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谢安(淝水之战后的谢安,为何被解除兵权,明升暗降)

淝水之战谢安(淝水之战后的谢安,为何被解除兵权,明升暗降)

公元383年12月,在谢安的带领下,能征惯战英雄的谢家子弟以八万对百万打赢了淝水之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挽救了东晋政权岌岌可危的命运。按理说,谢安这个大功臣,应该被当作国宝来供奉起来受到举国上下的爱戴才是。可是,中国历史就是那么奇怪。有时,功劳越大,反而名声就会越差。本事越高,反而境遇就会越糟。你造福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非但不会感激你,反而会打压你,摧残你。

这叫功高谤深,誉至祸随。

谢安也未能幸免。

淝水之战一个月后,作为前线的两名主要将领:谢家老五谢石被封为尚书令,和谢安一起在朝廷中枢主管朝政,谢安的侄子谢玄被封为前将军,可是谢玄没有接受。而谢安呢?他的官职没有动,依然是中书监、录尚书事,还有一个卫将军的头衔。这就很不正常了。

等到384年的3月,谢安由卫将军晋升为太保。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和当年司马懿由骠骑大将军晋升为太傅一样,官位是高了,可实际上是被解除了兵权。这叫明升暗降。

谢安是淝水之战最大的功臣,战争胜利了,他的实际权力并没有扩大,而是缩小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在搞鬼。

这个人叫王国宝。名国宝,可实为国之蠹虫。要说王国宝,跟谢安还是亲戚。他本人是谢安的女婿,他的父亲王坦之曾经是谢安的亲密战友,他们曾一起抵制想取代东晋政权的桓温,在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里,二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饶是有这两层关系,王国宝还是站在了谢安的对立面上。可见,亲戚归亲戚,搞不好也会反目成仇的。

王国宝这个人人品很坏——后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谢安很不喜欢他,只让他当了一个小小的尚书郎。王国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怎么说,他都是堂堂太原王氏根正苗红的子弟,就当个尚书郎,岂不大材小用。

王国宝要报复谢安。

司马道子和王国宝真是臭味相投,一起使劲鼓捣着皇帝哥哥疏远谢安,打击谢家的势力。于是,谢安虽然成就了盖世功勋,却没有加赏。

古语有云,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谢安是个聪明人,谢安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朝廷那帮人的心思他早就嗅出来了。那么,他该急流勇退,而从赤松子游吗?这倒也符合谢安的脾性。他本来就是一个逍遥东山的野神仙,追求的是一种闲云野鹤隐士般的生活。现在,功成名就了,还回东山去快活吧。然而,正如当初不得已为了家族利益“东山再起”一样,如今的谢安还要为了家族利益继续奋战。这就叫人在宦海,身不由己,这就叫骑虎难下,进退维谷,一旦走上了这条道路,就无法再回头。

面对王国宝和司马道子等人咄咄逼人的攻势,谢安接招了。他采取了两手。

其一,拉拢桓家势力。桓家,也就是当年图谋篡权的大奸臣桓温的族人。桓家和谢家本来是互为对手,甚至是互为仇敌的。可是,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个时候谢安需要团结桓家,以共同应对来自朝廷的压力。公元384年2月,桓冲死了,把荆州和江州刺史的位置空了出来。这是扩大谢家权力的最好时机。可是,谢安没有让自己的族人去抢占这两个肥缺,而是让桓家子弟继续担任两州刺史。这样,谢家和桓家就成了一个战壕里的盟友了。

其二,为了夺回属于世家大族的军权,谢安决定出师北伐。北伐这个词,在东晋绝对是一个敏感的政治术语。当年,庾亮兄弟、殷浩和桓温都进行过北伐,但是除了桓温取得了一些成果之外,东晋的北伐基本上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就是桓温取得的成果也只是暂时的,很快又得而复失了。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他们的北伐都是为了图谋一己之私,提高个人权力和威望,以向朝廷叫板。从三国时代开始,中国北强南弱的局势已经形成了。北伐根本不会有什么成果的。以谢安之聪明,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像诸葛亮一样明知不可而强为之呢?说白了,还是为了权力,还是为了抓住军权。谢安的北伐,和东晋之前的几次北伐一样,并没有什么新意。

正好北方在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土崩瓦解,本来已经统一的国家再次陷入混乱之中。昔日不可一世的苻坚大王悲催了。一直被他善待被他厚爱的慕容垂和姚苌各自脱离前秦,要复国了。慕容垂雄视关东,姚苌霸占关中,前秦很快被挤兑出去了。北方一片乱世。这就为谢安的北伐创造了时机。

公元384年8月,朝廷不得已批准了谢安的北伐报告,加封谢安为都督十五州诸军事,并加黄钺。十五州是个什么概念?基本上就是东晋的全部地盘。此时的谢安也就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军权夺回来了。

当即,谢安任命时任徐州、兖州刺史的谢玄为前锋都督,开始北伐。刚开始,战争打的还不错,东路军谢玄很快收复了兖州、青州、豫州、四州等四个州,中西路军桓氏诸将也搞定了梁州和益州。东晋的版图由淮河流域推广到了黄河流域。

可是,这个时候,朝廷急了。谢安的功劳越大,他们就越害怕。王国宝和司马道子担心谢安成为下一个桓温,千方百计阻挠破坏北伐大业。在强大的各方压力下,心力交瘁时年六十六岁的谢安主动交出兵权,于公元385年4月,离开朝廷中枢,出镇广陵,继续主持北伐大业。

然而,南方到底不是北方的对手。节节胜利的谢玄遭遇到了北方最能打的鲜卑族杰出的男儿战神慕容垂,在邺城被打了个大败仗,狼狈而退了。

局势已经无可为。此时的谢安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8月,谢安病重,请求回京调养。刚到建康不久,就于22日驾鹤西游了。

三年之后,谢玄和谢石也相继病逝。谢家势力很快风流云散。东晋政权在王国宝和司马道子的折腾下,向灭亡的终极目标飞速前进。

需要交代的是,老谢家留下的那支精锐之师北府兵后来逐渐被一个叫刘裕的寒门子弟掌控了,靠着这支部队,刘裕最终颠覆了东晋政权,建立了刘宋王朝,南朝开始了。因此也可以说,北府兵成了东晋的掘墓人。

这当然就是后话,与谢安无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