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年是哪年 明朝皇帝刘秀在位时间

目录导航:

  1. 光武年是哪年
  2. 刘秀在位时长
  3. 刘秀在位多少年
  4. 东汉刘秀距今多少年了
  5. 东汉明帝即位时间
  6. 刘秀什么时候称的帝
  7. 刘秀登基在位多少年
  8. 汉朝皇帝刘秀在位多久
光武年是哪年

没有光武年。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立了东汉政权。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休养生息、省减吏员、减免赋税、释放奴婢、检核户口、提倡节俭,经过一系列政治措施,革除了西汉以来的积弊,政权逐渐巩固,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光武中兴”。

中国历代帝王中没有一个光武年号的。光武是东汉开国皇帝汉世祖刘秀的谥号。

光武年再国外曾有过,为朝鲜王朝大君主、大韩帝国皇帝高宗的年号(1871年8月16日---1907年8月2日)

光武(1897年8月16日—1907年8月2日)是朝鲜王朝大君主、大韩帝国皇帝高宗之年号,1897年8月16日改元光武,10月12日高宗称帝,改国号大韩帝国,1907年8月2日改元隆熙。

释义

1895年,日本打败清王朝后开始逐步独霸朝鲜,1905年日本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后,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强迫朝鲜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规定由日本政府在汉城设立统监府,剥夺了朝鲜内政外交主权 。

刘秀在位时长

刘秀在位33年。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秀在位33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刘秀在位多少年

在位33年,约称王2年、称帝33年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籍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光武帝刘秀在位32年。刘秀生于公元前6年,是南顿令刘钦的第三子,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恢复了大汉王朝,巩固了统一政权,结束了多年战乱。刘秀于公元25年即皇帝位,仍然沿用‘汉’的国号,史称东汉。年号分别为建武(公元25年-公元55年),建武中元(公元56年-公元57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刘秀在洛阳病逝,终年63岁。他在位32年,开启了东汉历史。他统治的时期,史称‘光武中兴’。他自称无益于百姓,诏令薄葬,葬于原陵。

刘秀在位33年。

刘秀,生于公元前5年1月15日,卒于57年3月29日,即汉光武帝,公元25年至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年幼生活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

东汉刘秀距今多少年了

东汉刘秀距今多2026年了。

刘秀出生于公元前5年,57年去世,即汉光武帝于公元25年至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 ,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

按照出生年月算刘秀距今2026年。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生于陈留郡济阳宫,东汉王朝建立者(在位32年),汉高祖刘邦九世孙。

公元8年,王莽篡立新朝,刘秀随兄刘演起兵于南阳郡。公元25年即位,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经过12年的统一战争,结束了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平定动乱之后,励精图治,开创“光武中兴”时代。公元57年驾崩,享年六十二,葬于原陵,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东汉明帝即位时间

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1]。

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43年),册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57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后,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对内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范贵戚功臣势力。对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命窦固带兵征伐,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国,设置西域都护,将佛教引进中国。[2]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刘庄及其子汉章帝刘炟在位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刘秀什么时候称的帝

公元25年8月5日,刘秀正式称帝。

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汉光武帝刘秀是公元25年的8月5日称帝,刘秀在来到了河北地区后就脱离了更始帝的控制,而在刘秀获得了河北地区的世家大族支持下,快速提升实力,最终在25年8月5日刘秀正式登基为帝,国号汉,史称:东汉,这也是新莽末年乱世走向终结的开始。

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汉光武皇帝,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汉太祖刘邦九世孙。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抗王莽。更始三年(公元25年)登基称帝,改元建武,定都洛阳,国号汉,史称东汉。称帝后十二年扫灭群雄统一中国。刘秀在位三十二年,励精图治,开创光武中兴盛世。

“四七”是28,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帝至公元22年刘秀起兵是228年;火是指汉朝,按阴阳五行说汉朝属火德。这表明,刘秀乃“受命天子”,要再不做天子,那就不仅违背群望,也要违背天意了。

刘秀得了天时又得人心,终于答应称帝,于是在公元25年称帝,重建大汉。

刘秀登基在位多少年

刘秀在位33年。刘秀,生于公元前5年1月15日,卒于57年3月29日,即汉光武帝,公元25年至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年幼生活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

汉朝皇帝刘秀在位多久

刘秀在位33年,葬于原陵。庙号为世祖,谥光武帝。

汉光武帝刘秀主要政绩:

集权于尚书台

光武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但是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

简化机构,裁减冗员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提倡儒学,表彰气节

光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光武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迷信更是崇拜备至。早在东汉建立之初,光武就仿照王莽、公孙述等人利用谶书作为其承受天命的依据,指使他过去的同学强华伪造了一个叫做“赤伏符”的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在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表示他继承了西汉的火德,是“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的真命天子。东汉统一全国后,更“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迷信尊为“内学”,作为其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在提倡儒学神学的同时,光武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依附王莽,乃表彰气节,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企图养成重名节的社会风气,为巩固东汉封建统治服务。

注意民生,与民休息

第一,释放奴婢、刑徒。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参加起义;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光武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诏令免奴婢为庶人的范围,主要是,王莽代汉期间吏民被非法没收为奴的,或因贫困嫁妻卖子被卖为奴婢的;在王莽末年因饥荒或战乱被卖为奴婢的;在战乱中被掠为人下妻的。另外,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第二,整顿吏治,提倡节俭。光武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第三,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息。东汉初年,针对战乱之后,生产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光武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而首先是薄赋敛。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其次是省刑法。再其次是偃武修文,不尚边功。光武“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未尝复言军旅”。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鄯善、东师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第四,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东汉政权本是在豪强势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以及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赋税徭役负担,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就是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诏下之后,遇到豪强势力的抵制。光武下令将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处死,表示要严厉追查下去。结果引起各地豪强大姓的反抗,有的地区甚而爆发武装叛乱,“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光武只得不了了之。于是,度田以失败告终。

因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