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全面推进近代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近代史-全面推进近代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近代史-全面推进近代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全面推进近代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50周年。李铁映院长因故不能到会,他嘱我代表他向近代史研究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已经过世的老一辈着名学者范文澜、刘大年、罗尔纲等表示深深的敬意与怀念,向今天仍在研究岗位上辛勤耕耘的老中青学者表示感谢。他让我代表他讲四点意见:
第一,近代史研究非常重要。早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就明确提出要认真地、有组织地、系统地研究中国近代史。毛主席说:“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才,分工合作地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
中国近代史学科除了自身的科学性之外,还对现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今天是从昨天发展而来的,不懂得中国的昨天,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国的今天。近代中国的国情,是对我们的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会成为我们的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因此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从来都与中国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纯考据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当然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学科建设所需要的,是值得做的,但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是要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回答我们现实生活所遇到的问题,为现实生活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50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基本上遵循这些原则,我来院工作后感到,近代史所的学者们也是遵循着上述原则的。在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在与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战争责任的斗争中,我院近代史所学者们所提供的历史学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历史知识,而且对于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起到了有益作用。今后我院的近代史研究仍应坚持这一正确的原则,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学尤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科学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体系的形成,是学者们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之后的事情。这个体系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发展,可能而且必然会有许多不足或问题,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和不足,要不断地修正、弥补科学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体系,使之日趋完善。但是我们不能由此怀疑甚至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否认唯物史观对指导历史研究普遍意义,否认多年以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所形成而且经过实践检验的一些基本观点。
第三,要更好地贯彻“双百”方针。我们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是并不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代替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在历史研究中,我们并不提倡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教条,历史研究中的严肃结论,都要从研究中得出,都要从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概括中得出。中国近代史研究对于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历史学来说,是新的学科,是发展中的学科。学科发展中的各种观点,必须不断地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中国近代史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学术观点,各种各样的学术范式和研究方法,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允许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学术观点、学术范式、学术方法的存在与发展,鼓励和支持各种各样的学术流派之间的自由辩论与探讨。只有这样,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才会永葆青春,才会永远生机勃勃。历史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也是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不断取得进步,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的方针。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的不同的学派之间可以自由争论。这也是我们应当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第四,继承和发扬史学研究的优良学术传统。历史学研究领域里的任何成功都是学者们甘于寂寞,勤于阅读,勤于思考,乐于奉献的结果。近代史研究所在范文澜等老一代学者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一套优良传统,希望近代史研究所年轻一代学者能够继承老一辈的优良学术传统,厚积薄发,后来居上,将中国近代史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将老一辈学者开创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香火”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
当然,要使我们年轻一代的学者真正做到安心于学术研究,除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品德修养外,还应该不断地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这几年,国家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加大了对教育、科技以及对我院的投入。改革开放20年来,国家财政支出的教育经费19年增加了21.9倍,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7郾2%上升到20郾2%。现比重已达到或高于发达国家支付水平。但由于我国的综合国力还有限,目前我们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还较低。尽管我们正在想办法,也想了一些办法,但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相信同志们能正确对待、体谅国家的难处。院、所两级应充分地利用政府所给予的政策,提高制度创新、观念创新的能力,使科研经费、管理经费的来源真正实现多元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肩负着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创新与发展的重大使命。过去的50年,近代史研究所确实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拥有范文澜、刘大年、罗尔纲这样一批贡献卓着的学术大师,而且也涌现了一代又一代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造诣很深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出版了像《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稿》、《帝国主义侵华史》、《中华民国史》、《十九世纪的香港》等在国内外影响很大的优秀着作。当我们纪念近代史研究所创办50周年,并迈进新的千年的时候,近代史研究所的全体同志应该珍惜自己研究所的光荣的过去,更应该通过不断创新的刻苦努力,巩固近代史研究所在国内外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的地位,不断推出优秀人才、精品力作,培养出更多的大师级的学者,全面推进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