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马眉叔《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考[1]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光绪-马眉叔《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考[1]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马眉叔《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考[1]
马建忠(字眉叔,1845-1900)《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以下简称《工课书》)收入《适可斋记言》卷二[2],对于19世纪西方商业、法律、政治有精辟的见解,常为研究者所引用,是一篇研究晚清史和中西关系史的重要文献。但关于此文的撰述时间以及文中所涉及的马氏在法国的求学经历,以往的研究存在一些误解和疑问,因此尚有深入考证之必要。
此文撰述时间,眉叔自题“丁丑(光绪三年,1877)夏” [3],误。考《工课书》谓“郭星使于四月下旬至法,五月初呈国书”,据《郭嵩焘日记》,出使大臣郭嵩焘由专使英国改为兼使法国,为光绪四年戊寅(1878)事。郭氏于是年三月二十五日(西历4月27日)从伦敦至巴黎,四月初五日(5月6日)前往爱丽舍宫向法国总统呈递国书[4]。则《工课书》应作于此年,即戊寅(1878)夏。又,文中谓“近日工课稍宽,闲至炫奇会游览。四方之来巴黎者,毂击肩摩,多于平日数倍”。所谓炫奇会,即数年一次之巴黎国际博览会,戊寅年(1878年5月1日至6月30日)曾举办一次[5],而丁丑(1877)巴黎无炫奇会。文中又称“此次来欧一载有余”,考《船政奏议汇编》卷十四“学生出洋起程日期折”中称:“光绪三年二月十七日带同随员马建忠、文案陈季同……乘本厂济安轮赴香港,二十二日由港乘西船放洋”,可知眉叔抵欧在光绪三年丁丑(1877),则一年之后撰《工课书》的时间应是光绪四年戊寅(1878)夏[6]。而《适可斋记言》自题“丁丑夏”的原因,是由于眉叔误记所致。《适可斋记言》初刻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距《工课书》的撰写时间已长达十七年,而且眉叔又将《工课书》的底稿丢失[7],因此此文撰述时间出现差错也就不足为怪了。
关于眉叔出洋时间,蒋文野先生认为是光绪二年(1876年)八月[8]。他认为是年眉叔随同出使大臣郭嵩焘赴欧。误。蒋先生似乎没有注意到上面引用的《船政奏议汇编》中的材料。另外,郭嵩焘、张德彝的出使日记中还有几条材料可资佐证。考《郭嵩焘日记》,郭嵩焘于光绪二年十月十七日从上海启程赴欧,同行人员有副使刘锡鸿、参赞黎庶昌、翻译张德彝等,其中并无眉叔。而郭嵩焘和张德彝都在光绪三年(1977年)四月一日的出使日记中提到李凤苞、马建忠与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拜访伦敦使馆,这说明眉叔确是与船政学生同船抵欧的。上述材料可以确证眉叔出洋时间为光绪三年(1977)二月,抵达欧洲时间是当年三月末。而蒋先生之所以推断失误,是因为他以《工课书》作于丁丑夏这一错误的前提作为其推论的依据[9]。
眉叔《工课书》自述其在法国一年来的求学经历,其中提及文词、格致秀才,政治学堂功课,律例举科等名目,使今天的读者如坠五里雾中,而这又涉及眉叔在法国受到的教育程度,有必要加以考释。
所谓“文词、格致秀才”,指的是法国中学文科和理科会考通过者,即文、理科业士(bachelier)。对于外国人来说,通过中学会考并非易事,其难度往往超过获取学士学位,因为中学会考考察的是学生的西学根基是否扎实,以文科为例,考试科目有拉丁、希腊文字,一般外国人很难通过。所以眉叔在通过文科会考后,巴黎报纸“传扬殆遍”,以为“东土之人独未有考取文词秀才者,有之,则自忠始也”[10]。眉叔于光绪四年(1878)分别通过了文科和理科的法国中学会考[11],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其法文老师蒙弟翁的书《当我还是清朝官员时》[12](1890)中找到了证据,此书收录了一份由中国出洋肄业局法国监督日意格Prosper Giquel, 1835-1886开具的证明,其内容如下:“中国出洋肄业局监督,证明弗果·德·蒙弟翁先生于1877-1878年间是中国官员马建忠先生的文、理科教师,蒙弟翁使马建忠成功地通过了文科和理科的中学会考。1877年刚到法国时,马先生对于法国文学和语言所知甚少,其拉丁文知识也不完备。由于蒙弟翁先生值得赞扬的能力和不懈的努力,他的弟子在1878年底之前通过了这两次中学会考。”[13]证明的开具时间为1882年7月11日,末尾署名为“中国出洋肄业局监督日意格”,又注明“经李凤苞审阅”[14]。
所谓律例举科,指的是法学学士课程。眉叔于光绪三年(1877)三月抵欧后,不久即进入法国巴黎的政治学堂学习“公法律例”[15]。“政治学堂” Ecole libre des Sciences politiques,简称Sciences po为创立于1872年的私立学院,因其学生结业后多被法国政府机构录用而被视为法国政治家的摇篮。1945年,政治学堂改为国立,被并入高等政治学院Institut d’études politiques和高等行政学院E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简称E. N. A. 。光绪四年(1878)五月下旬,眉叔参加了政治学堂的学年考试。此次考试的八个科目,《工课书》中有详细记述。日本学者版野正高先生利用政治学堂的档案,考出八种功课的法文名称[16],分别是:1、“万国公法”(Droit des gens);2、“各类条约”(Droit international);3、“各国商例”( Legislation commercial);4、“各国外史”( Histoire diplomatique 1830-73);5、“英美法三国政术治化之异同 ”(Droit constitutionel, Cours);6、“普比瑞奥四国政术治化”( Droit constitutionel, Conférence);7、“各国吏治异同”( Matières administratives);8、“赋税之科则,国债之多少”( Finances)。考试持续三日,其结果是眉叔八种功课“俱得学师优奖,刊之新报,谓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17]。经过两年的苦读,1879年7月9日,眉叔获得了该校法学院的学士学位(即律例举科),其毕业论文《律学科卷》也被Pichon出版社出版[18]。
1877年初至1879年7月,在两年多时间中,眉叔通过了法国中学文、理科会考,获得文、理科两个业士称号,又在巴黎政治学堂获得了法律学士学位[19],如果再考虑到他在这段时间还一直有公务在身(担任出洋肄业局随员和使馆翻译[20]),其取得的成绩犹为难得,在当时的中国留学生中堪称佼佼者。
眉叔在法国学习时期取得的优异成绩,与蒙弟翁对他的帮助密不可分。后者在其所着的三种书中都提到自己曾担任眉叔的老师一事,这三本书除了上文所引的《当我还是清朝官员时》之外,还有《一个官员的日记——未出版的外交文献及中国书信集》[21](1887)和《北圻的真相》[22](1889)。关于蒙弟翁其人,国内学术界对其所知甚少。笔者在1894年6-7月间的《费加罗报》Le Figaro中找到了三篇相关文章[23],又依据以上所提及的蒙弟翁的三种着作,可以大致了解蒙弟翁的生平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蒙弟翁(1849-1894)的全名是Adalbert Foucault de Mondion,出生于法国彭城(Pons)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20岁时,蒙弟翁受聘于比利时什迈Chimay亲王,任其子女的家庭教师。1876年,蒙弟翁结束家庭教师工作,来到巴黎。不久适逢中国留欧学生抵达,蒙弟翁又受邀教授马建忠和陈季同法文。1877-1878年,眉叔得到了蒙弟翁的悉心指导,在法国中学会考和政治学堂的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而陈季同也得到蒙氏的帮助,在法国文坛声誉鹊起。蒙弟翁后又担任中国驻德国使馆的外文秘书。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而蒙弟翁以其特殊身份又为法国政府服务,这引起了中国一方的反感。蒙弟翁与中国使馆的关系最终决裂。上文提到的蒙弟翁的三种着作,均涉及他与中国驻欧使馆的关系。蒙氏晚年一直周旋于法、德、比等国的政界和外交界,直至1894年6月14日于巴黎去世。[24]
眉叔与蒙弟翁的师生交往虽然只有两年多[25],但后者的教导却使前者终身受益。眉叔在归国后的外交、洋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淹博的西学素养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他充分利用了在法国学习的西方法律和国际政治知识,在李鸿章幕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这篇短文为我们透露的上述信息,对于考察眉叔的思想渊源和晚清中西关系史提供了线索。
(资料来源:《清史论丛》2003-2004年号)
--------------------------------------------------------------------------------
--------------------------------------------------------------------------------
[1],承蒙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锡良教授和国家图书馆白雪华君惠赠重要文献,还承蒙罗湉博士指正法文疏漏,在此敬致谢忱。又,拙文定稿前,李世愉先生曾提出宝贵意见,谨此致谢。
--------------------------------------------------------------------------------
[2],《适可斋记言》刊行以来,版本甚多,其间之异同,笔者拟另撰文论述。此处以光绪二十一年初刻本为据。
--------------------------------------------------------------------------------
[3],张岂之、刘厚祜校点《适可斋记言》(中华书局,1960)与蒋文野《马建忠编年事辑》(河北教育出版社,1986)二书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均有误。
--------------------------------------------------------------------------------
[4],参见《郭嵩焘日记》(第三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490、496页。
--------------------------------------------------------------------------------
[5],参见《郭嵩焘日记》,493、554页。
--------------------------------------------------------------------------------
[6],坂野正高《中国近代化と马建忠》(东京大学出版社,1985)24页注引林要三氏考证,也认为《工课书》作于1878年。
--------------------------------------------------------------------------------
[7],《工课书》末尾有眉叔自记:“原稿已佚,曾劼刚袭侯激赏此作,载入《使英法日记》中,爰录存之。”曾纪泽日记中收入此文的日期是光绪四年九月八日,当日他在天津见李鸿章,二人谈论极久,曾纪泽得见此文,大为欣赏,因此而全文抄录于日记中。曾氏日记时间,恰能与眉叔写信及到达天津时间相合。
--------------------------------------------------------------------------------
[8] 蒋文野《马建忠编年事辑》,16页。
--------------------------------------------------------------------------------
[9] 蒋文野《马建忠编年事辑》,17-18页:“关于马建忠出洋的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清政府派出闽厂学生赴英法学习制造,马建忠以郎中为随员去法国学习洋务。若按此说,那么马建忠出洋时间应为光绪三年三月。……这样,抵欧则应是三月。马建忠三月抵欧,这同丁丑夏(即光绪三年)马建忠撰写的《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中言“来欧一载有余”相差很大。……所以,我们认为马建忠应为光绪二年八月,随郭嵩焘出洋,以后又为闽厂出洋学生随员留法学习。” 又郭嵩焘启程赴英时间为是年十月十七日,见《郭嵩焘日记》,而蒋先生认为是八月,不知何所据。
--------------------------------------------------------------------------------
[10] 《适可斋记言》卷二。
--------------------------------------------------------------------------------
[11] 文科会考第一场在光绪四年六月底,第二场在是年年底,理科会考也在年底。参见《适可斋记言》卷二。
--------------------------------------------------------------------------------
[12] Foucault de Mondion, Quand j’étais Mandarin, Paris: Albert Savine, 1890. 陈三井《略论马建忠的外交思想》注8:“汪一驹先生则说建忠于一八七八年通过法国中学毕业会考文凭,不知何所据”,显然,陈先生没有注意到蒙弟翁的这一着作。
--------------------------------------------------------------------------------
[13] Quand j’étais Mandarin, pp. 12-13
--------------------------------------------------------------------------------
[14] 李凤苞为中国出洋肄业局中方监督,签署此证明时,他已是出使德国大臣。
--------------------------------------------------------------------------------
[15] 《船政奏译汇编》卷十八。
--------------------------------------------------------------------------------
[16] 《中国近代化と马建忠》,20页。
--------------------------------------------------------------------------------
[17] 《适可斋记言》卷二。
--------------------------------------------------------------------------------
[18] Henri CORDIER, Histoire des relations de la Chine avec les puissances occidentales 1860-1900, Paris: Felix Alcan, 1902, p.499:“马建忠人极颖悟,精熟法文,1877年与陈季同一同随李凤苞、日意格领导之教育使团来法,肄习于政治学堂,1879年7月9日成功通过法学院之学士考试。”同页注释中称马建忠的学士论文已在巴黎Pichon出版社出版。眉叔学士毕业论文的法文名称是Thèse pour la licence par Ma Kié-tchong, bachelier ès-lettres et ès-sciences de la Faculté de Paris。参见坂野正高《中国近代化と马建忠》26页。
--------------------------------------------------------------------------------
[19] 方豪先生在《马建忠先生事略》(《方豪六十自定稿》,页2026)中谓“光绪五年先生得博士学位而归”,误。
--------------------------------------------------------------------------------
[20] 眉叔出国时,即任中国留学生团的随员。其兼任出使大臣郭嵩焘的翻译,是光绪四年(1878)四月下旬。
--------------------------------------------------------------------------------
[21] Journal d’un Mandarin, Lettres de Chine et documents diplomatiques inédits, pp. 77-78 ; pp. 168.
--------------------------------------------------------------------------------
[22] La vérité sur le Tonkin, pp. 27-28.
--------------------------------------------------------------------------------
[23] 分别是1894年6月18日第2版的《弗果·德·蒙弟翁先生》M. Foucault de Mondion、6月24日第一版的《间谍》L’Espion、7月11日的《关于弗果·德·蒙弟翁的真相:他的生活、政治使命及其死亡》La vérité sur Foucault de Mondion, sa vie, ses missions politiques, sa mort。
--------------------------------------------------------------------------------
[24] 关于蒙弟翁与中国使馆的关系,可参见拙文《陈季同生平史事考》(《清史论丛》2002年,157-163页)。
--------------------------------------------------------------------------------
[25] 眉叔1880年初归国后,再未与蒙弟翁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