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刘秀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刘秀和刘邦相隔二百年,一个开创了西汉,一个开创了东汉,刘秀虽说是再造大汉,不过也可视为开国之君,不过刘秀对待功臣却没有像刘邦一样大肆屠戮,这是为何呢?
我们先来看两人的个人经历。刘邦是个普通的老百姓,中年之后不过是个泗水亭长这种连吏都算不上的基层工作人员,如果不是秦末天下大乱,估计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刘秀可是汉室宗亲,尽管自己祖上因为酎金失了爵位,可人家是如假包换的汉室宗亲,而且少年时期就进入太学学习,如果天下没有大乱,他哥没有参与造反,他会朝着他的理想执金吾努力,在官场上奋斗。刘邦并没受过儒家教育,一直鄙视儒生,刘秀是儒家学生,崇尚儒学。儒家强调仁者爱人,是反对擅杀的,刘秀从小受的教育也不会让他屠杀功臣。
舆论背景也不一样。刘邦当时没有舆论为他造势,可刘秀在很多年前就有了强大的舆论,当时流行谶纬,“刘秀当为天子”这句话当时传得很广,连国师刘歆都改名为刘秀。不过刘歆胆子也很大,都不怕王莽弄死他,不过人家会忽悠,他说臣应了谶纬,臣忠心大新和陛下,陛下无后顾之忧。你这改名的肯定不能算,刘秀才是真的对应谶纬之人。这样的话刘邦会害怕别人和他竞争,毕竟自己不是真命天子,刘秀不怕,天下人都知道人家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写在谶书上了。这样就是你推翻刘邦大家会支持你,刘秀的话支持者就少了,必定没几个人愿意跟天命作对。
和功臣的关系也很重要,刘邦和刘秀两个人和功臣的关系可不一样。刘邦也不是功臣都杀,他主要杀的是韩信、彭越、英布,我们就看这三个人和刘邦的关系。韩信原来是刘邦的下属,可攻克齐国以后,韩信成了诸侯,和刘邦就成为了合作关系,而且当时是刘邦、项羽、韩信三足鼎立,韩信感念刘邦知遇之恩,最后还是帮了刘邦,可刘邦就不相信他了。彭越和英布一开始和刘邦就是合作关系,英布更是和刘邦一样的诸侯王,这样的君臣关系,很难稳定。他们也是不稳定因素,因为刘邦这个人不是完全能服众,时间久了,这些人势必造反,及时自己不想,手下也会有反心,他们很容易被裹挟。
刘秀和他的臣下的关系就不太一样,他的手下大部分都是下属,和他不存在竞争关系。刘秀也是一个个消灭了竞争对手统一天下的,刘秀很有自信自己能掌控全局,而且刘秀待人以诚,这样的话下属想造反的话也不容易。而且刘秀的功臣里有他自己的亲戚,在古代社会皇亲国戚造反的还是少的,尤其是和皇帝关系近的,像西晋的八王之乱和明朝的靖难之役就是罕见的。刘邦的功臣里他的亲戚就樊哙,他还想杀。
军事能力也不一样,刘邦是出了名的常败将军,打仗基本就没赢过,都是靠别人才行的。刘秀可不一样,他军事能力很强,昆阳大战刘秀可是以几千人对抗四十多万,还有猛兽,这都能打赢,换成刘邦估计早就玩完了。刘邦杀的那些人基本上军事能力都比他强,而刘秀比他手下都强,刘邦的手下如果造反他肯定歇菜,就算不完蛋,也是很惨烈的战争。刘秀可不怕他手下造反,造反他也能平定了。
时势也不一样了,刘邦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崛起的,白手起家。刘秀虽然和白手起家差不多,可大汉必定存在了二百多年,有一定的基础。人们会认为王莽是乱臣贼子,同情刘秀,认为人家是夺回自己的财产,民心是支持的。刘邦的话天下人其实是观望的,很不稳。这也就造成了刘邦每天当皇帝都觉得不稳当,老觉着有人要造反,时间一长就成迫害妄想症了,他死之前连樊哙都想杀,说明他心智已经不正常了。
刘邦是个很自私的人,逃命的时候嫌车速太慢,把儿子女儿往车下扔,而且不是停车扔的,是车还行驶着就扔了,这就说明他眼里自己最重要,他老爹和他媳妇被绑架,他竟然和项羽说,咱俩是拜把子兄弟,我爹也就是你爹,你把咱爹杀了分我一碗汤,虽说是谋略,可这话让谁听了都觉得这是个凉薄之人。刘秀和他比就要重情多了,虽然他废了郭皇后,不过人家也没杀,郭皇后本人也有错。他从小立志娶阴丽华,成年后也实现了这一梦想,两人是历史上的模范帝后。
刘邦当皇帝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而且也受过伤,自己也活不了多久。他和他媳妇吕雉的关系也不是很好,他觉得吕雉会不会依靠大臣谋反,这也是他死前要杀樊哙的原因,樊哙和他是连襟,和吕后关系是最密切的功臣。刘秀当皇帝的时候才30岁,年富力强,短时间是不会考虑身后事的,而且他和老婆关系好,他不会害怕阴丽华勾结别人谋反。刘邦可是抛弃妻子过,刘秀虽然也和阴丽华分开过,还让原配变小三了,不过人家内心可没有抛弃这段感情。
还有就是皇帝杀人是会上瘾的,如果一开始他不杀人,那他很难养成杀人的习惯,如果杀了人没人劝谏,杀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时间一长,他就顺手了。千年之后的范仲淹深有体会,还起了个名词“手滑”,北宋从一开始就控制皇帝杀大臣,如果没控制,皇帝很容易就杀上瘾了。刘邦不仅杀而且残忍,他把人家彭越剁成了肉酱还分给大家吃,这就很变态了,而且越是这样,越是有不稳当因素,皇帝就更想杀人,这样就恶性循环了。
刘邦其实也不懂得帝王术,就是个流氓,因缘际会当了皇帝,他的很多做法就是最原始的作法,而且受秦朝政治的影响,人们做得不对就是杀或者刑,汉朝法律虽然没秦朝那么严苛,不过在刘邦的意识里还是按秦朝的思路走的。刘秀的时候大汉已经存在二百多年了,如果当皇帝,怎么当好皇帝有太多例子可以学。而且汉朝的法律不再严苛,更多的是有钱就可以免罪,这样的话刘秀的意识里就有了宽恕人的思维。也就是同样的一个人犯错了,刘邦会无限地扩大他的罪过,最终杀之而后快,而刘秀则尽可能地想方设法减免他的刑罚。
其实杀不杀功臣,跟皇帝本人的性格也很大。古代皇帝天性凉薄的不少,晋文公和介子推,我一直觉着晋文公就是变态,人家不愿意当官你把人家烧死了你去哭,太虚伪了吧。勾践更是个翻脸无情的君主,一起吃苦可以,那是没成功,一旦成功就要杀人。刘邦是个自私鬼,你指望他善待功臣,那是不可能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对不起别人,所以索性把你们都给杀了。
刘邦的形象到底如何我们不太清楚,因为现在看到的都是他当皇帝后留下的,刘秀倒是在太学时就有记录。刘邦看到那些功臣主要是自惭形秽,他觉得自己不行,好像大汉的建立都是别人的功劳,自己没出啥力,这样想了以后,杀意也就萌发出来了。刘秀像众星拱月一样,不存在觉得自己不如大臣。所以刘邦杀功臣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卑的体现,别以为当皇帝就自信了,骨子里的自卑是改变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