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朝以前的历史书 夏朝历史上最早的古籍

目录导航:

  1. 中国周朝以前的历史书
  2. 关于夏的最早记载
  3. 远古时期的著作
  4. 甲骨文上为什么没有记载过夏朝
  5. 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虞朝
中国周朝以前的历史书

我国历史从商朝晚期过度到信史时代,三皇五帝、夏朝没有留下可考的文字记录,更不用说史书了。商朝文字逐渐发展,人们会把文字记录在甲骨及重器上面,用于占卜和记事,所记之事也仅是一个片段。周朝开始设太史记录国家史事,史书在当时属于官书。

《史记·六国表》记载:“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可见先秦史书除了秦史都已被秦火烧尽。所以先秦之书,有经、子、集三部而无史。

东周时代学者或行走天下,或著书立说,或广收弟子。留下的经、子、集中可以找到许多前朝史事的记录。这也是后人了解周朝之前历史的根据,至于越往后来,杜撰越多。相关书籍:《周书》、《尚书》、《管子》、《吕览》等。

要从这些古书中获取周前历史可以说事倍功半,更方便的是从后人所著史书中了解。其中圭臬当属《史记》,因司马迁时代距古史较近,所考事迹较为可信;还有东汉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此书也载录了三皇五帝夏商周的史事;魏晋谯周《古史考》,为考订《史记》所载周秦以上史事之误而作;《竹书纪年》争议较大,真伪未可知;南宋罗泌撰有《路史》,详述了有关上古时期的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史事和传说,虽然资料丰富,但取材芜杂,很多材料来自纬书和道藏,神话色彩强烈,故向来不为历史学家所采用。近代有吕思勉先生《先秦史》,史料详实,非常有用。

关于夏的最早记载

目前传世文献中最早记载夏朝的就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

《尚书》中有专门的虞夏书(也就是网络上虞朝的由来)。也提到了大禹、启、商汤灭夏等故事。和《史记》是契合的(《史记》本身也有对《尚书》的引用)。

一般认为《尚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之前,不过由于《尚书》曾经亡佚,现在由东晋内史所献的尚书中部分内容已被证明是伪造的。

《史记·夏本纪》记载,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予—8槐(芬)—9芒(荒)—10泄(世)—11不降—12扁(局、禺)—13胤甲—14孔甲—15皋(吴、皋苟)—16发(发惠)—17履(夏桀)。

《竹书纪年》记载的夏代世系,与司马迁略有不同,但总体一致。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

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夏的存在载于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批文献《尚书·周书》之中,这批文献距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距夏朝灭亡也就五六百年,所言夏之史事应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书里称夏为“古之人”“古先民”,称由于他们的统治者肆行淫乐,而被上天派遣商汤革去了他们的“命”,表明夏确实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一个朝代,且在商朝之前。如果说距今三千年的古人故意伪造一个先前的朝代,恐怕很难说得过去。

连上世纪疑古派的领头人顾颉刚先生也表示不能忽视《周书》中有关夏朝史事的记载。

远古时期的著作

我国远古时期著作有:

第一、《山海经》。它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第二、《阴符经》

古人对这一部天书的评价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这三句话就完全概括了《阴符经》的厉害之处。根据历史记载这一部古籍是轩辕黄帝时期的,是一部帝王之术的古籍。不过,古籍成书时非常的复杂,只有“圣人”才能参悟其中的一点点道理,以为这是一部“天书”,不利于传播以及传承,周代时期周文王以及百家宗师姜子牙以及战国时期的黄石公、汉初的张良对其进行删减改良,形成了如今的《阴符经》。尽管如此,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的参悟这一部“天书”。

第三、《尚书》。

《尚书》也是一部成书于上古时代的“天书”,如今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很多人会怀疑“《尚书》是核心的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四书五经之首,这怎么会是天书呢”。其实啊,《尚书》中的篇集是有很多的,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共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其中《夏书》和《虞书》被合称为《虞夏书》。这里就得提一提,在古代,特别是先秦时代,古人认为的上古朝代并不像是今天的夏商周三代,在夏代之前还有一个千年朝代,也就是虞朝,因而有了《虞书》。不过,《虞夏书》在汉代之后就没人能看懂了,更不用说参悟其中的内涵了。王国维曾表示《虞夏书》就是一部天书,古今以来无人能真正看懂。

第四、《黄帝外经》。

在诸多上古古籍中,《易经》等三易堪称是最神秘的,虽然有二易已经失传,但《周易》流传了下来;这《周易》也堪称中国的一部上古天书,这部包罗万象的古籍已经被中外无数人所重视。其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医书并非《黄帝内经》,而是《黄帝外经》,不过这一部能起死回生的“天书”在成书后就被大火焚烧,没有任何版本流传下来,古籍距今已有4500年。

甲骨文上为什么没有记载过夏朝

甲骨文是一种中国古老的文字,汉字就是由它演变而成,甲骨文的发展和流传最早始于殷商,而殷商之前是否有文字记载和朝代分布,这在史学界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我们知道,一个朝代如果是正常的延续和发展,那么他肯定需要完善的国家体制,相对健全的各项制度,以及相应的文字记载,但根据现有的证据以及史料文献,并没有发现有“夏朝”这一说法。

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夏商周这三朝,包括初中历史课本也是这一说法,但我个人觉得夏朝更像是存在想象中的朝代,或者说,在殷商以前,所谓的夏朝只是类似一个联盟性质的松散部落更为准确吧。而且文字记载等相应的制度也极为不健全,甚至说当时的人类很有可能都还处于半原始的生活状态,所以没有文字记载夏朝,也是能够理解的。

还有一点就是现有的证据虽然无法证明夏朝的存在,但并不代表夏朝就真的不存在,也可能只是我们没有找到新的证据而已。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史学价值,而流落在外的甲骨文也非常多,遗失的部分到底有何记录,这个也很难说的清楚。

另外,从现有的发掘证据来看,甲骨文记录的内容主要还是为商代后期的一些事情,大致时间在200-300年之间,这样也可以认为,甲骨文作为一种当时正在发展进化的文字,他在当时也是非常不健全的,而且根据现有的甲骨文,对于商朝的历史事件的记录都依然十分模糊,更不要说年代更远的夏了。

我问你甲骨文是用来干什么的?你要是连甲骨文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你都不清楚,你就说这个甲骨文上面没有夏朝,讲真的历史或者是考古学家都会笑话你的。

甲骨文是用来干什么的?现如今甲骨文的发掘更多的是出现在一些动物的骨头上面,当时在挖掘出来甲骨文的时候,很多的当地老百姓都不认识这个东西,是甲骨文从地里面刨出来的,这种类似于骨头一样的东西,当地人把它磨成药粉当药给喝了,这就带来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商朝的时候不把这些甲骨文写在泥板上或者是刻在石头上都行,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咱古文的书写本身就带有一种仪式感,大家去背一下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史,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到铭文在这之后就是小篆,无论是写在动物骨头上面的甲骨文,还是写在青铜礼器上面的铭文,都是祭司用来与上天沟通的一种方式或者是一种手段。

在这种情况之下,古代的奴隶社会是最重视和神仙沟通的,跟神仙沟通的时候要心无杂念,同时也要体现你是一个神的使者!

当然比起在青铜礼器上面篆刻的铭文,甲骨文的书写更加坑爹怎么讲甲骨文在写的时候他不是靠正常的用到去把它给刻出来的,而是在动物的骨头上面钻一个小洞,然后拿火去烧这个洞,遇到火烧之后它会裂开,而且裂缝会越来越大,最终把这个烧好的骨头取出来,根据这个裂缝刻出来一个字,(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个字像什么字儿?这就说明上天给你传达了什么样的指示。

我们想想写这个字的时候,你到底想表达什么?你要是因为什么才去写这个东西?肯定是为了方便跟上天沟通忽悠手底下的老百姓,或者跟自己的权贵之间搞一次像模像样的装神弄鬼的行动,这个时候你去提夏朝什么?

这就好像你爸妈在聊,你是怎样出生的,结果突然你爸撩到你妈以前的情人到底长什么样?我觉得提这个问题的人可能貌似遇到过这种情况,或者是这种情况的扮演者。

开着玩笑甲骨文的情况可以说填补了中国历史上面的一段空白期,才那个时候有的人都认为商朝不存在,甲骨文的出现可以说删了那些人一个巴掌,当然由于那个时候夏朝和商朝都是属于奴隶社会王朝之间的更迭是血腥的,而且是残酷的,双方之间崛起的基础就是将对方毁灭的一塌糊涂,什么都不剩,这种情况之下想要找到夏朝存在的痕迹是很困难的。

当然这也不是说找不到,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这些东西需要更加科学的依据去论证,至少不是我们现在所能决定的了的,我想的是等到哪一天真的某一样决定性的文物证明了夏朝的存在的时候,评论区里边儿那些所谓的说夏朝不存在的人,又该以什么样的嘴脸出现了自己的子孙面前,只要那个时候不把他自己的头条号给删了那就好了!

没有实物的,只能说“还未发现”,不能证明它的不存在。

夏朝,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公认的可靠证据,证明它的确存在过。虽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民族自豪感使我们希望历史长一点,再长一点。但是考古就是考古,科学是要用事实说话的。

至于甲骨文,它是一部占卜记录。当时人崇信自然,希望人与神的沟通,经常用占卜的方法来推测神的意旨。小事占卜,大事当然更要占卜。烧完之后,把占卜的事情刻在龟甲兽骨上,成了现代人所说的“甲骨文”。

因为记录了很多事情,其中有不少是国家大事,所以可以把甲骨文当作历史来参考。但是想想吧,烧骨占卜,是对现在即将发生、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做预测,谁会占卜一下“我爷爷是哪年去世的?”“我爸爸三岁时生病,有没有养大?”

所以,甲骨文上记载了当时的现实,成为了今天的历史。而不会记录当时的历史。

因为甲骨文压根就不是用来记事的!

不仅没有记载夏朝,连商代君主的记载都语焉不详。

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骨上的卜辞文字的简称。也就是说甲骨文是用来记录卜卦的,不是记事的。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具有完整体系的汉字,也叫“契文”、“卜辞”、“贞卜文字”、“殷墟文字”等。

当然比甲骨文早的还有,大汶口陶文、高邮陶文等等,只不过不成体系价值不大而已。

商人信奉鬼神,凡祭祀、征伐、 田猎、出入、收成、风雨、疾病之事均举行*占卜。 占卜时,先在龟甲或羊、牛、猪肩胛骨上钻、凿,然后火灼,看裂纹占吉凶,之后刻写上占卜的原委、过程、结果,这就是甲骨文。

也就是说甲骨文就是来干这个,记录卜卦是主业。

一块藏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的甲骨文残片被专家破译,上边刻录着:“旬壬申夕天狗食月”,这块残片上记录的是月食的情况。

甲骨文属于“断代文明”,学术界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甲骨文主要应用年代是商代后期,也就是盘庚迁殷至纣亡这一时期,共计二百三十多年。至今为止,出土的带字甲骨有十六万片,除少数属于西周前期的以外,其余都是这一时期的。

共计发现单字5000余,其中破译的只有1700多,一半都不到。

商代君主的记载也是语焉不详的,跟《史记》的说法也有相左的地方。最大的分歧是,汤死后王位继承问题。

《史记·殷本纪》: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甲骨文上的记载并没有这么复杂:太丁早逝,太甲继位。

▲刻着祖乙名字的骨片

这样简单的记录连商代的历史都搞不清,更别说更早期的夏朝了。

也就是说甲骨文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没有发现夏朝的记录,多半是还未解密,也可能是记录历史的甲骨还没有被发现。

说到这不得不给大家提供一个“高薪职业”——破译甲骨文,一字十万。也就是说破译出一个文字,奖励十万人民币!

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的一篇“悬赏公告”曾引发广泛关注。公告称,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

良人都忍不住激动了。

10月18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安阳开幕。研讨会期间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表示“单字奖励10万元”的征集第一批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第二批的征集已经开始,激动有没有!

第一:或许夏不存在 第二:甲骨文是占卜为主 第三:现阶段出土的甲骨文被破解的只占百分之30,第四:被当中药喝下去的不知道有多少,这东西在中药里面叫龙骨,或许秘密就藏在被喝下去的那些

文字要么用来记物,要么用来记事,大抵就这两种用途,但物和事都是会消失、转变的,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那些消失的人名和改变的地名就是我们认识古字的一大障碍,也许并不是每一个古人都有一个名字,他们也不会像现代人一样花哨地单独造出一些奇形怪状的字来给自己命名,但是每一个重要的据点总有一个名字,因为你怎么比划都比划不出一个西安了,至少很费事,而夏商时代的古地名我们大部分都不知道了!至于那些早已消失的动植物,神祗名,那就更无从知晓了。而夏商时代人们的日常交往,经济精神生活我们就知道的更少了!

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甲骨文发现了四千五百字,我们认识了二千五百字,坦白讲,已经不错了!但是甲骨文中蕴含的主要信息我们已经获得了,余下的一些东西,重要性已经不能跟我们揭开的相比。让人们比较惊奇的一点便是为何甲骨文中一点也找不到关于夏朝的信息,而我们发掘的一些关于夏朝的遗址,也没有文字出土,这就有点尴尬了,他妈的难道是我们的史书把我们骗了,所以这就有了夏朝失踪之谜!

当我学习世界史的时候,一看人家埃及与两河流域动不动就公元前三千年前,直接就把我吓尿了。因为我们的历史都是公元前二三百年,顶了天也就公元前六百年,再往前就比较模糊了,似乎我们的成熟度在之前也远没有人家高,难道它们被我们厉害,人类进入文明的脚步应该是基本同步的,为什么人家的文明,人家的文字会被我们早二三千年?这多少让我心里不服气!

当我们的学者考虑夏朝的存在性与成熟度的时候,当然会不自觉地想到埃及与两河流域的文明,暗自有较劲,想把我们的文明再往前推。现在有些学者,特别是国外学者因为文字的缘故质疑夏朝的存在,这当然让人觉得很不服气,我们的历史可是一直以夏朝开端的,现在竟然有人说它不存在,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人家好像说的也有点道理,我们历来把文字作为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夏朝是一点文字都没找到,这实在是让人很泄气!




很多人都在疑惑,说甲骨文没有提到过夏朝,认为夏朝不存在,实际上,这是一件很值得讨论的事情。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按理来说,其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先不说其他证据,外国拿着荷马史诗当至宝的人大有人在,我国更为权威的许多史书如《史记》都记载了夏朝存在,总不能按外国的观点推翻我国的史书吧。

那么,为什么甲骨文没有提到夏朝呢?其实也有很多可能。

比方说,在当时的物质生产资料下,记录历史比较困难,况且夏朝据记载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在那个年代,如此漫长的时间,再加上战争以及各种恶劣条件,可能并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记载。

再看甲骨文,我们知道,一种文字自诞生到成熟所耗费的时间,在当时是需要相当久的一段时间的,总不能到了商朝人们忽然灵智大开,就能一下子蹦出好多成熟文字吧。

当然,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对于太久的事的认知难免有些出入,目前,众多专家学者都在探索夏朝存在的真实性,有实打实的证据出土自然是一件好事,一时半会儿发现不了也不要妄自菲薄,仅看过去的几千年,咱们国家历史上的那些事,人们不知道的还多着呢。

甲骨文不提“夏”是没有梦到这个词,每个人做的梦不同。夏朝就是一个临近的人才知道的国,或者就根本是想象出来的。没有这个朝代。没有金属的年代用什么武器去一统天下。明明有五千年前的良渚文明,同时期还有遍地的文明国家(见“罕见的玉人。。。”),只是一千年后的古人不了解,不知道,没有写,我们就装着看不到,一定要去找那个偏于一隅的“夏朝”,把我们的历史萎缩到古籍里的那一小块地域里,这不是在亵渎历史践踏科学吗。

夏朝是否存在?自古以来,受传统历史观影响的人从来没有质疑过这一点,但是近代以来,受西方考据学影响,很多学者开始寻找证明夏朝存在的证据。时至今日,让严谨学者公认的证据,目前尚未发现。

而也由此,对于夏朝是否存在,有了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夏朝并不存在,充其量只是一个原始村落;另一种则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制国家。在认为不存在的理论中,有这样一处依据:既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面,毫无夏朝的记录。这和周朝人频繁提起商朝呈强烈反差。

那么,甲骨文为什么没有关于夏朝的记录?

个人认为,有四种可能:

称谓问题

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南宋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蒙古灭西夏”这一事件。但是,如果是蒙古人阐述这一事件,会说成“蒙兀儿灭唐兀”——所谓“唐兀”,指的是蒙古对西夏的称呼。

类似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十分常见:比如在古代中国史书上,将罗马帝国叫“大秦”,而罗马帝国自己肯定不会这样称呼自己。

同样,关于“夏朝”这个称呼,是周朝给予的命名,不代表夏朝人自称,也不代表商朝对其的称谓。

所以,甲骨文里找不到“夏朝”这样记录,很可能是没有这个字眼。

虚无缥缈

当然,第二种可能或许会让很多读者感到不适:那就是,或许真如某些学者说的那样,夏朝其实并不存在,而是周朝以后学者附会出来的王朝。既然压根不存在,在商朝的甲骨文里面,当然也不会存在关于夏朝的记录了。

占卜专用

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在其远古时代,遭遇迷茫事情的时候,都会借助于上天的启示。只不过,作为人,该如何获得上天的启示?于是,各个民族都有了各自的巫师、祭司这些自称能和鬼神乃至上天交流的人。

殷商对于鬼神和天意也极为重视,甚至《尚书》中还有商纣王和大臣探讨天意的对话。而出土的甲骨上面的文字,绝大部分和占卜有关。

如果出土的甲骨都是因为占卜的关系得以存留,那找不到夏朝的记载很正常——因为占卜都是占卜未来,没人会占卜已经灭亡的王朝。

丢失

最后一种可能,则是或许世界上真的存在过记载过夏朝的甲骨,但是这部分甲骨没能流传下来。

没人知道殷商贵族在殷商六百年时间里留下了多少甲骨,但可以肯定的是,能保存到近代才出土的,必然是极少数。而这些甲骨,很多被人当做药材使用而毁掉,能保存到今天的,更是少数里面的少数。

就好比如果人类社会毁灭,关于人类文明,仅仅有《小时代》、《盗墓笔记》等几部小说因为特殊因素得以保存下来,并被几亿年后的新智慧生物发现,那么新的智慧生物在破解完小说内容后,是很难有脉络的了解中国的历史,更遑论世界的历史。

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虞朝

夏朝以前是没有朝代的,统称为上古时代。

夏朝本是历史书上第一个朝代,但是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果,确定夏朝是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距今仅有4100年左右。中华上下五千年,但关于夏朝建立之前的一千年左右的历史,文字上并没有任何记载,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史前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新石器时代晚期”。

夏朝之前的朝代是虞朝。这里所谓的虞朝就是指史书上记载的有虞氏、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华。姚重华字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个部落。为什么名字叫“重华”?传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故为“重”。“华”字可能为华夏族的华族之意。据运城学者王雪樵前几年《运城报》专文,“华夏”二字追根溯源到夏县的“夏”,河津华谷的“华”。这两个地方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发源地。王树民同志的论文认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世人通称夏、商、周三代。

某些古籍却称虞、夏、商、周四代。夏代以前,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并说舜在位50年。而夏商周各传位数百年,称帝王名号都在10人以上者。

有虞氏作为一个朝代而言,似乎十分勉强。但《韩非子?显学》说“虞夏二千余年”,按照这种说法,有虞氏绝非只有一代五十年。现今的史书上说“夏王朝统治了四百多年”去年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历史学家断代史的最新研究成果,确定夏为471年,据此虞朝当是1520多年。王树民同志考证《国语》、《左传》、《史记》及《五帝德》、《帝系姓》等著作,可以列为有虞氏的世系15个名号,也就是说虞朝传位有15个帝王(幕、穷蝉、敬康、句芒、虫乔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虞阏父、胡公满等)。既然有虞氏的姓氏可以考定,其历史地位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而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并没有那么多,商代到现在,也就是四千年左右,这里所说的五千年是指从文字记载得知的从炎帝和黄帝诞生时开始计算,也可以说炎帝和黄帝也是夏朝时候的人,而且还是开国皇帝。甲骨文是在距今大约四千年时期出现,而考古学家考证的那些刻在石壁上的文字却比甲骨文要早最少两千年时间,两千加四千,那么也就是说,在六千年以前中国就已经有文字了,但是夏朝到现在才五千年的时间,那么还有一千多年,又是什么朝代呢?

有虞氏是上古时代的一个古国,也是夏以前的一个独立的朝代名。夏以前的朝代是虞,春秋时人还言之凿凿。不幸的是春秋以后文献散失,有关虞代的史料大量湮没;战国以后文献中所述的虞史传说又大半经过了诸子的加工改造,可信性大大下降。近代辨伪思潮兴起以后,古史辨派的学者们索性从信史中将虞代一笔勾销,将夏以前的古史一股脑儿归于“神话传说时代”。

现在通行的大中学校历史教科书以夏朝的建立作为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不但使虞非朝代说的影响空前扩大,而且促成了虞非朝代说与虞属原始社会说的合一。这样一来,我们在探讨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时就不得不回头对虞非朝代说的论据重新作一番验证了。

“夏商周”和“虞夏商”两个不同的“三代”概念。最明显的例子是《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所证史墨的话:“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后”君也,天子也“庶”者,天子之异姓也。“于今为庶”者,谓此三后在周以前都曾贵为天子而其姓为嫡,今日却早已随着天子地位的丧失而沦为庶姓了。春秋时姬姓仍为嫡姓,“于今为庶”的三后非虞夏商三代而何?“三后”中夏商二代均为独立朝代,何以虞代必须例外?不仅如此,由于虞为朝代与夏商无别,所以西周建国后还对其后裔优予礼遇,“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陈与宋、杞合称“三恪”同受周人的客礼待遇,正是虞、夏、商三王历史地位相埒的确证,可知虞夏商的三代概念早在西周初年就已形成。如若不然,周人何以不按后期儒家所谓周世“尊贤不过二代”的说法将陈排除在外而只备杞、宋二恪?又何以不将封于祝的黄帝之后和封于蓟的尧后一并增入而合称“五恪”?

最近在良渚发掘出京畿规模的古城了,其土龄在夏商周之上,先人早有记载:《周书》而上是《商书》,《商书》而上是《夏书》,《夏书》而上,赫然便是《虞书》。良渚就是虞朝都城!而且当时良渚文化的波及范围,谈不上小国寡民目前发现良渚文化的地方有浙江江苏 安徽 江西范围也有30万以上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