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档案馆有关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史料

法国档案馆有关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史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法国档案馆有关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史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法国档案馆有关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史料


本材料原载于法国编纂出版的《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史料指南》档案卷中的中国史料部分。材料主要介绍法国特命全权大使格罗男爵在1860年8—12月同中国清朝政府钦差大臣恭亲王、法国外交大臣爱德华,图弗内尔、英国大使洛德·额尔金以及法、英联军头子的往来信件和电报。这些材料大体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英帝国主义狼狈为奸,俄、美列强助纣为虐,清朝政府卑躬屈膝地接受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以及勾结法、英侵略军阴谋镇压太平军的一些史实。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这一段历史。现作详细摘译,供参考。
关于1860年10月法英联军远征中国和占领北京的档案,唯一的资料来源需求助于外交部,即由拿破仑三世派驻中国的特命全权大使格罗男爵几乎每天向外交大臣爱德华·图弗内尔递送的、汇集在第34卷《中国政治通信》内的信件。
1860年8—12月法国驻沪领事的通信以及来自伦敦、圣—彼得堡、江户(日本)和布鲁塞尔的电报,加之联军远征中国的报告和占领北京、劫掠圆明园在世界引起的反应等不可忽略的消息,充实了这份档案。
其实,这一反应似乎比人们预计的要小得多。1860年10月26日事件的消息在12月中才传到欧洲,它几乎没有在大国和中等强国的外交俱乐部内引起混乱。没有任何电报来自柏林、罗马、维也纳、法兰克福、慕尼黑、马德里、君士坦丁堡、里斯本、伯尔尼、斯德哥尔摩、海牙、雅典、华盛顿、曼谷、里约热内卢、广州、加尔各答或新加坡。尽管收集工作一直持续到1861年的头两个月,但仍然没有涉及这一战役及其悲惨结果的反应。这是否因为这一行动远远没有获得普遍的赞同——法国在布鲁塞尔的代表是唯一敢于承认事实的人——第二帝国的外交官们并不关心外国对法国政策的批评会使其领袖感到不快。不管怎样,这次漫长并可以说是彻底的收集工作,其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它证实了公众的舆论:中国离欧洲太远,二十多年来,仅借鸦片战争之机,中国才出现于国际舞台。
汇集于第34卷《中国政治通信》的格罗男爵信件计有近800页。文件的很大一部分已由亨利·科尔迪埃出版(《1860年远征中国》1906年出版于巴黎)。但这本旧着是作者从个人角度进行选编的,因而与格罗男爵的信件时有不一致之处。在这里,我们仅提供外交部的档案材料,目前至少是完整的材料……。乔治·德当
以下是对提供资料的六卷材料的分析。
第一、中国政治通信。
1860年8月5日,“在迪歇拉号船上,泊于北塘前”,格罗男爵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13号)。1860年10月16日送抵内阁:法、英两支远征军已在北塘城及其要塞登陆,未遭遇中国方面的抵抗就夺取了这个“良好的作战基地”,并准备向大沽进军。
1860年8月7—8日,“在迪歇拉号船上,泊于北塘前”,格罗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14号)。送抵日期同前条:中国政府通过美国公使姆·华若翰提出和平调停的建议方案,以了结威胁性的最后通牒。但格罗男爵认为这个通告“从内容和形式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1860年8月24日,“在迪歇拉号船上,泊于白河”,格罗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15号)。同年11月2日送抵内阁。转报皇帝陛下(图弗内尔亲手呈递):联军顺白河向天津进发;最近军事事件的记叙。
随附格罗与中国北直隶当局交换的信件副本(12件)。
1860年8月25日“在迪歇拉号船上,泊于白河”,寄件人与收件人以及送达时间同前条(政治司第16号):向大臣转呈蒙托邦将军的报告。
1860年9月6日于天津,寄件人与收件人同前。同年11月12日送抵内阁(政治司第17号):中国政府在各个方面都作了让步,对法国于三月提出的最后通牒均予满足,于是即将签订一项协定。格罗与洛德·额尔金同往北京交换天津条约的批准书。
随函作为附件的还有格罗与中国代表往来信件的副本以及天津条约草案。
1860年9月8日于天津,寄件人与收件人以及送抵时间同前条(政治司第18号):在谈判过程中,中国人进行阻挠,他们授权有限;联军即将进军通州和北京。
随函作为副本的有六份格罗同中国钦差大臣的往来信件。
1860年9月19日于“津京公路唐津庄(音译)”,寄件人和收件人同前条(政治司第19号)。1861年1月26日送抵内阁:格罗的同僚洛德·额尔金迫使他随军行动,而他宁愿呆在天津。他向中国钦差大臣声明他只去通州与之会谈,尽管载垣亲王假装谈判。一支由僧格林沁亲王指挥的装备有70门大炮的满清部队被蒙托邦将军打败。联军又遭遇一支庞大的新的满清部队。“我们的部队不进入通州,因为劫掠城市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通州进军北京,数小时后,我们将在那里,除非中国政府这次认真地在我们面前俯首听命,并在各方面作出让步”。
附件:格罗与中国钦差大臣通信的副本以及法国谈判官员德巴士达伯爵于1860年9月18日致函格罗的副本。
1860年9月19日“宿营于北京东南二十公里处的唐津庄”,格罗致“我的同僚”的私人信件:近况概述;“把我的雄辩言词转达皇帝陛下,使他了解其事业在长城脚下是怎样进展的”。
1860年9月22日于“八里桥”,格罗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20号)。1861年1月26日送抵内阁:请军在八里桥被打败;同中国人的谈判无进展;一些地方被中国军队和联军抢劫一空。
1860年9月23日“宿营于八里桥”,格罗致“我的同僚”的私人信件(图弗内尔):蒙托邦将军取得的新胜利使格罗有本钱向恭亲王提议和平。
1860年9月26日(巴黎)图弗内尔致函格罗(原件):他在7月11日才收到其信,因而已不可能作出任何新的指示,“我只能赞同你所持的完全消极的态度,一直到军事行动改变目前的态势以及促使北京内阁考虑你负责向其提出的一切要求时为止”。
1860年10月3日于八里桥,格罗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21号),1861年1月28日送抵内阁:恭亲王未作任何答复;“如果弹药运到,我们明天就进军北京”;为被扣留在北京的法国人和英国人的生命担忧。
附十三件副本:
1.9月23日恭亲王致函格罗男爵:不可能送回法、英全权代表,也不向他们转交格罗的信件。
2.9月25日于八里桥,格罗致函恭亲王:抗议非法监禁联军全权代表的侵犯人权行为,要求重开谈判。
3.9月26日于八里桥,格罗致函蒙托邦,递交致恭亲王函件的副本。
4.9月27日,恭亲王致函格罗:抗议联军向前推进。告联军全权代表平安无事。
5.9月28日于八里桥,格罗致函恭亲王:要求立即释放全权代表与签署和约。
6.9月29日于八里桥,格罗致函蒙托邦:向他通报与恭亲王会谈情况,要他协同贺布将军采取适当措施迫使中国政府让步。
7.9月29日,恭亲王致函格罗:如联军撤至张家湾,和约则于三天后签署。
8.9月30日,格罗致函恭亲王:所提建议不能接受,法、英被扣人员不释放,联军司令将采取必要的压力措施。
9.10月1日于八里桥,格罗致函蒙托邦:通报与恭亲王最近的通信。
10.10月1日,恭亲王致函格罗:要求立即召开中国与联军代表会议,签署和约。
11.10月1日,北京的和谈者致函格罗:要求停止敌对行动,他们致力于恢复和平。
12.10月2日,格罗致函恭亲王:他将事情交法军司令处置,但如恭亲王释放法、英全权代表并指定代表商谈和平,他将请求该司令停止行动。
13.10月2日于八里桥,格罗致函蒙托邦,通报前函。
1860年10月3日,宿营于八里桥,格罗致“我的同僚”私人信:未收到恭亲王的新的答复;一旦弹药运到,立即进军北京。
1860年10月8日于丁五庄瓦窑,格罗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22号)。1861年1月26日送抵内阁:
弹药已于4日送到;部队于5日开始向北京进发,格罗安营于城外的瓦窑内,10月7日一举占领北京和圆明园;恭亲王已逃跑,但致函格罗说:和约一签署,立即送回扣压人员;格罗认为已毋需回答,他谈到洛德·额尔金和蒙托邦叙述在圆明园获取令人惊异的财宝的两封信。“我们将分而得之,但我们只能取走极小的一部分,二百辆车也载不完园内存有的贵重物品”。
将向中国政府提出谈判的新建议,“一旦获得向中国政府要求过的东西,立即归还首都于中国”。
又及:10月9日,法、英的部分扣压人员被释放,其中一些人受到虐待。
随函作为附件的副本:1860年10月5日于丁五庄瓦窑,格罗致函蒙托邦。要求他接管北京的法国宗教建筑,“如果我们的传教士继续这样保持沉默,不向我们提供任何情况,我将代为向你通报在北京要求收回的教堂与公墓的清单”。
1860年10月8月于丁五庄瓦窑,格罗致“我的同僚”(图弗内尔)私人函:叙述近日的事态。
1860年10月19日于北京城北黄寺喇嘛庙,格罗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23号)。送抵时间,1861年1月28日:在9月18日被扣的37名欧洲人,仅有19人生回,其余均已惨死。尽管如此,格罗不愿支持洛德·额尔金的主意,后者试图“推翻朝廷,帮助南京的造反者”并焚毁圆明园。格罗希望与恭亲王恢复联系。
又及:“10月20日清晨6时”,伊涅季也夫将军促使恭亲王全线后退。
随函的十七个附件:
1.1860年10月12日,恭亲王致函格罗:抗议焚毁和掠夺圆明园;在押的欧洲人将予释放。
2.1860年10月13日在北京城外,格罗致函额尔金:对恭亲王歪曲扣压法、英人员事件的真相必须作出反应;必须在北京重建基督教信仰和欧洲常驻公使馆。
3.1860年10月14日,恭亲王致函格罗:签署天津条约已准备就绪。
4.1860年10月16日,洛德·额尔金致恭亲王的照会方案(译文)“这是需要立即接受的唯一可以拯救中国政府的条件。”
格罗注意到洛德·额尔金放弃了方案开头的一些带侮辱性的条件,如捣毁圆明园和在天津建立一个赎罪牌坊;“洛德·额尔金意欲在谈判前先行占领皇宫,以表示我们是北京的主人。我喜欢这一点更甚于第一个威胁,但我要在他们拒绝我们的要求时才去占领皇宫”。
5.1860年10月16日于黄寺喇嘛庙,格罗致函洛德·额尔金。他的方案是要求中国政府给予赔礼道歉,但后者是不会愿意,也永远不会这样做的。其他的条件被接受不会有困难,但是必须减少所要求的赔款数。
6.1860年10月16日,洛德·额尔金致函格罗,17日清晨6时收到译文。他准备放弃部分条款,但不是规定捣毁圆明园的条款。
7.1860年10月17日,格罗复10月12日恭亲王函。“和约尚未就绪”,中国政府排除了缔结和约的一切机会。“联军已夺取圆明园……联军没有抢劫……,他们仅仅分了一些命运促使落入他们手中的战利品。但是亲王应该知道,如果圆明园接着被劫掠与焚毁,那是由到处存在的中国匪徒所干的……。”格罗提议和平。
8.1860年10月17日晨7时于黄寺喇嘛庙,格罗致函洛德·额尔金。“毁坏圆明园使我反感……”。此事至少从现在起不要向恭亲王提及。
9.1860年10月17日于北京城外司令部,蒙托邦将军致函格罗。“格朗将军明天将派一个师去圆明园。我认为,这是所有谈判的破裂。对落入路德·额尔金之手,我们应该提出异议……”。
10.1860年10月18日于黄寺喇嘛庙,格罗致函蒙托邦。拒绝与格朗将军合作捣毁圆明园等于一次抗议。
11.1860年10月18日于安定门外城堡司令部,蒙托邦将军告北京居民书。联军部队来到北京仅是因为中国政府虐待法、英全权代表而要它表示赎罪。如中国政府拒绝联军的和平建议,“总司令将不承担中国当局在城里所引起的灾难的责任。”
12.1860年10月18日,格罗致函恭亲王。他忘了提请亲王注意:“务必于本月20日上午答复签署一事。”
13.1860年10月19日于北京城外营地,洛德·额尔金致函格罗(译文)。向格罗转达17日他给恭亲王的信,说明要求破坏圆明园的理由。
14.1860年10月19日,恭亲王致函格罗。他接受一些条件,“这将在两个帝国的代表举行的会议上确定这些问题。”
15.1860年10月19日于黄寺喇嘛庙,格罗致函蒙托邦。给他送去几个文件的副本,使他了解形势和“我与洛德·额尔金之间针对中国政府要采取的措施方面所存在的分歧。”
流传中国皇帝即将死亡的消息。
16.1860年10月20日公布皇帝诏书。
在联军抵达通州后,于9月20日颁发的战争条款。
17.1860年10月18日于北京,伊涅季也夫将军致函格罗。
他在北京通知中国政府代表:当他得悉联军全权代表的境遇时的愤慨以及在即将签署和约之时“当场广泛满足联军方面所提要求”的必要性。
他打听格罗对于北京方面的意图,以便保护俄国人所处的境遇。
1860年10月19、20日于“北京城北黄寺喇嘛庙”,格罗致“我的同僚”(图弗内尔)的私人函件:报告“极为严重”的局势和我面对英国同僚所处的“微妙立场,后者想走得太远”。
9月18日被中国人扣压的37名欧洲人,其中19人遭受拷打后已经生回。联军士兵愤怒极了,因而格罗难以制止残酷的报复行径。洛德·额尔金“企图消灭执政王朝,并可能帮助南京的造反者。我不愿为了报复而搞到这种地步……。如果我要满足这一点,我今天就有力量去做。”我“痛心地”在远处目击焚毁圆明园,对此我和蒙托邦将军是拒绝予以合作的。洛德·额尔金对我的责备作了让步,没有毁坏北京的皇宫,至少目前还没有进行。如果联军遭到中国政府的新的拒绝,我才会决心这样干。此外,他已放弃了在天津树立赎罪牌坊的要求,但格罗担心洛德·额尔金有让他驱使王朝走向失败的秘密指令,如他有可能做到的话。相反,格罗希望得到伊涅季也夫将军的支持,以促使恭亲王谈判。
“20日晨6时又及”,他在夜间收到伊涅季也夫将军的信:恭亲王作出了让步并贬黜两名负责“9月18日谋害事件”的中国将军。
1860年10月25日(巴黎),图弗内尔致格罗亲笔信:收到其截至第十四号(1860年8月7日)的信件,赞同他的行动。对英国人增兵一事,没有表示不安。
1860年10月26日于北京,格罗致图弗内尔电报(1860年10月26日5时10分抵达马赛):“昨天我与拥有全权的皇帝的兄弟签署了和约。交换天津条约的批准书也于同日进行。同意赔款和重建天主教堂”。
1860年10月26日于北京,格罗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24号),1861年1月28日送达:
和约分别由洛德·额尔金于10月24日、格罗于10月25日在北京签署。和约的细节。
尚存在一些争议。恭亲王友好地接见了格罗。为了平息中国的骚乱,如他请求法国部队给予帮助,怎么办?(因为洛德·额尔金将予拒绝)。另一方面,蒙托邦打算将其部队在舟山群岛过冬,这似乎引起格罗的不快。格罗肯定将军会来要求不再继续执行这一方案的。
随函另附十件副本:
1.1860年10月25日法中《北京和约》。
2.1860年10月25日在北京交换的1858年6月27日法中天津条约的批准书。
3.1860年10月20日,格罗致函恭亲王,告已收到恭亲王17日通报中国政府同意法国要求的信件。
4.1860年10月21日于黄寺喇嘛庙,格罗致函额尔金,因额尔金要求在同中国签署的条约中加进一条关于苦力移居国外的条文。
5.1860年10月22日于黄寺喇嘛庙,格罗收到法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德巴士达伯爵的来信。关于同恭亲王代表会谈的报告,他获得给法国的二十万两白银的赔款。关于条约款项的确切内容,他与中国代表达成一致。
6.1860年10月22日上午8时于黄寺喇嘛庙,格罗致函蒙托邦。
请他指令部队的发饷员领取中国人支付的二十万两赔款,并派遣护送格罗前往北京的人员。
正象我所希望的那样,如果不再遇到障碍,那末二、三天后谈判就可结束,如你认为合适,我们即返天津。
7.1860年10月23日,格罗致函恭亲王。他准备于10月25日中午签署和约。
8.1860年10月25日在北京。与恭亲王互换1858年6月27日的天津条约批准书。
9.1860年10月26日在北京,格罗致函洛德·额尔金。送去昨天签署的法中和约副本。“我打算几天后带领驻在北京城外的法国部队返回天津。”无疑,这需与洛德·额尔金协同行动。
10.1860年10月27日在北京,格罗致函蒙托邦将军。送去和约副本。在中国的一切敌对行动应予停止。从此,格罗把他在中国的使命看作“几乎已经完成”,并打算返回天津。
1860年10月26日,“在北京城内”,格罗致图弗内尔私人亲笔信:关于签署和约,“昨天是我漫长的生涯中最美好的一天……请将此情转告图弗内尔夫人”。
1860年11月1日于北京,格罗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25号),1861年1月26日送抵内阁:
蒙托邦似乎不甘心将法国部队从舟山撤走。北京的各种礼仪。
格罗希望中国政府要求法国支持镇压造反者。“我们若能拯救王朝,我们将在帝国内占有令人仰慕的地位。”
1860年11月1日于北京,格罗致“我的同僚”(图弗内尔)私人信件(副本)。又及:1860年11月7日亲笔信。
与11月1日政治司第25号公函内容相同。建议帮助帝王政府镇压造反者。格罗补充说:“我们的盟友会说什么呢?这该由你宣布此事了。”
1860年11月9日(巴黎),图弗内尔致函格罗(原件):
收到了第15、16号公函(8月24、25日),为法国的成功感到高兴。完全相信格罗同中国人进行的天津谈判。他与洛德·额尔金有着良好的谅解,并同意洛德·拉塞尔的看法。
如果造反者进攻上海,“由联军占领南京,如同你想像的那样,将因形势的变化而合法化。”一旦中国的事情了结,联合海军出现在日本将是好事。日本政府不同意在江户设立外国领事机构。
1860年11月17日于天津,格罗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26号),1861年1月26日送抵内阁:
在天津将建立公使馆。准备返回德国。
恭亲王接见了他,但对争取法国帮助镇压造反者一事,未作任何表示。
反对洛德·额尔金的兄弟普鲁斯发表的在北京设立英国公使馆的主意。洛德·额尔金认为他是有理的。联军的两名代表已于11月9日离开北京城。
经过一番争执,蒙托邦答应撤离舟山。“我的担心已完全消除,如果1859年那样的不谨慎和差错不再发生,则一切将顺利进行。”
联军因抢劫圆明园而士气低落,士兵竭力出售他们偷来的物品,价值约三千万到四千万法郎。
1860年11月24日(巴黎),图弗内尔致函格罗(原件):
希望在联军占领“中国的一些地区”期间,联军可直接在指定的港口征收关税以提供占领时期的费用,这要“直到全部付清赔款为止。”“一旦债权有了保证,(法、英政府)将毫不迟疑地着手全部撤出中国领土;一偿清债务,立即将征收关税权归还给地方当局。”
1860年12月4日于香港,格罗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28号),1861年1月26日送抵内阁:收到中国政府保证“预支”的五十万两中的二十万两白银。有关付款的两个附件。
1860年12月4日于香港,格罗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29号),1861年1月26日送抵内阁:
送呈1860年11月14日至23日他与德布尔布隆通信的副本(十三件)。这些附件通报发出的各种文件(北京和约、护照、同中国当局的通信)。离华后,必须“以某种方式”向中国帝王政府“委派德布尔布隆为法国最高官员,负责办理有关我们在华利益的事务”,并向他指示“我向您保证继续的步伐,”注意作为首要任务的是执行条约问题,不要外加新的要求(特别是关于传教士和他们想修建教堂的土地问题)。
在这些建议中,我们引出其中的一点:“苦力移居外国在各外贸开放港口是允许的。这需要协同中国当局判定必要的规则,以给予导致过分滥用权力的投机者可能的道德教育以及维护给予迁移者自由行动权的必要保证”(11月15日致德布尔布隆的信)。
1860年12月9日上午10时57分于伦敦,弗拉豪特致电图弗内尔:“今夜到达的中国消息说,联军已经控制了北京的两个城门和皇帝的圆明园,皇帝已逃往热河。”
1860年12月11日1时零3分于伦敦,通报路透社从伦敦发往巴黎的一则私人电讯:通报10月13日北京新闻:城市已陷落,只有中国人的数名人质获释,中国皇帝已逃跑等。
无日期(巴黎),图弗内尔的照会。该文在“被登在1860年12月17日的《箴言报》上时作了修改(原件)”:
照会宣告北京已被联军占领,并叙述了先前的谈判。说明联军的态度。逮捕法、英全权代表是“背信弃义的行径”,这迫使联军重新进行军事行动。
“截至10月3日的官方消息,还不知道由电报传来的占领北京两个城门的详情,但是了解到,联军的物质与精神状态是完全令人满意的。”
又及:“今晚从彼得堡传来的电讯说,和约于10月26日在北京签署。”
1860年12月26日(巴黎),图弗内尔致函格罗(原件):
彼得堡大使馆白天向他转交了格罗11月1日的信。虽然信件仅给他带来“简要的消息”,他祝贺格罗“有条件地与中国政府重建关系”。
对恭亲王可能要求法国帮助镇压南京造反者一事,他不同意给予答复。“对中国的任何事务,我们要与英国政府一致行动”。帝国政府只能接受“人们仅向我们提出的”建议。总之,我们能给予北京内阁的信任是不多的,由这一经验可作出这样的设想:“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可能只想以其巧妙的手腕来破坏或削弱两国政府的联盟,而后者则必须以完全一致的看法与行动来挫败他的反抗和欺诈”。
第二、驻上海领事的中国政治通信。
第三、英国政治通信。
1860年12月15日下午5时55分于巴黎,图弗内尔致密电于弗拉奥:“一封来自北京的10月28日信件告戈特沙考亲王说,和约已于二十六日签署,交换批准书也于同日进行。撤军已于二十四日开始。请将此情通报洛德·约翰·拉塞尔。”
1860年12月25日3时5分于伦敦,路透社致电哈瓦斯:10月31日北京新闻简要地叙述了北京和约的条文,并在结尾这样说:“英国人烧毁了皇帝的圆明园。”
第四、俄罗斯政治通信。
1860年12月8日于圣彼得堡,蒙特贝洛致函图弗内尔,1860年12月14日送抵内阁:来自伊涅季也夫将军的9月17日北京消息,伊涅季也夫已收到沙皇的指令:将最后一任主教托给其俄国同事的天主教基金交回格罗男爵。
1860年12月15日2时45分于圣彼得堡,蒙特贝洛致电图弗内尔。巴黎收到时间,12月15日3时15分。10月28日北京消息:伊涅季也夫16日已进入北京,和约于26日签署。
1860年12月19日于圣彼得堡,蒙特贝洛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89号)。1860年12月25日送抵内阁:来自格罗男爵的北京消息,格罗对伊涅季也夫极为满意。蒙特贝洛要求授予该将军法国二级荣誉十字勋章。
第五、日本政治通信。
1860年9日22日于江户,德贝勒库尔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47号)。1860年12月14日送抵内阁:联军在华成功的首批消息在日本引起了反响,但一点也未改善外国人的艰难处境。
1860年10月17日于江户,德贝勒库尔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52号)。1860年12月28日送抵内阁:“我们刚才收到在中国中断谈判的消息以及9月底在离北京数英里之外的胜利消息。”在金泽,流行着“某种忧虑,主要是对由这些事件长期来使我们担心失去几艘联军兵舰的支援所引起的。”
1860年11月9日于巴黎,图弗内尔致函德贝勒库尔(原件):赞扬他为要求日本政府支持有关对在华法国远征军进行补给所作的努力。“面对快速与令人满意地了结了中国事务的机会”,他考虑把法国军舰派入日本海。
第六、比利时政治通信。
1860年12月17日于布鲁塞尔,阿斯托尔致函图弗内尔(政治司第82号)。1860年12月18日送抵内阁:《议会回声报》发表一篇文章“关于英国报纸就中国问题发表的消息。《回声报》认为,应该以文明与自由人民的名义谴责欧洲军队,特别是法国士兵在圆明园进行的掠夺。”
附件:回声报的文章。
(文章来源:《历史档案》1983年第1期,中华文史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