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时蜀国吴国实力对比 三国刘备人物实力

目录导航:

  1. 刘备伐吴时蜀国吴国实力对比
  2. 你觉得《三国演义》里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3. 三顾茅庐时刘备是什么职位
刘备伐吴时蜀国吴国实力对比

刘备伐吴时,吴国的国土面积大于蜀国。吴国的经济实力也大于蜀国。蜀国的军事实力强于吴国。

刘备伐吴时蜀国吴国实际实力还是吴国更厉害。当时刘备失去荆州后,蜀国的军事力量跟吴国比差一些。兵员方面吴国完全比蜀国的兵力多,蜀国在武将方面损失很大,关羽关平父子死了,张飞也被其部下刺杀,黄忠也已经死了。

马超兄弟协助魏延在汉中防守,赵云才能达不到关羽张飞黄忠统兵能力。其实那时候蜀国总体实力不及东吴实力。人口数东吴人数比蜀汉多。

你觉得《三国演义》里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英雄”的真实形象。 另外再说一下,有些广为人们错误认识的问题。 刘备爱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带着新野的百姓一起逃跑。 其实这个爱民未必是100%真心的。 之前他带着百姓跑,后来听探子来报,说曹军马上就追到了,立刻吓得不管百姓自己跑了,连老婆孩子都不管了(很像他祖宗刘邦啊)。 可见他的爱民,有一定作秀的成分。 当然,即使如此,也比很多诸侯要强了。很多诸侯连作秀都做不到。 而曹操呢?官渡之时,他预料到袁绍可能会屠城,于是也带着百姓撤离。 三国演义没写这段,但史书上却是记载了的。 为什么刘备带着百姓逃跑就是爱民,曹操带着百姓撤离就没人提呢? 还有证据证明刘备是“伪爱民”。 曹操到处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为民生做出贡献。 而刘备呢?早期爱民是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只有做出爱民的样子来笼络人心。 等他拿下西蜀后就不一样了。看看他拿下西蜀后做了些什么: 首先是下令搜刮蜀中百姓,大赏百官! 多亏赵云及时劝阻,才没有真的这么干。 这时候的刘备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不想再“作秀”了,想要“享受”了。 他修造从成都到白水关的百里长亭,仅为自己享乐。 而百姓刚刚打完仗,正是需要修养的时候啊………… 尤其是,荆州的关羽正在苦战,眼看就要完了,而刘备居然在修造享乐长亭! 看曹操,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一辈子发展民生,从未间断。 唯一一次屠徐州城,算是个污点。但那是因为自己的父亲被杀了,大怒之下做出的不理智行为,也可以理解的。之后曹操对徐州做出了免税等一系列措施补偿百姓。 到底谁是真爱民,谁是伪爱民呢? 答案不言而喻。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

历史上的刘备,其实是一个经常领兵冲锋在第一线的军事家,而绝非如《三国演义》所谓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最典型的是赤壁之战,刘备亲自领军参战,但当是担任侧翼掩护作用,因为主力是周瑜的三万军队。

??即便是在三顾草庐之后,刘备亦经常把诸葛亮扔在家中而四出征伐,这一点后面还会论及。??

但刘备的军功委实说不上赫赫,他的最得意之作即是取蜀川、下汉中两役。前者有法正为谋士,但损失了庞统;后者老将黄忠战功卓著,刘备主要是指挥作战。

??其余战役,他屡屡败走、寄人篱下,这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详细介绍。

不过,刘备却是从社会的最底层一级级白手起家的,三国君主中他身份最低微(曹氏家族势力庞大,且有夏侯氏为亲;孙氏家族在江东也可算是一霸的地头蛇性质),能够成三国霸主之一,殊为不易。

????从这一点看,尽管西蜀拥有的人才数量最少,但刘备招引人才、吸纳人才的水准绝不在曹、孙之下。

个人以为,刘备的最大失误处,在于倾全国之力以攻东吴。刘备攻东吴,正说明他放眼的是全国,看到曹操力不可敌,唯有取东南江山才足以北上和曹操一决。

??但一出兵后,就发现东吴的实力其实超出其想像,就此陷入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地步,最后被陆逊一举击溃,无奈。?




三国里面的刘备是个外表仁善宽厚但实则奸诈阴狠的角色。

观三国演义多次表现他的仁善之处,也没有统领军兵的能力,但却在军阀割据混战的过程中逐步扩大和发展自己,他是具备两个优点的,其一得民心;其二知人善任!

这两大优点基本推动了他成才成事的需要,但我们也要从表象之下深挖根本看看我开头为什么说了他个外表仁善宽厚实则奸诈阴狠的评定。

三国里面都知道刘备爱哭,一幅脓包样子,可是正是这一次次表演让他被人感动也让他收获部下倾尽全力的付出。于关张两个兄弟自不必说,对赵云、诸葛亮、对庞统张松法正等等等等都是打的感情牌!即使是作为敌人的对立面他也可以隐忍下来不惜放低姿态去刻意拉拢和献媚。一些军阀他投靠过去帮点小忙适时的壮大充实自己。说吕布三姓家奴可是纵观刘备这样一个出身低微做事隐忍的伪君子他可不止跟过三五个,综合算下来不下七八个?

可每一次都没能给对方一个反复无常小人感觉,反而给人诚实可靠足以托付大事的印象!

抽几个例子,帮陶谦抗击曹操,得以在徐州站住脚跟,陶谦死去把徐州牧的职位让给刘备,刘备又接纳了同是反复无常的吕布?结果吕布偷袭徐州反而占了刘备的巢穴…换一般人这么大的仇可以说不共戴天。可刘备脸皮也真够厚的;做人也真够隐忍的,居然反过来示好主动投靠?这倒让三姓家奴的吕布不好意思了,把小沛给了刘备让他囤兵栖身……后边发展不用说了,得了喘气机会的刘备夹缝里求生存,又跟了曹操,结果白门楼几句话就断送了吕布的性命,至此也算报了深仇大恨!

曹操何许人也?几次试探直接说了句:“天下英雄唯使军与操耳!”刘备在朝廷当值的时候和董承密谋奉衣带诏讨贼,但其他人被发现全部处死了,刘备却能在事情不败露之前引兵跑掉竟然又反过来占了曹操的徐州,这要是口条子脑瓜子不好使,焉能骗得了曹操?

被打的哭爹叫娘的时候带着扶老携幼的老百姓逃离,可是真的就是老百姓离不开刘备愿意跟着?还是根本就是刘备挟裹民众完成一个防御?被追杀的道路上死伤无数,不仅老百姓性命不保自己手下也死伤逃离大半,就连一个夫人也丢了性命?假如刘备真的是爱惜民众他会明知道不可避免的后果也要统领这些人吗?事实上不是害了这么多人?

……这类表面一套内心一套的太多了,咱们就抽几个关键的再说一下。

帮助刘表的时候深得信任,但刘表死后俩儿子刘琦刘综在接替问题上显然刘备一个外人处在很微妙位置…现分析刘琦不难发现事实上刘琦成了刘备一方的傀儡,他沉迷声色直至死亡虽然是演义里给的内容,可这一切都是有必然发展关联的…

进川帮刘璋对抗张鲁是刘备一个机会,得了刘璋的兵和粮草却驻守葭萌关广树恩德,却没有按约定进击张鲁。直至和刘璋决裂,回军攻击益州。明里一套背后一套的刘备即使最后占了西川也应了个“逼不得已”的话头,也不知刘璋有没有后悔这场引狼入室的行为?可是就算后悔有用吗…

还有刘备说的是匡扶汉室只是给自己一个政治口碑用以对付曹操,标明自己没有异心。但是一个义子叫“刘封”;亲儿子叫“刘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其野心勃勃可见一斑…

至于赖着荆州不还更是被太多人戏谑了,此处就不提了。

曹丕逼迫汉帝禅位之后,作为刘氏宗亲的刘备就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了,而此时一向隐忍惯了的刘备才肯自立为帝,打出维护正统兴汉除贼的政治牌。但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后的发展没有太乐观…

不过作为汉末名门士族群雄割据,他一个底层人能挣扎着在西川建国称帝没有点水平那真是做不到的。我的评价:枭雄!




单从人物来说,我认为他最牛就是包容,义气重,为人好相处,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能低下头找到有能力的人来填充自己的不足。

客观的讲,刘备是一个好君主,爱民如子:带难民去逃亡去江夏。惜人才,三顾茅庐,请孔明先生出山。对兄弟情深义重,为关羽复仇,讨伐东吴。

主观上说刘备是个懦弱的人,瞻前顾后,缺乏君王的霸气,凤雏落难于落凤坡是为了刘备取西川的师出无名。

三顾茅庐时刘备是什么职位

答豫州牧、左将军、宜城亭侯、皇叔 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

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

刘焉曾建议汉灵帝由刘氏宗族出任州牧,之前已经有了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扬州牧刘繇,但刘备此时的豫州牧,恐怕只是光杆司令

汉左将军、皇叔、荆州边城新野牧。

“三顾茅庐”可以明确地看出刘备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识人的伯乐。也是一个礼贤下士、尊重别人、有礼貌的人。

刘备初得诸葛亮,和诸葛亮很亲近,惹得关张二人甚是嫉妒。然后他说了这句话:“我得孔明如鱼得水,不必多言”。关张二人这才作罢。

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官职。
因为在当时,刘备还没有任何官职,他只是一个群众中的平民百姓。
他在得到诸葛亮三顾之后,才开始走上了政治舞台,并最终成为了蜀汉的皇帝。
可以说,三顾茅庐是刘备一生中的关键时刻之一,这个历史事件也彰显了智者用人的智慧和重要性。

豫州牧、左将军、宜城亭侯。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将军中分为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三公,但大将军实为东汉最高官职,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位次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