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35期)目录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35期)目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35期)目录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目录作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第一期 民国58年8月出版
郭廷以:缘起小誌
黄嘉谟:中国对欧战的初步反应
王尔敏:晚清外交思想的形成
王树槐:清末繙译名词的统一问题
李国祁:三国干涉还辽后中德租借港湾的洽商与德璀琳(G. Detring)上德政府建议书
吕实强:义和团变乱前夕四川省的一个反教运动──光绪二十四年余栋臣事件
李恩涵:中美收回粤汉路权交涉──晚清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研究之一
张朋园:黄遵宪的政治思想及其对梁启超的影响
王聿均:舒尔曼在华外交活动初探(1921-1925)
金承艺:关于同治帝遗诏立载澍为帝一事的辩证
金承艺:奕訢受封恭亲王始末
◎书评
张存武、林明德:《韩国近代史》评介
张朋园:《张南通(謇)日记》
张朋园:朱着《现代中国改革家张謇》
王家俭:评介Rawlinson着《中国海军发展史》
◎学术报导
李国祁:西德近代中国问题研究之概况
陈三井:法国的近代现代中国史研究
张存武:韩国研究中国近代史之现状
李毓澍:日本东京有关中国近代史资料的收藏及近代中日关係史研究的概况
第二期 民国60年6月
梁敬錞:序
王尔敏:清季知识分子的自觉
黄福庆:清末的留日政策
郭正昭:王光祈与少年中国学会(1918-1936):民国学会个案探讨之一
李国祁:一八九五年列强对中国偿日战债借款的竞争
张玉法:福州船厂之开创及其初期发展(1866-1875)
汪荣祖:梁启超新史学试论
陈三井:法国与辛亥革命
陆宝千:倭仁论
沈云龙:张謇、程德全对辛亥开国前后之影响
李云汉:冯玉祥察省抗日事件始末
王 萍:清初曆算家梅文鼎
赵中孚:一九二○~三○年代的东三省移民
林明德:安奉铁路改筑与抵制日货运动
王树槐:基督教教育会及其出版事业
张朋园:广智书局(1901-1915):维新派文化事业机构之一
吕实强:周汉反教案
张存武:清代中韩边务问题探源
魏秀梅:从量的观察探讨清季布政使的人事嬗递现象
Wang Erh-min:China"s Use of Foreign Military Assistance in the LowerYangtze Valley, 1860-1864
◎书评
张朋园:高着《中国知识分子与辛亥革命》
李健民:魏斐德着《西方对华南社会的冲击与反应,1839-1861》
蓝旭男:评介《总理衙门的组织与功能》
◎学术报导
申淑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资料简介
第三期 上册 民国61年7月
梁敬錞:开罗会议之背景
王树槐:庚子地方赔款
王尔敏:晚清政治思潮之动向
张玉法:外人与辛亥革命
黄福庆:五四前夕留日学生的排日运动
李国祁:明清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道的功能及其演变
陶英惠:蔡元培与大学院
李陈顺妍:晚清的重商主义运动
Lee En-han:The Chekiang Gentry-Merchants vs. the Peking
Court Officials: China"s Struggle for Recovery of the British
Soochow-Hangchow-Ningpo Railway Concessions, 1905-1911
Thomas L. Kennedy:The Kiangnan Arsenal in the Era of Reform, 1895-1911
第三期 下册 民国61年12月
赵中孚:移民与东三省北部的农业开发(1920-30)
王 萍:清初的曆算研究与教育
张朋园:维护共和:梁启超之联袁与讨袁
陆宝千:刘蓉论:清代理学家经世之实例
苏云峰:康有为主持下之万木草堂(1891-1898)
吕实强:重庆教案
魏秀梅:从量的观察探讨清季按察使的人事嬗递现象
张存武:清韩陆防政策及其实施:清季中韩界务纠纷的再解释
林明德:论第二次「韩俄密约」
陈三井:略论马建忠的外交思想
郭正昭:社会达尔文主义与晚清学会运动(1895-1911)──近代科学思潮社会冲击研究之一
◎书评
张朋园:徐着《中国近代史》
郭正昭:评介布拉克着《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历史的研究》
◎附载
张朋园编辑、沈怀玉助理:民国职官年表初稿(元年至五年)
第四期 上册 民国62年5月
王尔敏:清代勇营制度
李恩涵:唐绍仪与晚清外交
张玉法:民国初年对政党移植问题的争论
张朋园:时报──维新派宣传机关之一
金承艺:慈禧太后的家族
王树槐:清季的广学会
苏云峰:清季武昌学界的革命运动
魏秀梅:从量的观察探讨清季督抚的人事嬗递
黄嘉谟:马沙利使华的活动
陈存恭:列强对中国禁运军火的发端
吕实强:晚清中国知识分子反教言论的分析之一──反教方法的倡议(1860-1898)
陈三井:华工参加欧战之经纬及其贡献
第四期 下册 民国63年12月
林明德:民初日本对华政策之探讨(1911-1915)
蒋永敬:罗家伦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贡献
李云汉:介绍孙文主义学会及其有关文件
陆宝千:嘉道史学──从考据到经世
张存武:清代中国对朝鲜文化之影响
王 萍:阮元与畴人传
赵中孚:近代东三省移民问题之研究
C. Martin Wilbur:Problems of Starting a Revolutionary Base: Sun Yat-sen and Canton, 1923
San-pao Li:Letters to the Editor in John Fryer"s Chinese Scientific Magazine, 1876-1892: An Analysis
Thomas L. Kennedy: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Military Industry in China, 1860-1868
Samuel C. Chu:The Grand Council in the T"ung-chih Kwang-hsu Periods(1860-1900): A
Preliminary Study
Alan R. Sweeten:The Mason Gun-running Case and the 1891 Yangtze Valley
Anti-missionary Disturbances: A Diplomatic Link
第五期 民国65年6月
王尔敏:商战观念与重商思想
魏秀梅:从量的观察探讨清季学政的人事嬗递
张玉法:民初政党的调查与分析
金承艺:从「胤」问题看清世宗夺位
王家俭:旅顺建港始末
陶英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917-1923)
赵中孚:清末东三省改制的背景
黄福庆:东亚同文会──日本在华文教活动研究之一
陈存恭:从「贝里咸合同」到「禁助中国海军协议」(1911-1929)
张存武:朝鲜对清外交机密费之研究
李恩涵:China"s Struggle for a Native-Financed Railway System
◎书评
张朋园:贾着《俄罗斯与辛亥革命》
第六期 民国66年6月
刘凤翰:荣禄与武卫军
金承艺:胤祯:一个帝梦成空的皇子
李健民:颜惠庆与停止旧俄使领待遇
张朋园:近代湖南人性格试释
张玉法:清末民初的山东地方自治
黄福庆:欧战后日本对庚款处理政策的分析──日本在华文教活动研究之二
吕实强:近代四川的移民及其所发生的影响
陈存恭:民初陆军军火之输入
王树槐:清末江苏地方自治风潮
Chin-tung Liang:Patrick Hurley, the China Mediator
Charles H. Hedtke:The Szechwanese Railroad Protection Movement:
Themes of Change and Conflict
◎书评
张朋园:姚着《中国银行二十四年发展史》
张朋园:黎着《北洋政治:派系政争与宪政不果》
第七期 民国67年6月
陶英惠:蔡元培与中央研究院(1927-1940)
王树槐:江苏民性与近代政治革新运动
李恩涵:同治年间陜甘回民事变中的主要战役
罗炳绵:近代中国典当业的社会意义及其类别与税捐
王尔敏:胡林翼之志节才略及其对于湘军之维繫
吕实强:近代四川的农民生活
郝延平:晚清沿海的新货币及其影响
张玉法:清末民初的山东社会:宗教信仰与人物崇拜的变迁
林崇墉:林敬纫与乞援血书
黄嘉谟:英人厦门小刀会事件
王业键:近代中国农业的成长及其危机
陈存恭:中国航空的发轫(1906-1929)
苏云峰:湖北省谘议局与省议会(1909-1926)
张 灏:晚清思想发展试论──几个基本论点的提出与检讨
王 萍:广东省的地方自治──民国二十年代
赵中孚:近代东三省鬍匪问题之探讨
郭正昭:从演化论探析严复型危机感的意理结构
Min-chih Chou:The Debate on Science and the Philosophy of Life in 1923
Tao Tien-yi: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1850-1864: A Police State, A Reign of Terror
Bernd Martin:German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German Far Eastern Policy of the Interwar Period
Britten Dean: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 Incident
in the Career of Minister Charles Denby
Alan Richard Sweeten:The Ti-Pao as Bottom-level Bureaucrat: Evidence from Local Criminal
Cases in South China, 1860-1877
Thomas L. Kennedy:The Coming of the War at the Kiangnan Arsenal, 1885-1895
San-pao Li:K"ang Yu-wei"s Shih-li Kung-fa Chn-shu: A Complete Book of Substantial Truths
and Universal Principles
第八期 民国68年10月
王尔敏:湘军军系的形成及其维繫
张玉法:民初国会中的保守派政党
王树槐:清末民初江苏省城市的发展
李恩涵:剿捻期间湘淮军间的合作与冲突
金承艺:胤祯、非清世宗本来名讳的探讨
沈怀玉:清末西方地方自治思想的输入
Su Yun-feng: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Emergence of Heavy Industry in China, 1865-191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upeh and Kiangsu Provinces
Chao Chung-fu: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Inter-regional Migr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Manchuria, 1668-1911
Frank A. Lojewski:Ting Jih-ch"ang in Kiangsu: Traditional Methods of Surmounting Dysfunction in
Local Administration during the Late Ch"ing Period
Richard C. DeAngelis:Jacob Gould Schurman, Sun Yat-sen, and the Canton Customs Crisis
◎书评
张存武:杜婷娜着《儒士与夷使:韩国的开放,1875-1885》
第九期 民国69年7月
王尔敏:中国近代之自强与求富
黄嘉谟:石达开幼子的结局问题
赵 冈:明清地籍研究
黄福庆:论中国人的日本观──以戴季陶的日本论为中心
李国祁:闽浙两省制度、行政与人事的革新
张玉法:清末民初山东地区的中外交涉
苏云峰:湖北近代工矿业之发展
王树槐:鸦片毒害──光绪二十三年问卷调查分析
刘凤翰:晚清新军编练及指挥机构的组织与变迁
赵中孚:绿营积弊与所谓名粮问题
陈三井: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对华政策
沈怀玉:清末地方自治之萌芽(1898-1908)
李恩涵:同治、光绪年间湘淮军的冲突与合作(1870-1885)
李念萱:「哈乱」与中东铁路
林满红:清末本国鸦片之替代进口鸦片(1858-1906)──近代中国
「进口替代」个案研究之一
Murray A. Rubinstein:The Northeastern Connection: American Board Missionar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OpinionToward China, 1830- 1860
◎书评
张朋园:劳着《清代教育及大众识字能力》
陆宝千:评介翁之镛着《中国经济问题探原》
◎史料介绍
王聿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经济档案之重要内涵与评价──「经济档整理编目计画」工作报告
张存武:中国海关出版品简介
第十期 民国70年7月
苏云峰:近代中国教育思想之演变
王尔敏: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之生态环境及社会功能
张玉法:国民党与进步党的比较研究
王树槐:清末民初江苏省的灾害
魏秀梅:从量的观察探讨清季驻防将军都统之人事嬗递
张秋雯:清末巴塘变乱之探讨
李健民:五卅惨案后的反英宣传
赵中孚:清代东三省的地权关係与封禁政策
黄嘉谟:马君武的早期思想与言论
Kang Chao:Demographic Development in Manchuria, 1924-1941
Murray A. Rubinstein:Go Ye Unto the World: The Defining of the
Missionary"s Task in America and China, 1830-1850
Richard C. DeAngelis:Resisting Intervention: American Policy and the Lin Ch"eng Incident
Thomas L. Kennedy:The Peiyang Arsenal and the Evolution of Warlord Logistics, 1895-1911
F. Gilbert Chan:Liao Chung-k"ai and the Labor Movement in Kwangtung, 1924-1925
◎书评
张存武:读金基赫着《东亚世界秩序的结局:一八六○~一八八二间的朝鲜及大清帝国》
第十一期 民国71年7月
王聿均:清代中叶士大夫之忧患意识
王尔敏:中国近代知识普及化之自觉及国语运动
苏云峰:民初之商人,1912-1928
王树槐:清末民初江苏省的财政,1860-1916
张朋园:清末民初湖南的军事变革
赵中孚:辛亥革命前后的东三省
范毅军:汕头贸易与韩江流域手工业的变迁,1867-1931
李孝悌:河北定县的乡村建设运动──四大教育
Ramon H. Myers:Society and Economy in Modern China: Some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s
David D. Buck:Imperially Inspired Philanthropy in the Ch"ing:
The Case of Granaries in the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
Murray A. Rubinstein:Propagating the Democratic Gospel: Western Missionaries
and the Diffusion of Western Thoughts in China, 1830-1848
Susan A. Capie:James B. Angell, Minister to China 1880-1881:
His Mission and the Chinese Desire for Equal Treaty Rights
Arthur Rosenbaum:The Railway Controversy of 1911: The Bureaucratic Perspective
Lin Min-te:Yuan Shih-kai and the 1911 Revolution
◎书评
张存武:读《排华与门户开放之争:1900-1906》
张玉法: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案例──评介包德威着《中国城市变迁》
蒋永敬:贾着《鲍罗廷》评介
李恩涵:评入江昭《超越帝国主义:一九二一至一九三一年远东新秩序的寻求》
◎学术报导
王树槐: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研讨会
李云汉:中华民国建国史讨论会的召开及其成果
吕实强:「孙逸仙博士与香港」国际学术会议
陈三井:简记横滨「三民主义与中国──辛亥革命七十週年研讨会」
毕昂高:法国对近代及现代中国之研究概况简介
陆宝千:略记近史所庋藏于润生所赠文件
第十二期 民国72年6月
李恩涵:左宗棠的经世思想
王尔敏:滦州石佛口王氏族系及其白莲教信仰的传承
赵中孚:近代中国军事因革与现代化运动
张秋雯:光绪三十二年的南昌教案
陆宝千:民国初年康有为之孔教运动
张玉法:民初对制宪问题的争论
范毅军:广东韩梅流域的糖业经济,1861-1931
张瑞德:平汉铁路营运状况分析,1906-1935
Samuel C. Chu:Early 20th Century Chinese Christian Writers and
the Church Indigenization Movement
Young-tsu Wong:Chang Ping-lin and the Rising Chinese Revolutionary Movement, 1900-1905
Lee Kuo-chi:Social Changes of the Frontier Areas of China during the Ch"ing Dynasty
Chang P"eng-yuan:Provincial Assemblies: The Emergence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1909-1914
Wang Shu-hwai:The Effect of Railroad Transportation in China,1912- 1927
F. Gilbert Chan:Sheng Shih-Ts"ai"s Reform Programs in Sinkiang: Idealism or Opportunism?
◎书评
蒋永敬:吴着《孙逸仙先生传》评介
张朋园:骆编:《中国的现代化》
李孝悌:评介贾祖麟着《中国近代的知识份子与国家》
◎学术报导
何丙郁:何丙郁博士在本所讲述对李约瑟和「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认识
艾 恺:论目前在西方的中国地方史研究的趋向
苏云峰:「辛亥革命研讨会」记略
李国祁、王树槐、张朋园:参加全美中国研究协会年会及访问各大学观感报告
陈三井:法国所藏勤工俭学运动史料介绍
吕实强、李孝悌、孙 斌: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及台中市收藏有关台湾史料初步调查报告
张玉法、张瑞德:台南市和高雄市收藏有关台湾史料初步调查报告
第十三期 民国73年6月
金承艺:关于李连英的记述
王尔敏:经世思想之义界问题
李齐芳:清雍正皇帝两次遣使赴俄之谜──十八世纪中叶中俄关係之一幕
陈三井:新民学会之成立及其在法活动
张玉法:民国初年的国会(1912-1913)
谢国兴:塘沽协定的由来及其意义
苏云峰:广雅书院(1888-1902)
黄福庆:甲午战前日本在华的谍报机构:──论汉口乐善堂与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
陈永发:从 Ralph Thaxton 的研究论抗日时期中共在太行山地区及其附近的活动
魏秀梅:从量的观察探讨清季驻防副都统之人事嬗递
◎学术报导
吕实强、黄嘉谟、王 玺、李健民:台中县及南投县有关台湾史料史蹟的初步调查报告
张玉法、赵中孚、范毅军、张瑞德:台南县和高雄县收藏有关台湾史料初步调查报告
苏云峰、朱浤源:花莲县和台东县收藏有关台湾史料初步调查报告
王 萍、罗久蓉:宜兰县有关台湾史料史蹟初步调查报告
吕实强、陆宝千、陈三井、朱浤源:彰化县收藏有关台湾史料初步调查报告
第十四期 民国74年6月
熊秉真:从唐甄看个人经验对经世思想衍生之影响
黄嘉谟:清季的广西边防
张存武:清季中韩关係之变通
许雪姬:二刘之争与晚清台湾政局
罗久蓉:康有为的历史观及其对时局与传统的看法
王树槐:江苏淮南盐垦公司的垦殖事业(1901-1937)
陈三井:周恩来旅欧时期的政治活动(1921-1924)
张忠栋:胡适从「努力」到「新月」的政治言论
王聿均:战时日军对中国文化的破坏
Samuel C. Chu: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from U.S.A.
◎史料介绍
王尔敏:一八五四年上海「泥城之战」原图
◎书评
张朋园:周着《胡适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
李健民:评介 Clifford 着《一九二五年的上海:中国的城市民族主义与外人特权的维护》
K. S. Liew:Chong, Americans and Chinese Reform and Revolution, 1898-1922
◎学术报导
沈云龙、李国祁、王聿均、王树槐:「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座谈会发言纪录
张朋园、熊秉真、许雪姬、罗久蓉、谢国兴:云林县有关台湾史蹟史料初步调查报告
陈三井、陆宝千、范毅军、朱浤源:屏东县有关台湾史料史蹟初步调查报告
黄福庆、魏秀梅、张秋雯、张瑞德:苗栗县有关台湾史料史蹟初步调查报告
第十五期 上册 民国75年6月
熊秉真:十七世纪中国政治思想中非传统成份的分析
刘广京、周启荣:皇朝经世文编关于「经世之学」的理论
王尔敏:近代史上的东西南北洋
汪荣祖:康有为章炳麟合论
陈三井:张继与勤工俭学
谢国兴:民初汉冶萍公司的所有权归属问题(1912-1915)
张玉法:二次革命:国民党与袁世凯的军事抗争(1912-1914)
王树槐:国人对兴建铁路的争议(1859-1889)
杨翠华:历史地质学在中国的发展(1912-1937)
李恩涵:九一八事变前中美撤废领事裁判权的交涉──北伐后中国「革命外交」的研究之三
黄福庆:论后藤新平的满洲殖民政策
蓝旭男:收回旅大与抵制日货运动
第十五期 下册 民国75年12月
赵中孚:清代东三省北部的开发与汉化
李国祁:道咸同时期我国的经世致用思想
陆宝千:论罗泽南的经世思想
张朋园:胡适与梁启超──两代知识分子的亲和与排拒
张忠栋:在动乱中坚持民主的胡适
沈松侨:五四时期章士钊的保守思想
陈昭璇:日本与北京关税特别会议
张 力:一九三○年代中国与国联的技术合作
刘凤翰:论太原会战及其初期战斗──平型关作战
第十六期 民国76年6月
魏秀梅:清代科场迴避制度,1645-1906──以文场乡会试为例
黄克武:理学与经世──清初「切问斋文钞」学术立埸之分析
陆宝千:爱日草堂诸子──常州学派之萌坼
张存武:中国对西方窥伺琉球的反应,1840-1860
张秋雯:古田菜会的反教事件
张玉法:清末民初的外资工业
吕实强:民初四川的省议会,1912-1926
韦慕庭:孙中山的苏联顾问,1920-1925
李健民:北京三一八惨案(民国十五年)
王树槐:浙江长兴煤矿的发展,1913-1937
苏云峰:罗家伦与清华大学
李云汉:卢沟桥事变: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开端
陈慈玉:抗战时期的四川蚕桑业
刘凤翰:论「百团大战」
王聿均:抗战时期诗歌之形式和内容──「抗战文学」论之一
Suzanne Wilson Barnett:Foochow"s Academies: Public Ordering
and Expanding Educatio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第十七期 上册 民国77年6月
陈志让:试论边缘地区的农业商业化
黎志刚:轮船招商局国有问题,1878-1881
张朋园:理性与傲慢:清季贵州田兴恕教案试释
陈三井:基督教青年会与欧战华工
黄福庆:邹鲁与国立中山大学
李国祁:民国十四年汪精卫的争权
李恩涵:九一八事变(1931)前中英撤废领事裁判权的交涉──北伐后中国「革命外交」的研究之四
陈永发:中共早期肃反的检讨──AB团案
Ursula Richter:Did Yuan Shih-kai"s Son Dine with the Kaiser?
Some Evidences for Yuan K"o-ting"s Journey to Germany in 1913
C. Martin Wilbur:The Beginnings of the Farmers Movement in Kwangtung, 1924-1926
第十七期 下册 民国77年12月
陈存恭:张之洞在山西,1882-1884
张玉法:清末民初的官督商办工业
何汉威:清末赋税基準的扩大及其局限──以杂税中的菸酒税和契税为例
吕芳上:清末的江西省谘议局,1909-1911
陆宝千:章炳麟之儒学观
黄克武:从申报医药广告看民初上海的医疗文化与社会生活,1912-1926
林明德:伪满洲国与反满抗日运动
王树槐:张人杰与淮南煤矿,1928-1937
杨翠华:蒋梦麟与北京大学,1930-1937
朱浤源:1930年代广西的动员与重建
刘凤翰:论抗战前日人对中国军事之调查
第十八期 民国78年6月
魏秀梅:清代任官之籍贯迴避制度
熊秉真:清政府对江西的经营
王尔敏、吴伦霓霞: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香港处士翁仕朝生平志行
Chang P"eng-yuan:Constitutionalism in the Late Qing ── Conception and Practice
朱浤源:近代广西的交通建设
张 力:近代国人的开发西北观
沈松侨:从自治到保甲:近代河南地方基层政治的演变,1908-1935
吕芳上:民国初年的江西省议会,1912-1924
杨翠华:中基会的成立与改组
李恩涵: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屠杀令问题
张玉法:清末民初的民营工业
第十九期 民国79年6月
朱浤源:近代广西货币的变革(1662-1937)
Chang P"eng-yuan:Moderniz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a, 1860-1949
黎志刚:轮船招商局经营管理问题,1872-1901
周明之:王国维的教育思想
王尔敏:中国近代知识普及化传播之图说形式──点石斋画报例
Chang Yu-fa:Societal Change in Modern China, 1890s-1980s
吴伦霓霞:兴中会前期(1894-1900)孙中山革命运动与香港的关係
黄自进:犬养毅与孙中山的革命运动──援助动机的探讨
陆宝千:章炳麟之道家观
陈仪深:太虚法师的政治思想初探
李孝悌:从中国传统士庶文化的关係看二十世纪的新动向
黄福庆:满铁调查部的调查事业
陈三井:民初西南大学之倡设与弃置
李健民:民国十五年四川万县惨案
林明德:日本对华北的经济侵略(1933-1945)
胡国台:抗战时期教育经费与高等教育品质:1937-1945
张淑雅:美国对台政策转变的考察(1950年12月-1951年5月)
第二十期 民国80年6月
陈秋坤:平埔族岸里社潘姓经营地主的崛起,1699-1770
王尔敏:宁波口岸渊源及其近代商埠地带之形成
吕实强:论洋务运动的本质
张存武:韩俄接触与中韩关係,1862-1874
许雪姬:台湾中华总会馆成立前的「台湾华侨」,1895-1927
苏云峰:清华的人文教育传统
Ursula Richter:Richard Wilhelm── Founder of a Friendly China
Image in Twentieth Century Germany
李宇平:试论梁启超的反通货膨胀言论
陆宝千:章太炎之论墨学
张玉法: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党,1911-1913
黄自进:吉野作造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与态度的转变
张启雄:「独立外蒙」的国家认同与主权归属交涉
王树槐:首都电厂的成长,1928-1937
李恩涵:日军南京大屠杀所涉及的战争国际法问题
Su-Ya Chang:Unleashing Chiang Kai-shek?
Eisenhower and the Policy of Indecision toward Taiwan, 1953
谢国兴:安徽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变迁,1877-1937
第二十一期 民国81年6月
王树槐:江苏武进戚墅堰电厂的经营(1928-1937)
赖惠敏:社会地位与人口成长的关係──以清代两个满洲家族为例
张寿安:淩廷堪的礼学思想──「以礼代理」说与清乾嘉学术思想之走向
熊秉真:传统中国的乳哺之道
王尔敏:传统中国庶民日常生活情节
李恩涵:中英收交威海卫租借地的交涉(1921-1930)
魏秀梅:清代审案迴避制度
李达嘉:五四前后的上海商界
苏云峰:清华学校──美国早期(和平演变)中国的重要孔道
张秋雯:清代雍乾两朝之用兵川边瞻对
张启雄:中华思想下的「外蒙主权」谈判──民初陆库北京会议
黄嘉谟:广西新军与辛亥革命
朱浤源:广西教育的初期现代化(1902-1937)
沈松侨: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民国时期的宛西自治,1930-1943
洪秋芬:日据初期台湾的保甲制度(1895-1903)
许文堂:中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建与没落(1924-1930)
林明德:日俄战争后日本势力在东北的扩张
张玉法:民国初年山东省行政制度的变革(1912-1937)
翟志成:熊十力在广州(1948-1950)
黄自进:吉野作造对孙中山的认识与评价
陆宝千:章太炎对西方文化之抉择
张瑞德:抗战时期陆军的人事管理
Chang Su-Ya:The Limited War Controversy: U.S. Policy toward Communist
China"s Intervention in Korea, Summer 1950-Spring 1951
第二十二期 上册 民国82年6月
王树槐:设立沪西电力公司的谈判,1932-1935
赖惠敏:清代皇族的过继研究
范毅军:走私、贪污、关税制度与明清国内货物流通税的徵收──明清时代关税资料性质的检讨
林满红:银与鸦片的流通及银贵钱贱现象的区域分布(1808-1854) ──
世界经济对近代中国空间方面之一影响
李宇平:试析三○年代中国的经济恐慌论
李达嘉:上海商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1905-1911)
张朋园:立宪派的「阶级」背景
吕芳上:寻求新的革命策略──国民党广州时期的发展(1917-1926)
朱浤源:再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李健民:清嘉庆元年川楚白莲教起事原因的探讨
张秋雯:清代嘉道咸同四朝的瞻对之乱──瞻对赏藏的由来
沈怀玉:行政督察专员制度之创设、演变与功能
魏秀梅:琦善在豫鲁的政绩,1814-1829
黄自进:吉野作造在五四时期的对华文化交流
第二十二期 下册 民国82年6月
李恩涵: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晋东北、冀西、冀中的「三光作战」
陈在正:牡丹社事件所引起之中日交涉及其善后
张淑雅:安理会停火案:美国应付第一次台海危机策略之一
张启雄:钓鱼台列屿的主权归属问题──日本领有主张的国际法验证
黄福庆:满铁调查部检肃事件之背景探讨
苏云峰:清华校长人选和继承风波(1918-1931)
罗久蓉:抗战胜利后教育甄审的理论与实际
徐明华:中央研究院与中国科学研究的制度化
王尔敏:清廷「圣谕广训」之颁行及民间之宣讲拾遗
李孝悌:民初的戏曲改良论
张寿安:淩廷堪与清中叶的崇礼学风
陆宝千:马浮之六艺论
第二十三期 上册 民国83年6月
熊秉真:中国近世士人笔下的儿童健康问题
王尔敏:中国传统记诵之学与诗韵口诀
赖惠敏:清代皇族的家族结构与财产分配
陆宝千:述马浮之以佛释儒
魏秀梅:琦善在两江的政绩,1825-1827
林满红:嘉道年间货币危机争议中的社会理论
李恩涵:左宗棠与清季政局
李达嘉:从「革命」到「反革命」──上海商人的政治关怀和抉择,1911-1914
张玉法: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闻与言论,1915-1923
黄自进:从「二十一条要求」看吉野作造的日本在华权益观
游鉴明:日据时期的台籍护士
第二十三期 下册 民国83年6月
陈慈玉:日本对山西的煤矿投资(1918-1936)
张春兰:顾维钧的和会外交──以收回山东主权问题为中心
许雪姬:台湾总督府的「协力者」林熊徵──日据时期板桥林家研究之二
王树槐:上海浦东电气公司的发展,1919-1937
马文英:德国军事顾问团与中德军火贸易关係的推展
李宇平:恐慌之救济与与法币政策的形成(1932-1935)──货币改革说与贸易平衡说的对立与消长
翟志成:中共与党内知识分子关係之四变,1921-1949
陈仪深:国共斗争下的自由主义(1941-1949)
罗久蓉:抗战胜利后中共惩审汉奸初探
张淑雅:台海危机前美国对外岛的政策(1953-1954)
谢国兴:企业发展与台湾经济:一个历史学的研究法
Ursula Richter:Historical Scepticism in the New Culture Era: Gu Jiegang
and the "Debate on Ancient History"
第二十四期 上册 民国84年6月
陆宝千:马浮之易学──儒学新体系之基础
黄克武: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以严译《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为中心之分析
程一凡:经世家顾炎武的史学精神
魏秀梅:清代之乡试考官
王尔敏:王韬生活的一面──风流至性
熊秉真:疳──中国近世儿童的疾病与健康研究之二
杨翠华:任鸿隽与中国近代的科学思想与事业
张启雄:民初中俄蒙恰克图会议的名分论争与交涉──外蒙国号帝号年号及政府名义的改废
黄福庆:九一八事变后满铁调查机关的组织体系(1932-1943)
张淑雅:金马撤军?──美国应付第一次台海危机策略之二
第二十四期 下册 民国84年6月
赖惠敏:清代皇族的经济生活
王树槐:江苏省第一家民营电气事业──镇江大照电气公司,1904-1937
唐启华:北洋政府时期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之初步研究
李宇平:一九三○年代中国城乡问题的思想渊源──所得全面低减说与所得分配不均说的争议
林满红:台湾与东北间的贸易(1932-1941)
陈慈玉:战时日本对华北煤矿的统制(1937-1945)以太原集团和胶济集团为例
张瑞德:抗战时期国军的参谋人员
李恩涵:日军在山东的「扫蕩战」与「三光作战」(1937-1945)
罗久蓉:历史情境与抗战时期「汉奸」的形成──以一九四一年郑州维持会为主要案例的探讨
Alexander G. Larin:Chinese Immigration in Russia, 1850"s-1920"s
第二十五期 民国85年6月
熊秉真:小儿之吐──一个中国医疗发展史和儿童健康史上的考察
王尔敏:明清以来民间之文字游戏与庸俗诗裁
胡国台:皇权、官僚与社会秩序──清代乾隆朝张洪舜兄弟盗案研究
梁元生:清末的天津道与津海关道
张秋雯:丁宝桢川督任内对藏局的因应
王树槐:上海闸北水电厂商办的争执,1920-1924
叶其忠:从张君劢和丁文江两人和〈人生观〉一文看1923年「科玄论战」的爆发与扩展
李恩涵: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对东北(伪满洲国)的毒化政策
黄自进:犬养毅与九一八事变
王大刚:The USSR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astern Turkestan Republic in Xinjiang
张淑雅:文攻武吓下的退缩:美国决定与中共举行大使级谈判的过程分析,1954-1955
◎研究讨论
黄克武:论李泽厚思想的新动向:兼谈近年来对李泽厚思想的讨论
第二十六期 民国85年12月
黄一农﹕明清天主教在山西绛州的发展及其反弹
黄克武: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以墨子学为中心之分析
王世宗﹕「新帝国主义」中的逆流﹕莎士保理与英国的远东政策
陈慈玉﹕抚顺煤矿的发展,1907-1931
叶其忠:1923年「科玄论战」评价之评价
余敏玲﹕国际主义在莫斯科中山大学,1925-1930
张 力﹕从「四海」到「一家」:国民政府统一海军的再尝试,1937-1948
马幼垣﹕抗战期间未能来华的外购舰
陈仪深﹕政权替换与佛教法师的调适──以一九四九年前后的明真、虚云、道安、印顺为例
第二十七期 民国86年6月
王尔敏:盛宣怀与中国实业利权之维护
李恩涵:日本在华北的贩毒活动(1910-1945)
李达嘉:袁世凯政府与商人(1914-1916)
王树槐﹕九江映庐电灯公司:自营与政府的整理(1917-1937)
吕芳上:北伐时期英国增兵上海与对华外交的演变
李宇平:一九三○年代中国的救济经济恐慌说(1931-1935)
◎书评与书评论文
周婉窈: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by Dorothy Ko
姚开阳:《中国战史大辞典──兵器之部》,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印
孙隆基:Global Space and the Nationalist Discourse of Modernity:
The Historical Thinking of Liang Qichao, by Xiaobing Tang
蒋永敬:《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五卷,杨天石、牛大勇、习五一等编着
王克文:The Shanghai Green Gang: Politics and Organized Crime, 1919-1937, by Brian G. Martin
余敏玲:DRG(<)^ rjvbynthy="" b="" yfwbjyfkmyj-htdjk.wbjyyjt="" ldb;tybt="" d="" rbnft%="">)^>
Ljrevtyns^ n&1^ 1920-1925, 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编
《俄共中国革命祕档(一九二○~一九二五)》,郭恆钰着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运动(1920-192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
《联共、共产国际与中国(1920-1925)》,李玉贞译
张淑雅:The Practice of Power: US Relations with China since 1949, by Rosemary Foot
陈永发:Hungry Ghosts: Mao’s Secret Famine, by Jasper Becker
《人祸:「大跃进」与大饑荒》,丁抒着
《庐山会议实录》,李锐着
《大跃进亲历记》,李锐着
第二十八期 民国86年12月
刘祥光:中国近世地方教育的发展──徽州文人、塾师与初级教育(1100-1800)
巫仁恕:明末清初城市手工业工人的集体抗议行动──以苏州城为探讨中心──
王俊中:「满洲」与「文殊」的渊源及西藏政教思想中的领袖与佛菩萨
赖惠敏:乾隆朝内务府的当铺与发商生息(1736-1795)
王树槐:国民政府接管民营电厂的政策与实践──以南昌开明电灯公司为例
◎研究讨论
岸本美绪:评林满红〈世界经济与近代中国农业──清人汪辉祖一段乾隆粮价记述之解析〉一文
林满红:与岸本教授论清乾隆年间的经济
◎书评
吴蕙芳:小川阳一着《依日用类书谈明清小说的研究》(日文书)
郑永昌:评介岸本美绪着《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变动》(日文书)
许世融:滨下武志着《近代中国的国际的契机──朝贡贸易制度与近代亚细亚》(日文书)
赵祐志:杉原薰着《亚细亚间贸易的形成与构造》(日文书)
陈国栋:The Origins of Chinese Kongsi by Wang Tai Peng
郑晓时:The Soldier and the Citizen: the Role of the Military in Taiwan"s Development by Monte R. Bullard
刘士永:Economics and the Historian by Thomas G. Rawski et. al
第二十九 期 民国87年6月
张秋雯:清季鹿传霖力主收回瞻对始末
林满红:「大中华经济圈」概念之一省思──日治时期台商之岛外经贸经验
余敏玲:俄国档案中的留苏学生蒋经国
朱浤源:救亡兼启蒙的良方:雷沛鸿训政式普及教育改革思想
李恩涵:日本在华中的贩毒活动(1934-1945)
林美莉:抗战时期法币的大小票问题:通货发行与物价上涨史实的一个观察
◎书评
林美莉:评介戴建兵着《金钱与战争──抗战时期的货币》
第三十期 民国87年12月
张存武:朝鲜人所知的盛世琉球
吕妙芬:圣学教化的弔诡:对晚明阳明讲学的一些观察
李勤璞:白喇嘛与清朝藏传佛教的建立
黄克武:梁启超与康德
张朋园:安福国会选举──论腐化为民主政治的绊脚石
苏云峰:抗战前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1929-1938
潘光哲:郭沫若与〈甲申三百年祭〉
第三十一期 民国88年6月
巫仁恕:明清之际江南时事剧的发展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心态
魏秀梅:曹振镛政绩考
王树槐:政府接管前后的广州电力公司,1909-1938
李恩涵:日本在华南的贩毒活动,1937-1945
许雪姬:皇民奉公会的研究──以林献堂的参与为例
叶其忠:张东荪生卒年记载误差之省思: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关係间的一个小个案
◎问题与讨论
王俊中:与李勤璞先生商榷入关之前满洲藏传佛教「建立」的问题
李勤璞:敬答 王俊中先生
第三十二期 民国88年12月
林满红:日本政府与台湾籍民的东南亚投资(1895-1945)
游鉴明:近代华东地区的女球员(1927-1937):以报刊杂誌为主的讨论
赖惠敏:从契约文书看清代旗地政策与典卖(1644-1820)
吕妙芬:儒释交融的圣人观:从晚明儒家圣人与菩萨形象相似处及对生死议题的关注谈起
金观涛、刘青峰: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意义演变──从晚清到《新青年》
陈仪深:自由民族主义之一例──论《独立评论》对中日关係问题的处理
李达嘉:1920年代初期上海商人的民治运动──对军阀时期商人政治力量的重新评估
第三十三期 民国89年6月
游鉴明:日治时期台湾学校女子体育的发展
沈松侨:振大汉之天声──民族英雄系谱与晚清的国族想像
张秋雯:赵尔丰与乡城之役(1905-1906)
冯筱才:江浙商人与1924年的「齐卢之战」
叶其忠:1923年「科玄论战」前张君劢对欧战四个看法之嬗变及其批评
◎书评
Li-Min Liou: Print ad Politics: "Shibao" and the Culture of Reform in Late Qing China by Joan Judge
第三十四期 民国89年12月
曹天忠:国民基础教育与广西基层社会建设
余敏玲:蒋介石与联俄政策之再思
张宁:在华英人间的文化冲突:上海「运动家」对抗「鸟类屠害者」,1890-1920
巫仁恕:节庆、信仰与抗争──明清城隍信仰与城市群众的集体抗议行为
洪秋芬:日治初期葫芦墩区保甲实施的情形及保正角色的探讨(1895-1909)
许文堂:十九世纪清越外交关係之演变
第三十五期 民国90年6月
金观涛、刘青峰:从「群」到「社会」、「社会主义」──中国近代公共领域变迁的思想史研究
叶其忠:张东荪是何意义的「唯心主义者」?──张东荪的「唯心主义者」标籤及其自评析论
张朋园:国民党控制下的国会选举(1947-1948)
吕妙芬:明代吉安府的阳明讲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