中被冠以作者之名,并成为人人所应该熟悉的文学常识。其实,《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远远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这其中有种种复杂的前后联系。
我们知道,历史上的“三国”本身就是一个龙腾虎跃、风起云涌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与裴松之的注就记录了这么一个时代,记录了那个时代发生的诸多故事,这为后世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到了隋代,社会生活文艺表演中已经有了“三国”的节目,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记载,隋炀帝看水上杂戏便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内容。
唐朝,三国故事广泛流传,晚唐时三国故事已经家喻户晓,连儿童都烂熟于心。有李商隐《娇儿》诗为证:“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至于宋代,已经有了专门的说话艺人“话说天下三分”,不仅艺术效果好,而且已经有了尊刘抑曹的倾向。到了元代,这种倾向更加鲜明,并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流传下来的文本有《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同时,金元戏曲舞台上也搬演了大量的三国戏,如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在长期的众多的民间传说和艺人创作的基础上,明代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旁征博引,撰写为具有历史演义的典范作品——《三国志演义》。在流传过程中,又出现了诸多不同的版本,如明嘉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再如《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李卓吾评本),还有《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转》等(“三国志传”本)。
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和点评,遂成后世最流行的本子,近人简称为《三国演义》。
毛本《三国演义》便是现今国人常见之《三国演义》,与罗贯中之《三国志演义》不能混为一谈。毛本《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三国志演义》在不断流传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的结果,其中内容相较罗贯中的原本已变化太多,艺术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取代了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意义的书名“三国志演义”。
就是说,常识教育中,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这一说法是不确切的、是偏颇的,这跟我们不知道罗贯中也是《水浒传》编写者之一的道理是一样的。以常识名义将历史真相框限某些公式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