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拓展“自上而下看历史”的新视角

口述历史-拓展“自上而下看历史”的新视角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口述历史-拓展“自上而下看历史”的新视角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拓展“自上而下看历史”的新视角


作者:左玉河 原载:社会科学报 2011
中国的口述史学刚刚起步,还处于初始的采集、整理“口述史料”阶段,远远未提升到 “口述史学”的研究层面。
读者愈加青睐口述历史作品
目前图书出版界出现了“图说史大出风头,口述史一枝独秀”的新格局,口述历史甚为火爆,各出版社以发行“口述历史”书刊为时尚。这种现象说明口述历史不仅受到了学界的普遍重视,而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读者青睐口述历史作品,原因有三:一是口述作品涉及的人和事,多数是过去人们了解较少的,带有一定的“揭秘”性质,当事人生动的口述叙述,既满足了人们的探秘心理,也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的真相;二是对历史细节的回顾及描述非常注重,历史的丰富性和鲜活性得到了彰显,从而将干巴枯燥的历史还原成有血有肉的历史;三是口述史作品语言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符合一般民众的阅读兴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从而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目前出版的口述史作品主要有三类:社会学家用田野调查方法整理的成果、文学工作者用新闻采访的方法采制创作的口述作品、历史工作者用口述访谈方法整理的口述史着作。前两者更多地是把“口述”视为一种手段,关注叙述背后的文化意义;后者则是以记录历史或研究历史为出发点,口述史着作的撰写除依据口述者的讲述外,还要查证大量文献档案加以互证,整理出文字记载的口述文本。这是口述历史与新闻记者及社会学人类学访谈的差异所在。
口述历史的兴起,标志当代史学研究的视野从单纯的文献求证转向社会、民间资料的发掘,出现了关注社会下层、“自下而上看历史”的新视角,意味着历史学研究观念的转 换和研究方法的更新,为历史解释的多样性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历史文本的书写不再是历史学家的专利,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成为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人;历史的创造者与历史的研究者共同书写着刚刚逝去的历史文本,客观存在的“本然的历史”与历史学家撰写的“历史的文本”之间结合的程度由此加深了。
“口述史料”有待提升到“口述史学”
中国的口述历史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并取得了许多一流的研究成果。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现代口述史学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口述史学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缺乏比较专业、组织力强的研究队伍。全国各地的口述历史研究者,主要集中于高校和研究所,这些研究人员多为本单位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肩负着繁重的科研任务,他们所进行的口述史学研究,主要是因为对口述史学感兴趣而进行的兼职性的研究,处于“业余爱好”的层次。加上没有正规的研究机构作为学术依托,没有必要的经费加以支撑,从而导致口述史学发展缺乏有计划的长远规划,学者们只是就自己感兴趣或有条件进行的口述历史访谈展开工作,那些急迫要抢救的人物和口碑史料难以得到有效抢救。
理论研究先天不足且缺乏深度。中国的口述史学刚刚起步,还处于初始的采集、整理“口述史料”阶段,远未提升到 “口述史学”的研究层面,导致感想性的体会多而专深的分析少;零星研究的多,系统研究的少。自上世纪80年代口述历史从西方引入并在国内兴起以来,中国口述史学理论的阐发,多介绍西方口述史学理论,陆续翻译出版了保罗·汤普逊的《过去的声音——口述史》、唐纳德·里奇的《大家来做口述历史》等着,也出版了中国学者的《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及《中国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等着,但难以掩盖口述历史理论异常薄弱、滞后的窘境。不仅缺乏独到的研究成果,远未形成较为完备的口述历史理论和方法,连口述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属性、学科归属等问题也模糊不清,并时常发生争论,更不用说将口述史学提到学科的高度加以建设了。
中国口述史学学科建设设想
口述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历史学的分支学科,介于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之间。如果说历史学是一级学科的话,口述史学可以像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那样,建设成为一个二级学科;也可以作为中国近现代史这个二级学科下属的三级学科来加以建设。
鉴于国际学术界已经开始招收“口述史学”专业的研究生并授予硕士学位,中国口述史学学科建设,也要在人才培养上与国际接轨,除了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开设口述史学必修课程外,还积极推动将“口述史学”纳入高校本科选修课程,并招收中国口述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门培养口述历史专业人才。具体而言:
一是强化口述史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研究的方向及课题主要有:口述史学的学科定位;口述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口述历史访谈方法;口述历史的整理和编辑;口述历史的保存和传播;口述历史的法律和道德考量;口述历史的跨学科性质和应用;口述历史与记忆;口述历史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口述历史的相对真实性;中外口述历史比较;口述的规范化问题等。二是加强人才培训,组建专业化的口述历史研究队伍。以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依托,联合有条件的高校,举办全国口述历史高级训练营(培训班),把全国有志于口述史的学者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培训,请那些国内外从事口述历史研究的有心得的、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讲什么是口述史,怎么做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史的规范化、口述史的技术操作,等等。三是从事口述历史项目的研究。学科建设必须结合实际口述访谈工作展开,必须开展一系列重要的口述历史访谈计划。四是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应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学术讨论会,如果时机成熟,可合作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还可运用建立官方网站和发布电子通讯(Newsletter,每月1期)等方式,扩大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