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代霸王项羽,真的打不过韩信吗?)

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代霸王项羽,真的打不过韩信吗?)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一带,曾经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对峙。

在这两年的对峙当中,刘邦曾经多次被项羽打得大败,但最后总是可以险而又险的守住成皋防线,始终没有让项羽跨过荥阳地区半步。

同时,在这两年当中,一代兵仙韩信,彻底横扫北方,打垮了北方的几个独立诸侯国。那位开创了游击战战法的彭越,也在不断骚扰项羽的粮道,让项羽始终无法集中精力进攻刘邦。

就这样,两年之后,到了公元前203年,随着韩信挥师攻入山东,直接占领了整个齐国,项羽终于慌了。

能让一代霸王感到惊慌失措,这自然不是什么小事。从整个楚汉战争的角度来看,韩信拿下齐国这件事,几乎就标志着刘邦集团,彻底从战略防御状态,转为战略进攻。

之前的齐国那边,本来是由田家独立控制的。在之前的两年里,齐国的田家一直在冷眼旁观,静静看着楚汉双方对耗。后来,当韩信进攻齐国之后,齐国果断对项羽这边求救。而项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觉得齐国确实比较重要。一旦韩信拿下了齐国,就可以直接从齐国这个方向,进攻项羽的腹地。

所以,之前项羽为了救齐国,一口气派了二十万大军,前往齐国进行支援。

但没想到的是,这二十万大军到了齐国之后,连一个回合都没撑过去,直接就被韩信用一场大水给冲没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的失败,实在是太过出乎意料。毕竟,这是二十万西楚主力,领头的又是项羽麾下的得力干将龙且。所以在项羽看来,就算是龙且打不过韩信,双方僵持一两年的时间,还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在这场仗打完之前,项羽从来没有在齐国这个方向,留下任何后手。而等这场仗打完之后,项羽忽然就发现,整个西楚集团,在齐国这个方向上面,几乎是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了。就算西楚集团家底再厚,也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就再凑出二十万精锐。

而且,就算是能凑出二十万精锐,项羽又找不出比龙且水平更高的将军,去和韩信对打。而如果项羽自己带兵过去的话,荥阳到成皋这条线就崩了。项羽的麾下,同样也没人能挡住刘邦的正面进攻。

如此一来,韩信拿下齐国之后,项羽就遇到了腹背受敌,进退两难的局面。如果项羽继续在荥阳这边,和刘邦进行对峙交战。那么用不了多久,韩信就会把项羽的后方,彻底打穿。

到了那个时候,项羽的困境,自然就解除了。

从战略角度来说,项羽这一招其实是可行的。只要当时韩信选择独立,项羽其实是有机会反败为胜的。但问题是,项羽麾下那位最得力的谋士范增,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被项羽一撸到底,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去世了。

范增的死,导致项羽此时麾下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人,能够去劝说韩信独立。在打仗方面,项羽确实是一把好手。可是在这类外交或者阴谋算计方面,项羽是真的不太行。如果范增还活着,以范增的能力,或许还有机会说服韩信造反。

可惜,如今范增不在了,以项羽的能力,还真完不成这个任务。

就这样,最后,项羽虽然派人接触了韩信,但韩信还是拒绝了这个独立的建议,依然死心塌地的追随刘邦。而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项羽也不禁再次低头。因为他知道,仗打到这个份上,他已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干掉刘邦了。

于是,那一天,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场面出现了。

当时项羽和刘邦双方,正率领主力在今天的河南省广武山一带对峙。这里有一条巨大的沟壑,名叫广武涧。那一天,项羽亲自来到阵前,当面向刘邦喊话。项羽当时说:这几年天下纷争,基本上就是因为咱俩在打仗。要不然,你出来跟我单挑,咱俩单挑打一仗。谁打赢了,这天下就是谁的了。

对此,刘邦只是回应了一句话:宁斗智,不斗力。

这一刻的项羽,依然是那个绝代霸王。甚至于当时汉朝有一个神箭手,隔着广武涧,可以直接射杀楚军勇士。但是等项羽站出来之后,这个人看到项羽的目光之后,连箭都射不出去了。而接下来,当刘邦站出来和项羽对峙之后,项羽一箭就穿过了那条沟壑,直接重伤刘邦。

但那一箭,依然没能要了刘邦的命。

那一箭,大概也是项羽距离胜利,最近的一刻了。

前线对峙的失败,再加上后面韩信的不断逼近,彭越也在不断骚扰项羽的粮道。这些事情,总算让项羽认清了现实。堂堂西楚霸王,这时候终于第一次有了恐惧的感觉。

项羽知道,仗打到这个份上,他已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干掉刘邦了。

所以再之后,项羽主动提出,要和刘邦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

对于项羽的求和,刘邦并没有拒绝,很快就答应了下来。对于当时刘邦同意和谈的原因,后世史学界其实有很多猜测。比如说,当时刘邦这边,损失也很大,粮草和兵员也有些供应不上了。再比如说,韩信的存在,让刘邦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刘邦想处理韩信。

还有人认为,刘邦是想借这个机会,换回那几个被项羽囚禁的家人。

也有可能,当时刘邦这些都考虑到了。所以接下来,刘邦同意了项羽的和谈请求,接受了平分天下的建议。按照双方当时签订的和约,双方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而这条鸿沟,也就成了后世有名的‘楚河汉界’。

和约签订之后,项羽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在项羽看来,和约签订之后,至少一年之内,双方不可能再开战。给项羽一年的时间,项羽觉得自己肯定能喘过这口气,再次征募到足够的军队,重新把齐国那边的口子给堵住。

堂堂西楚霸王,只要手里有军队,会怕刘邦这样一个人吗?

不会的。

就这样,签完和约之后,项羽释放了刘邦的家人,然后自己带着麾下仅剩的十万西楚大军,开始从成皋一线撤退。而刘邦这边,当时也开始准备后撤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刘邦身边最重要的两位谋士,张良和陈平,却一致认为:刘邦不应该就此撤兵,而是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彻底打断项羽最后一口气。

在被张良和陈平点醒之后,刘邦也意识到继续追击的正确性。虽然汉军这边问题很多,粮草兵员都不太够,韩信和其他几大诸侯王,也有要独立的迹象。但是和刘邦相比,项羽那边的情况,其实更糟糕。

而如果放项羽回去,让项羽喘过了这口气,以后项羽再去拉拢其他诸侯。到那个时候,刘邦的处境才会变得更糟糕。

所以,就在项羽刚刚率军后撤之后不久,刘邦就带着麾下的主力,直接追了上来。同时,刘邦还给韩信、彭越那边发信号,让他们一起带兵来围攻项羽。

但是结果,当刘邦一口气出四五百里,终于在今天的河南太康县一带,追上了项羽主力的时候。刘邦突然发现,韩信和彭越等人,竟然压根没有来。

这下子,刘邦头大了。单凭刘邦自己的能力,以及他麾下的这点军队,根本就不足以消灭项羽,甚至有可能反过来被项羽消灭。所以,一场遭遇战之后,刘邦很快就被回过神来的项羽,再次打得大败。

此后,刘邦不得不在当地转为防御状态,坚守不出。不过,和之前荥阳地区相比,这边的地理优势并不大。也就是说,刘邦很难在当地坚守太长的时间。所以接下来,要么刘邦及时带兵后撤,要么让其他人迅速带兵前来支援。

就这样,历史再次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如果这时候其他人带兵来帮助刘邦,那刘邦就必胜无疑。而如果韩信等人没来,天下估计就很难统一,说不定很快就会彻底四分五裂。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刘邦终于开始下血本了。在刘邦的安排下,陈县以东的所有地盘,全都给了韩信。睢阳到谷城一带,全都给了彭越。

同时,刘邦又派了自己的堂哥刘贾,以及大将英布,前往南方进行游说。刘贾当时应该算是老刘家唯一一个能打的将军了,算是代表刘邦去南方谈判。而英布则是之前项羽麾下的大将,戏亭分封的时候,曾经被项羽封为九江王。而楚汉战争开始后,英布倒向了刘邦,所以就被项羽打垮了,地盘也全都丢了。

但是在九江那边,英布还是有巨大的声望。

而刘贾和英布前往南方之后,主要的工作,就是劝降项羽麾下的大将周殷。当时周殷在项羽阵营这边,就相当于萧何在刘邦这边的地位。而接下来,在英布和刘贾的劝说下,周殷最后还是决定背叛了项羽,直接率兵北上。

就这样,在刘邦不惜血本的招揽下,几大诸侯围攻项羽的局面,终于成型。因为周殷叛变,项羽的后方也开始不稳。而且,当时周殷做事特别狠,他不光背叛了项羽,而且还直接带着军队,在项羽的地盘上大肆屠城。

这样一来,项羽的粮草补给,瞬间就断了。

没了粮草补给,任凭项羽有天大的能耐,也不可能让士兵不饿肚子。所以接下来,项羽也不敢继续在河南太康这边,继续和刘邦纠缠。当务之急,项羽首先得找到一个有粮草的地方,确保自己的军队不饿肚子。

就这样,接下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项羽且战且退,不断向自己的老窝彭城退去。但是就在项羽撤退的时候,项羽却忽然得知,刘邦已经派自己的麾下大将灌婴,率领骑兵一路奔驰,已经把彭城给打下来了。

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地区,在秦末汉初这段历史上,这是整个西楚集团的统治核心。连家都被人家偷了,接下来能去哪里呢?

这个时候的项羽,就把目光投向了江东地区。

江东地区,是项家起家的地方。几年之前,项羽和叔叔项梁,就是从那里起兵,然后一路打下了偌大的西楚。如今,在彭城已经丢了的情况下,江东地区,显然是项羽最后的退路了。

所以,在东撤一段之后,项羽开始率军折而向东南,也就是所谓的江东地区撤退。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刘邦已经追了上来,韩信和彭越等人,也率军抵达前线。九江地区的周殷、英布等人,也已经率军北上。

最后,当项羽退到今天的安徽省灵璧县一带时,终于是被彻底包围了。

这地方,当时叫做垓下。

至此,垓下之战,彻底打响。

与此同时,在那位兵仙韩信到来之后,刘邦直接把战争指挥权交给了韩信。刘邦知道,自己的指挥能力远不如韩信。几年之前,自己带着五十六万大军,尚且被项羽用三万人击败。如今自己这边,兵力依然是五十万到六十万之间,围困项羽十万人。尽管兵力上依然占据了优势,但如果刘邦自己指挥,还是有翻车的可能。

好不容易到了这一步,刘邦自然不愿意再翻车了,所以自然开始让韩信指挥垓下之战。

而接下来,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的两位大将,孔藂和陈贺,各率五万精锐,悄悄运动到项羽兵团的两侧。这俩人不是很有名,但都是从刘邦起兵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跟着刘邦了,深得刘邦信任。

这两支五万人的军队,主要任务也不是强攻,而是要阻止项羽从两侧溃逃。同时,在大战开始之后,率兵骚扰项羽的侧翼。

与此同时,韩信自己则是把汉朝所有顶级的猛将,比如曹参、周勃、樊哙等人,都集中到了自己麾下。韩信先是把汉军主力,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自己统领,正面硬刚项羽。一部分由刘邦统领,居中坐镇,另一部分由周勃统领,负责给汉军垫后。

简单来说,几十万汉军在韩信的调动下,形成了一个类似于‘钳子’一样的形状,围三缺一。项羽如果后撤,这支军队就会追上去,不断蚕食项羽。而如果项羽强攻,正面对上韩信,又会面对汉军的绝对兵力优势。

同时,为了正面挡住项羽,韩信还把自己麾下的直属军队,分成了好几个部分,分别由几位猛将统领。等到项羽打过来之后,这几位猛将带着的军队,不需要完全挡住项羽,只需要暂时挡住项羽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放项羽过关。当时项羽过去之后,等着他的,就是后路被断,前面又是一位猛将的结果。

所以,当垓下之战正面打响之后,项羽遭遇的情况,很像是后来曹操在赤壁之战以后的情况。曹操刚刚杀出重围,大笑一声,赵云来了。好不容易摆脱了赵云,又大笑了一声,张飞来了。好不容易越过了张飞,关二爷又在前面等着。

后来的曹老板,只遇到了三次截杀,就已经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而当时在韩信的布置下,项羽面对的,是十次截杀。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不是说韩信把各个方向都给堵死了。要是那样的话,项羽反倒可以再次破釜沉舟,拼死一战。韩信其实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让项羽不管往哪个方向突围,都会遇到汉军--,而且没完没了,始终跑不出去。

在这种消耗过程当中,项羽最后的一点补给,被彻底消耗干净了。楚军的士气,也彻底陷入低谷。

最后,当汉军彻底合围之后,汉军这边又高唱楚歌,让楚军士兵误以为整个楚地,都已经被刘邦攻占。到了这个时候,项羽这边的最后一点士气,也已经彻底没了,所有人都没有了再战斗的勇气。

于是最后,项羽只能脱离大部队,带领自己麾下最精锐的千余人,趁着夜色逃走,继续向江东方向撤退。可是在逃跑过程当中,汉军这边依然派了骑兵军团追击,一路追杀。

在这一天,项羽带着这一千亲卫,一口气跑了近五百里路,终于到了长江江畔。

请注意,后世提到项羽自刎,总会说‘项羽乌江自刎’。这里面所说的乌江,其实不是一个河的名字,而是一个地名。中国确实有乌江这条河,但是真正的乌江其实是在贵州那边。

而项羽自刎的乌江,指的其实不是一条河,而是指长江边上有一个地方,叫做乌江亭。亭在秦汉时期,是一个基层行政单位,有点类似于现在村。

简单来说,项羽其实在长江周围的乌江村自尽的。

从垓下到乌江村,项羽一口气跑了近五百里路。而到了乌江村之后,只要过了长江,长江对岸就是项羽的老巢了,也就是所谓的江东地区。从乌江亭渡河之后,顺江而下不到五十公里,就是今天的南京主城区,当时叫做金陵。

但是在这一路逃跑的过程当中,项羽麾下这一千精锐,也几乎损失殆尽,最后只剩下了二十八个人。

此时的项羽,面对滔滔江水,心情自然是十分复杂的。几年之前,他跟着自己的叔叔,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征战天下,打出了一个偌大的西楚。可是如今,他身边确实只有二十八个人了。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面对一望无际的长江江水,项羽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应该过河。

过江,或许确实有再翻盘的机会。

可是从这几年的战局来看,项羽知道,自己的胜算很小。而他带给江东地区的,只会是无尽的战火。

没有人知道,项羽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们只知道,项羽最后尽管已经逃到了长江北岸,随时可以过江。但最后,项羽却放弃了过江,只是让一个船夫,把自己的乌骓马带走了。

最终,项羽下马步战,一人杀了上百个汉军士兵之后,大吼了一声‘天要亡我,非战之罪’。随后项羽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随着项羽身死,庞大的西楚集团,很快就被彻底消灭了。

西楚霸王,终成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