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古代庶子是如何上位的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继承制度讲究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过生孩子的事谁也说不准,有的没有嫡子,那么继承者只能是庶子了。我们看下古代的妃嫔是如何携庶子上位当家的。
中国历史上明确的最早的嫡长子继承制是商纣王帝辛,其实他的情况比较特殊。这个嫡长子继承制不是看生孩子的这个女的的最高位分,而是生孩子的时候是什么。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可惜这两位出生时他们的妈只是妃嫔不是王后,纣王很幸运,生他的时候,他妈已经做了王后了,纣王因此成了嫡长子。这种制度为什么会出现,是和我国早期的婚姻制度有关的。
早期贵族间的婚姻非常讲究门当户对,其实国王和王后之间是合作关系,王后的家族也会是一方诸侯,这样子凭母贵,儿子的地位完全看母亲,这在后世也一直如此。雍正帝他妈生了三个儿子,如果说出身,应该是最小的十四阿哥允禵最高,当时他妈已经是德妃了,而雍正出生时就因为生母位分底而由高级妃嫔抚养。
这种合作关系也是为了国家的稳定,一旦打破,对于国家来说就是灭顶之祸。西周灭亡的原因可不是什么烽火戏诸侯,是因为周幽王废了元后和嫡子,立了褒姒和幼子。这可能是周幽王想依靠其他部族来对抗原王后的家族,可是失败了,最后王后母家申侯联合犬戎将西周灭了。这可以视为一次妃嫔携庶子上位失败的案例。
春秋战国时期都因为继承的问题导致国家大乱。晋国的骊姬之乱,让一个大国十余年动荡不安,齐国在齐桓公即位前和死后,都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导致国家不安。战国时代,秦国也因为武王的意外身故,引发了数年的诸公子之乱。嫡长子继承制的一个优越性就在于它稳定,而且嫡长子和庶子在礼法上地位是不同的,嫡长子是大宗,其余庶子是小宗,天子之位只能在大宗传承,大宗无后,才由小宗过继给大宗。这要是大宗一直有,国家就很稳定,如果没有,这就很复杂了,庶子从礼法的角度讲地位是一样的。
而且这个庶长子地位不一定高,很多庶长子是最早相识或者最早娶回家的,就是为了生孩子。古代人认为生孩子是可以带的,一个小孩会带着一个小孩,越生越多,所以庶长子在当时更多地被视为是一个工具。如果庶长子母家地位高还好说,如果地位低那就出现乱子了,别人就会不服气。秦昭王当初为什么众公子不服要叛乱,原因就是秦昭王母亲芈八子只是中等妃嫔,地位太低。
嫡长子地位也不能随便动摇,一旦动摇就会出问题。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就是这样出现的,李建成不见的就是我们今天在史书中看到的那样,因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记载都是唐太宗以后的,都经过修改的,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位看实录的皇帝,所以唐太宗的历史溢美之词过多,他哥简直就是王八蛋。庶子还都觉得自己地位一样都能继承呢,更何况是都是嫡子。其他嫡子挑战嫡长子的事件在历史上还不少。
隋炀帝杨广成功地把他亲哥杨勇的太子之位给夺回来。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抢了太子还逼着他老子退位。朱高煦也想来一回,可惜失败了,被自己侄子玩死了。这些都是其他嫡子挑战的例子,隋朝时间短,没啥影响,明朝朱高煦又失败了。单说唐太宗自己是爽了,可是他让他的后世子孙看到了,什么嫡长子,太子的,谁能耐大谁就能当皇帝,唐朝的皇位更迭变的混乱起来。他自己也废了嫡长子,立了嫡三子。唐玄宗的强势让他哥根本不敢想皇位,天天搞音乐,成了音乐达人。死的时候唐玄宗还给人家个让皇帝的称号,真够虚伪的,你大哥要是当年跟你争,恐怕这时候坟头草都几十米了吧。
庶子们想上位,先要保证的是没有嫡长子,最好就没有嫡子。这点倒很奇葩,历史上的王后和皇后多没后代,让这些庶子和他们妈都有机会问鼎权力宝座。皇后没后代有可能是被人算计的,你说一两个是身体原因,可是超过一半都不生孩子这就有点不正常了。没孩子别以为事不大,这个事情可大可小,西汉就因为没儿子废了不止一个皇后,而且你没后代,你怎么处理和皇帝的关系。
历史上最憋屈的“皇后”要数唐朝的懿安皇后郭氏,她本来是太子妃,应该是皇后吧,可她男人以各种理由推辞,终其一生都没立后。郭氏当了太后、太皇太后,最后还是败给了孝明皇后郑氏,这个自己曾经的宫女手里。她两当年都是妃子,唐宣宗当初还尊郭氏为太后,还是看她儿子和三个孙子都当过皇帝的面子上,从礼法的角度,她不是皇帝的嫡母,虽然她那么认为,她认为自己是唐宪宗的原配,可宪宗不给她皇后的头衔,这个嫡母也就没人承认了。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缺乏结婚证,不是合法夫妻。
没有嫡子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没有儿子,只能从宗室里找相近的来继承皇位。这个是皇家很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很多皇后不愿意看到的。汉成帝无后,太后王政君和皇后赵飞燕不得不立了定陶王刘欣为帝,史称汉哀帝。可人家汉哀帝不愿意认汉成帝为爹,人家觉得自己的父亲和汉成帝是兄弟,都享有继承权,这是汉哀帝错了。人家汉成帝可是嫡长子,尽管自己亲妈不受宠,可是自己的确是嫡长子,这在宗法里面就是大宗,汉哀帝应该要过继才行。不过人家是皇帝,大臣拗不过,最后汉哀帝的奶奶和妈成了帝太太后和帝太后,和太皇太后、皇太后平起平坐。好在汉哀帝死得早,还没让他爹进太庙追封成皇帝。
宋英宗的情况就比汉哀帝复杂多了,父子两代都是陪跑皇嗣,最后宋英宗即位。关键出在宋真宗和宋仁宗这两位全都不是嫡子。宋仁宗本来是太后刘娥的儿子,可是八大王赵元俨搞得天下都知道了,皇帝并非太后所生,乃李宸妃之子,这一下皇帝从嫡子变成了庶子。这样宋英宗他爷爷和宋真宗都是庶子,也就是立法上地位相当,所以宋英宗死都不认宋仁宗为皇考,只认自己爹为皇考,宋英宗也是因为死的早,要不是也要追封自己的爹为皇帝了。
明嘉靖帝大家都很熟悉,搞了大礼议,通过十几年的努力,让自己爹死后当上了皇帝,还让明仁宗的牌位从太庙出来。这个真的是庶子上位的一个典范。嘉靖帝搞的理由也是他爸和明孝宗都是庶子,即位条件均等。不过大明从立国的时候,朱元璋就立了个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明孝宗是明宪宗实际上的长子,这要感谢万贵妃,她让皇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送走了好几位皇子,明孝宗少了几位皇兄。规矩虽然是这样,不过按照儒家传统,明孝宗的确没比嘉靖他爹有什么优势。最尴尬的是明孝宗的老婆,要跟嘉靖他妈并尊为太后。
清朝的宗室子入继就是光绪了,有人说是慈禧专政搞得儿皇帝,才立光绪的,其实不是。光绪是按照宗法关系最近的,因为同治帝无子,应该从他兄弟的后代找,可同治帝就一个弟弟出生当天就死了,那就要往上找咸丰帝的兄弟的后代,按辈分应该是孙子。这里应该是恭亲王胜出,因为恭亲王他妈抚养过咸丰帝,这两人一起长大的,可是恭亲王他儿子是拐带同治帝嫖娼的罪魁祸首,是个反面教材,而且也没后代,不行。那就只能找醇亲王的孙子了,可王爷当时没孙子,儿子也才四岁,所以当时立他当皇帝,条件是生下来的儿子要入继为同治帝的儿子,这样同治帝一脉就没断,可谁曾想光绪也没后代,溥仪就成了承继同治,兼祧光绪了。光绪是因为这样进宫当皇帝所以他不敢追封他爹为皇帝。
这是皇帝绝后,如果没绝后,那斗争就很激烈了。我们来看两个例子。唐武宗死后,本来是有后代的,可是宦官支持唐宣宗即位,这样唐宣宗成功的夺了侄子的位,这真的是逆袭不在先后,看谁笑到最后。他能获胜,和他妈分不开,这位女子从谋反王爷的后宫进入大唐后宫,又从宫女逆袭为妃嫔,更是诞下龙子,最后让自己儿子装疯卖傻几十年,骗过所有的人,让宦官认为好控制,所以扶他登基。这绝对是妃嫔携庶子上位当家的典范。
雍正帝从九子夺嫡中胜出,也是庶子上位的典范,不过这和他妈关系不大。雍正自幼由孝懿仁皇后抚养,和亲妈关系很淡。雍正是以不争的姿态示人,而暗地里努力争位。不争即是争,这招以退为进用的很好。别看康熙很高大,可是也小心眼,他看不惯别人比他优秀,八阿哥为什么当不了太子,太优秀了。别以为老爹不会吃自己的醋,皇帝就会嫉妒自己的儿子。
有人说可以搞两宫并立,这样皇后的地位不就保住了,皇帝的生母不也尊贵了。这个明朝以前咱国家就没说过两宫并尊,汉哀帝的四宫并尊那是奇葩,其他朝代只有皇后可为太后,皇帝生母要等太后死了才行。明朝第一次搞就是明宪宗时期,钱太后和周太后,生前这两人是没什么,可钱太后先死,她死了以后周太后违反组织,不让钱太后和明英宗合葬,还在两人的墓室里修隔断。虽然两宫并尊,可大部分和亲妈亲,康熙是他妈死得早,而且孝惠章皇后也是心大之人,所以长寿。慈禧太厉害,他儿子害怕他不亲近她,不过她是女强人,儿子不亲近不妨碍她掌权。
嫡长子继承制弊端很大,为什么一直坚持呢,是因为它是最稳定的方式。尤其是明朝将其发展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以后,就让很多人不敢觊觎皇位。嫡和长确定了其他的儿子即使再优秀也不能继承皇位。清朝雍正之后是搞了秘密立储,不过能看出来这些人在当时也没人能竞争过他们,除了咸丰,大多数皇帝即位前大家都猜到了。
虽然掌权是很多人的梦想,可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当皇帝,当太后的。必定非皇后非嫡子想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付出的努力太多,风险也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