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商周青铜器纹饰断代(二)——利簋断代商榷

考古-商周青铜器纹饰断代(二)
考古-商周青铜器纹饰断代(二)——利簋断代商榷


丁 神面卣

考古-商周青铜器纹饰断代(二)——利簋断代商榷
戊 利簋

考古-商周青铜器纹饰断代(二)——利簋断代商榷
【文章下载】
杨坤2011年1月6日《商周青铜器纹饰断代(二)——利簋断代商榷》.doc



[1]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第82、8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2]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第83、8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按容先生以为此式夔纹“鼻向下卷起若象纹”,实为夔之上吻,其说不确。
[3]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第327、77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4]《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四卷图一七〇,文物出版社,1998年。
[5]《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四卷图一六五,文物出版社,1998年。
[6] 卢连成、胡致生《宝鸡【弓鱼】国墓地》上册第145页图一一一,1,文物出版社,1988年。
[7] 卢连成、胡致生《宝鸡【弓鱼】国墓地》上册第100页图七七,文物出版社,1988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第29页图十八,1,文物出版社,1980年。
[9]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第230、42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0]《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四卷图二一,文物出版社,1998年。
[11]《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四卷图三,文物出版社,1998年。
[12]《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四卷图四〇,文物出版社,1998年。
[13]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第257、51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4]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第258、52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5]《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四卷图一六四,文物出版社,1998年。
[16]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第309、70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乃“宝鸡出土酒器之一”。
[17] 《首阳吉金》1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8]《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四卷图八一,文物出版社,1998年。
[19]《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四卷图七四,文物出版社,1998年。
[20]《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四卷图四三,文物出版社,1998年。
[21] 卢连成、胡致生《宝鸡【弓鱼】国墓地》上册第265、267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22] 《首阳吉金》第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考古》1964年第8期图版一。
[23] 《首阳吉金》称父乙觯“腹部饰分解式兽面纹,双目特巨,鼻子突出,鼻头特大”,“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藏的一件神面卣(《保利藏金》第103页),其风格也与这件父乙觯有异曲同工之妙。”按神面卣有双角,与此觯兽面纹截然不同。
[24]《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四卷图二二,文物出版社,1998年。
[25]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第552页下编附图二八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26] 卢连成、胡致生《宝鸡【弓鱼】国墓地》上册第30、31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27]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六卷一三四,文物出版社,1997年。
[28]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第677页下编附图五二八,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29] 卢连成、胡致生《宝鸡【弓鱼】国墓地》上册第41、42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30] 《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图三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
[31]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五卷一三二,文物出版社,1996年。
[32]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五卷一〇二,文物出版社,1996年。
[33]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五卷图一〇五,文物出版社,1996年。
[34]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六卷一〇一,文物出版社,1997年。
[35]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六卷图一二七,,文物出版社,1997年。
[36]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六卷图一二七,文物出版社,1997年。
[37] 《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图三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
[38]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青铜器》第12页神面卣
[39] 李学勤《由新见青铜器看西周早期的鄂、曾、楚》,《文物》2010年第1期第40页。
[40] 临潼县文化馆《陕西临潼发现武王征商簋》,《文物》1977年第8期。
[41] 拙作《利簋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网站,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892.html,2010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