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皇帝权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当然不是了。这要看皇帝手中有多大的权力。
在封建社会,皇帝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因此,在封建社会,有太多的人费尽心机,只为了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为了坐上皇帝的宝座,甚至于出现手足相残的事情。但是那些坐上皇帝宝座的人是否真的就可以为所欲为,想杀谁就杀谁了呢?答案是还真不一定,这要看皇帝手中的权力有多大。
第一种情况:皇帝完全掌握实权
这种情况的代表人物就是秦始皇了。
秦始皇在加冠掌握实权之后,便迅速的解决了嫪毐集团和吕不韦集团。随后便开始处理六国的情况,最后用了十年的时间兼并六国,统一全国。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派秦军北击匈奴,南平南越,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
可以说在秦始皇掌握实权,铲除嫪毐集团和吕不韦集团之后。整个秦国便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在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之后,这种现象就更明显了。可以说,秦始皇就是秦帝国至高无上的存在,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违背秦始皇的意志。假如真的有人违背了秦始皇的个人意志,那么他的命运就只能看秦始皇的个人想法了。秦始皇如果能够容忍他,自然不会杀他。秦始皇如果不想容忍他,那么杀他也就是秦始皇一句话的事了。
秦始皇。
第二种情况:掌握一定的实权
提起汉武帝,很多人的印象都是雄才大略。但是就是这么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刚继位的时候,他也没有完全掌握实权,别说是他想杀谁就杀谁了,就算是他想任意的任命朝廷的官员,那都是不可能的。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刘彻继位。武帝继位的时候,只有十六岁,汉景帝担心武帝上台后,随意用兵。因此把调动军队的虎符交给了他的母亲窦太后。因此身为皇帝的汉武帝其实并没有完全掌握朝中的大权,尤其是军权。
西汉初年的时候,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政策。黄老之学在朝中非常的盛行,窦太后就是黄老之学的坚定支持者。但是汉武帝却是一个尊奉儒学的人。这必然就导致了双方矛盾的发生。
汉武帝继位后不久,就采取了一系列大兴儒学的措施,史称建元新政。但是因为这些措施触犯到了旧贵族的利益,因此惹得窦太后不满。恰在此时御史大夫赵绾直接向汉武帝提出建议,说今后朝中大事不要再向东宫窦太后汇报了。赵绾的这个提议彻底把窦太后给惹毛了,于是窦太后直接插手干预建元新政了。
最终,窦太后将支持武帝建元新政的一批官员给罢免了。其中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罢官,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被投放到监狱,最后在监狱中自杀。然后窦太后任命了她所信任的两个人许昌和庄青翟担任丞相和御史大夫。
汉武帝的建元改革最终因为窦太后的插手而失败。
从建元新政可以看得出来,虽然此时的汉武帝已经是皇帝了,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掌握实权。因此,别说是他想杀谁就杀谁了,他连任意任命朝中官员的权力都没有,何谈任意杀人啊?
汉武帝。
第三种情况:皇帝几乎没有实权
这种皇帝在历史上其实也不少。提起这种皇帝,别说是想杀谁就杀谁了。只要自己不被杀就不错了。
比如西汉的前少帝刘恭。汉惠帝刘盈死后,庶长子刘恭继位。但是刘恭继位后不久,便得知自己的生母是被吕后害死的,便口出狂言说长大后要报仇。吕后在得知刘恭说的话后,担心刘恭以后真的会作乱,于是把他囚禁在后宫的永巷中,最后把刘恭给杀害了。
这种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是有很多的,这种皇帝大多都是被人拥立或者是年龄太小,因此手中没有实权。那么他们想要达到想杀谁就杀谁的目的,那就是天方夜谭。
总结:
古代的皇帝虽然是九五之尊,但是还真不是都能够想杀谁就杀谁的,这取决于皇帝手中的权力有多大。
第一种情况:皇帝完全掌握实权。
这种情况下,皇帝可以想杀谁就杀谁。比如秦始皇。
第二种情况:皇帝掌握一定的实权。
这种情况下,皇帝想杀谁要先衡量一下。可以杀人,但是不能任意杀人,尤其是触及到一些实力派人物的利益时,更不可能想杀谁就杀谁了。比如刚继位的汉武帝。
第三种情况:皇帝几乎没有实权。
这种情况下,皇帝别说是任意杀人了,能保住自己的命就不错了。比如前少帝刘恭。