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的整理和出版

档案的整理和出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档案的整理和出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档案的整理和出版


原始保存下来的档案并不系统,这就需要对档案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档案整理是最基本的档案工作。针对不同的档案需要采取不同的整理方法,明清档案的整理工作可分为加工整理和对零散文件的整理两种。加工整理要根据原整理基础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程序,而对零散档案材料的整理一般采取以下程序进行:
1、区分全宗:区分全宗是档案馆对馆藏档案第一层分类。基于档案分类应以保持历史联系的原则,为了保证某一机关历史档案的联系和完整,现在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档案按全宗进行分类。全宗历史档案不仅包括一个衙署或某一官员形成的全部档案,还包括历史形成的具有密切联系的一宗档案。无论这种联系是文书处理过程中形成的,还是在管理这些档案的过程中形成的,都可以作为一个全宗。比如“宫中档”是指朱批奏折、谕旨、奏事处档案等存于内廷的档案;再如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有“溥仪档案全宗”,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末代皇帝溥仪根据与民国政府的约定,仍然在故宫过着“小朝廷”的生活,直到1924年被冯玉祥逐出故宫为止,在这期间溥仪和为之服务的内务府、宗人府等衙门形成了大量的文献,由于这些文献都与溥仪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将其归为一个“清废帝溥仪全宗”。
2、全宗内档案的分类:(1)按文件名称分类,如内阁档案分为诏书、诰书、册文、诰命、敕谕等,军机处档案分为奏折、表章图书、地图、黄册、清册、函扎等。(2)按机构分类,如宗人府档案分为历司、左司、右司、黄档房、银库、玉牒馆等处档。(3)按问题分类,如外务部档案分为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等。(4)按年代分类,如会议政务处档案分光绪二十七年——宣统三年。
在实际整理中会在全宗内档案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细致的分类,要划分成类、项、目、子目等。
保存档案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档案,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档案和加强档案的保存,必须加强档案资料的出版。明清档案的出版可以以共和国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建国以前,整理出版的档案史料从体例上来分主要有这样三类:
1、摘要选辑,抄录原文,如罗振玉选编的《史料丛刊》、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的《明清史料》。
2、按年编列,抄录全文,甚至保存档案的本来格式,如沈阳出版的《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等档案。
3、专题编辑,全文抄录,如故宫文献馆出版的《苏州织造李煦奏折》、《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及北大出版的《洪承畴章奏文策汇集》等。
建国以后采取了多种编辑史料的形式,整理出版了各种类型的史料汇编和选编,如《义和团档案史料》、《宋景诗档案史料》、《戊戌变法档案史料》、《清代地震档案史料》等多种;还有将各种小专题汇为一书,分辑连续出版的“丛编”形式,如《清代档案史料丛编》。1981年创办的《历史档案》杂志,也定期公布各种题材的档案史料。 第一历史档案馆还与其他科研机构一起合编了一些历史档案资料,如50年代与中国史学会合作编辑的《辛亥革命》、《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等多种近代史档案史料;与其他单位合作编辑的档案史料还有《清乾隆年间农业租佃关系史料》、《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前十年民变史料》等等。
注:
1、有关清代档案史料书刊目录可参看冯尔康《清史史料学初稿》“附录二·清代档案史料书刊目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2月版)。
2、查询《历史档案》目录可登录http://lsda.chinajournal.net.cn/
(资料来源:本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