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汉代陵墓的特征和布局
- 为什么汉皇陵和唐陵不一样
- 西汉陵墓被盗状况
- 汉陵哪些没被盗
- 宣武帝陵发掘过程
1、继承战国以后在墓上堆筑坟丘的作法,并在坟丘四周用夯土筑造围墙以为茔域。在墓前立墓碑、建祠堂、置墓阙,阙前辟神道。神道两侧还列置人物和动物的立雕石像。
2、在地面挖出长方形竖穴土坑作为墓室,称土坑墓;再在坑底用木板构筑木壁墓室,称木椁墓;用空心砖或小砖或石板(块)砌筑墓室,则分别称为空心砖墓、砖室墓、石室墓。
3、在竖穴土坑底部的一端或一侧掏出横穴作为墓室,称土洞墓或洞室墓。另有在山上凿洞建造的,称作崖墓。空心砖墓和砖室墓有的也在土洞中砌筑。
4、在许多大型砖室和石室墓中,还流行彩绘壁画为装饰,称壁画墓。在石室墓壁上雕刻各种画像的,称画像石墓。在砖室墓中另嵌入一种模印画像的砖,称画像砖墓。
为什么汉皇陵和唐陵不一样汉黄陵封土堆是方上形制。唐陵封土堆是以山为陵形制。汉代帝王陵墓多于陵侧建城邑,称为陵邑。唐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一个高潮,有的陵墓因山而筑,气势雄伟。由于帝王谒陵的需要,在陵园内设立了祭享殿堂,称为上宫;同时陵外设置斋戒、驻跸用的下宫。陵区内置陪葬墓,安葬诸王、公主、嫔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将、命官。陵山前排列石人、石兽、阙楼等
西汉陵墓被盗状况王莽新朝末年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
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的霸、杜二陵。因此,今日人们所见西汉帝陵,墓冢仍高大雄伟,地下的墓室中恐怕已是面目全非了。
汉陵哪些没被盗分别是,汉茂陵,唐昭陵,唐乾陵,唐桥陵,唐光陵。还有两个未被盗的唐代帝陵,可能是景陵和泰陵茂陵地宫非常深,所以几十个人的小团队是不可能挖开这样一个盗洞的,要想挖开需要大量人力,或者现代设备,即使挖开了这样的深度也很难供氧,所以直接通到地宫盗洞不会存在于茂陵中。
这样需要深而大的坑,但这样的坑一定会破坏地宫结构,即使后期回填了也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防水层一定会被破坏,那么地下时间长了就会有积水,那么电阻率肯定会变好。 而要想修复防水层,需要非常大的人力,无现代设备的话最少也要几千人。
即使修复了,这个防水层,就是这个低阻体也会不对称,所以从高密度电法图像上看,地宫没有被破坏。
唐昭陵地宫也未发现被盗痕迹。昭陵是因山为陵,找不到入口就盗不成。目前勘验,没有发现墓道口的扰动痕迹。当年温韬盗取的全都是陪葬墓。
乾陵桥陵光陵也未发现墓道口的扰动痕迹。
不考虑政治因素,唐代帝陵应该是历代帝陵里防盗效果最好的了。
明代帝陵尽管保存的好,也是历史的幸运。真挖掘,难度和西汉多数皇陵差不多。
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
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而这些盗墓活动在汉魏之际达到了高潮。
据史料记载,曹操为备军需,曾专门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负责盗墓,仅在一次盗掘西汉梁孝王的陵墓过程中,就盗走金银珠宝72船。此外,江南的孙吴政权也曾经在长沙、江陵盗掘西汉贵族墓。
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是被称为“俭者”的,但“珠玉彩帛”仍然“以千万计”。
至于汉武帝的茂陵,因为“享国既久”,以致“不复容物”,经赤眉军发掘之后,到数百年后的晋愍帝时,还是“朽帛委积,珠玉未尽”。后汉赤眉军大量发掘五陵墓穴,五陵自然包括茂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陪葬墓也会遭殃。吕后的尸体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农民军侮辱戏弄。
扩展资料
帝陵概况
西汉11位皇帝的陵墓,除汉文帝刘恒霸陵和汉宣帝刘询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其余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
西起兴平市(县级市)豆马村,东到咸阳区正阳乡张家湾,依次排列着汉武帝刘彻茂陵、汉昭帝刘弗陵平陵、汉成帝刘骜延陵、汉平帝刘衎康陵、汉元帝刘奭渭陵、汉哀帝刘欣义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高帝刘邦长陵、汉景帝刘启阳陵。
西汉是我国封建帝国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封建社会的各种典章制度的完善、确立和巩固基本上都完成于西汉。封建社会对礼仪典章制度及其重视,丧葬制度是礼仪典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汉皇帝陵墓,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最高丧葬礼仪,汉代丧葬“事死如生”,帝陵也可以说是西汉封建统治阶级社会历史活动的缩影。对西汉帝陵的勘探与发掘,使我们对西汉历史有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
西汉时期的皇陵分两种。一种是平地起封土堆。这种皇陵基本上都被盗墓者光顾了。比如刘邦的长陵,吕雉的陵墓,甚至是汉武帝的陵墓。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被盗墓者光顾了。
另一种陵墓就是以山为冢。把陵墓修建在山峰里面。比如中山靖王的陵墓,还有他的王后墓。都完好无损,因为盗墓者不知道陵墓的具体位置。所以,这种陵墓大都保存的非常完好。
宣武帝陵发掘过程首先是审批,而中国审批只有两种,基建类挖掘与保护性发掘
基建类是依据,建设用地批准之后有文管所牵头考古,发掘。这个是依据建设批文时间而定
而保护性发掘是,先发现古墓被盗,或者施工发现古墓,再提报,然后发掘。这个很快,大约几天内,就会获得批准,然后就是准备工作。
一般情况,发掘会是随发掘规模日渐不同,认识不断刷新,而逐级上报。
比如海昏侯墓最开始就是盗掘,而开始保护性发掘的
结果一开始刮面,就发现有大陵寝遗址,开始上报,一级级批复,一级级升级,先是地方考古队,然后就是省考古队,最后确定是汉代大墓园,再报请国家,寻求支援。
在国家批复之前,做遗址考古。同时发掘陪葬坑,陪葬墓。以确定是何人陪葬
国家批复之后,资金人员配备齐全,才对主墓发掘。整个耗时三年,如果从当地文管所知道这里是大墓葬算至少有50年时间
而且一般资金充裕情况下,大墓发掘,都是直接揭顶发掘。也就是把所有土去掉,露出地宫,然后根据地宫墓门,再决定如何开启地宫。
如果是山陵,那就找到墓门,逐层打开。由外向里,一点点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