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王希亮:“镜泊湖连环战”——抗战初期的一场重大战役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抗日战争-王希亮:“镜泊湖连环战”——抗战初期的一场重大战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希亮:“镜泊湖连环战”——抗战初期的一场重大战役
编者按:经国内专家学者历时多年考证,发生在1932年、由中共党员李延禄直接指挥的“镜泊湖连环战”,规模大、日军伤亡多,在抗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东北抗联史料未被充分挖掘,相关研究尚待深入,加之侵华日军刻意遮掩,这场辉煌战役的真相被历史湮没。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邀请有关专家撰写了一组文章,详细介绍“镜泊湖连环战”的经过,以揭示历史事实,缅怀先烈功勋,弘扬抗战精神。本文作者王希亮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当局奉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关东军仅以一个师团的兵力轻取辽宁、吉林两省,随即向北满地区进犯,东北全境沦陷在即。在民族危亡关头,东北爱国军民自发组成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冲上抗击侵略、守土卫民的战场,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虏的精神。“镜泊湖连环战”就是发生在抗战初期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一场重大战役。
中国国民救国军的兴起
1932年2月8日,原吉林军营长王德林在延吉小城子誓师抗日,宣布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附近爱国民众纷纷自带枪马来投,不数日拥众万余人。中共满洲省委对这支抗日武装予以特别关注,特派与王德林有旧交的中共党员李延禄进入救国军,协助王德林共赴国难,被王德林委任为救国军参谋长。2月20日,救国军兵分三路对敦化县城突发攻击,城内日伪军仓促应战,事先潜入城内的救国军战士及爱国警团趁机四处点火,救国军顺利突破南门,占领了制高点炮台,毙伤日军守备队长长谷大尉以下50余人,救国军首战告捷。城内青壮和青年学生踊跃参加救国军,爱国士绅热情捐款,普通民众自愿组织担架队、慰问队。然而不出几日,大股日军出动反扑,又有飞机和重炮猛轰,几处城池坍塌,多处民房被毁。王德林考虑到敌势汹汹,硬顶必然殃及百姓,遂下令撤出敦化,部队转向镜泊湖山区。
当时,日军已经占据北满重镇哈尔滨。曾在哈尔滨打响抗日保卫战的吉林自卫军总司令李杜,率领所部撤往哈东的珠河(今尚志)、方正、延寿一线,准备联合黑龙江的马占山,伺机反攻哈尔滨。
日本侵略军为了对付风起云涌的东北各地义勇军,急从国内增调大批兵力,控制各大中城市、交通枢纽和要害关隘。同时玩弄“和谈”阴谋,诱降了吉林自卫军前敌总指挥,然后出动重兵攻袭哈东,李杜等部应战不利,相继撤回松花江下游的依兰一带。
“镜泊湖连环战”重创日军
趁哈东一带空虚,日军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郎命令侵华日军主力、第十五旅团长天野六郎率兵前往绥宁“征剿”王德林所部。据20世纪90年代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公开的档案史料记载,天野所率部队包括野炮兵第二联队第二大队、骑兵第二联队一个小队、工兵一小队、自动车一小队、师团通信队一部、装甲自动车一小队等,总兵力近千人,乘铁甲列车直扑海林。
1933年11月,东北义勇军总司令宣传处编写的《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以下简称《血战史》)中,也记载田(天)野旅团长统帅“日兵千余名”。除天野部队外,另有日军独立守备大队第六大队长上田利三郎组成上田支队,从敦化出动北进,企图两路夹击,将在绥宁一带立足未稳的救国军一举扼杀。
日文资料记载,天野旅团于1932年3月4日从一面坡出发,3月6日进入海林,当日下午3时进入宁安。《血战史》的记载在时间上与日方略有出入,记载天野旅团进入海林为3月4日。战斗状况是,天野旅团一部刚刚进入海林,遭到救国军刘万魁团的突袭,“彼此肉搏,殊为激烈”“毙敌84名,(救国军)阵亡杨团附、吴营长、黄连附以下26名,负伤23名”。天野旅团惶惶然进入宁安死守不出,等待上田支队。3月18日(一说13日),上田支队从敦化出发,进至敦宁公路的“墙缝”地带(“墙缝”位于牡丹江入口处的“小龙湾”,据当地人介绍,过去河边的山坡光秃无树,沿河5里长都是一人多高的岩石壁,墙一样的岩石壁时断时续,被当地人称为“墙缝”,是当时日军入侵的必经之地。这种地势,若埋伏在岩石后,扼守各个缝口,非常方便用手榴弹集中消灭向上进攻的敌人)时,爱国猎人陈文起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把敌人引进救国军的伏击圈。《血战史》记载,“墙缝”战斗“计毙敌120名,负伤数目不明”“我军阵亡连长卓景福、连附卢庆以下9名”。上田支队受挫后向镜泊湖的南湖头进军,在这里又遭到救国军孔宪荣、姚振山等部的阻击,“计毙敌132名”,“我军阵亡15名”。上田支队接连受挫,恼羞成怒,兵至鹦哥岭(一说松乙沟)时,为防备救国军的伏兵,竟施放硫磺弹焚烧山林,救国军猝不及防,“救国军连长朴永和以下90名官兵殉国”。是役“毙敌13名,获三八式枪12支,子弹3000余粒”。救国军经过一系列战斗,部队颇有减员,武器弹药也现不足。救国军参谋长李延禄急向驻绥芬河的东北军第21旅旅长张治邦“借兵”,张治邦特派骁将张永铭连长率一个连协同救国军作战。在李延禄的指挥下,救国军补充团与张永铭连埋伏在关家小铺一带,又一次给予上田支队重创。但在激战中,张永铭连长及大部分官兵壮烈殉国,活下来的只有连司务长等11人。《血战史》记载,关家小铺战斗“毙敌26名”“李参谋长部下阵亡张连长以下63名”。
另据1979年出版的《过去的年代——关于东北抗联四军的回忆》一书(李延禄口述,骆宾基整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载,溃退日军在撤回哈尔滨之际,在高岭子又遭遇铁路工人抗日武装的袭击,颇有损失。
综上,在整个“镜泊湖连环战”中,如果按照《血战史》的记载,救国军计击毙日军375人,救国军官兵牺牲203人。20世纪80年代,东三省学界联合进行东北抗日联军史的研究。90年代初,相继出版《东北抗日联军史》及各军史。其中,《东北抗联第四军》一书对“镜泊湖连环战”的记述是:“王德林批准了补充团在墙缝……打伏击战的计划,并把库存的一批手榴弹调拨给补充团,还在补充团左右翼布置了掩护兵力”,是役“击毙日军松本大尉以下120余名”,另在松乙沟,上田支队“被打死30余人”。上田支队与天野旅团在宁安会合时,“兵力已损失1/3以上”。为准确起见,该书作者龚惠与时任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东北抗日联军史》编写组负责人之一的金宇钟曾特意拜访过李延禄,征求对《东北抗联第四军》以及“镜泊湖连环战大捷”等细节描述的意见,李延禄没有表示异议,并为《东北抗联第四军》作了序。序言中说,“书稿用铁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的罪行,如实地介绍了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英勇斗争的史实”。
连环战后救国军坚持抗战
救国军组织的“镜泊湖连环战”,不仅遏止了日军沿中东路偷袭吉林自卫军后方的企图,支援了哈尔滨东线以及松花江北各作战部队的军事行动,而且重创了来犯日军,取得抗日义勇军战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战绩。连环战后,王德林率领救国军转战在绥宁一线,并受任吉林自卫军左路副总指挥,配合吉林自卫军和马占山部反攻哈尔滨。1932年4月下旬,吉林自卫军兵分三路反攻哈尔滨,马占山部队也在松花江北展开了军事行动,各路大军一度兵临哈埠周边的宾县、松浦和对青山一线,对哈尔滨构成威胁。为固守北满重镇哈尔滨,日军收买齐齐哈尔汉奸武装袭扰马占山部队的后方,马部只得后撤。对吉林自卫军,日军采取偷袭战术,利用舰船从水路突袭自卫军大本营依兰,依兰失守,致使前线部队失去后方的补给。日军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吉黑义勇军联合反攻哈尔滨的重大战役功败垂成。当年10月,日军以第十四师团为主力沿中东路向吉林自卫军及救国军活动的宁安、绥芬河、虎林、密山、饶河一带进击,另有伪军几个旅的兵力配合。1932年末,王德林退守东宁县城,准备做最后一搏。1933年1月5日,6000余名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兵分两路向东宁县城猛攻,王德林指挥所部坚守了一周左右,终因敌强我弱,弹械两亏,无力支撑。1月13日,王德林率余部撤出县城,转入苏联境内。临行前,王德林委任吴义成为代总司令、周保中为参谋长,令他们收整残部,继续坚持抗日斗争。王德林率领的中国国民救国军的抗日活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救国军余部仍然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抗战。更可贵的是,救国军余部中有一大批官兵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中。
1933年冬,周保中率领一队人马进入宁安,联合工农义务队以及救国军余部柴世荣、傅显明、王汝起、王毓峰、李荆璞等部,成立绥宁反日同盟军。1935年初改编成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副军长柴世荣以及师长傅显明、王毓峰、王汝起、李荆璞等人都是原救国军的骨干力量。在后来的残酷斗争中,柴世荣、王汝起、王毓峰、傅显明英勇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王德林入关后,李延禄率补充团进入宁安南部,成立救国游击军,原救国军旧部史忠恒、杨太和、李凤山、冯守臣等人主动投身到救国游击军中。后来,这支部队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李延禄为军长,史忠恒、杨太和、李凤山、冯守臣任师长,继续与侵略者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忠恒等人最后把一腔热血洒在白山黑水间。
1938年12月20日,王德林在家乡病故。中共中央特在《解放》周刊上发表悼念文章,文中称,“在此抗战进入有利于我和不利于敌的敌我相持新阶段时,丧失这个民族老英雄,实乃我中华民族的一个损失。王将军虽已逝世,然而,他留在东北的旧部如李延禄、周保中、柴世荣等所领导的义勇军,都已参加或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王将军保卫祖国及杀敌的精神不死,愿我爱国青年,共同学习民族老英雄为国奋斗的精神,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