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之战(史上最悲壮的战役)

睢阳之战(史上最悲壮的战役)

崖山海战,陆秀夫背负年仅九岁的帝昺跳海殉国,南宋灭亡。

天宝十四载九月,安禄山以“清君侧”的名义在范阳起兵,以突厥骑兵为主混合了多个民族以及中原流民的军队向长安袭来。

这支军队号称二十万,一路上势如破竹,大小州县多数望风而降,唯独到了睢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更令后人感到诧异的是,领导士兵死守睢阳的张巡,官职不过是一个县令。

张巡于开元年间中进士,并且有留在长安做官的机会,因不想依附于杨国忠,只好到真源县任县令。安禄山起兵之后,他自己招募勇士一千多人,在雍丘多次击败叛军。

应睢阳太守许远之约,张巡率领士兵来到睢阳,共同抵御叛军南下。

睢阳,是通往江淮的要道,而江淮一带则是唐帝国最为重要的后勤补给站。“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失去了经济补给,军队自然不战自溃。于是安史叛军对睢阳城发起了猛攻。

在张巡指挥下,安史叛军在睢阳之战的首战中损失万余人,主将杨朝宗落荒而逃。朝廷得到张巡胜利的消息,加封他为河南节度副使。

当时的河南节度使为李唐宗室虢王李巨,张巡向他讨要物资用来赏赐士兵,结果被拒绝。更让人气愤的是,虢王李巨将睢阳太守许远积攒的粮饷分给了其他两郡,两郡在得到粮饷之后,立刻向叛军投降。

叛军久攻睢阳不下之际,内部也发生了矛盾。

安禄山率兵攻陷长安之后,并没有发兵追赶唐玄宗,给了唐朝廷喘息的余地。至于安禄山为何不追赶,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安禄山自己身体的原因。安禄山身体肥胖,重达三百多斤,如此体重,还能做胡旋舞,殊为不易,为了得到唐玄宗的认可,可以说拼了命了。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超重或肥胖可能引起眼疾和失明,安禄山在起兵之后视力开始下降,等到长安,基本上已经完全失明。他的身体条件不允许他继续追赶唐玄宗,他想着视力恢复之后再做打算。

二是叛军需要修整。虽然叛军一路上势如破竹,不过经过长期的交战,战线如此之长,也需要进行休息。在长安进行修整,还可以将长安的珍宝赏赐给部下,让士兵们更加卖力。

何况唐玄宗逃往的地方是四川,蜀地道路险塞,易守难攻,追赶所付出的代价比西进时要多出几倍,即便真要追赶,也要有十足把握的时候进行。

安禄山失明之后,脾气暴躁,引起了属下将官的不满,而他的儿子安庆绪害怕自己不能继承安禄山的皇位,便伙同安禄山亲信杀死了安禄山,安庆绪自立为皇帝。

安庆绪称帝之后,发兵十三万攻打睢阳,颇有破釜沉舟的架势。相对于叛军的数量,睢阳城守军不过七千人,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睢阳还能守住吗?

守不住也要守。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守不住的时候,睢阳城苦苦支撑了十个月之久。

粮食吃光之后,吃草根和马匹,到最后不得不食人。睢阳城破的时候,城内已经不足四百人。

也正是这十个月,为李唐军队的反击拖延了时间,虽然军队节节败退,但是并没有伤及筋骨,大后方的供给没有被截断。

睢阳城保卫战如此惨烈,为什么其他将领见死不救呢?

安史之乱的叛军虽然多为胡人,但是并非是靠着杀戮才占领了李唐帝国的半壁江山。对于投降的将领采取安抚的政策,因此不抵抗不仅不会遭到屠杀,还会得到赏赐。而一旦抵抗安史叛军,那么城破之后,就会进行屠城。

这样一来,很多人宁愿选择投降,即便不投降,对睢阳也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一旦睢阳守不住,也好投降,对自己也是毫发无损。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安史叛军声势浩大,很多人以为李唐帝国就这样灭亡了,抱定这个念头的就更加不敢出兵救援了。

朝廷不救援的原因是什么呢?说来也可笑,即便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太上皇唐玄宗还在和新继位的唐肃宗李亨进行政治斗争。

河南节度使李巨是由李隆基任命的,而为了掌控河南地区,李亨派出了自己任命的节度使贺兰进明。贺兰进明在顺利取代李巨之后,也曾击败安史叛军,但就是不肯发兵救助睢阳。

如果说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无法控制河南地区兴起的地方军阀,那么为什么他能指挥军队在高密等地可以击杀叛军呢?就算是本部人马的功劳,为什么可以在高密等地杀敌,前往高密就不能杀敌吗?

实际上,贺兰进明见死不救的主要原因,是他考虑到唐肃宗在后方如果发生不测,那么回兵救援,以便于自己升官发财。

睢阳之战,把当时各方势力的心思暴露地干干净净,所有人都想趁机捞一把,根本无视睢阳城内外白骨堆积如山。

最终,还是唐肃宗李亨脑子开了窍,他任命张镐为河南节度使,并让张镐联合其他四位节度使,共同前往睢阳救援。这个迟来的救援始终没能挽救睢阳城的命运,张镐紧赶慢赶,到达睢阳的时候,睢阳城已经被攻克三天了。

另一方面,郭子仪率领借来的回鹘骑兵收复了洛阳,李唐军队由原来的败退转变成了出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平定叛军只是时间问题了。

张巡最后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睢阳城破之后,张巡成为俘虏。叛军主帅尹子奇和张巡周旋了将近一年之久后,对张巡深感佩服,希望张巡可以投降。

如果想投降,何必等到耗尽最后一点力气呢?张巡固然是拒绝投降了,不仅张巡拒绝投降,他手下的将领也没有一人投降。

相传张巡就义之前,依旧神色不变,好像自己并没有失败。实际上,从起兵开始,张巡大战小战四百余场,杀敌数量占据了围攻睢阳城叛军的一半以上,而自己手下不过几千人,不论到哪里,这都是一场胜利。

张巡被害时四十九岁。

历史不会重演,时间也不会倒流,可是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当时附近的州郡派人来救援,朝廷早一点发兵援助,那么结果是否就会不一样呢?如果张巡没有固守睢阳,任由叛军南下的话,那么李唐帝国的命运又该如何呢?

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了“义利之争”,四处宣扬“舍生取义”的思想,为的是什么?即便他无法改变世界,他也不会让世界将他改变,他那个孤独的背影,正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最好的诠释。

齐国灭亡之后,田横率领徒属五百人乘船入海居岛中,田横回到陆地自杀之后,消息传到岛上,五百人皆自杀相随。

翻开二十四史,即便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也掩不住张巡们的光耀。

正是:。

人生翕歘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

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

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

仔细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